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34节

  【大(dà),小(xiǎo),上(shàng),下(xià),山(shān),雨(yǔ),……水(shuǐ),火(huǒ)】

  老师不光光是教大家怎么认汉字,还教大家怎么书写汉字。

  刘彻:要是我们大汉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想来可以培养很多读书人。

  从今天的简体字教学,他看出了很多东西。

  后世之所有发展那么迅速,拥有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

  拼音和简体字让汉字的普及更加方便,读书识字的门槛降低了,自然会诞生更多的人才。

  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简体字,只有这样,他们大汉才能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人才。

  在拥有高产农作物种子和对讲机之后,大汉必然会迎来一个远超文景之治的盛世。

  为了迎接盛世的到来,需要培养更多的读书人帮他治理盛世大汉。

第163章 古代六大瘟疫

  一个多小时的汉字教学结束之后,各朝古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神情凝重的看向天幕。

  主播昨天说过,播放完汉字教学,就会播放瘟疫的相关视频。

  瘟疫,各朝古人闻之色变的存在。

  不知道多少人不明不白的死于瘟疫,可大家对此却毫无办法,瘟疫来临的时候就只能等死。

  也正是因为对于瘟疫的恐惧,所以大家才不约而同的看向天幕,希望主播告诉大家怎么避免瘟疫,以便在未来瘟疫到来的时候有办法应对。

  各朝的皇帝原本正在会见重臣商讨国事,听到太监禀报汉字教学结束之后,纷纷暂停讨论政事,带着大臣来到殿外。

  瘟疫事关重大,关乎万千老百姓的生死存亡。

  这个时候,再大的政事也比不过瘟疫。

  要是可以从主播那里得知瘟疫的预防办法,那么以后国家要是发生瘟疫,朝廷就可以采取相应手段,而不是束手无策。

  相比于其他人,各朝的大夫显得更为激动,提前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

  每次瘟疫发生,他们身为大夫,却只能看着老百姓暴毙而亡,那种无助感旁人是不能感同身受的。

  但现在,他们或许即将有办法应对瘟疫,说不定彻底根治瘟疫也是有可能的。

  他们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发现后世在医学方面的发展远超他们。

  瘟疫对他们来说是毫无应对办法,但对后世来说,可就未必,说不准后世已经攻克了瘟疫。

  哪怕后世没有攻克瘟疫,也有很大可能找到了应对瘟疫的办法。

  在各朝古人忐忑紧张的情绪中,天幕画面一变,开始播放介绍瘟疫的视频。

  【中国古代把疫疾称为疫气,认为疫疾是一种不正常的气造成的。

  古人认为疫情与时间有密切关系,一般是在大旱灾、水灾、虫灾之后发生,或在季节失调时发生。

  另外就是和战争、灾难有关,发生大战或者大灾时,会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尸体得不到处理,就会导致病毒滋生,再加上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会加速病毒的传播。

  中国古代有记载的大型瘟疫,从汉初至清末的2113年间,至少发生了321次,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几场最严重瘟疫。】

  各朝古人还是非常认可视频中所说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他们千百年下来总结出的经验。

  每次发生大的灾情,比如旱灾,虫灾,水灾,紧接着必然会发生瘟疫,造成老百姓大片大片死亡。

  他们对瘟疫束手无策,根本找不到原因,认为这是上天对老百姓的惩罚。

  无数老百姓听到汉初到清末的两千年时间里发生了三百多次瘟疫,无不脸色惊恐,被吓得面无血色。

  这个数字太可怕,平均七年就要爆发一次瘟疫,光是想一想就可怕。

  李时珍:原来瘟疫是病毒造成的,这个病毒莫非是和主播之前提到的细菌有某种关联?

  他听到了一个关键词,病毒。

  病毒的传播导致了瘟疫大范围爆发,如此看来,瘟疫的罪魁祸首就是病毒。

  之前细菌感染需要用青霉素治疗,不知道青霉素对瘟疫有没有作用。

  【一,西汉末年大瘟疫

  西汉末年,全国共有一千两百万户,六千万人。

  公元2年,各地相继出现旱灾、蝗灾、瘟疫。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又发生过两次大瘟疫事件。

  据历史记载,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散引去。

  简单说,在这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全国有一半人口约三千万人死于瘟疫,剩下的人四处逃散。

  西汉末年大瘟疫的爆发,导致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

  西汉时期的古人被吓得倒吸一口冷气,三千万人死于瘟疫,光是想一想就头皮发麻。

  西汉前期的老百姓还好,只是感觉庆幸瘟疫没有发生在他们的时代。

  但处于西汉末年的老百姓一个个面色死灰,眼中充满了绝望,甚至很多老百姓嚎啕大哭。

  原本天下大旱,他们还没有太过担心,认为很快就会过去的。

  可现在告诉他们,接下来的二十年将发生史无前例的大瘟疫,造成全国一半人口的死亡,这让他们如何受得了。

  【二,东汉末年大瘟疫

  东汉末年,全国人口大约六千多万。

  但是由于战乱频发,导致瘟疫频繁。

  汉桓帝时全国发生大疫三次,灵帝时发生大疫五次,到了末代君王献帝的建安年间,中原流行瘟疫,以伤寒为最凶猛,死亡率奇高。

  至建安二十年,全国人口从六千多万减至一千五百万,人口减少了四千五百万。

  东汉末年大瘟疫的爆发,导致黄巾起义,至三国鼎立时,全国人口不到八百万。】

  张仲景翻阅着手中的《伤寒杂病论》,听到东汉末年大瘟疫,痛苦的回忆被唤醒。

  他是这场大瘟疫的亲身经历者,他的家族原本是一个大族,人口鼎盛时多达二百多族人。

  但是从建安初年后,短短不到十年,他们张家竟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瘟疫而死亡。

  不仅仅是他们张家,整个国家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甚至在民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他游历全国各地,亲眼目睹这场瘟疫给老百姓带来的严重后果。

  于是他一边游历各地行医,一边潜心研究伤寒病症。

  最终用了近十年时间,结合伤寒病症的流行和诊治,编撰出了《伤寒杂病论》。

  【三,两晋南北朝大瘟疫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期,战争频繁,导致瘟疫不断。

  在晋武帝统一中国后,战争减少,瘟疫相对减少。

  但是随着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短暂大一统的中国又进入了战争频繁的时期,战争和瘟疫伴随而行,几乎年年都有大瘟疫。

  而当时的北方,由于胡人祸乱,甚至已经到了老百姓吃人的地步。

  两晋南北朝大瘟疫的爆发,导致中国进入长达三百年的大分裂期。】

  身处两晋南北朝的老百姓听闻到这里,一个个被吓得魂飞魄散,欲哭无泪。

  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们原本就已经够悲惨了。

  上面的王爷为了争权夺利年年打仗,他们普通老百姓是苦不堪言。

  他们时刻盼望着八王之乱早点结束,好让他们回归安定的生活。

  可现在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八王之乱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惨绝人寰的灾难等着他们。

  【四,南宋末年大瘟疫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在临安苟延残喘,不但遭受动荡战争的困扰,疫情接连不断。

  南宋末年几乎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如京师瘟疫、永嘉瘟疫、江南瘟疫等。

  虽然南宋朝廷每次都能止住疫情,但是消耗了南宋大量钱财,间接导致南宋走向末路。】

  南宋末年的老百姓深深的叹了口气,只觉得悲从心来。

  时不时的战乱本就让他们生活凄苦,现在还有十年一次的大瘟疫爆发,根本就不给他们老百姓活路。

  不过唯一让他们欣慰的,可能就是朝廷能够及时控制住瘟疫,不至于让瘟疫扩散。

  【五,明末华北鼠疫

  明末年间,北方出现了鼠疫。

  由于正好是李自成起义时间内,加上清清与明军频繁交战,导致鼠疫在华北迅速蔓延。

  公元1641年,鼠疫传入京师,迅速造成了京师人口的大量伤亡。

  京师有至少三分之一人口被鼠疫夺去生命,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瘟疫死亡人口,占到三个省总人口的四成。

  明末华北鼠疫的爆发,导致了明朝自此消亡,而清军借机入关,并入主中原。】

  崇祯:再次听到鼠疫造成老百姓大片死亡,朕还是很难受,心口闷得慌,不过这样的瘟疫再也不会发生了,朕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的。

  【六,清末太平天国大瘟疫

  太平天国中后期,也就在太平军和湘军展开殊死较量的时候,一场瘟疫尾随而至,并很快在江南的交战区里蔓延。

  这种疫病还有个专门的名称,霍乱。

  霍乱是一种起病急骤、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

  对于中国来说,它算是一种外来的瘟疫,从孟加拉地区传到了中国。

  太平天国时期,正赶上世界第三次和第四次霍乱大流行。

  宁波、杭州和上海等华东地区疫情蔓延非常迅猛,死者日以千计。

  清末太平天国大瘟疫的爆发,直接重创了大清,是大清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光绪:真是多事之秋啊,外部各国列强不断侵扰大清,现在除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又来一场大瘟疫。

  光绪看着大清一天不如一天,正在急速的衰落,他的内心备受煎熬。

首节 上一节 134/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