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954节

  “娘,大哥…我也随你去了——”

  “爹、娘、大哥,咱们泉下相聚——”

  如同飞蛾扑火一般…

  这颍川荀氏的祠堂,这一刻竟沦为了荀家子弟一个个赴死的修罗场。

  “颍川荀氏,忠于汉室——”

  “不食魏禄,誓不迁徒——”

  “啊…啊——”

  “啊…啊——”

  飞蛾扑火一般…自杀而亡。

  或许…这才是“留香荀令”这一出戏的最后一幕,也是注定最高潮的一幕。

  …

  …

  似乎是因为曹操大肆宣扬去祭拜荀彧。

  荀彧的陵寝处出现了许多崭新的白色布条,上面有的写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有的…则写着“令君千古”这样的字眼。

  许多大魏文武也随着曹操一道前来祭拜,非常时期,大家伙儿一个个素服加身,哪怕是没有哭的想法,可一个个眼眸中泪水萦绕,含泪望着那冰冷的石碑。

  终于,一阵马蹄传来,是曹操带着护卫来到了这里,守卫高唱道:“魏王祭奠——”

  哀乐顿时高亢了几分,曹操身着素服,大步行至荀彧的陵寝石碑前,他悲声哭道:“文若!令君!孤念你的紧哪…”

  说话间,他三步并作两步的上前,一把抱住石碑,失声痛哭…这泪水中有祭奠,有悲恨,也有局势使然下的无奈与茫然。

  可最重的还是悲恨,恨这个他们二十年风华正茂的相知相许,可这份相知亦无法挽回他的心,他的一生,哪怕是最后的时刻还是想着汉室。

  除此之外,恨的还有——文若啊…你就是死了,可做鬼也不放过孤么?也要再让人利用…再害孤一次么?

  呼…

  一阵沉沉的悲痛声中,曹操表现出了极致的痛苦,他大声喊道:“文若,你我共事二十年,平敌酋,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君王佐之才,曾许我平定天下,如今天下未定,可君却先我而去,文若…文若,孤只恨不能与你同归…同归啊!”

  曹操是最出色的演员…

  他哭着哭着,忽然身子一软,像是要晕过去,吓得许褚慌忙上去搀扶。

  曹操却微微睁开双眼,虚弱的说,“可…可文若,你可知道…你的殒落正在被小人算计,那些小人正在编纂谣言,正在借此诽谤于孤…孤一生被人误解,孤素不畏人言,可你不行啊…令君素来高洁?怎能遭此宵小之辈的污蔑?令君知孤,孤知令君…令君不会害孤,孤又何曾想过要害令君呢?”

  说到这儿,曹操提高了声调,“什么‘君幸食’,什么‘为官三十载,终无汉禄可食’,令君食的是汉禄,孤食的也是汉禄,孤还要做汉的征西将军,去重塑那冠军侯封狼居胥的伟业…令君哪,你睁开眼睛看看吧,有宵小之人正在…正在造谣诽谤,他们是觊觎…觊觎令君为孤谋下的这大业呀!”

  “可笑啊可笑,二十年来令君与孤周游征伐,勠力同心,令君之功业,上披浮云,显光如约…天下之定,大魏之兴,此皆令君之功也…令君之官爵,史官之记载,均不足以彰显君德行功业于万一…君配享太庙啊!君…怎么能被那宵小之人利用,这是亲者痛,仇者快啊!”

  曹操的声音到了这里,他的泪水“啪嗒、啪嗒”的就落下,他这辈子哭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为济北相鲍信哭过;

  为典韦哭过;

  淯水祭奠战死将士时哭过;

  感陈宫杀身成仁哭过;

  祭奠袁绍时哭过;

  曹冲之死时哭过…这些哭有的是真情流露,有的却是在演戏…比如现在,曹操太清楚了,他知道,有时候眼泪就是一种武器,一种能够挽回风评、名声的武器。

  但…就在曹操悲痛欲绝,泪如雨下之际…

  “报——”

  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突然吟出,紧随而至的是一件铁一样的事实——“校事府来报…荀家一门闻戏皆殉令君,上下三十一口,无一生还…其长子留下血书:颍川荀氏,忠于汉室,不食魏禄,誓不迁徒!”

  “轰…”

  “轰隆隆!”

  这一条消息对于曹操而言几乎等同于五雷轰鸣,这是天雷滚滚哪!

  曹操惊愕的瞪大了双眼,却是重复出那十六个大字:“颍川荀氏,忠于汉室,不食魏禄,誓…誓不迁徒——”

  当即曹操像是恍然意识到了什么,“封锁住…这件事儿给孤封锁住!整个荀家府邸不许进出——”

  俨然,曹操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或者说,他已经感受到了这件事儿的巨大影响!

  可…晚了,一切都晚了。

  “回禀大王,晚了…消息封锁不住了!”

  “百姓们…百姓们蜂拥闯入了荀家府邸,这…这十六个字已经昭然于众!”

  啊…

  曹操忽感到一阵剧烈的头晕目眩,这一刻他意识到一个无比恐怖的事实。

  他做的这一切都…都白费了!

  ——『荀令君哪荀令君,你怎么死了三年了,还要让孤…让孤不得安宁?』

  ——『文若啊文若,你生时辅佐于孤,死后何故于害孤,何故于将孤的名声扫地,何故要让将孤的子民背弃孤?』

  曹操越想越是头痛欲裂…

  是啊,这些年…中原与北方反抗曹操的声音此起彼伏,叛乱不断,曹操的晚年本就在为年轻时犯下的错误买单。

  屠城、杀名士、挟天子——

  可…谁又能想到,最凶猛,最狂暴的一次反抗…竟是来自荀彧,来自他的荀令君,来自九泉之下的荀令君啊!

  这一刻的曹操双目瞪得浑圆硕大,他看着那灵位上的字,那“汉侍中守尚书令荀彧之灵位”,他的头颅,他的双目都是一阵剧烈的刺痛…

  ——『文若,这就是你的报复么?』

  ——『文若,你要眼睁睁的看着你一手帮孤建立起的大魏,在你手上倾覆么?』

  ——『文若,你回答孤,你回答孤!』

  一时间,尖锐的头疼再度袭来,曹操痛叫一声,紧紧按着额头,然后“咚”的一声,他轰然倒下。

  许褚、程昱、贾诩等人一拥而上,齐呼:“大王、大王——”

  …

  …

第503章 谁会拒绝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司马防正在指挥小吏将全新的《迁都令》挂在城门边的城墙上,一大群百姓正在围观。

  区别于上一封《迁都令》,这一次将迁都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两天,最快的一批今日就要开始。

  然而…百姓们议论的焦点完全不在这个上面。

  一个文士在看到这《迁都令》后,就大声喊道:“哀哉、痛哉,荀氏一族尸骨未寒,这魏王却又一次缩短迁都准备时间,哀哉、痛哉,荀家一门几十条人命难道就这么算了么?算了么?”

  他这么一说,旁边有气节的文人附和道:“令君千古,荀氏一门忠烈,吾辈虽然不才…也愿学令君,学荀氏一门——”

  然后就有人带头高呼,“颍川荀氏,忠于汉室,不食魏禄,誓不迁徒!”

  在这道声音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也一起高呼,“——不食魏禄,誓不迁徒!不食魏禄,誓不迁徒!”

  一个小女孩儿从这路过,她看着众人都在呼喊,疑惑的问:“这是怎么了?不是要北迁么?”

  有人立刻就回应他,“要迁你迁,我誓死也要与颍川荀氏在一起,不食魏禄,誓不迁徒!”

  这一句句话俨然惹恼了一干张贴告示的官兵。

  有的官兵要向这些文人发难。

  司马防却是无奈的一摆手,“民意不在魏,民心不可违,莫要为难这些百姓,走了…走了…”

  说着话,司马防带着一干官兵离开了此间,往另外一处城门去张贴告示了。

  可哪怕是行出老远,耳畔中依旧遥遥回荡着“不食魏禄,誓不迁徒”这些百姓们齐声高呼的声音。

  诸葛瑾与诸葛恪的马车正好经过,听着外面那振奋的呐喊声,隔着车窗看着百姓们同仇敌忾的样子,诸葛瑾不住的叹息摇头…

  诸葛恪问:“爹这是怎么了?”

  诸葛瑾“唉”的一声叹出口气,“我只是可惜、惋惜那颍川荀氏一族…颍川荀氏家风高洁,荀彧的七个儿子,两个侄子尽皆是高义之人,还有那位宦官之后的唐姑娘…也是位明大理、识大义的贞烈女子啊…”

  诸葛恪看着那《迁都令》,也感慨道:“王朝争霸总是少不了牺牲,曹操总是用战争与霸道换取战后的和平,可云旗公子则是用诡谲的谋略,用少数人的牺牲换取更多人的和平。”

  “是啊…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人人都对战争厌恶,对和平渴盼,可无论是怎样的和平,都是从牺牲中走出来的!一个颍川荀氏,换取未来整个许都百姓的和平,想来…荀令君泉下有知也会瞑目吧!”

  有那么一刻,诸葛瑾仿佛很能理解荀彧,理解他的抱负,理解他所经历的一切…

  这样的抱负,他诸葛瑾昔日何曾没有呢?

  但这份抱负…如今,对诸葛瑾而言,已是烟消云散,似乎…全盘的抱负,都寄希望于儿子的身上了。

  当然,儿子诸葛恪是让他骄傲的。

  “不论如何,你又赢了——”

  诸葛瑾闭着眼,像是悲痛的庆祝儿子,又在这“外交”层面战胜了曹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曹魏。

  诸葛恪却是淡淡的笑了,“不是我赢了,而是我们赢了…如今我诸葛氏一族的人悉数迁于荆州,父亲的立场也该站在荆州这边了!”

  这…

  其实诸葛瑾早就认清了现实,他是一个明哲的人,是一个看透了事物发展本质的人。

  他不会迂腐的在一条注定灭亡的道路上走到黑。

  可立场的转变容易,心里头那根深蒂固信念的转变却是万难…许多时候,他都无法想象,他诸葛瑾的立场已经在荆州,已经在刘皇叔这边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不习惯,还是拘谨…

  诸葛瑾刻意避开了这个话题,他话锋一转,“你还叫我父亲?那你就有两个父亲了。”

  “只要不违背忠义…孩儿就是有两个父亲,有两份孝心又有何妨?诸如云旗公子,只要于大义大忠无碍,他便是做逆子…与其父针锋相对,乃至于改变了他父亲那傲气不可一世的性格么?最后不一样换来了好的结局么?”

  随着诸葛恪的话,诸葛瑾略作沉吟,最终点了点头,他还是认同了,感慨道:“或许你说的有道理,未来的天下,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正直感慨…

首节 上一节 954/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