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72节

  在小农经济既得利益集团、大地主和勋贵们的游说和恐吓之下,乾隆被迫取消了一部分雍正的改革政策。】

  雍正:朕总算是明白为什么说改革勉强成功,原来被弘历取消了一部分改革政策。

  一想到自己耗费一生的改革成果被亲生儿子破坏了,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辛苦操劳一辈子,才好不容易成功推行改革。

  可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居然因为利益集团的反对就妥协,让他费尽千辛万苦才成功的改革成果大打折扣。

  身为大清皇帝,怎么能因为利益集团反对就妥协呢,这是何等的软弱。

  乾隆:那么多文武大臣上奏折反对,朕也是迫不得已才妥协的。

  他刚一登基,满朝文武群臣就请求废除先皇的改革政策。

  那时他毕竟刚刚登基,根基还不稳,适当的做一些妥协,可以有助他快速站稳脚跟。

  况且,他也不是全然否定先皇实施的政策,只是取消了一部分而已。

  各朝的皇帝看完张居正和雍正改革的政策后,一个个若有所思。

  诚然,这两人的改革措施确实可以极大的减轻老百姓负担,但遭遇到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想要推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就要得罪整个士绅阶级,遭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哪怕他们身为王朝的统治者,也不敢轻易施行这种改革政策。

  不过相比于第一次张居正的改革和第二次雍正的改革,各朝古人对第三次后世的农业税改革更感兴趣。

第195章 取消农业税的导火索

  整个华夏历史主要有三次农业税改革,大明,大清,后世。

  大明的农业税改革随着张居正的死亡而人亡政息,大清的农业税改革随着乾隆的妥协而大打折扣。

  唯有后世的农业税彻底取消,让种地的老百姓不再有负担,这种成就不可谓不大。

  各朝古人非常清楚取消农业税意味着什么,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在他们的记忆中,老百姓上缴农业税天经地义。

  就好比人需要吃饭一样,这是与生俱来的,就像农业税也同样如此。

  哪怕是最抗拒农业税的老百姓,心底想的也只是朝廷可以降低一些农业税,从来没有想过取消农业税,做梦都没敢这么想。

  也正因此,他们得知后世彻底取消农业税才会如此震惊。

  即便张居正和雍正这两人也同样如此,震惊得无以复加。

  他们不管是实施一条鞭法,还是大搞摊丁入亩,只是希望可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可从未想过取消老百姓的农业税。

  要是老百姓不上缴农业税,那朝廷财政怎么办,朝廷还怎么运转?

  他们两人是农业税改革的先驱,清楚的知道改革农业税有多么困难,势必会遭到利益集团的阻挠反对。

  连稍稍改动一丁点农业税就会遭遇重重困难,更别说像后世一样大刀阔斧的改革。

  也正是清楚农业税改革的水有多深,他们两人才会对后世取消农业税感到不可思议。

  于是乎,他们两人万分专注的接着往下看视频。

  他们迫切想知道后世是如何成功取消农业税的,期望可以从中借鉴一二。

  【星中华成立之后,虽然经历了土改,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劳动人民,但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税收结构依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从一九四九年星中华建立一直到改革开放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农民贡献的农业税和人头税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来源。

  四九年至两千年的五十余年里,农民给朝廷缴纳了7000多亿公斤的粮食。

  从五三年开始到八三年取消统购统销政策,农民对工业化贡献超过6000亿元,这都是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实现的。

  除了要比城里人多缴税多纳粮以外,赚的还比城里人少。

  这是由于当时的中华粮食定价体制,仍然采取朝廷调控与市场供求相结合的方式。

  这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落后于农资的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幅度。

  当然,剪刀差并不是中华特有,它是全世界每一个工业化朝廷,在工业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和必经结论。

  英国的圈地运动、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本质上也都通过某种形式牺牲某些人的利益,来获得工业化初期的资本。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化,中华其实已经度过了工业化早期阶段。

  剪刀差按理说应该取消了,但是不巧的是,八五年开始的财政制度,让地方官府,又有继续提高农民负担的动力。

  而九四年的税制改革收入大幅减少的地方官府,更是不得不继续从农民身上想办法。

  农村基层各种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比如说三提五统。

  三提指的是农户上交给村级的三种费,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村管理费。

  五统指的是农民上交给上面官府的五种统筹,包括教育附加费、计生费、民练费、乡村道路建设费和优抚费。

  这些开支,城里人可能完全都没有听说过。

  中华农民所承受的压力,最终在九十年集中爆发出来了,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农业税的收取问题。】

  嬴政:农民五十年时间,上缴了7000多亿公斤的粮食,简直是不可思议。

  听到如此庞大的数字,嬴政整个人被震惊得目瞪口呆,心中惊骇欲绝。

  他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老百姓五十年上缴7000亿公斤的粮食,平均算下来每一年就要上缴140亿公斤的粮食。

  按照100斤为一石粮食来计算,后世的老百姓每一年就要上缴两亿八千万石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他光是想一想就头皮发麻。

  他们大秦老百姓每年上缴的粮食不过几百万石而已,连后世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这差距之大,令他触目惊心,不忍直视。

  他也知道后世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大秦好,上缴的粮食理应比大秦多。

  可这也太多了吧?

  简直可以用云泥之别来形容,让他备受打击。

  要知道,新中华四九年才成立。

  刚刚建立的朝廷一片破败,老百姓都还没有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就可以向朝廷上缴上亿石粮食,这简直令他难以置信。

  任凭他想破了脑袋,也想象不出那种场景。

  神州大地,山河破碎,历经百年战乱,中华大地被打得面目全非,老百姓死伤无数。

  就是在这种中华大地和老百姓都奄奄一息的情况下,新中华成立了。

  然后星中华刚一成立,死伤殆尽的老百姓就上缴了上亿石粮食。

  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除了这种猜测又没有合理的解释。

  他虽然不知道星中华成立的那段历史,但通过之前的视频可以知晓一二。

  从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馆就能大致猜得出来,中华大地在清朝末年遭受了外国侵略者的洗劫。

  大英博物馆那么多的中华文物,足可见当时中华大地面临的灾难有多绝望。

  在双方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中华儿女用了一百年时间才把外国侵略者赶出去,并成功建立了新中华。

  就是在中华大地被打得支离破碎的情况下,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死伤惨重的老百姓是怎么上缴上亿石粮食的。

  他记得很清楚,高产的粮种是后来才研究出来的。

  刚刚成立的新中华除了一片破败,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他思索片刻,想到了唯一一个可能靠谱的推测。

  那就是后世的人口数量极多,多得超出他想象,很大可能有上亿人口。

  唯有如此多人口数量,才可以在新中华成立之初,给朝廷上缴上亿石的粮食。

  各朝的老百姓深深叹了一口气,不管到了什么时代,官府乱收费的现象始终存在。

  本以为只有他们朝代才有乱收费,没想到即便到了后世,老百姓也有诸如三提五统的乱收费。

  他们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可官府还是对他们各种加征赋税,简直要把他们老百姓往死里逼,所承受的压力都快把他们压塌了。

  可各朝的老百姓此刻顾不得伤感,而是集中全部注意力,屏住呼吸认真的聆听接下来所发生的。

  因为视频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后世的中华农民承受的压力太大,最终在九十年代集中爆发出来,使得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农业税的收取问题。

  他们非常清楚,这可能就是后世取消农业税的契机,最终讨论过后就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各朝古人迫切的想知道,后世的九十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才导致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被取消。

  这一刻,各个朝代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皆是全神贯注的盯着天幕。

  他们知道,之所以能取消农业税的答案即将揭晓。

  尤其是各朝的普通老百姓,对此更是大气都不敢喘,眼睛都不眨一下。

  毕竟接下来的答案将关系他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他们倒想看看九十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才使得取消农业税的契机得以出现。

  唯有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老百姓才好从中借鉴学习。

  他们不指望所处的时代也取消农业税,只希望借鉴后世九十年代的经验,让他们的农业税可以降低一些。

  【九九年,在江西凤城有一位周姓农民。

  他鉴于当时农民生活艰苦,不仅要劳作,还要承受繁重的农业税。

  于是就自费整理了当时朝廷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书,并将其散发到每一个人手里。

  同时他鼓励农民争取自己的利益,去抵制一些不合理的费用。

  当地的官府得知之后,就以妖言惑众、扰乱民心的罪名将周姓农民抓走。

  问题却是仅在两天后,周姓农民就死亡了。

  得知消息的周氏家属纠结了50多人闹到当地官府门口要求给一个合理的说法,当地的官府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敷衍了事,把这些人赶出了官府。

  这种行为彻底惹恼了农民,好好的人不明不白的死了,再联想到那些年当地官府为了完成交代的任务不顾农民的死活,当时在早已经变质的官吏中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

  上吊不解绳,喝药不接瓶,投河不拉人,要敢打人,就抓你的人。

  很快,这件事迅速在四个周边地区发酵,总共数万百姓拿上自家的农具,一大帮人浩浩荡荡的来到当地官府门口,一心想着报复的农民已经被冲昏了头脑。

首节 上一节 17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