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78节

  这让他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还应不应该不顾大家的反对,强行推行改革一事。

  而今晚的直播至关重要,他希望可以从中找到解决之道,避免悲剧重蹈覆辙。

  “大家晚上好,我是主播苏晨,欢迎大家准时观看直播。”

  晚上七点的钟声一敲响,苏晨就准时和大家见面。

  张居正:主播晚上好,老夫等候多时了。

  苏晨见状,会心一笑,看得出来张居正还挺心急的。

  “既然张首辅这么着急,那主播也不多废话,现在就说一说张首辅的事迹。”

  “张首辅的赫赫功绩,使他与商鞅和王安石,一同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改革家。”

  各朝古人见此情况,也没有什么意见,主播能够早点开始,那当然是最好了。

  正好很多人也对张居正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各朝的统治者,他们也想知道大明首辅张居正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毕竟张居正改革的名气非常大,尤其是一条鞭法,更是让各朝皇帝深感佩服。

  现如今可以从主播口中了解张居正的具体事迹,尤其是张居正改革的具体详情。

  各朝的统治者希望可以从张居正改革中得到一点启发,说不定能用于他们的朝代。

  “1525年,嘉靖四年,张居正在荆州一位秀才的家里出生。”

  “先祖张关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同乡,因跟随朱元璋起义并屡立战功而被封为千户长,后纳入军籍成为世袭的军户。”

  “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虽有军籍但生活贫困,祖父张镇曾担任荆州辽王府护卫,父亲张文明虽然有才学但屡试不中,最后只是个落第秀才。”

  朱元璋:张关保很不错,为咱的大明生了一个好后代,理应当赏。

  先祖张关保:没想到我老张家出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后代。

  曾祖父张诚:还以为到我这一代破落了,不曾想后代真争气。

  祖父张镇:好,好,好,我们老张家出了一个麒麟儿,为我老张家光宗耀祖了。

  父亲张文明:我虽然是落第秀才,但我好大儿可是大明首辅,此生无憾了。

  “张居正的家庭出身较为普通,但后世关于张居正的出生传说比较神奇。”

  “据记载,张居正的母亲赵夫人曾经在夜里看见住的房子里有火光,火光向上照的天都很亮,顷刻一个约五六岁的青衣童子缓缓地从天而降。”

  “然后在赵夫人的床边绕了一下,于是赵夫人就怀有身孕了,一共怀了十二个月的时间才出生。”

  “张居正出生当晚,其祖父梦见有大水突然出现,然后溢到了张家的庭院里。”

  “张居正的祖父大惊便问奴仆大水从哪里来,仆人对他说大水是从已故少保张纯的家中流出。”

  “正好当天晚上张居正的曾祖父也梦见有月亮坠入水缸中,随后化为一只白龟,浮在泛动的波光中,不久张居正就出生了。”

  “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张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赵夫人:这确实是真的,我没有说谎,那个青衣童子很可能就是文曲星下凡,要不然我儿子怎么能一路坐上首辅的位子,我儿子就是文曲星下凡。

  曾祖父:我刚刚做梦看到白龟,曾孙子就出生了,肯定不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两者之间一定有某种关联,答案毫无疑问,小曾孙就是白龟。

  各朝古人看得半信半疑,一时也不知道这是真是假。

  各朝的读书人对此嗤之以鼻,丝毫不会相信这等荒谬之事。

  他们都是儒家学子,子不语怪力乱神,从来不相信这种鬼怪乱神之事。

  这些把戏不过是哄骗那些无知的老百姓罢了,根本就不可能骗到他们。

  一般来说,在编撰各朝皇帝的事迹时,就会以春秋笔法记录一些奇异之事,以便让老百姓相信他们的皇帝不是平凡人,这样更有助于统治。

  不过各朝的老百姓对此事深信不疑,觉得张居正有这些神奇的传说很正常。

  毕竟从一个落第秀才的家庭出生,然后一路成长为大明首辅,本身就说明了张居正的不平凡。

  一个不平凡的人,出生时有这些异象太正常不过。

  毕竟他们就经常从读书人那里听说,哪个大人物出生就有异象,注定此人一生都不平凡。

  “张居正少年聪颖过人,五岁时入学,十岁能熟读经书,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

  “1536年,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

  “荆州知府李士翱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天要他把一个玉印奖给一个儿童。”

  “第二天他监考,一见张居正就怦然心动,认定这就是梦中所寻之人。”

  “兴奋地对张居正表示白圭不足以成为他的名字,认为张居正日后一定能成为当朝皇帝的老师。”

  “而自己是因为得到上天的使命而已,于是就将张居正的原名白圭改为居正。”

  “并嘱咐小张居正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

  “于是将其推荐给学政田顼,张居正当场写出《南郡奇童赋》一文,获得考官等人的赞赏。”

  李士翱:哈哈,本官说什么来着,本官当初就看首辅大人注定不凡,果然被本官说中了。

  他当初做完梦的第二天,就看到年仅十二岁的张居正,一眼就看出对方日后必定飞黄腾达。

  现在看来,果然不出他所料。

  当初他看中的人一路高升,成为权倾天下的大明首辅,这种感觉当真是奇妙。

  而且说起来,居正这个名字还是他给起的。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张居正长大以后可以尽忠报国,行端坐正。

  田顼:张首辅当初一首《南郡奇童赋》当真是令人惊艳,也不怪张首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当时荆州知府把张首辅引荐给自己,他还不怎么相信小小年纪的张首辅有多大能耐。

  直到一首《南郡奇童赋》出来,他才彻底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神童的。

  这首诗赋出来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张首辅日后必定不凡。

  “1538年,嘉靖十七年,张居正参加武昌乡试,受到主考官湖广巡抚顾东桥的高度赞赏。”

  “顾东桥将自己的腰带和钱赠予张居正,并预言他日其必定能身佩玉带,但顾东桥为磨炼张居正而故意使其落榜。”

  “1541年,嘉靖二十年,才高气傲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

  “湖广巡抚顾东桥对张居正非常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

  “并嘱咐张居正,希望张居正能够树立远大的抱负,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顾东桥:当初一见张首辅,本官就知道张首辅有将相之才,果然不出本官所料。

  那时张首辅还没有参加乡试,他就已经听说过张首辅的大名。

  等张首辅来武昌参加乡试,他特意把张首辅找来谈话。

  经过一番交谈,传言不虚,张首辅确实名副其实。

  但他深刻的明白,一个少年天才过早地成为举人,并不是什么好事。

  哪怕再好的一块璞玉,也需要经过打磨,才能成为绝世珍宝。

  他非常看中张首辅,不希望伤仲永的遗憾再次出现。

  也正是抱着磨炼张首辅的心思,他才稍微施加手段让张首辅落榜。

  张首辅第二次参加乡试时,他惊喜的发现张首辅的才华比之前高了一大截。

  那个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正因为有了三年的磨炼,张首辅的造诣更上一层楼。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以优异的成绩高中二甲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

  “徐阶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历朝典章制度,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

  “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二人争夺首辅职位,夏言夺得首辅之后被严嵩进谗而被杀,严嵩为内阁首辅。”

  “对于内阁斗争,张居正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

  徐阶:张居正确实聪明好学,要不然老夫也不会重点培养他。

  对于张居正的聪明程度,就他都大为惊叹,不愧有神童之名。

  他让张居正去学习历朝历代的典章制度,张居正总能在短短时间就熟背下来,并能领悟每一条典章制度背后的用意。

  夏言:严嵩这个无耻小人,竞争不过老夫就在背后捅刀子,实在是可恶。

  他为了夺得首辅之位,对严嵩可谓是千防万防,不给对手一丁点机会。

  可没想到他打败了对手,最后却被对手诬陷,导致自己含冤而死。

  不过既然他现在已经知道了,那就不可能再给严嵩丝毫机会。

  张居正回想起进入翰林院时,正好赶上了内阁斗争。

  夏言和严嵩两个内阁大学士为了首辅之位,两人斗得死去活来。

  最后严嵩更是通过进献谗言,干掉了已经夺得首辅位置的夏言。

  连内阁都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官员了。

  由此可见,当时朝廷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被提拔为翰林院编修。”

  “期间他走访官员并考察地方民情,勤于处理分析政务,同时受到大学士徐阶等人的赏识。”

  “并于同年撰写《论时政疏》,首次提出政治改革包括抑制宗藩、整顿财政、整肃吏治、修缮边备等主张,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

  “但《论时政疏》并未引起嘉靖皇帝的重视,此后张居正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再没有上过一次奏疏。”

  嘉靖:朕之所以不重视《论时政疏》,是因为张居正提出的改革主张不合时宜,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天下大乱。

  不管是宗藩问题,还是财政问题,或者是吏治问题,又或是边备问题,他自然看得一清二楚。

  这些无一不是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重大问题,但他不敢轻举妄动。

  张居正的主张虽好,但没有可操作性,非常容易引得朝野震荡。

  张居正:在我知道上的奏疏没有引起嘉靖皇帝重视时,我就知道改革的时机还不成熟,还需要静待时机。

首节 上一节 17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