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10节

  估摸他不是说王翦,也会说王贲。

  可却真的被这小家伙给猜中了,嬴政的最佳人选,自然是王翦。

  当初伐楚时,嬴政问王翦,需要多少人可以灭楚,王翦报了个五十万。

  而李信,只要了二十万,最终李信惨败于城父。

  而王翦,却是告病回家养老。

  如今,这秦国内,最适合的人选,也就只有王翦了。

  嬴政点点头,搓揉了下子婴白嫩的小脸道:“被你猜中了,就是你外祖父。”

  听到这话,子婴重重地松口气,“那大父为何发愁?”

  “你不懂……”嬴政说罢,单手拿起桌子上的竹简,子婴的目光迎了上去。

  这才看清,这份竹简竟然是王贲发来的求救信。

  项燕四十万大军,围困大梁城已有三日,而城内粮草只够月余,王贲希望大王可以尽快运抵粮草。

  子婴深吸一口气,没有出言,此刻他若是表明自己能看懂书简的文字,岂不是太逆天了?

  恐怕会当场吓坏自己的大父,所以子婴选择了闭嘴。

  片刻后,嬴政放下书简,继续刚才的话题,“当初大父错怪了你外大父,导致他生气,回了老家养病去了,你说这时寻他,岂不是要我去求他?”

  子婴当然知道其中的缘由,也很理解嬴政的心情,可还是好奇地问:“大父,你为何不下一道书信,命外大父回都城呢?”

  嬴政摇了摇头,“你不懂……礼贤下士啊……你外大父值得这般礼遇。”

  似是下了决心,嬴政笑道:“等到了春天,孤带你去雍城,见见你外祖父。”

  嬴政的话已经很明确,等到了春天,自己再去请王翦出山,而当初他下的命令,也是让大军在雍城集合。

  一方面,是考虑到军士操练,另一方面也是给王翦的明示了。

  可子婴听了,却是不住地摇头,“春天,那还得很久,子婴想娘了……”

  “想娘了……”嬴政心里喃喃低语,自己当初三岁,何尝不想娘?

  看到子婴这般可爱懂事,嬴政却是不想真的让他等三年,自己春天去找王翦,自然会带回扶苏和王燕。

  到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又可以团聚。

  可子婴要的不是这个,他知道,自己必须在历史的进程中做些什么,于是认真道:“大父,你不是不想去求外大父吗?我可以替你前去。”

  看着一脸认真的子婴,嬴政哭笑不得,明明是这小子,想要去找自己的爹娘,却非要找个理由。

  思索了下,如果子婴真的去了雍城也挺好,等到自己去的时候,倒不显得这么尴尬。

  于是也没立刻答应,只是道:“这得看你的表现了……”

  一听有戏,子婴立刻往嬴政怀里拱去,想着怎么也得让大父答应。

  子婴在嬴政的怀里拱来拱去,小手乱摸,时不时还揪着自己的胡须,往日里,各个对自己都毕恭毕敬。

  还是第一次,有人敢这般对自己无理,可毕竟是自己的长孙,也不舍得惩处。

  但,哪能任凭子婴这般嚣张?

  嬴政的双手,直接伸向了子婴的咯吱窝,逗得子婴哈哈大笑。

  爷孙俩在这书房内,玩的不亦乐乎,连门外的侍卫都忍不住互相望了望。

  “大王,多久没这么开怀大笑了?”其中一位侍卫低声道。

  “多久?”那名侍卫思索着,作为大王的亲卫,跟随在身边也有不少年月,良久后回道:“我跟随大王五年,第一次见大王这般爽朗的笑着。”

  这句话倒是不假,平日里,王宫内谁敢和嬴政这般嬉闹?

  虽说子嗣众多,可也没一个敢如子婴这般,和自己打闹。

  而子婴这几日的表现,嬴政非常意外,看的自然是更欢喜了。

  “大王……大王!!”忽地一声叫声,打断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嬴政。

  嬴政颇为不满,望向门口,只见李斯拿着竹简,脸色焦急。

  立刻恢复了往日严肃的面孔,嬴政直接站了起来,子婴也乖巧地站在一旁不言语。

  李斯本不想打扰爷孙俩,可前线战报紧急,他不得已必须得上报:“大王,函谷关来信,关外斥候已经查明,项燕四十万大军,正奔赴函谷关而来!”

  “果然!这项燕,还是太贪了,莫不是想要一举歼灭我大秦?”嬴政一声冷笑,转而问道:“大梁城如何?”

  “据信中所说,大梁城并未攻破,可他们不知怎地知晓城内守军不多,才有备无患,前来攻伐函谷关!”

  李信蒙恬回咸阳时,就已经带来战报,项燕的大军,正在攻伐大梁城。

  这样算起来,王贲竟然抵挡了半月有余,五万兵力面对四十万大军,大秦锐士全然不虚。

  当然,这也依仗大梁城的坚固,项燕短期内拿不下大梁城。

  可最让人诧异的,还是项燕四十万大军冒进前往函谷关。

  “想必项燕也是明白,此刻,乃是我大秦最虚弱的时候,攻打函谷关,才是他们楚国唯一的机会。”

  李斯附和道:“楚国打不起消耗战,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嬴政点点头,转头望向了一旁墙上的舆图。

  这时候子婴才发现,书房的一面墙是整个六国的大致地形图。

  而在咸阳外的函谷关,插上了不少的自制小旗子,大大小小的城池以及兵力分布,竟然这般详细。

  此刻,嬴政正把标写“楚”字的旗子,挪向了函谷关。

  而李斯继续道:“大王,项燕想是不怕大梁城的王贲偷袭,所以才赌上这一遭,可这样一来,粮草运不到大梁城,王贲……坚持不了多久。”

  嬴政负手而立,望着舆图静静地思索。

  子婴这时候,已经把前线的战事地形,大致看了个清楚。

  他忽地指着舆图上,问:“那个地方,不是有粮草吗?为什么不去那拿?”

  李斯闻言,望向舆图,原来小公子子婴说的,竟是昌平君反叛之地,陈郢!

  确实,此刻舆图上,标注着陈郢有十万石粮草,守军数量不详。

  正是因为这十万石粮草,未送达城父前线,间接导致了城父的溃败。

  陈郢是当初楚国的都城,城高墙厚不亚于大梁城,让王贲去陈郢打粮草?都不知道有多少守军,这怎么可能打的下来?

  李斯正想给子婴解释,一旁的嬴政却是开口:

  “子婴说的有道理!”

第14章 嬴政的计谋,奇袭运粮队!

  有道理?李斯竟一时没反应过来,只看到大王负手而立,还在看着舆图。

  李斯略一思索,难道大王真的赞同袭击陈郢?

  转念一想,李斯摇了摇头,此刻的王贲犹如瓮中之鳖,唯一给他留着的路,只有北渡黄河,放弃大梁城返回秦国。

  毕竟,城内的粮草可没有多少。

  大梁城是魏国的都城,得了魏国,大王本就要以秦法治国,里面的子民都算得上是秦人,自然不可能抢夺百姓的口食。

  没了粮草的支持,王贲坚持不了半个月。

  可大王却说子婴说的有道理,那就是认同了子婴的计谋,这是在赌啊。

  莫非……大王这是没了主意,竟然赞同三岁小儿的看法?

  身为臣子,李斯觉得有必要提醒大王。

  想到这里,李斯忍不住提醒道:“大王,陈郢城墙高耸,可不是轻易可攻下的,何况……城内虚实我们并无探报。”

  “我知晓……”嬴政望着舆图,没有回过身,伸手指着函谷关道:“项燕身为武安君,你觉得他如何?”

  李斯想了下,知道大王心胸宽广,容得下谏言,于是如实道:“当乃世间少有之强将。”

  嬴政点点头,“我大秦内,也少有与之匹敌之人,可惜……”

  叹息了一声,嬴政手指函谷关,转身问道:“函谷关坚不可摧,纵项燕有四十万大军,多久可攻破?”

  “多久?”问到李斯专业上,他几乎不假思索道:“就算没有各地的增援,函谷关也可保一年无恙。”

  此刻的函谷关,有十万锐士驻守,其中的粮草辎重,足够坚守一年。

  何况,国内还可以增兵进行支援,想要拿下函谷关,除非得像王贲那样,用‘水淹大梁城’的奇谋才可。

  可函谷关外,哪里有什么黄河水?

  李斯早已知晓,大王已下令收关将领不得应战,只得死守的命令,想要引诱秦军出战,也并无可能。

  当年五国伐秦,都没破得了函谷关,纵使项燕再勇武,只要秦军不出关迎敌,短期内没有任何可能性。

  “这就是了。”嬴政顿了顿,“这等名将,明知函谷关难攻,可偏要来试一试,这是为何?”

  这把李斯问住了,他虽为楚人,可不认得项燕,哪里知晓他的用意?

  “他没粮食了,想要最后一搏。”子婴听懂了大父的意思,连忙道。

  “嗯?”嬴政很是意外,本以为李斯会回答,可子婴却抢答了。

  听到小公子的话,李斯长出一口气,不管对错,好歹人家帮自己回答了。

  “来,说说。”嬴政甚是意外,快步走回椅子,把子婴抱在了腿上,问:“那项燕为什么会没了粮食?”

  “如果有粮食……”子婴斟酌了下,考虑怎么用三岁孩子的口吻回答,“他为什么不继续打大梁城呢?”

  “说的在理。”嬴政夸奖了一句,“从城父一路追到大梁城,现在又要来函谷关,这等距离,恐怕项燕的粮草也跟不上。”

  说到这,李斯顿时恍然,管理后勤的他,对于这等长距离运输粮草的难处自然知晓,想要如此快速运粮断然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就算项燕不来函谷关,在大梁城,他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何况,拖的时间越久,秦国反应过来,必然发兵来救。

  自己不一定讨的了好处。

  可,这和子婴说的话,有什么关系?李斯心中不解,只等大王继续说下去。

  嬴政继续问着子婴,“粮草不足,项燕要怎么办?”

首节 上一节 10/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