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02节

  李世民太厉害了,他不得不寻求外援,能想到的强大援军就只有窦建德了。

  眼看着李世民就要把他围困在洛阳,他这时候唯一的希望就是窦建德。

  毕竟能够和大唐分庭抗礼的,除了他王世充,就只剩下窦建德。

  他也不担心窦建德见死不救,只要窦建德不傻,对方就一定会出手的。

  毕竟如今大唐有了李世民,可谓是如日中天。

  他和窦建德就属于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他被李世民消灭了,那下一个就是窦建德。

  “河北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虽然在河北的窦建德是山东汉子,不过也挺慷慨的,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亲率十万大军南下支援洛阳。”

  “窦建德带领大军是一路平推,攻占了刚刚归降大唐不久的州县。”

  “一看窦建德这么猛,李世民的部下担心腹背受敌,请求李世民退师到谷州观看形势。”

  “李世民:王世充粮食已尽,内外离心,我军不需攻击,可以坐收敌军破败之功。窦建德新近攻破城池,将官骄傲士兵怠惰,我军当进攻占据武关,扼守山川要冲。”

  “李世民:敌军假若与我军争胜负,我攻破敌军是必然的了。如果不战,十日之间王世充当会自我崩溃。若不急速进攻,敌军进入武牢,诸城刚刚归附,必定不能坚守。他们两方力量合并,还能把他们怎么办呢?”

  “窦建德在板渚驻扎,李世民驻军在武牢,两军对峙二十多天。”

  窦建德:王世充真是废物,硬是被李世民逼成了缩头乌龟。

  他忍不住对王世充破口大骂,被李世民打得丢盔卸甲,都不能消耗李世民的实力。

  大唐和刘武周大战的时候,王世充趁机侵占大唐的地盘。

  他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别提有多开心了。

  因为他知道,一旦李世民解决了刘武周,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王世充。

  他原本还想着王世充能和李世民打得两败俱伤,到时候他出来坐收渔翁之利。

  可没想到王世充太废物了,被李世民压着打,毫无还手之力。

  眼见王世充快被李世民消灭了,他也是迫不得已的过来支援。

  他自然是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也知道和王世充联合对付李世民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李世民派人去打探敌方消息,很快斥候带回来情报。”

  “窦建德探听到我军牲畜的饲料已尽,等候在黄河北岸放马吃草时,想要趁机偷袭武牢。”

  “李世民知道他们的阴谋,于是放马在黄河北岸吃草来诱敌。”

  “早晨,窦建德果然率全部兵马到来,陈列军队在汜水之上。”

  “王世充大将扎阵在南面,绵延数里,大声呐喊,李世民部下诸将大为恐惧。”

  “李世民率几名骑兵登上高高的土丘遥望敌军,对诸将做心理建设。”

  “李世民:贼人起兵山东,没有遇见过强大的敌人。现在渡过险要之处而叫嚣,这是没有政令的表现。逼近城墙扎阵,有轻视我们的思想。”

  “李世民:我按兵不出,敌军气势便衰竭,扎阵太久士卒饥饿,必将自我撤退,这时再来追击,可以无往而不胜。我与你们约定,必定在午时以后攻破敌军。”

  “窦建德排兵布阵,从上午直到下午,兵士又饿又累,都坐在阵列中,又争着饮水。”

  “李世民见此情形,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可以攻击了。”

  刘彻:不愧是唐太宗李世民,面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包围,也能临危不惧的给将士们鼓舞士气。

  他虽然没有亲自带过兵,但也知道军队士气的重要性。

  尤其是面对敌人围攻的危难时刻,士气就更为重要了。

  而李世民不愧可以得到天策上将的称号,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鼓舞士气,这不是一般人将领能做到的。

  “于是李世民亲自率领轻装的骑兵追击引诱敌军,大军陆续赶到。”

  “窦建德回军扎阵,还来不及整顿阵列,李世民就已经攻打过来了,敌军纷纷溃散。”

  “不久,众军会合作战,尘土飞扬,呼叫四起。”

  “李世民率程咬金、秦叔宝等将领挥动大旗冲入,冲过敌军战阵,冲到敌人后方,然后张开唐旗高声呼喊。”

  “窦建德的士兵本来就累了,一看后方唐旗飘飘,以为中了埋伏,迅速崩溃。”

  “李世民率兵追逐攻打三十里,斩首级三千多,俘虏贼众五万。”

  “窦建德在逃跑途中跌落马下,被唐军生擒。”

  “李世民:我兴师问罪,本在王世充,得失存亡,不干伱事,为什么越过边境,冒犯我军锋锐?”

  “窦建德:现在我假若不来,怕麻烦你远远地攻取我!”

  “随后李世民将窦建德带到东都城下,王世充恐惧的带领官属两千多人到军门请求归降,由此山东全部平定。”

  “李世民进入宫城,命令部下封存守卫府库,什么东西都不取,只让房玄龄收取地图与户籍。”

  “接着杀了共同作恶的段达等五十多人,冤枉被囚禁者全部释放,无罪而被杀者加以祭祀并写祭文致以哀悼。”

  “李世民一战擒双王,一举消灭了两个割据政权。”

  大唐贞观时期的天下臣民听到他们当今皇上的英勇事迹,无不拍手称快。

  尽管皇上的战绩已经过去好些年,但如今再次从主播口中详细的了解到,还是让他们心潮澎湃。

  大唐建立后,当今皇上打败四个割据势力,使得大唐真正的统一天下。

  可以说,大唐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全靠当今皇上的功劳。

  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这四个割据势力哪一个都不是好对付的。

  可偏偏当今皇上能够一一打败他们,足可见他们的皇上是多么英勇无敌。

  皇上能有如此耀眼的战绩,他们这些臣民自然脸上也有光。

  “李渊听说此次大捷后,自然很开心,令大臣在军中慰劳,并亲手写下诏书夸赞李世民的功绩。”

  “隋朝分崩,函谷关隔绝。两雄会合,一朝清平。军队已经获胜,更没有死伤。做臣子的不惭愧,做君父的不担忧,都是你的功劳。”

  “六月,李世民班师凯旋,亲自披挂黄金铠甲,在太庙贡献俘虏的窦建德和王世充。”

  “李渊认为自古以来旧的官阶与特殊功劳都配不上李世民,于是另外发徽号,以表彰李世民的功勋德望。”

  “十月,李渊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和三公之上。”

  “说白了就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两个人就是皇帝老爹和大哥太子。”

  “增加食邑二万户,连以前的共计三万户,赐给金车一辆,王公之衮衣和冠冕一套。”

  “同时,还允许李世民开府,可以自制官署,允许自己招人。”

  “等于在李唐的大朝廷之中,又有了一个属于李世民的小朝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天策府。”

  李世民:两人之下,万人之上,还远远不够。

  可以说,大唐的疆域之所以这么大,绝大多数都是靠他打下来的。

  大唐统一天下,他功劳最大,获封天策上将。

  到了这个时候,大唐外部的威胁已经铲除,接下来就是他和大哥之间的战斗了。

  毕竟要他把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拱手让人,不仅他不愿意,就连跟随他的部下也不会同意。

  他和大哥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为了他自己,也为了部下,他都必须发动玄武门之变。

第209章 玄武门之变

  贞观时期之后的各朝古人,纷纷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重头戏要来了。

  说起大唐,说起李世民,就不可避免的要说起玄武门之变。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玄武门之变是整个大唐历史最重要的转折点。

  正是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才有了之后的贞观之治,才有了之后的盛世大唐。

  各朝古人尽管知道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的,但对这段历史了解的不多,只是有个模糊的认识。

  现在正好可以趁着这次机会,从主播开口详细的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来龙去脉。

  “主播接下来要说的是玄武门之变,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宫门血案,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李渊一生的噩梦,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忍提及的阴暗角落。”

  “玄武门之变的波及范围从文武百官到后宫嫔妃,弑兄,弑弟,逼宫,血战,在仅仅几个小时里,就让大唐的历史强行拐了弯。”

  “为了掩盖这场宫变的真相,李世民甚至不惜去篡改史书。”

  李世民:朕虽然不愿提起,但是朕也绝不后悔,即便时光倒流,朕依旧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他的目光很复杂,回想起玄武门之变的一幕幕场景。

  那个时候,他被逼上了绝路,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

  可尽管他是被逼无奈,但弑兄杀弟也是事实,这个无从抵赖。

  他登基之后,之所以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也是为了弥补这一切。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样百姓也不会非议他。

  “公元620年,年仅二十二岁的李世民一战擒双王,只用一场战争便帮父亲李渊荡平了北境。”

  “凯旋归来那天,李世民身着黄金甲踏进长安城,身后绑着两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反王头子。”

  “拥簇的将士和看热闹的百姓们无不是喜笑颜开,整个长安城都在为李世民狂欢。”

  “李渊很开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允许李世民开府,招揽属于自己的势力。”

  “可有一个人,怎么也笑不出来,他就是李世民的大哥,大唐的太子李建成。”

  “此刻的李建成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焦虑的原因很简单。”

  “他是堂堂大唐帝国的储君,却彻底的淹没在了二弟李世民的光芒之下。”

  “李建成比李世民大十岁,小时候父亲李渊政务繁忙,弟弟李世民总喜欢跟在他屁股后面。”

  “后来兄弟俩一起上了战场,年近三十岁的李建成和十七岁的李世民兄弟齐心,并肩作战。”

  “对李建成来说,那些时光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那个曾经对他无比崇拜的小弟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遥不可及。”

首节 上一节 20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