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81节

  “张居正通过削减官员免费乘驿站的特权,来约束他们的行径,为之后的整肃官场吏治打下基础。”

  李自成:大明朝廷都是什么毛病,动不动就拿驿站开刀。

  他算是发现了,前有张居正裁撤驿站,今有崇祯下令撤掉驿站,只要一改革,驿站必定首当其冲。

  要不是崇祯皇帝撤掉驿站,逼得他没有活路,他也不至于造反。

  张居正:这一次的驿站革新可以把对讲机利用上,让信息的传递效率更高。

  驿站原本是为官员和百姓服务的,用来传递信息,或是作为歇脚的地方最适合不过。

  可全国各地的官员只要一使用驿站,就完全不管不顾,铺张浪费,一点也不知道心疼,造成朝廷极大的损失。

  通过这次的驿站革新,一来是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开支,二来是为了规范各地官员的行为,以便为改革扫清障碍。

  而且对讲机铺设的通信网,必然可以极大的促进全国各地的信息交流。

  如此一来,他也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全国各地改革举措实施的情况。

  要是有什么不合时宜的地方,他也可以及时调整。

  “整肃吏治方面,整顿吏治既是改革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整个变法革新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

  “提高行政效率、朝令夕行,也是整顿吏治的重要内容。”

  “张居正认为当时朝野存在结党营私、玩忽职守、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恶劣弊病,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明。”

  “万历元年六月,为了建立有效的考核考绩制度,张居正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详细规定公文处理的过程并实行考成法,也就是我们后世公务员一直延用的绩效考核。”

  “考成法,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簿,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

  “按月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成,每年进行总结。”

  “吏部通过询事考言,以言核事,以事核效,评定官吏的勤奋懒惰,以此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和官员的执政能力。”

  “明初定制,六部和六科均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

  “张居正行考成法,加强了内阁事权,由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则听命于六部。”

  “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由内阁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使内阁成为变法的中枢。”

  “同时张居正在考察中充分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规定京官与地方官分别以三年、六年考满。”

  “称职者提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罢免。”

  “知府、知县六年一迁,遇到不合适的官员,或官员不适合当地的,都要根据情况替换。”

  “各地大员如布政使、按察使三年一迁,中央科道部曹六年一迁。”

  “从内阁——六科——六部——督察地方官员,层层督察,从而形成一个从内阁到地方官逐级督察的严密考核考绩制度。”

  “为排除宦官干政,他还专门告诫冯保不要干预六部事物,从组织机构上保证新法畅通。”

  “这种由三个机构互相监督、定期审核各级官僚政绩、施行赏罚的做法,有力地提高了办事功效。”

  “此外张居正还建立一套以理财为核心的官员考核办法,以解决明朝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要求吏部悉心查访官员追缴所欠赋税的情况。”

  “如果官员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一律给予严格制裁。”

  “同时又一定程度上放宽限制并赦免官员的积欠以示恩遇,逐步做到赋税在一之内清债,大力裁减节省官衙的日常开支。”

  “张居正整顿吏治,颁布考成法,力求政令通达,取得了明显成效。”

  “张居正的考成法制止了权贵地主的违法活动,惩戒了受贿的贪官,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国家的财源,填补国家的亏空。”

  刘彻:考成法,每个月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这个办法不错,朕可以借用一下,让朕的大臣办事效率也能提高一个档次。

  在听到张居正的考成法那一刻,他就知道这是他们大汉需要的制度。

  考成法一旦实施,必然可以极大的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

  刘彻周围的群臣听到皇上的话,一个个满脸愁容,忍不住小声的叹了一口气。

  原本他们可以轻轻松松的,但以后恐怕没有这么好的日子了。

  王安石:张居正确实有大才,考成法这个办法好啊,老夫正好也可以借鉴一二。

  他如今正在热火朝天的推行新法,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现在一听到考成法就明白了。

  经过主播的指点,他这次有信心可以变法成功。

  现在要是把考成法用在大宋官员身上,变法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了几分。

  原先历史的变法之所以失败,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地官员新法执行不到位。

  现在有了考成法,可以极大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

  朱元璋:考成法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坏的一面,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皇帝的权力相应的减弱了。

  他对权力最为敏感,一下子就看考成法存在的问题。

  别看考成法使得官员的办事效率大大提升,可正因如此,使得内阁的权力得以扩大。

  他开创的内阁制度并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六部和刘科是不受内阁管制的。

  但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使得六部和六科都要听命于内阁。

  内阁的权力大增,这对皇权来说会有一定的削弱。

  “任用人才方面,张居正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不看身份、资历、个人看法,只看有实干精神和为政能力。”

  “为推行新政张居正主张重用支持改革的人才,以弥补原有官僚队伍中人才不足的局面。”

  “比如张居正委任原来政敌高拱的门下张学颜清丈土地,推荐曾经弹劾自己的礼部尚书马自强入阁,重新起用被贬为民的庞尚鹏出任福建巡抚并参与经济改革,任用曾被罢免的水利专家潘季驯治水,并给予潘季驯经费和人事权以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此外在北方防务中,张居正起用了一大批英勇善战、严于治军的将才。”

  “比如出自行伍的李成梁,由南北上的戚继光,善出奇招的王崇古,有勇有谋的凌云翼等人。”

  “他们在稳定北部边防和平定南方战乱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居正的用人思想和原则推动了万历年间的各项改革进程,使社会经济得以暂时的恢复和发展,明朝的国力暂时得到恢复。”

  张学颜:张居正虽然是恩师的政敌,但不得不说张居正心胸开阔,令我佩服。

  马自强:老夫有些愧疚,以前弹劾张居正,没想到张居正不计前嫌,还要推荐老夫入阁。

  庞尚鹏:张居正的知遇之恩,我没齿难忘,唯有好好推行张居正改革,才能报答张居正的恩情。

  潘季驯:张居正唯才是举,让我的才华没有被埋没,从这一点来说,张居正是我的大恩人。

  张居正听到自己提拔过的人被主播一个一个提及,满脸都是欣慰的笑容。

  能够被主播提到,那就说明这些人有大才,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推行改革遇到的阻力很大,可用的人才很少。

  为了保证改革顺利推行下去,只要确实有为政的能力,他都会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张居正除了在政治层面进行改革,在军事方面也有进行改革。”

  “张居正意识到明朝的军事积弊和边患严重,认为以文官统率武官的旧制致使指挥和实战脱节。”

  “明朝自永乐以后,军政方面主管官员都由科举出身的文人担任。”

  “而且边防军政受到由都察院派出的巡抚,巡关御史以及监军宦官的监督和制约。”

  “这种做法虽然对于控制军队,防止割据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降低和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尤其是监察官员制肘太多,使带兵的武将无所作用。”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必须赋予军事将领专断的权力。”

  “因此张居正开始改革明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军事制度,赋予边将更多主动权,大大提高战守能力。”

  主播说到这里的时候,大明中后期的军事将领连连点头,非常认同主播所说的。

  他们虽然是军事高级将领,看起来位高权重,手握重兵。

  可实际上他们却要受制于人,权力大大被限制。

  不仅朝廷派来的文官对他们指手画脚,就连当今皇上派来的太监都对他们趾高气扬。

  说起来他们是军事将领,可他们的地位不高,还不得不对文官和太监低三下气的。

  就目前这种形势,军队的战斗力被极大的削弱了。

  没办法,要是发生战争,他们不仅要听命于文官,也要听命于太监,一点主动权都没有。

  大宋的军事将领对大明的将领非常感同身受,他们大宋也是重文轻武的情况。

  当初太祖担心军事将领有样学样,也通过黄袍加身兵变造反,所以太祖就大力限制武人的地位。

  以至于到了如今,他们武将要受制于文官。

  “首先张居正在首辅徐阶的支持下赋予谭纶独立的指挥权,又调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三镇的练兵事务。”

  “以特旨的名义任命戚继光为蓟州镇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节制三镇总兵并使其直接管辖蓟州军务。”

  “其次张居正为激励将领兵士的积极性而重奖有军功的将士,比如封战功卓著的宣府总兵马芳为荫子千户,升立有战功的陕西延绥总兵赵苛至大同总兵,破格提拔李成梁为镇守辽东的主将。”

  “此外张居正在军事战略上实行以防御为主的战略转移,他采纳戚继光和谭纶的建议建筑敌台以固守。”

  “从山海关西到到镇边的两千里防线上修筑一千余座敌台,又整修长城并加高加厚城墙,沿线植树设险。”

  “明长城不但在重点设防地段用砖石砌筑,内填泥土石块,十分坚固,而且形制结构也更趋完备合理。”

  “同时张居正支持戚继光开展整军练兵活动,将蓟镇防区分设十二路。”

  “根据蓟州的地理环境与作战的特点,建置车营七座,并配以骑兵、步兵进行混合训练以积累作战经验。”

  谭纶:张首辅赋予本将军独立的指挥权,如此信任本将军,本将军一定不会辜负张首辅的信任。

  戚继光: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多亏了张首辅的栽培,要不然到不了如今的高度,别的不多说,唯有多杀敌人以报答张首辅的信任。

  李成梁:张首辅的破格提拔才有我的今天,为了报答张首辅的大恩大德,我一定把女真部落清理干净,不让满清建虏有一丁点崛起的机会。

  张居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边境的太平,为国内正在推行的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明疾弊已久,为了确保改革顺利实施,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尤为重要。

  也正因如此,他才大力提拔一大批有才能的军事将领。

  也正是有了这些杰出的军事将领,才能为他稳定边境局势。

  “隆庆五年,张居正说服皇帝朱载垕下诏封鞑靼首领为顺义王,促成明朝与鞑靼的封贡通市的和议。”

  “双方又约定岁贡的马匹数量和交换的物品,定时定点进行贸易,比如在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开办马市。”

首节 上一节 18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