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73节

  他们冲进衙门,把县长和一个官吏从二楼扔下。

  随即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把两人货卖。

  而前来调解的当地捕头和一个捕快也被当场打死,捕头的实体被钓在树上示众。

  当天晚上,江西调派大批捕快进驻凤城,这件事才逐渐平息。

  不久之后,朝廷召开紧急会议,通报了多起因为农民负担过重而噬人的重大群体事件。

  鉴于事态的严重性,强调了全国立即停止以强制手段征收上缴农业税。

  两千年三月,朝廷果断发布了关于进行税费改革农业工作的试点通知,并正式在江西开始了第一个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取消了农业税。

  零三年,朝廷再次发布通知,全面推进农村试点工作税费改革在全国进一步推广。

  到零五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取消了农业税。

  零六年一月,在中华有着2600年历史的农业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消农业税一定程度上确实要归功于江西凤城事件,让朝廷看到了农民的困境和迫切的需求。】

  各朝古人看到这里,无不内心震撼,目瞪口呆。

  尤其是各朝的老百姓,此刻的情绪极为激动,面色潮红,内心澎湃不已。

  原来答案是这个,超乎他们老百姓的想象。

  原本他们还以为是后世的朝廷主动取消农业税的,可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回事。

  要是后世老百姓自己没有抗争到底,估计这个农业税是永远不可能取消的。

  各朝一些头脑灵活的老百姓对于此事没有丝毫的意外,因为他们知道世上的任何变革是不可能不经历流血牺牲就能成功的。

  这一点是历朝历代总结下来的规律,哪怕是后世也不能避免。

  但凡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这种史无前例的改革,肯定会有流血牺牲的。

  历朝历代的改革,从秦国的商鞅变法,一直到清朝的雍正改革,都会伴随着流血事件。

  他们深刻的明白,从来都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每当朝廷加征赋税,逼得他们活不下去,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救他们老百姓,最终只能通过自救。

  从大秦到大清,无不如此。

  在这一刻,各朝的老百姓无不内心躁动,心思各异。

  他们从后世的凤城事件中大受启发,觉得找到了一个方向,可以让他们的生活负担大为减轻。

  后世的农业税之所以能够取消,全都是后世老百姓努力抗争的结果。

  要是他们也能站起来,和苛捐杂税斗争到底,是不是也可以迫使朝廷降低赋税?

  此时此刻,各朝老百姓心中顿时涌现向后世学习的念头。

  他们从后世子孙身上学到了一点,遭遇朝廷不公正的对待,要学会抗争。

  处于王朝末年的老百姓见到如此煽动性的一幕,心中本就愤恨的情绪瞬间释放出来,大声嚷嚷着要抗争。

  并且这种星星之火有愈演愈烈的迹象,时刻处在火山爆发的边缘。

  估计这个时候有谁振臂一挥,就能得到万千老百姓的响应。

  各朝的统治者得知了取消农业税的缘由,一个个不禁脸色大变。

  其中各个朝代前中期时候的皇帝还要好点,顶多是感到有些头疼。

  但处于各朝晚期的皇帝,无不脸色惊恐,一副天要塌下来的架势。

  他们朝代的形势原本就不好,现在天下老百姓知道后世的例子,恐怕要有样学样。

  此时此刻,他们万念俱灰,已经预感到天下即将战乱四起。

  李世民:这天幕哪都好,就是不适合给老百姓看,太容易煽动老百姓了。

  他从天幕得到的好处不知道有多少,不管是未来的信息,还是各种惊艳的商品,都让他甘之如饴。

  可唯有一点,天幕有时候播放的一些视频极容易引得老百姓心思躁动。

  不过对他而言,他倒是不用担心。

  他的大唐本就处于上升期,而且很快就会迎来史无前例的盛世,根本就不用担心老百姓发生暴乱。

  【这一次,小农经济语境下的农业税之所以没能像过去几千年那样,对商品经济税产生彻底的绞杀,反而是后者轻轻松松对农业税完成了反杀。

  是因为新中华在当时攒到了一把王炸,准确的说是三个历史级别的重大机遇。

  首先是在建国之初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改的时候完全把寄生在农业上的地主阶层彻底清除掉了。

  并且把土地全部收为国有,只向公众开放了承包经营权,用来防止曾经的土地兼并再次发生。

  这样一来,过去几千年来商品经济税落地的最大阻力,农业地主阶级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第二个机遇是是中华决定解放思想,拥抱商品经济,走向改革开放之路。

  对于商业行为和商业思维的污名化活动被迅速从生活中剔除出去。

  一系列试点工程和项目的展开,不断证明着商业繁荣带来税收繁荣的可能性。

  商品经济第一次在官方口中有了比小农经济更高的待遇。

  第三个机遇就是零一年底中华成功加入WTO世贸组织。

  加入了国际商品经济大循环的中华,爆发出了更加巨大的能量。

  商品经济带来的利税规模,也已经远远把农业税甩在了身后,农业税收对于朝廷财政的贡献已经微乎其微。

  尤其是再考虑到征收农业税背后巨大的成本,从朝廷角度来看农业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王莽:把土地全部收为国有,只向老百姓开放使用权,用来防止土地兼并再次发生,后世的这个土地改革,不就是朕如今在推行的土地改革吗?

  他深刻明白大汉出现的问题在哪里,归根结底就是豪强大肆兼并土地造成的。

  也正因此,他篡汉建立新朝后,就下令把土地收归国有,以此来解决土地兼并的顽疾。

  没想到后世也是实行这样的土地政策,也不知道是不是参考他的做法。

  只不过有些可惜的是,从原先历史得知,他的土地改革一败涂地,并且还丢了江山,丢了性命。

  他汲取了历史教训,没有大刀阔斧的进行土地改革。

  而是采取温和的方式,一点一滴的推行土地国有化,想要使用润物细无声的策略麻痹反对派。

  到了那时,等反对派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确定这次土地改革能不能成功,担心会重蹈覆辙。

  他不禁有些羡慕后世朝廷的同时,也很钦佩后世朝廷能取得土地改革的成功。

  他深知想要成功推行土地改革,遇到地主阶级的阻力有多大。

  可偏偏后世朝廷能够成功,这让他羡慕无比的同时,也期待自己也能取得成功。

  各朝的地主阶级看完之后,内心无不胆战心惊。

  后世为了把土地收归国有,强行清除了地主阶级,这让同样身为地主阶级的他们难免有些感同身受的伤感。

  不过让他们庆幸的一点,就是这事没有落到他们头上,和他们关系不大。

  而且他们的朝代不同于后世,后世可以成功清除地主阶级,强制把土地收归国有,但他们的朝代想要如此做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要是他们朝代的皇上想要效仿后世强行实施土地改革,他们地主阶级会让皇上知道改朝换代的滋味。

  各朝的皇帝此刻只有对后世朝廷的佩服,做到了他们想做不敢做的事。

  他们身为皇帝,自然非常清除土地兼并的弊端。

  历朝历代王朝的灭亡,无不是因为土地兼并大行其道,导致老百姓走投无路之下造反引起的。

  他们也想要进行土地改革,强行把土地收归国有,然后重新分配给老百姓,一劳永逸的解决土地兼并的弊病。

  可他们也只敢想一想,根本就不敢实施。

  别说不敢实施,就是透漏一星半点这种迹象,恐怕就会引得天下战乱四起。

  土地是地主阶级的命根子,强行把他们的土地充公,他们一定会联合起来造反的。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这个皇帝也走到了尽头,根本不会有半分生机。

  要知道一个地主不可怕,一个地主阶级才可怕。

  严格说起来,他们身为皇帝,手中的皇庄无数,他们自己就是全国最大的地主。

  土地充公的土地改革,那他们广袤无垠的皇庄也要充公吗?

  即便他们愿意,这个土地改革也实施不下去。

  毕竟朝廷的文武大臣,可全都是有大量土地的地主。

  而且各地的官员,读书人,乡绅等等,他们都是地主。

  他们要是真是的推行土地充公的改革,就会发现朝堂上的官员会强烈抵制,手握重兵的将军也会强烈抵制,全天下的读书人也会强烈抵制。

  这么一看的话,除了身为皇帝的自己,周围的人全都强烈抵制。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推进土地改革。

  要知道,不管是推行一条鞭法的张居正,还是推行摊丁入亩的雍正。

  他们两个土地改革者也只敢向地主阶级征收赋税,可从不敢打地主阶级土地的主意。

  即便是他们两人向地主阶级征税,都遭到了极大的阻力,就更不用说强制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了。

  恐怕他们两人一旦提出没收土地的想法,下一刻就会被周边的人撕得粉身碎骨。

  【中华全面取消农业税,意味着我们几千年来第一次成功突破了小农经济思维下重农抑商的本能思考与思维惯性。

  在铲除了既得利益集团五十多年后,中华从官方到百姓终于获得了拥抱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能力。

  然而拥抱商品经济只是开始,真正的难点在于维持,在于随时提防开改革开放倒车的思维。

  虽然维护小农思维的地主阶层早已消亡,但是它们所留下的认知惯性,依然刻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随时准备着反扑。

  西方人他们从几百年前就搞商品经济这一套,早就习惯了,所以根本没有倒退的担忧。

  但是我们有,而且还很重。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上,经商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行诈,因为赚差价有悖于儒家礼法。

首节 上一节 173/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