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08节

  下一刻,玉米长大成熟,外衣破开,露出一根根金黄的玉米。

  视频时间虽只有几秒钟,但把玉米从一颗种子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全部展示出来了,让各朝古人看得明明白白。

  嬴政:这就是玉米吗,感觉像是一个个稻穗,只不过比稻穗大很多。

  李世民:看这玉米一株株很密集,一亩地的产量应该不少,很可能比高产水稻都高。

  “玉米的种植要求比水稻小麦低很多,各种类型的土壤上都可以生长,不一定非要良田,像什么山坡、砂石地都可以种植,但是最适宜生长在富含腐质的肥沃土壤中。”

  “玉米最早传入华夏的时间是明朝朱厚照时期,只不过那时玉米没有经过改良,导致产量很低,而主播今天售卖的玉米是科学家改良过的优良品种,亩产量高达1500公斤。”

  “玉米对化肥的需求不高,要是大家买回家种植的话,估计亩产量可以达到二十石。”

  二十石亩产量的玉米惊掉无数古人的下巴,令大家目瞪口呆。

  玉米可是主粮,可以填饱肚子的,更关键的是对种植土地没有要求,什么荒地野地都能种植。

  而且更离谱的是,就这样的种植环境,居然还能亩产二十石。

  这个玉米可是比高产水稻小麦更加优秀的主粮,一下子就牢牢占据各朝古人的心神。

  此刻各朝古人只有一个想法,高产水稻和高产小麦可以不抢,这个玉米必须抢到手。

第133章 吓傻古人

  玉米的亩产量之高不仅吓傻了老百姓,就连各朝的皇帝也是内心骇然。

  亩产二十石的主粮,光是想一想就令人头皮发麻。

  这玉米可比高产的水稻和小麦都要厉害,要是可以抢到,何愁国家不富强。

  更关键的是玉米不和水稻小麦抢土地,什么样的土壤都可以种植。

  这样一来,完全可以同时种植这些高产主粮,到时候全国收获的粮食将是以往的三四十倍。

  一想到如此大的差距,各朝的皇帝心头狂跳,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嬴政:亩产二十石的玉米,要是大秦的土地全部种上玉米,那大秦的富强无法想象,朕现在就已经等不及了,玉米必须抢到手。

  刘恒:水稻,小麦,玉米,这些都是好东西啊,只要可以推广到大汉全国,那国家的财富数之不尽,这样一来,孙儿刘彻打一辈子匈奴都不会动摇国本。

  曹操:孤要是有玉米,就有数之不尽的财富,哪里还需要背负骂名去盗掘帝陵。

  杨坚:高产水稻和小麦就已经够让朕震惊的,没想到还有亩产二十石的玉米,朕要是可以得到这些高产粮种,大隋国祚延长两三百年应该没问题。

  李世民:不管是水稻小麦,还是玉米,朕都想要,有了这些,朕可以创造更加辉煌的大唐盛世。

  朱厚照:朕都不知道有这等宝贝传进大明,不过要是产量低的话,也没有多大用处,等会还是努力抢购主播的玉米吧!

  “主播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红薯,还是先给大家看一个短视频了解一下什么是红薯。”

  画面中,一个红薯种植下去后,很快就生根发芽,然后藤蔓快速生长,覆盖很大一片,红薯成熟后,从地下挖出一个个硕大的红薯。

  各朝古人看得津津有味,没想到红薯的种植这么容易,不挑土质,都不需要怎么打理,也不怎么需要施肥。

  成熟之后,那一个个大块的红薯,看得甚是喜人,就是不知道红薯的亩产量有多少。

  “红薯的种植比较耐旱,而且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各种土质都可以种植,哪怕是沙质土和山坡地都可以种植。”

  “红薯本身可以当作种子繁育外,还可以通过扦插红薯苗来繁殖,成活率极高。”

  “红薯除了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蔬菜,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大家可以尽情尝试,不过主播不建议大家多吃,吃太多容易胀气。”

  “红薯成熟后,它的茎叶可以作为饲养猪羊牛等家畜的饲料,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红薯的亩产量也极高,高达5000公斤,在我们粮食短缺的年代养活了亿万国人。”

  原本各朝古人听得正认真,可突然听到主播说红薯的亩产量有5000公斤,一个个惊骇欲绝,一脸不可思议。

  亩产量5000公斤,也就是八十石的亩产量,怎么可能这么高,也太离谱了吧!

  大家没有一个人敢相信的,认为要么是自己听错了,要么是主播说错了。

  嬴政:主播,你刚才说亩产5000公斤,这怎么可能,主播你确定没有说错吗?

  也不怪嬴政质疑,主要是太过离谱,让他不敢置信。

  不仅是嬴政,各朝的皇帝就没有一个敢相信的。

  苏晨也知道古人听到亩产5000公斤的红薯一时接受不了,可这就是事实,并不是他瞎编的。

  于是苏晨只能耐着性子和大家解释,力求大家认清事实,格局放大一点。

  “红薯的亩产量高达5000公斤,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大家不用质疑。”

  “主播也知道大家很难相信,可红薯的亩产量确实有这么高,大清能够养活四万万老百姓,红薯的功劳首屈一指。”

  康熙:主播说的没错,红薯的亩产量确实很高,朕大清的红薯亩产量就有3000公斤,后世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改良,亩产量高达5000公斤也不足为奇。

  看到主播说得斩钉截铁,再加上大清皇帝亲自出来作证,各朝古人这才接受。

  一想到红薯的亩产量高达八十石,各朝古人呼吸急促,双眼通红,那是血压飙升导致的过于激动。

  二十石亩产量的玉米就已经够让人震撼的,可哪里能想到,二十石还只是弟弟,真正的哥哥是八十石亩产量的红薯。

  各朝的老百姓尤为激动,浑身都在颤抖,像是着了魔一样。

  他们种了一辈子土地,两石亩产量的粮食还是风调雨顺才有的。

  至于亩产八十石,他们做梦都不敢奢想。

  他们从未想过这世上存在如此逆天的亩产量,恐怕也只有天上的仙种才能做到这一点。

  嬴政:亩产八十石,真不敢想象这是真的。

  刘彻:这哪里是红薯,简直是国家的命根子,有了红薯,大汉的人口将要爆发式的增长,不管是十倍,还是二十倍,都不在话下。

  曹操:孤要是可以抢到红薯,天下将没有人是孤的对手。

  李世民:玉米可以不要,红薯必须抢到手,朕的大唐盛世不能没有红薯。

  朱元璋:当初要是有红薯,咱的父母兄弟姐妹也不至于饿死。

  崇祯原本听到红薯亩产八十石还很震撼的,可听到大清也有红薯时,一脸的忿忿不平。

  大清篡夺了他的大明江山就已经够悲痛的,可现在得知红薯这样的宝贝居然出现在大清,这让他怀疑上天是不是偏向大清。

  而且更关键的是,他知道康熙。

  记得康熙是入主中原的第二位皇帝,距离大明灭亡也就只有二三十年时间。

  他不相信红薯就是这二三十年期间传入华夏的,最大的可能红薯是大明时期传进来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推广开来,反而便宜了大清。

  崇祯:主播,朕想问一下,红薯是什么时候传入华夏的。

  苏晨看到问题后,不由得对崇祯表示同情。

  红薯要是可以在大明推广开的话,说不定就没有老百姓造反,大明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根据历史记载,红薯是万历年间从南越引入广东的。”

  崇祯听闻,黯然一叹,果然是他想的那样。

  不过知道了这一点,就算等会没有抢到红薯,他也不用太过担心。

  只要把广东一带的红薯推广到大明全国,想必可以极大的改善大明目前的形势。

第134章 嬴政破大防

  苏晨公布的红薯让各朝古人激动不已,一个个恨不得现在就开抢。

  他们已经等不及了,只想快点抢到红薯。

  早一日种下红薯,他们就可以早一日过上好日子。

  尤其是对于各朝的平民老百姓来说,红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粮食。

  容易种植,产量极大,还能当主粮,天底下再没有比红薯更厉害的农作物了。

  苏晨见大家兴奋得找不着北,心中不由得好笑,一个红薯就这么激动,那要是知道土豆的亩产量还不得飞上天啊!

  “主播看得出来,大家对红薯的亩产量很满意,但红薯可不是亩产量最高的,主播还有一个更加优质的农作物。”

  话刚一说完,各朝古人内心剧震,心跳都漏了半拍。

  亩产八十石的红薯居然还不是最厉害的,难不成名字奇怪的土豆亩产量更高?

  无数古人一下子就想到了土豆,有些不敢相信主播说的话。

  这世间能有红薯这一样农作物就已经是泼天的幸运了,怎么可能还有比红薯亩产量更高的土豆呢?

  刘彻:主播,你说的是土豆吗?难道土豆的亩产量比八十石还高?

  苏晨淡定自若的微微一笑,在所有古人的紧张注视下,轻轻点了点头。

  “武帝陛下说的不错,相比于红薯,土豆更适合拿来做主粮,关键是亩产量更高。”

  听到主播亲口承认,各朝的古人不可置信的咽了咽口水,只觉得口干舌燥。

  居然还真有比红薯更加厉害的农作物,惊掉无数人的下巴。

  原以为红薯已经无敌于天下,却不料土豆比红薯更为勇猛,当真是不可思议。

  嬴政:主播,土豆是什么样子的,快给朕见识一下。

  刘启:主播,土豆和红薯一样,也是种在土里的吗?

  李隆基:想请问一下主播,土豆的亩产量有多少?

  很多古人催促着主播快点介绍一下土豆,大家都想看看土豆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居然比红薯还要猛。

  还是老规矩,苏晨找了一个短视频给大家简单介绍土豆,让古人都知道土豆长什么样子。

  短短几秒的视频中,先是把发芽的土豆切成小块,然后深埋土里。

  很快就能看到幼苗破土而出,迅速生长,一下子就枝繁叶茂。

  成熟之后,就到了收获的季节,把根茎挖出来,就可以看到一串下面挂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土豆,每一个都沉甸甸的,甚是喜人。

  各朝古人看得神往不已,恨不得这些土豆种植在自家地里。

  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成熟之后,一个植株拔出来的土豆少则有五六个,多的有十来个。

  就那么一小块地方就可以收获这么多土豆,那一亩地得丰收多少土豆啊!

首节 上一节 10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