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63节

  “杨坚除了改革吏治,还改革了均田制。”

  “杨坚沿袭了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制基本土地政策,但在受田对象和受田年限上对均田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

  “杨坚颁布田令规定,提前农民受田的年龄,废除之前男丁年老时退还田地的规定。”

  “杨坚对均田制的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对田地的终身使用权,但此项改革并不彻底,农民普遍受田不足。”

  “并且为了调整封建地主阶级的内部关系,官吏受田种类和名目比前朝扩大。”

  杨坚:朕也知道均田制改革不彻底,还有很大的改进地方,可实在是没有办法,为了内部稳定,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他想要大隋江山稳如泰山,就要让老百姓人人有田种。

  因此他才实施均田制,力求让老百姓生活有着落。

  这么做一是为了天下太平,其次是为了收取老百姓的赋税。

  可他再怎么为老百姓着想,也必须要照顾士族门阀的利益,不能让士族门阀心生不满。

  他原本就是士族门阀,最终成功打下江山,成为隋朝开国皇帝。

  他自然非常清楚士族门阀的强大之处,因此才不得不做出无奈的妥协。

  大隋江山好不容易打下来,还没有彻底稳如泰山,他可不愿意轻易招惹士族门阀,以免天下再起战乱。

  “杨坚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改革赋役制,缩短农民赋役的年限,同时规定不想服徭役的人,可以用钱财代替劳役。”

  “杨坚创立的以钱代役制度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活动,利于农民生产生活和国家的农业发展。”

  “杨坚加征了赋税,但徭役负担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在隋朝总体来看处于减轻的状态。”

  王安石:老夫的变法措施就有借鉴隋文帝的赋役制,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他当初制定变法措施的时候,就有参考前人的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隋文帝的赋役制。

  服徭役是每一个老百姓应尽的责任,可依旧有很多老百姓不愿意服徭役,总想着逃避服徭役。

  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家中富裕的百姓,就更不愿意放着好日子不过,被拉去服徭役。

  因此他专门提出用钱财来代替服徭役,只要缴纳一定的银子,就可以不用服徭役。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朝廷的赋税,更为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更多时间进行农业种植。

  “隋朝建立后,杨坚下令修改新律,删除北周残酷又混乱的法律条文,制订《开皇律》。”

  “《开皇律》将原来很多的残酷刑法予以废除,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

  “杨坚规定凡是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经过死刑复核制度才能处决死刑。”

  “《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基本上都被唐朝继承。”

  隋朝的老百姓对此感触最深,他们是从北周时期过来的,最有发言权。

  在北周时期,律法不仅残酷,动不动就判处死刑,要么是流放罪。

  而且那时的律法很混乱,规定也不清不楚,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触犯了哪条律法。

  在那个时期,大家生活得提心吊胆,总害怕哪一天就着了道。

  一直到隋文帝陛下建立隋朝,废除了之前很多的严刑峻法,颁布了更为宽松的《开皇律》。

  全国老百姓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欢呼雀跃,欣喜不已。

  也正是因为隋文帝陛下的这部律法,大家才会这么拥护陛下。

  唐朝老百姓对隋文帝的感观还不错,大都认可隋文帝的贡献。

  虽说隋朝末年,大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那是隋炀帝杨广的错,并不关隋文帝的事。

  隋文帝制定的宽松律法《开皇律》,他们身为大唐老百姓也获益匪浅。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要感谢隋文帝。

第189章 不要开伦理的玩笑

  杨坚一想到自己的成果被唐朝继承,给大唐做了嫁衣,心里就不平衡。

  大唐不仅灭了他的隋朝,还把他隋朝很多优秀的制度全盘吸收。

  这种被敌人吃干抹净的感觉,他越想越郁闷。

  不过唯一值得他欣慰的,就是未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现如今已是他杨坚的儿子。

  既然是他的儿子,而他开创的制度被大唐拿去用也是理所应当的。

  毕竟他是杨世民的爹,他死后东西自然要留给儿子。

  一想到这个,他就不再郁闷,心情反而格外舒爽。

  “除了之前提到的施政措施,营建大兴城也是杨坚最为重要的政治措施之一。”

  “隋朝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久经战乱,残破不堪。”

  “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

  “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脏乱不堪,饮水供应也成问题。”

  “于是杨坚下令在长安城东南修筑新城,叫大兴城。”

  “在此之前,从秦汉一直到南北朝,都城之中的城市格局,没有章法,没有布局,皇宫、官署、民居,交错相处,十分杂乱。”

  “大兴城之后,都城的均衡对称格局开始形成,街道整齐划一,南北交错,东西对称,大街小巷,井井有条。”

  “皇宫、皇城、民居三个部分相对分开,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界线分明,既安全,又实用。”

  “隋朝灭亡后,大唐定都大兴城,并改名为长安城。”

  李世民:@杨坚,感谢舅老爷给朕修建的长安城,朕会让长安城闻名天下,以报答舅老爷的建城之恩。

  杨坚:@李世民,好大儿不用谢,这都是父皇应该做的。

  李世民:?

  李渊:?

  杨坚:@李世民,@李渊,朕宣布一下,朕现在是李世民的爹。

  李世民:……

  李渊:姨夫,不要开伦理的玩笑。

  杨坚:朕没有开玩笑,朕已经认这个时代的李世民为儿子,并赐名杨世民,而且朕百年之后,还会把皇位传给朕的儿子杨世民。

  李世民:……

  李渊:……

  杨坚:@李世民,父皇给儿子建城也是应该的,所以好大儿不用这么客气。

  李世民:……

  李渊:@杨坚,姨夫,你这事做得不地道,怎么还抢朕的儿子?

  杨坚:此话差异,怎么能说是抢儿子呢,世民完全自愿的,朕可没有强迫世民。

  杨世民:儿臣可以作证,父皇的确没有强迫儿臣。

  李渊:@杨世民,世民,你?

  杨世民:@李渊,高宗皇帝不要叫这么亲密,我怕父皇会误会。

  李渊:……

  李世民:……

  一家人你来我往的交锋,再加上这个杨世民茶里茶气的,苏晨看得直呼过瘾。

  要不是还有正事要办,他都想暂停下来加入吃瓜队伍。

  “杨坚除了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经济方面也颁布了一些政策。”

  “经济方面最重要的措施有大索貌阅和输籍法。”

  “隋朝初年,农民隐漏户口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

  “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于是杨坚下令在全国进行人口普查,即大索貌阅。”

  “通过大索貌阅,户籍本上有11万多人查实为壮丁,有164万多人新编入户籍。”

  “杨坚取得了括户运动的成功,接着又实行输籍法,确定户籍,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由于户籍所征敛的数额比豪强少,故在输籍法实行之后,有不少隐漏逃亡的农民成为国家编户。”

  “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

  “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刘彻:人口普查这个办法好,既可以打击地方豪强,又能增加不少纳税人口。

  他们大汉同样存在老百姓隐漏户口的现象,给大汉朝廷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如今大汉正在和匈奴开战,急需大量的青壮年充实军队。

  要是壮丁都隐藏起来,无疑让大汉军事力量大减。

  除此之外,隐漏户口的百姓多了,也会造成逃税漏税,这对国家财政极为不利。

  现如今隋文帝的人口普查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或许他们大汉也可以来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相信不仅可以多出不少壮丁,甚至还能增加很多纳税人口,还可以削弱地方豪强的力量。

  一举三得的美事,他已经迫不及待想找大臣商议此事。

  苏轼:隋文帝的这个全国人口普查,不过是将广大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以便进行剥削罢了。别看普查过后多了一百多万户籍人口,可却并不能真实反映隋朝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杨坚在经济方面的措施还包括全国各地都修建了大型粮仓,每个粮仓的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大唐贞观年间,发现了隋朝遗留下来的粮仓,隋朝已灭亡了20年,杨坚已经死了33年,可粮仓里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探查出259个粮窖。”

  “其中还有一个粮窖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各朝的老百姓听得暗暗咋舌,直呼不可思议。

首节 上一节 163/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