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79节

  他当时上奏《论时政疏》阐明改革的主张,是希望可以获得嘉靖皇帝的重用。

  可无奈的是,嘉靖皇帝一点都没有兴趣,而是束之高阁。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张居正的妻子顾氏去世。”

  “同时张居正的恩师徐阶遭受内阁首辅严嵩排挤,而他自己在官场也非常失意。”

  “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因病请假离开京师回到故乡。”

  “告病还乡的三年时间里,张居正开始修身养性,游山玩水。”

  “这期间张居正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使他发现了“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的问题。”

  “这一切不禁使他恻然心动,责任感让他重返政坛。”

  张居正:我虽然很想施展心中的抱负,改革大明面临的弊病,可奈何没有这样的机会。

  他在朝堂上一直有恩师徐阶作为靠山,两人是一荣俱荣的关系。

  恩师徐阶遭到内阁首辅严嵩的排挤打压,他作为恩师的门生,官途自然不会好。

  眼看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他索性请病假回老家等待时机。

  他在老家三年也并非什么事都没有干,而是到处走访,观察民生。

  也正是通过三年的走访观察,他深刻明白了老百姓所面临的困境。

  土地兼并的问题已经越发严重,很多老百姓被迫失去土地。

  要是再不解决这个难题,大明的局势越发艰难,很可能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回到翰林院,但只被朝廷封了个小官职。”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徐阶兼任吏部尚书,让张居正负责国子监司业的工作,可以参与朝廷决策和主导社会舆论。”

  “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张居正经过徐阶引荐成为裕王府讲官,趁机结识交好李芳等太监。”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嘉靖去世。”

  “徐阶起草遗诏并引张居正与之共谋,不久张居正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各朝古人听到这里,知道张居正要起飞了,仕途从此畅通无阻。

  张居正的恩师徐阶在朝廷上站稳了脚跟,任职最重要的礼部尚书,专门负责官员任用一事。

  张居正作为徐阶的门生,自然会得到徐阶的重用。

  各朝的官员看得羡慕无比,他们也希望有一个恩师能够提拔重用自己。

  看看张居正的恩师多么尽职尽责,有什么好处时刻不会忘记自己的门生。

  先是给张居正谋一个国子监的职位,让他可以借此结交众多人脉,为日后的政治生涯铺路。

  随后又把张居正引荐给裕王,也就是日后的皇帝,让他提前在未来皇帝面前混个脸熟。

  最后起草遗诏还要拉来张居正,晋升他为礼部侍郎。

  就问这样尽心尽力的恩师,谁不想要?

  “1567年,隆庆元年,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隆庆元年的内阁大学士一共有六人,有三人因为才学政绩平庸而提前告老还乡,于是剩下的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逐渐成为内阁的核心。”

  “同年四月,张居正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也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占据上风。”

  “1568年,隆庆二年,也就是张居正进入内阁的第二年,徐阶因诸儿子违法乱纪被迫致仕,而其政敌高拱上台成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在首辅高拱的支持下管理军备边防事务,他推荐徐阶的门生戚继光主办练兵,使得东南倭寇外患平息,且边境贸易得以发展。”

  徐阶:有一个坑爹的儿子,真是让人不省心。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此事有严嵩在里面掺和,就是为了借此扳倒他。

  他心里非常清楚,严嵩觊觎首辅的位置很久了,总是想方设法也要把他弄下台。

  张居正:老师一走,我就要独自面对高拱的排挤。

  高拱把恩师排挤走后,下一个要排挤的人就是他。

  而高拱之所以让他负责军备边防事务,就是想让他犯错,然后好借此把他赶出内阁,然后一人独揽大权。

  此时的大明军备边防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之前一直都没有人可以解决。

  而高拱为了把他排挤出去,把军备边防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他。

  不过还好,他没有让高拱的阴谋诡计得逞。

  别人不知道,他还是知道恩师的门生戚继光有两把刷子的。

  于是他推荐戚继光去平定倭寇外患,好在戚继光没有让他失望。

  “1570年,隆庆四年,鞑(da)靼(da)首领进攻大同,并企图称帝。”

  “而鞑靼首领的孙子带着十多人请求归附明朝,张居正鉴于此事涉及两国外交。”

  “于是致信宣大总督王崇古,要求将鞑靼首领孙子归附明朝的事情详细告知。”

  “原来是祖孙两人都爱上一个小女子而心中结怨,这才上演一出失恋青年离家投汉的一幕。”

  “于是张居正再次致信宣大总督王崇古,要求其妥善安置鞑靼首领的孙子,派人通报鞑靼首领后,张居正指示王祟古等人上奏皇上接纳投降。”

  “朝中很多大臣极力反对,认为敌情叵测,果然鞑靼首领的骑兵如黑云压城来到北方边境。”

  “宣大总督王崇古早在张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战事准备,并以其孙子要挟,鞑靼首领终于被迫妥协。”

  “张居正顺水推舟答应鞑靼首领的请求,把其孙子礼送回乡,鞑靼首领则把大明叛臣绑送给大明朝廷。”

  “鞑靼首领的孙子穿着大明皇帝官赐的大红丝袍回鞑靼帐幕,鞑靼首领见到非常感动,表示以后不再侵犯大同,并决定请求封贡互市,和大明友好相处。”

  “由于在这件事情中张居正居功甚伟,被封为吏部尚书,兼任太子太傅。”

  “1571年,隆庆五年,张居正和首辅高拱成功劝说皇帝封鞑靼首领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贸易。”

  “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张居正向皇帝上奏三篇奏章,其中初步提出改革的总体思路。”

  张居正:说起来,我还要感谢鞑靼首领闹这么一出,要不然我还捞不到这么亮眼的政绩。

  他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又要时刻面临着高拱的暗算,就需要尽快晋升获得权势。

  可想要更上一层楼,需要有亮眼的政绩。

  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鞑靼首领恰到好处的给了他绝佳的机会。

  也正是凭借着平息鞑靼作乱的政绩,他才得以晋升为吏部尚书兼任太子太傅。

  解决了边患问题,自己的权势又大了几分,他也开始施展理想抱负。

  “1572年,隆庆六年,大学士张居正被朝廷进封为少师。”

  “同年五月,明穆宗驾崩,内阁大臣高拱和张居正受顾命辅佐东宫太子,而后年仅十岁的明神宗万历皇帝继位。”

  “内阁首辅高拱为防止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专恣跋扈,暗中谋划铲除冯保。”

  “但张居正暗中将消息泄露给冯保,于是两人共同计划将高拱排挤出内阁。”

  “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动万历生母李太后神经,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言,李太后以专政擅权的罪名将高拱免官。”

  “同年六月张居正顺理成章成为内阁首辅,随后张居正又加左柱国,并进中极殿大学士。”

  高拱:背后打小报告,当真是卑鄙无耻。

  冯保:还想铲除我,我先把你铲除了。

  张居正:为了早日推行改革一事,就必须把高拱这个最大的障碍扫除。

  大明疾弊已深,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

  可他的改革措施势必要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朝堂的文武群臣。

  为了能够顺利推行改革,他就必须独揽大权,把内阁首辅的位置牢牢掌握在手中。

  况且高拱还是恩师的政敌,不管于公于私,他都必须除掉高拱。

  “万历小皇帝赏赐张居正金币和绣蟒斗牛服,而张居正也因皇帝的信任而以天下为己任。”

  “张居正劝说万历遵守祖宗旧制,将讲学、亲贤、爱民、节用视为紧急要务,同时应该尊崇两宫皇太后。”

  “此时太监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

  “于是张居正议定明穆宗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明穆宗皇贵妃李氏为慈圣皇太后。”

  “而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

  “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掌握大权后,以尊主权、整顿吏职、明确赏罚、统一号令为主。”

  张居正:皇帝年幼,有了太后和冯保的支持,我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开始推行改革。

  除掉高拱后,他得以担任内阁首辅一职。

  可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推行改革,还需要得到强大的支持。

  而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就是两个最强大的外援。

  得到了这两人强有力的支持,他才终于可以得以施展心中的理想抱负。

  “张居正在担任内阁首辅后,又得到了太后和太监的支持,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

  “主要是当时的大明朝面临严重的土地危机和财政危机,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明朝中叶,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

  “突出的表现是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老百姓的土地。”

  “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

  “贵族和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

  “当时民间有两首歌谣,足可以反应当时的土地兼并有多么严重。”

  “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

  “为田追租未足怪,尽将官田作民卖,富家得田民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

  张居正:土地兼并蔚然成风,朝廷赋税收不上来,老百姓生活凄苦,要是再不着手解决,大明江山危矣。

  土地问题和财政问题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

  士绅阶级通过巧取豪夺,大量侵占老百姓的土地。

首节 上一节 179/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