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58节

  不曾想他看走了眼,居然没有看出来老四的心机。

  为了夺嫡一事,几个皇子斗得异常激烈,让他心力交瘁、头疼不已。

  而老四不仅一心向佛,与世无争,还真心对待长辈和兄弟,让他大为好感。

  可却万万没想到,这一切都是老四装出来的,骗过了所有人。

  老四如此深沉的心机,也难怪皇位最后被老四夺取成功。

  尽管他对老四的欺骗耿耿于怀,但让他欣慰的是,老四夺取皇位后把大清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也看过之前大清所有皇帝的评分,除了老四可以拿得出手,其他人的评分不忍直视。

  既然老四能有这么高的评分,那就说明老四在执政期间干得非常出色。

  “康熙六十一年,44岁的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改元雍正。”

  “雍正是一位以改革著称的皇帝,在即位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根本。”

  “康熙晚年失去了年轻时锐意进取精神,一味地树立自己宽仁的高大形象,加上九王夺嫡对康熙精力的牵扯,使他疲于应对政事。”

  “从而导致了国库大量亏空,国内贪污之风盛行,吏治极为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急剧恶化,军队实力下降等大量问题。”

  “长此下去,严重影响大清王朝统治。”

  “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皇帝,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雍正继位后,面临的是一个令人焦头烂额的烂摊子。”

  “如果不马上变革,大清朝廷将会极速衰退,雍正的统治地位也可能不保。”

  康熙:说来朕也惭愧,留下的烂摊子要老四来收拾,不过好在老四没有辜负朕的期待,把这些烂摊子都一一化解了。

  也不是他不想处理政事,实在是脱不开身,没有那个精力。

  为了皇位继承人问题,九个儿子斗得是相当激烈,他自然要优秀应对这事。

  毕竟和九子夺嫡相比,朝廷政务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国库亏空,吏治腐败,这个问题他一直都知道。

  他也想着手解决,可无奈岁数大了,远没有那个精力。

  他能做的,就只有选出最适合的继承人,让年轻力壮的继承人来解决这一顽疾。

  如今看来,最后是老四胜出了,成功夺取了皇位。

  而且他要是所料不错的话,老四之所以被后世人如此夸赞,肯定是成功解决了他遗留下来的烂摊子。

  现在来看,他弥留之际选择老四当大清皇位的继承人,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所以,雍正刚一即位便果断地颁布了十一道谕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下令清查全国各地钱粮亏空,严令各地三年补齐所有钱粮亏空。”

  “与此同时,设置中央审计机关会考府负责监督审查。”

  “当时从皇族、中央到地方,只要是贪污钱粮。”

  “不分皇亲贵族、朝中重臣、地方大员,雍正皇帝都概不赦免,一律严惩。”

  “还有就是贪官亲戚也有责为其代为赔偿亏空,下级官员和地方百姓不能为上级官员代赔亏空等等。”

  “当时凡是亏空的贪官,一经揭露便会被革职审问,没有法外开恩的现象。”

  “因而各省被罢免查办的官员数量高达三分之一,还有许多省级官员也被革职查办。”

  “雍正皇帝的这些严厉治贪措施使全国贪官无所遁形,三年之中吏治腐败之风很快扭转,钱粮亏空得以补全,国库也渐渐充实。”

  “清查亏空,让康熙晚年贪污腐败的官员原形毕露,并快速吐出曾经贪污的大部分银两,使大清国库迅速充盈起来。”

  “国库充盈了,国家才会强盛,军队也更有战斗力。”

  “因此西北战局才连连获胜,解决了康熙没有解决的问题。”

  崇祯: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说,朕很佩服雍正的魄力。

  尽管大明和大清有不共戴天的大仇,他也对大清的皇帝没有好感,但雍正的做法令他钦佩。

  同为皇帝,他自然清楚雍正的魄力有多么大。

  不管是皇亲贵族,或是朝中重臣,又或是地方大员,只要一经发现贪污腐败,就会被革职严惩。

  光是这一点,就不是每一个皇帝敢做的,其中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他的大明也有很多这样贪污腐败的人,他之前一直犹豫不决,不敢动手。

  但知道了雍正的大魄力后,他不再犹豫,也打算效仿。

  哪怕遇到再大的阻力,他也要以雷霆手段制住这股贪腐之风。

  “中医治病讲究去根,而国家治贪则讲究治本。”

  “大力惩治贪官,澄清国内吏治后,雍正皇帝制定颁布了合理的廉政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现象。”

  “这一廉政制度就是禁止上礼、火耗归公和发放养廉银。”

  “其中禁止上礼就是禁止地方官员向上级官员上礼,一旦查出都会受到严厉惩罚。”

  “这一制度的实行,避免了各地官员剥削百姓和贪赃枉法。”

  “火耗归公就是各地政府向百姓征收的开支银两都统一交到上级省府,再由省府按一定合理的比例拨发下去。”

  “如此一来地方官员即便多征也无法贪污,就不会再对百姓横征暴敛了,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各地百姓的赋税压力。”

  “发放养廉银就是从火耗归公的银两种拨出一部分,按品级发放给各地官员,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避免他们贪污受贿。”

  “例如一位地方县令就能收到四千两以上的养廉银,在清朝一两银子可以买150斤大米,这样的养廉银俸禄足以让他们一家衣食无忧。”

  “而对于在京官员则发双倍俸禄和奖赏银,不被生活所困,且能生活安逸的各地官员们自然也就不会冒着危险贪污了。”

  大明朝千千万万的官员听到大清官员的养廉银这么丰厚,一个个羡慕得两眼发红。

  只有他们才深刻的明白,养廉银有多么的香。

  他们虽说是官员,但每年的俸禄少得可怜,想要养活一家老少难上加难。

  不是他们非要贪污受贿,而是被逼的没办法。

  他们大明的官员要是也能有养廉银,哪里会有这么多的贪官污吏呢!

  一个地方县令就能有四千两的养廉银,着实让他们羡慕。

  “不过,雍正深知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安定,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

  “明朝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对农民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一直没能实行下来,于是雍正决心完成它。”

  “为了更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改革赋役制度,雍正强力推行摊丁入亩的制度。”

  “这从法律上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雍正还完善了密折制度。”

  “雍正的心思非常缜密,他需要了解全国各地每天的情况,才能较好地掌握住他的权力。”

  “康熙时就有秘密奏折,是皇帝的心腹所写,内容包括风俗民情、官场隐私、地方治安等。”

  “这种奏折直接送到皇帝手中,别人不得开启。”

  “皇帝看完加注批示后,直接返回给本人保管。”

  “这样,皇帝通过奏折就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了解详细的实际情况。”

  “雍正认为这是个了解下情的好办法,于是扩大了可写密折人的范围,各省督抚、提督和一些中下级官员等都可以密折奏事。”

  “如此一来,雍正既能对全国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又能严密地控制地方官员。”

  “密折制度的发明,能够使皇上更有效的全面了解,朝廷众臣及民间的实际情况。”

  “也使得朝廷众臣人人小心谨慎,不敢乱作为、乱说话。”

  “同时也增加了皇上与朝臣的沟通交流机会,皇上可以利用密折,经常性的与在外地为官的官员沟通,讨论相关事项,使皇上在做决定之前有更全面的思考。”

  张居正:想不到最后继承我衣钵的,居然是大清皇帝。

  他的一条鞭法对老百姓有极大的好处,只要推行下去,就必然可以改善大明现在遇到的困境。

  可想要推行一条鞭法,遇到的阻力之大难以想象。

  一条鞭法没有在大明落地生根,反倒在大清生根发芽,这不得不说有些讽刺。

  不过让他欣慰的一点,就是主播已经告诉了他改革失败的原因。

  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他相信自己不会再走老路子,会让一条鞭法彻底在大明王朝全面推行。

  “雍正在位时还设立了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迅速处理各种军机大事的机构。”

  “最开始是为了方便雍正处理对准噶尔的用兵事宜,那时还只是一个临时处理军事要务的机构,设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

  “这些官员都是临时抽调过来的,军机章京主要负责文字处理。”

  “由于雍正谕旨基本上都由军机处直接转发,而且雍正每天都定时召见军机大臣,有事的时候更是随时召见,所以军机大臣常常到半夜都不能休息。”

  “后来,军机处开始处理全国所有的机密事务,取代内阁成为了国家的实际中枢。”

  “军机大臣都由雍正亲自挑选,听命于他。”

  “这样一来,雍正将国家的一切权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

  “军机处的成立使得皇帝更加集权,全面接管军政大事。”

  “因为军机处的臣子,相当于秘书的角色,他们更多的是执行皇帝的命令,而不会跟皇上分权。”

  “并且使得皇上对军队的管理更加扁平化,有助于皇权的稳固。”

  刘彻:不得不说雍正有些能耐,通过设立的军机处牢牢控制国家的权力。

  提出军机处的想法并不难,困难的是成功设立军机处。

  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军机处极大的增强了皇权,把全天下的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他要是设立军机处类似的机构,必然会遭到一众重臣的反对,特别是宰相的抵抗。

  很明显,一旦设立军机处,就相当于剥夺了宰相的权力,废掉了宰相一职,自然会引发宰相的反抗。

  但为了集中皇权,牢牢掌控全天下的大权,他肯定是想设立军机处的。

首节 上一节 25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