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57节

  想清楚长安欢乐谷的前景后,在场所有大商人一致同意出资建设规模极为庞大的长安欢乐谷。

  王老爷见状,微笑的点了点头,缓缓舒了一口气。

  随后一群人又商议了各自的出资比例,一切都谈妥后,王老爷告别众人火急火燎的赶往皇宫。

  预想中的长安欢乐谷占地面积极大,而且还要建立在长安城附近,这么大的事必然要经过当今皇上的同意。

  而王老爷现在赶去皇宫,就是寻找李世民说明此事,寻求李世民的支持。

  对于能否获得朝廷的大力支持,王老爷对此信心满满。

  在唐高祖李渊起事时,他就投靠了李家,并为李家提供钱财方面的支持。

  后来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人中,他站队秦王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的每一次外出打仗,都有他在背后砸银子。

  也因为如此,他才能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产业遍布大唐每一个角落,成为大唐最大的商人。

  因此对于长安欢乐谷能不能得到皇上支持,他一点也不担心。

  在他的心中,长安欢乐谷仅仅只是开始而已,以后他还要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建一个欢乐谷。

  皇宫,太极殿。

  李世民刚刚接见了外国使臣代表,听了对方无理的要求后,直接把对方打发走了。

  长安城居住了很多外国使臣,看到大唐图书馆建成,终于坐不住了,派出一个代表进宫面圣,想要他们外国人获得进入大唐图书馆的权利。

  李世民自然是婉拒了,大唐图书馆是大唐的瑰宝,可不能让外国人占了便宜。

  外国使臣前脚刚走,王老爷后脚就来了。

  李世民听了王老爷的来意后,稍一考虑就同意了对方的请求。

  王老爷是大唐帝国的功臣,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再说了,长安欢乐谷建成后,对朝廷也有好处,他没有理由不答应。

  不仅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人口,也能给朝廷带来丰厚的税收。

  李世民:你想在长安城郊区附近建一个长安欢乐谷,朕同意了。

  王老爷千恩万谢的告辞后,李世民想到长安欢乐谷的事不禁微微一笑。

  长安欢乐谷看似只是一个游玩的地方,但它是大唐即将开启盛世的征兆,预示着大唐将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辉煌盛世。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向窗外的天幕,期待着直播的到来。

第233章 大清唯一的皇帝

  在直播时间即将到来之际,各朝古人纷纷做好了准备。

  尤其是那十个拥有图书馆名额的朝代,就更为期待了,一个个万分紧张的盯着天幕。

  终于,在各朝古人万众期待之下,苏晨如约而至的和大家见面。

  “大家晚上好,我是主播苏晨,欢迎大家观看直播。”

  时隔多日,终于再一次听到熟悉的开场白,各朝古人颇为激动,热情的问候主播。

  朱棣:主播,大明图书馆已经建好了,朕都已经等不及了,现在可以售卖书籍了吧?

  不仅仅是永乐帝朱棣,其他九位抽到名额的皇帝也纷纷催促着主播开始卖货。

  苏晨见状,不禁莞尔一笑,心平气和的安抚大家。

  “永乐陛下先不用着急,主播早已经准备妥当了,卖货环节放到最后,主播先回答一下雍正皇帝的问题。”

  雍正皇帝脸色一正,竖起耳朵认真的倾听。

  “上次雍正皇帝询问主播,想知道清朝晚期都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雍正皇帝是谁,在主播回答雍正皇帝问题之前,主播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雍正皇帝的事迹。”

  各朝古人只知道雍正皇帝不是汉人皇帝,其他的就知之甚少了,苏晨有必要给各朝古人普及一下雍正的事迹。

  清朝虽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但后世认可的也就只有雍正这唯一的大清皇帝,其他十一人只能被称作酋长而已。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在康乾盛世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历史上关于雍正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不可否认的是,雍正是一位坚定的改革者。”

  “雍正革除了康熙晚年的弊政,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政权。”

  “正是因为雍正,康乾盛世才得以顺利过渡。”

  “雍正皇帝名为胤禛,出生于康熙十七,即公元1678年,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德妃乌雅氏。”

  “德妃乌雅氏是俸禄仅为五品的包衣护军参领之女,出身低微。”

  “根据清皇室惯例这样的身份没有资格抚育皇子,所以雍正皇帝一出生就交由位分高且出身显贵的佟贵妃抚养。”

  “佟贵妃佟佳氏的出身十分显贵,姑姑是康熙皇帝的生母。”

  “她本人深受康熙皇帝宠爱,是清朝首位正式册封的贵妃,主理后宫十多年之久。”

  “其父亲佟国维也深得康熙皇帝重用,担任内大臣、议政大臣等朝廷重职。”

  “生平两次跟随康熙皇帝北征噶尔丹,取得大捷。”

  “从顺治朝开始,佟氏家族在清前四朝出了两位皇后,一位贵妃和皇贵妃,两位驸马,族中子弟为官者更是一茬接一茬。”

  “因此,时人称之为佟半朝,能被这样的养母养育,这是雍正皇帝以后走上权力顶峰的最大助力之一。”

  “例如日后帮助雍正控制京城的隆科多就是养母贵妃佟佳氏的亲弟弟。”

  “而且贵妃佟佳氏因为膝下无子,生下一个女儿也早夭,所以非常疼爱呵护雍正皇帝,两人的母子关系也很好。”

  朱棣:蛮夷就是蛮夷,雍正是德妃的亲生儿子,只因为德妃出身低贱,就把儿子从亲生母亲身边夺走,一点都不顾及纲常伦理。

  他本就对满清很不满,自然不会放过一个打击满清的机会。

  硬生生把一对母子拆散,也就只有蛮夷才能做到,反正他的大明是不会这么无情的。

  要是大明哪个出身低贱的女子诞下皇子,哪怕再不喜欢,也都会给这个女子应有的地位,更不可能把亲生儿子从母亲身边夺走。

  把雍正交给出身显贵的贵妃抚养,这必然会导致日后激烈的争夺皇位。

  毕竟养母的背景太过强大,都能有佟半朝的说法,养母家的势力必然会帮助雍正争夺皇位。

  从最后的结果看来,事实也确实如此。

  雍正能走上权力巅峰,最大的助力就是养母背后的势力。

  “按照清皇室惯例,雍正皇帝六岁开始上学读书。”

  “每天的课程排得很满,从黎明到黄昏习文学武,课业繁重而辛苦。”

  “每年只能休息五天,其余每天都得照例上学。”

  “这五天分别是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和自己的生日。”

  “康熙皇帝非常重视诸位皇子们的学习,经常抽查考问他们。”

  “由此我们可知,清朝皇室对皇子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视的。”

  “而雍正皇帝贵为皇子,自然是师从天下名师。”

  “雍正的老师顾八代,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行端正,让其在学问和做人上获益良多。”

  “在这种严格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雍正皇帝到成年后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同时也颇通武艺。”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坚实的学问基础,雍正皇帝日后才能得心应手的处理政事。”

  “在三十岁之前,雍正皇帝跟随父皇康熙出巡全国各地。”

  “长期耳濡目染下,雍正得以了解各地民生,处理政事和治国方法。”

  李世民:一年只休息五天,而且要从黎明学习到黄昏,清朝皇子的学业是不是太狠了些。

  从主播口中听到如此繁重的学业,他忍不住啧啧称奇,不禁有一丝佩服。

  他小时候也有繁重的学业,但也没有夸张到这种地步。

  哪怕是他现在的皇子们,虽然他也很重视学业,但休息时间可太多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看了看身旁的儿子们,想着要不要增加一些学业。

  自己怎么着也是千古一帝,可不能在儿子的学业上输别人一筹。

  在场的几个皇子见状,顿时感觉不妙,最后还是太子李承乾站了出来。

  李承乾:父皇,难道你忘了,清朝十二个皇帝中只有雍正皇帝的评分超过9分,其他清朝皇帝的评分都很低,这说明清朝这套教育皇子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父皇万万不可学习。

  李世民闻言一细想,好像的确是这样。

  别看清朝皇子的学业安排得很满,但最后也就雍正一个皇帝干得好,这足以说明清朝皇子教育制度的失败。

  一想到这个,他也就打消了给儿子们增加学业的想法。

  在场的一众皇子见到父皇改变主意,一个个不禁大松一口气。

  “在九子夺嫡过程中,雍正皇帝敛去心中锋芒,暗中夺嫡。”

  “雍正对上真心孝顺长辈,对下真心对待兄弟们,这些举动让因为诸皇子争夺嫡位而心力交瘁的康熙皇帝倍感欣慰。”

  “因此,康熙曾这样称赞雍正皇帝,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最像我的脾性,以此居心行事,可以成为伟人。”

  “同时雍正皇帝还在明面上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一心向佛,清净无欲的天下闲人形象。”

  “在蒙蔽了众人的双眼后,雍正有条不紊的暗中培植着自己的力量。”

  “当时,川陕总督年羹尧、湖广总督魏经国、京师步军统领隆科多等朝廷内外重臣都是他的心腹。”

  “在任用这些心腹时,雍正皇帝不仅能够知人善用。”

  “而且恩威并施,控制他们不犯错误,不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

  “相比之下,其他皇子就不能做得这么不留痕迹。”

  “他们虽然也能招揽人才亲信,但并不具备优秀的驭下能力。”

  “在雍正的运筹帷幄和亲信们的齐心协力下,雍正皇帝最终夺嫡成功。”

  康熙:原以为老四看着最老实,没想到就老四心眼子最多。

首节 上一节 257/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