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82节

  “隆庆和议后边境贸易扩大为官市、私市、民市,大市、月市、小市等共存的局面。”

  “以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为交易主体的民市,已远远超出官办马市的规模并逐渐取代官市。”

  “民市所经营的品种也从富家的奢侈品转向普通百姓的日用品,边境线内外的商民随时可以入市买卖,此举使得明朝边疆稳定以及边境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定。”

  “张居正在隆庆年间的军事改革通过整饬边防、加强战守、封贡通市等方式促进明朝边境的稳定。”

  “同时促进蒙汉两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此使得大明王朝的政治和财政危机得以解救。”

  “保障边界安定的同时,军事改革也保障了改革的整体环境。”

  “在改变边防废弛、边患日深状况的基础上,军事改革措施成为社会改革的突破口,为后来万历年间的政治和经济方面改革奠定了基础,也积累了经验。”

  “万历初年,张居正为首辅,更加强了军务守备的工作。”

  “一方面,他督促边境官员,务必使边防军事落之实处,行之有效。”

  “另一方面,知人善任,大胆任用堪当一面的将领全权处理边防事务。”

  “在张居正执政以及其后的二三十年间,北边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李世民:这个张居正确实是个大才,能让边境二三十年没有发生战争,足以说明张居正在军事方面的改革极为成功。如此优秀的人才,不是朕的臣子,是我大唐万千臣民的损失。

  张居正在军事上面一系列的改革,让他极为惊叹的同时,也大感可惜这样的人才不能为他所用。

  他深深的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天下人都知道他最喜欢人才,尤其是像张居正这样绝顶优秀的人才。

  要是张居正可以来他们大唐,他都不敢想象大唐会发展到何等高度,肯定可以远超原先历史中的盛世大唐。

  此时此刻,他真希望主播可以把张居正传送到他的大唐。

  他记得很清楚,张居正死后的结局很悲惨,好像是被万历皇帝挖坟掘尸了。

  既然万历皇帝不珍惜人才,他倒是很乐意接纳张居正这样优秀的大才。

  只是有些可惜,他也知道主播做不到这一点。

  “前面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只是其次,张居正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改革。”

  “张居正之所以改革,主要也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所以经济改革是重中之重。”

  “张居正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有三点,分别是清查土地,兴修水利,一条鞭法。”

  “首先就是清查土地,嘉靖时期,边疆军费消耗巨大,地主阶级又奢侈浪费,造成明朝多年来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的局面。”

  “张居正在整顿财政方面,大力贯彻量入为出、节省开支的原则,对缓解财政危机有一定作用。”

  “但是节流只是一种补救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还要开源。”

  “万历五年,张居正在政治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将改革的重点转移到经济领域。”

  “万历六年,张居正命令由户部尚书张学颜亲自主持重新丈量全国田亩,清丈各府州县所有的庄田、民田、职田、屯田、荡地、牧地等一切生产用地。”

  “并按照实际田亩分上、中、下三等纳税,对于欺骗隐瞒的官员从严惩办。”

  “农民既为逃避赋税而投献,就由受献者承担赋税,清丈查出隐占的土地一律补交税款。”

  “在万历六年,下令在全国进行土地的重新丈量,清查漏税的田产。”

  “到万历八年,统计全国查实征粮土地达七百万顷,比弘治时期增加了近三百万顷,致使朝廷的赋税大大增加。”

  “万历九年,张居正又规定只要是功臣之家,除去赏赐公田以外的田土尽数报官,与庶民一样纳粮。”

  各朝古人闻言,无不暗自震惊,啧啧称奇。

  清丈土地的政策实施下去,居然清查出了三百万顷的增加土地。

  如此庞大的数字,令各朝的统治者心思活跃起来。

  他们的朝代有地主阶级隐瞒土地,这个他们是知道的。

  他们之所以没有理会这事,是有自己的考虑。

  一来想着隐瞒的土地也不多,增加不了多少赋税。

  二来则是清查隐瞒的土地,必然会引得地主阶级反对。

  所以这事也就没当回事,不了了之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如今听到张居正清丈土地查出来三百万顷的隐瞒土地,这就让他们不淡定了,一个个若有所思。

  如今看来,他们小看了地主阶级隐瞒的土地,很有可能也有几百万顷。

  要是数量如此庞大的话,那他们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这一刻,已经有不少各朝的皇帝在思考着清丈土地的政策,想着在自己朝代也实施一下。

  各朝的老百姓大骂这些黑心的地主阶级,隐瞒这么多土地。

  他们非常清楚,地主阶级隐瞒土地,最终朝廷就会加重老百姓的赋税负担。

  他们希望当今皇上也可以下令在全国清查土地,这样一来,也可以减轻他们老百姓的赋税重担。

  “张居正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还把兴修水利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

  “明朝的财赋供应地主要在江南,南粮北运,以漕运最方便。”

  “万历初年,由于黄河溃决,运道堵塞,给漕运带来了很大困难。”

  “虽然曾经恢复过海运,但以失败告终,使得运河又成为必治之道。”

  “隆庆年间漕运受阻,海运又不安全,首辅高拱主张开凿河道代替漕运。”

  “张居正委派工科给事中胡玉吾去山东实地勘察,发现水源不足而作罢。”

  “由于黄河水长期泛滥,水势分流,黄河故道泥沙沉积,尤其是入海口,水流不畅。”

  “因此,黄河入海问题,成为最关切的问题。”

  “张居正转而采用筑堤束水,以水冲沙的合流法以疏通河道,他委任治河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

  “张居正支持潘季驯摒弃传统的分流旧方案,采取漕运与民生兼顾的治水方针。”

  “运用以水攻沙的办法,疏浚黄河。”

  “三年筑堤三百多里,塞决口一百三十多处。”

  “用一年半时间,修筑黄河到淮河的堤坝,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利用奔腾的河水,全力冲沙入海,使漕运畅通,同时还使多年的弃地复变为良田。”

  “潘季训的治河办法,对其后数百年都具有深刻影响。”

  万历年间,黄河周边的老百姓对张居正无不感恩戴德。

  他们老百姓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是张首辅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才让以往的黄河泛滥成为过去。

  要知道,之前黄河泛滥的时候,他们深受其害。

  不仅农田被淹没,就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但好在张首辅修筑提坝,疏通黄河,让黄河不再泛滥,他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除此之外,由于黄河得到治理,之前大面积荒弃的土地也变成了良田。

  朝廷把这些良田分配给周边的老百姓,让不少老百姓受益。

  因此,张首辅是他们老百姓的大恩人,让他们的日子比以前更好了。

  他们听说有很多人反对张首辅的改革,但不管别人反对张首辅的改革,他们作为张首辅政策的受益者,自然是大力支持张首辅的。

  “万历四年,张居正先在湖广地区试行示范一条鞭法,一年后得到多数人的称道再推向北方。”

  “万历九年,张居正开始改革徭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将赋役中的各项名目如杂泛、均徭、力差、银差等项合为一种,将力役归入田赋,一律按田亩核算统一征收。”

  “除漕粮外都可改折银两,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允许被征调的差役出银雇人代役。”

  “同时简化征收的手续,减去由地方官吏征收的中间层次。”

  “一条鞭法虽然同样由民众承担,但以银代役致使民众可以选择自由支配人身。”

  “同时削弱人身依附关系,推动货币流通的范围扩大,使商贩和工匠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李世民:一条鞭法的制定简化了税制,降低了征税成本,提高了明朝的运行效率,从制度上对于贪污腐败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或许朕也可以在大唐弄一个类似的政策。

  他们大唐老百姓缴纳的赋税是以实物为主,比如像粮食,布匹等等。

  而张居正实施的一条鞭法对于生产也能起到促进作用,老百姓以银代役,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徭役负担。

  一条鞭法的优势非常明显,他非常心动,也想颁布大唐版的一条鞭法。

  不过他目前还不能下定决心,还需要仔细思考一条鞭法的利弊。

  一条鞭法虽说能够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但他担心一个弄不好,也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一条鞭法由朝廷规定赋税征收采取征银形式,老百姓必须把手中的粮食换成银子。

  这只有通过和商人交易才能完成,在这一环节老百姓恐怕会遭受到商人的剥削,被逼着贱卖手中的粮食。

  所以他还要好好想想其中的厉害,制定出更合理的一条鞭法,避免利民政策变成害民政策。

第199章 吾非相,乃摄也

  听完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各朝古人表示由衷的钦佩。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减轻老百姓负担的同时,也能增加大明王朝的财政。

  当然了,各朝的地主阶级自然是不待见张居正的。

  苏晨重点介绍完张居正改革后,继续往下说。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万历赠上柱国,谥号文忠。”

  张居正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心中感慨万千,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算算时间,距离他病逝还有八年时间。

  也就是说,他要用这八年时间重新布局,确保这一世的改革可以成功。

  更关键的,要让改革深入人心,不能再次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

  八年时间太匆忙,要是时间可以长点,他也将有更多的时间布局准备。

  张居正:主播,我是得什么病去世的,有办法救治吗?

  既然是病逝,那就有可能医治,说不定可以医治好多活几年。

首节 上一节 18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