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11节

  “找粮食吃呀。”子婴顺着话回答,心里隐隐猜到了什么。

  “对!”见孙子懂得分析局势,忍不住又搓揉了下子婴的小脸,“最近的粮草在哪里?”

  陈郢!

  李斯豁然开朗,项燕想要来尝试下函谷关,粮草不足,一定会从后方调集粮草,可哪里有?

  当然是陈郢了。

  这道题我会!李斯心痒难耐,可大王问的却是他的孙子。

  “陈郢!”清脆的童音响起,紧接着是嬴政爽朗的笑容。

  项燕向陈郢调集粮草,王贲半路截胡,这就是嬴政的计谋。

  这可比子婴自己想的,让王贲去攻打陈郢要稳妥,成功的概率大得多。

  此刻的楚国气势正盛,断然不会想到王贲会主动出击。

  何况,王贲的大梁城内,只有五万锐士而已。

  放弃自己的大梁城,主动出击?这是怎么想的?

  同理,让自己的大将主动出击寻求生存之道,这也需要莫大的魄力。

  “看来,我和大父还有点差距……”子婴无声低语了一句。

  可自己穿越而来,总有自己发挥的机会,毕竟,自己才三岁。

  “大王英明,若是让王贲袭击运粮队,既可以解决大梁城粮草问题,也可以解决函谷关危机,此计绝妙!”李斯望着这爷孙俩温馨的场景,适时奉承道。

  嬴政摆摆手,“多亏了我这大孙,是他提醒了孤。孤都在想着,如果项燕再度围困大梁城,是不是要让王贲横渡黄河退回大秦。”

  “小公子真乃神童也!”李斯笑着对子婴拱手行了一礼。

  嬴政想了下,立刻对李斯道:“立刻传信给王贲,让他按照这个计划来,记住真坚守不住,丢了大梁城寡人也不怪他!”

  已经下定了来年决战,这一时的得失,嬴政不会在意。

  毕竟,项燕是否会调集陈郢的粮草,王贲能否碰到,这都需要一定的机缘。

  当然,能不丢最好。

  得了令的李斯,心情愉快,只要不让他调粮,这种传信而已,他最是乐意,“是!我马上传达王令,让王贲按照这计划来。”

  说完,李斯赶忙小跑着想要出去。

  “等等!”

  还未出门的李斯,赶忙回头,只见大王带着笑意望着自己,道:

  “你可给孤写清楚咯,这计谋可是孤的长孙子婴想出来的。”

  李斯闻言一愣,赶忙应是,退了出去。

  边走心里边叹气,“这秦国内,恐怕也就子婴有这待遇,能在大王的怀里撒娇了……”

  子婴没想到大父会让李斯这般做,稍微思索了下,就猜到了缘由。

  自己的大舅,王贲等了半天的求援粮草,结果大王来信让自己去袭击所谓的‘运粮队’?

  这不得让王贲气的跳脚?

  所以,大父这才让李斯特意,在信上给自己署名,等到时候王贲看到,好家伙,感情这是自己的外甥想的啊。

  毕竟自家人,也不好埋怨。

  看着嬴政那威严的脸庞,子婴欲哭无泪,自己这是被大父给卖了……

  嬴政心情大好,这计谋在他看来,起码有五成的希望能成。

  五成……已经不低了,其中自然也有子婴想的一点小心思,可一个三岁孩童懂什么。

  不过,作为自己的长孙,嬴政自然不会让他吃亏,于是开口道:“子婴,你有功,孤要赏你,说吧,想要什么?”

  “我想要娘……”

第15章 粮草短缺,王贲的难题!

  听到子婴的话,嬴政的笑容僵住了。

  自己这才把扶苏送去历练,这就让王燕回来?

  嬴政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有王燕看着,才能在雍城待的安生。

  真要让王燕回宫,扶苏可怎么办?

  “大父,你就让我去见见我娘吧……”可没成想,子婴接下来说了这一句。

  嬴政暗自松了一口气,想到子婴毕竟才三岁,几日不见娘亲,想见也是正常。

  于是哄着道:“好,等王贲破了大梁城的危机,就让你去!”

  子婴噘着嘴,内心也有点担忧,不知道自己的大舅能否完成任务。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担忧过头,王贲可是秦国的猛将,截一个运粮队伍有什么难的?

  ……

  大梁城。

  王贲站在城墙上,目光望着远处,前方光秃秃的一览无余,他好似在等待着什么,可等了许久,什么也没有。

  良久,他问道:“信,送出去多久了?”

  身旁的副将闻言,立刻上前道:“回将军,已有半月有余,快马加鞭,算着日子,信早已送到,想必粮草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不会有粮草的。”王贲叹了口气,周围的将士闻言,皆是低头不语。

  一个月前,项燕亲率四十万大军抵达大梁城,直接对着城池猛攻。

  城内粮草短缺,王贲亲自站在城墙头上率军抵抗,在楚国攻城器械的配合下,硬生生顶住了半个月的猛攻。

  原本以为,项燕打不下大梁城会顺势退去,毕竟楚国的失地都已经收复了。

  可没想到,这项燕,竟然直奔函谷关而去。

  王贲怎么想也不理解,连大梁城都没打下来,项燕竟想着要打下函谷关?

  莫不是城父之战,给了项燕莫大的勇气。

  虽然秦军败了,可大秦的底蕴还在。

  秦军锐士,上马可敌赵边骑,下马可当魏武卒,各个都是一顶一的好手。

  而项燕此去函谷关,必然无功而返。

  但,楚军此去直接阻断了大梁城和大秦的联系,城内粮草不多,该如何是好?

  王贲无奈,只得写信求助大王,希望大王能解大梁城的困境。

  可大秦唯一的东出门户被阻断。

  运粮队,又怎么能抵达得了大梁城呢?

  走水路倒是可以,粮草运到潼关,再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即可抵达大梁城。

  可秦国水运匮乏,比不得楚国,哪里有这么多船只运粮?

  所以陆运,是唯一的路,可函谷关被围,粮草又哪里运的出来?

  年初攻伐楚国,李信和蒙恬兵分两路,势如破竹,会师于城父,王贲却是收了李信的信件。

  “还请王贲兄速救,只待粮草运达,必是我等攻下楚都之时……”

  这时候,王贲才知道,本该陈郢运往前线的十万石粮草,不知为何未能送达。

  王贲也没多想陈郢的变故,毕竟,王贲和昌平君,多少算半个亲家。

  亲家没按时完成大王的调令,自己又收到好友的求救,大梁城屯储的十万石军粮,王贲便做了主张运去了城父。

  可万万没想到……

  昌平君这一反叛,不但坑死了李信和蒙恬,也坑死了王贲。

  谁能想到,项燕竟这般厉害,摧枯拉朽般就击败了秦军主力。

  王贲甚至连筹集粮草的机会都没,就已被项燕给围住了。

  好在……王贲第一时间封锁了大梁城,城内的讯息外人不知,城内五万锐士的军粮,撑不了多久。

  想到这些,王贲忽又问道:“城内的几大士族,还能再接济点粮草吗?”

  副将闻言,叹息一声道:“将军,那几个大户已经接济了两次,真的……没有了……”

  是啊,已经借过两次了,地主家也没了余粮。

  至于城内的百姓,王贲围困大梁城好几个月,城破后,有能力的早就逃难了。

  剩下的,能保着自己就不错了。

  等不到救援,王贲内心焦虑,“城内的粮草还够几天?”

  副将盘算了下,赶忙道:“这半个月已经缩减了一半口食,每日按照这个定量,大概还能坚持半个月。”

  王贲转过头来,望着城内的锐士,虽然各个面露憔悴之色,可依旧挺直胸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见王贲愁眉不展,一旁的副将开口道:“将军!我等愿与大梁城共存亡!”

  “我等愿与大梁城共存亡!”身后的将士们,也都齐声高呼,盯着王贲,眼神中透出了决绝。

  他们早已知晓,将军派人安排了船只,若是真的守不住,还可以渡河返回大秦。

  可他们不愿意!

  这大梁城可以打下来,实属不易,不知道多少个锐士弟兄倒在了城墙下,其中不乏城内将士的手足兄弟和叔伯长辈。

  流了这么多的血,才拿下的大梁城,怎么能让给楚国?

  望着手底下,这群将士,王贲很是感动,整理了下情绪,大声道:“今日之局面皆因我而起,你们叫嚷什么,该共存亡的是我!传下去,家里是独子的都往后靠,若真守不住了,让这帮人先走。”

  虽然安排了船只渡河,可五万大军,短时间内,并不能全部渡过。

  至于游过黄河,眼下冬季,且不说这黄河汹涌,端是一个激流过来,人也见不了影了。

  听到王贲这话,眼前的几十名将士,均都跪了下去,城门上站岗的见状也都跟着跪了下去。

首节 上一节 11/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