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953节

  随着贾诩的话,曹操微微颔首,“文和这话,昔日杨修杨德祖说过,近来那李藐李汉南也说过…只不过,时局所迫,孤已经操持不了一统天下的心了,倒是文和说的最后一条,有益于许都百姓的北迁…这是迫在眉睫之举!否则,孤倒真的更倾向于邺城,那里…孤的时间更充沛,其实孤与那关麟只剩下一战,下一战便是决战——”

  说到这儿,曹操看着马车中展开的地图,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就在这时…

  “报——”一名虎贲军士匆匆赶来,隔着马车的车帘禀报道:“许都城…正在上演关乎‘荀令君’陨亡的戏剧,城中百姓…”

  这虎贲军士一口气说了一大串话…

  包括戏剧的内容;

  包括百姓们看过戏剧后的感动、感伤;

  包括这感伤之后的群情激奋的反应…特别是无数百姓聚拢在一起,因为缅怀荀令君而在官府门前、魏王宫前大声宣泄心头的愤怒,乃至于不少都蜂拥去了荀府…去求证荀令君死的真相。

  这…无疑,让许都城原本沉寂的局势下一下子变得沸腾了起来,汹涌了起来,也紧张了起来。

  曹操还在惊愕之中…

  程昱当先开口:“怎么会?校事府呢?校事府怎么会允许这荆州戏班…蛊惑人心、散播谣言?李汉南呢?他…他身为校事府副统领,就…就不管管么?”

  程昱的语气有些紧张与怒不可遏…

  可贾诩却是下意识的抬起头,当先眺望向天穹。

  ——『果然!』

  天穹上的一切应证了他贾诩的猜想,他伸出手指向天,“大王、仲德…不妨朝天上看看…”

  而随着贾诩的话,曹操与程昱下意识的抬眸,只见得天穹之中,熟悉的一幕再度出现,区别在于…上一次曹操抬头眺望时,是破晓…而这一次是正午。

  也正因为是正午,他看的更清楚…

  云层之下…漫天飞球肆意的飘荡,这等压迫感…太太太…太太太熟悉了!

  曹操、贾诩、程昱…顿时他们都懂了,都明悟了,为何荆州的戏班就能公然、赫然、无所畏惧、胆大包天到在许都城排演戏剧,蛊惑人心。

  呵呵…

  又是这飞球的威胁,这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到底何时才是个头啊!

  “大…大王…”

  程昱惊惶之余,只能下意识的望向曹操。

  曹操却展现出了他重压之下雷厉风行的一面,“传孤令,再发告示一日之后即刻迁都,孤不想给他们更多时间了!这许都城,孤…孤也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说到后半句时,曹操的嗓音几近嘶哑。

  程昱连忙应允:“诺…诺…”

  曹操的声音却还在继续,“虎侯何在?”

  “末将在!”

  驾马的许褚一边勒停马儿,一边回应着曹操。

  曹操则吩咐道:“改道往荀彧的陵寝,孤要亲自去祭拜荀令君,用孤这举动…来粉碎一切宵小之辈的谣言蜚语——”

  …

  …

  荀彧是葬在寿春,既后世安徽六安市寿县报恩禅寺内,此墓上四个硕大的字眼“汉荀彧墓”格外明显。

  但并不意味着,许都城就没有荀彧的陵寝。

  事实上…许都城郊也特地空出了一处陵寝,当年就是为荀彧下葬准备的,只是最后没有使用,权且作为了疑冢。

  这里的墓碑比寿春的那座更大,因为是故乡的缘故,祭拜的百姓也更多…

  甚至许多许都人都认定,荀彧就是葬在了这里,与他的家乡融为了一体。

  许都城郊的荀彧陵寝距离许都城还有一段距离,曹操尚在赶赴那陵寝的路上,许都城内的荀府却像是突然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所覆盖。

  荀府祠堂内…荀彧的六个儿子…连同荀家的小辈荀闳、荀绍均立于此。

  六子的母亲,荀彧的夫人唐氏站在最前,每个人都神情凝重的朝着眼前的灵牌行礼。

  而后…唐夫人坐在了主位上,一干儿子、侄儿则分列两旁…

  可以清楚的看到,这里的每个人眼眶中都饱含着热泪,俨然…坊间那演绎出“荀令君”一生的大戏已是不胫而走,其中的内容传到了这里,传到了荀府中每一个人的耳畔中。

  “呜呜呜——”

  隐隐可以听到唐夫人的啜泣声,这位昔日桓帝时期臭名昭著五侯之一的唐衡之女,如今已经成为了荀家的当家女主人,她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荀家的门楣。

  此刻,她的心情是沉重的悲痛,仿佛是因为那戏剧中的一条条故事,让她无法克制的回忆起了那位翩翩儒雅的丈夫,那位一生汉臣的丈夫,那位让人可歌可泣、可敬可怜的丈夫!

  “原来,这便是文若…他…他一生不纳妾的原因!”

  是啊,当唐夫人听到第一出戏的故事时,她已经泪如泉涌…

  ——『不管谁笑我攀附权势,不管谁笑我傻,孩儿主意已定,誓娶唐氏为妻,且永不纳妾!我们荀家不改诺言,我荀彧一生宁死亦不改诺言!宁人负我,我荀彧绝不负人!』

  这一句句…几乎让唐夫人泪崩。

  “娘,那曹操提前两日迁都,更是大肆宣扬去祭拜父亲…他…他…他安得什么心?这还不昭然若揭么?”

  幼子荀粲话引发了此间所有荀氏子弟的共鸣与同仇敌忾。

  “是啊…我就觉得爹死的蹊跷,原来…原来…”

  “二弟…”

  “许他曹操如此做?就不许我等去说?这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难道真相…就一定要被埋没么?”

  说最后这句话的是荀彧的六子荀顗,说话间,他就疯了一般的往外闯…

  而此刻,荀府的门外早已围了许多百姓,这些百姓都是来求证的。

  但府院内,官府早已加派了官兵,这种时候…谁也出不去。

  “你回来…”唐夫人大喊一声,让荀顗脚步一顿…

  唐夫人接着吩咐,“大哥留下,其余你们各自回各自的房间,不许出来——”

  “娘…可…”六子荀顗不服…却被大哥荀恽拦住,这位刚刚被曹操封为虎贲中郎将、嗣侯,即将迎娶曹操的女儿安阳公主的荀家大哥,他显得比任何一个弟弟都更成熟,也更稳重。

  “出不去的…”他提醒道,“都听娘的吧,都下去吧,就当这一切…都与我们荀府无关”

  荀恽的话落下…

  一干弟弟即便是不愿意,却也只能垂头丧气的离开,六子荀顗、幼子荀粲更是气的在祠堂门前直跺脚。

  终于,门外的脚步声渐渐的归于虚无,祠堂中只剩下唐氏与荀恽两人。

  “娘…”

  荀恽刚想说什么。

  却见唐氏缓缓走到荀彧的灵牌前,然后轻轻的提起这令牌,小心翼翼的用丝帕擦拭掉其中的灰尘,又为灯下…填满了油。

  这时,唐氏像是突然感觉到哪里不适,她捂住胸口,做出一副痛苦状。

  荀恽仿似察觉了什么,连忙呼喊“娘…”

  可唐夫人却摆了摆手,像是忍着极重的疼痛缓缓开口,“我…嫁与你爹三十七载,一直是他在照顾我的心情,我的名声…他与我相敬如宾,他从来小心翼翼,生怕提及我父亲做的恶事,生怕提及坊间对我的非议…”

  “也因为他,让我与桓帝时期五侯的恶名疏远,我却不知…这些让他背负了那么多…三十七载,都是他再照顾我,我也该为他做点什么,文若是‘为官三十载,终无汉禄可食’,我唐氏亦当追随亡夫,不食魏禄,绝不迁族,荀家一门永为汉臣!纵是荀家女眷,亦永不侍魏!”

  说到这儿…

  “噗”的一声,唐夫人猛地吐出一口鲜血,血是黑的,很显然…不知何时,她已经先服用过剧毒。

  “娘——”

  荀恽张口,可喉咙仿佛一下子哽咽住了,竟是沙哑到一个“娘”字都喊不出来。

  这一刻,他的泪水宛若断了线的珠帘般“噼啪、噼啪”的往下落…

  而他那嘶哑的嗓音,哭不出一声来的面颊上,仿佛写满了苦涩与狰狞。

  终于…过了良久,荀恽的嗓子仿佛才有一些知觉,他没有再哭泣,而是拿起丝帕替母亲擦拭干净了面颊上的血水,让她洁净如新妇一般的躺在父亲荀彧的灵牌前。

  “娘…”

  沙哑却低沉的声音终于响起,“爹素来喜干净,若…若在地下看到娘这般沾染污秽的模样,定会责怪于儿…娘既执意要走,那便与爹一样…干净的来,干净的离去,孑然一身,赴那九泉之下与爹相会吧!儿…儿很快也会一并赶去的。”

  说到这儿,似乎荀恽已经为母亲整理好仪容,他最后替母亲整理了下衣角,每一个细节都不落下。

  直到这时,他才缓缓的站起,转过身…不知从哪取出一条白绫。

  然后他一边将白绫系于房梁之上,一边淡淡的,像是自言自语:“君子要与时屈伸,也要以义应变…好一个《荀家祖训》,呵呵,可与时屈伸,以义应变,爹教导我们的是…这应变终究是有底线的,底线是一个‘义’字…孩儿也当追随爹,至死遵循荀家留下的大义——”

  说到这儿,荀恽最后留下了几个字,然后缓缓踏上竹凳,将脖子绑在了白绫上,然后双脚一个用力,竹凳被踢开…荀恽整个人便被那白绫紧紧的勒住。

  这一刻,他的双目赤红,他的面颊上血色紧绷,可哪怕是最后,他都没有喊出一句“救命”,他像是很享受这种死亡,这种慨然赴死。

  ——杀身明逆顺,濡足救危亡。

  ——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

  这诗说的是荀彧,但也说的是荀家的门楣,说的是荀家的家教…

  万古长夜中的一盏灯火,荀家会努力的追逐;

  可魏武霸业一人之下…哪怕是不义的一粒沙,荀家亦会弃之如糟粕——

  死了…

  唐夫人与荀恽都死了。

  祠堂内袅袅有青烟升腾…

  良久,良久…当荀府的大门被群情激奋的百姓冲入,当这祠堂的大门洞开,当唐氏的尸体,当荀恽吊死的模样展现在众人面前,也展现在每一个荀家子嗣的面前时。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为了什么。

  所有人都知道,荀令君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很快,就有人从桌案上找到了荀恽留下的最后的字迹…

  ——『颍川荀氏,忠于汉室,不食魏禄,誓不迁徒!』

  当这十六个字被无数人念起。

  几个本哭的声嘶力竭的荀氏子弟,一个个收敛起了他们的泪水,然后…他们在笑…仿佛是笑,他们终于能与父亲,能与大哥,能与母亲,能与荀家一门忠烈列在一起。

首节 上一节 953/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