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67节

  “客观上打破了中华社会长期封闭的状态,加强了同世界的交往。”

  “并且刺激了中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文明的扩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社会的发展。”

  赵顼:这就是战败国的悲剧,原本大清国力就孱弱,现在战败被外国殖民,形势只会越来越差。

  战败是一个连锁反应,不仅仅是割地赔款那么简单,后续对国家的危害更大。

  仅仅只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把大清帝国彻底打趴下了,外国列强相继瓜分大清帝国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大清帝国的命运可想而知,那些老百姓的命运更是悲惨。

  他不禁想到了大宋如今面临的局势,要是被金兵攻破,恐怕也会遭遇大清的困境。

  甚至局势远比大清更加严重,到时候大宋将面临亡国的危机。

  他把目光看向下方的王安石,现在所有的希望都在王安石身上了。

  唯有王安石变法成功,才可以避免大宋最终被金兵攻破的亡国危机。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部分中华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并意识到国家实力的差距和民族危机。”

  “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制度,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一批有远见卓识的爱国人士如林则徐、魏源开始接触西方文化、科技和思想并寻求改革。”

  “传播新思想的同时,提倡学习西方科技和制度,推动国内的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以振兴民族。”

  “林则徐领导编撰的《四洲志》、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的《海国图志》成为近代中华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最初的窗口。”

  “鸦片战争期间,西方传教士随着侵略者进入中华,传播基督教等西方宗教。”

  “部分中国人开始接触并信仰这些宗教,从而引起了中华宗教观念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宗教信仰,促使中国人对宗教进行重新审视。”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华的大门,迫使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寻找各种救国救民的真理,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和国内封建专制统治。”

  清朝晚期的老百姓神色尤为复杂,他们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战败之后,大清的局势一天不如一天,全国的战乱持续了数十年。

  而他们老百姓生在这样的时代,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出现一个人结束动荡,让华夏重新恢复太平,让他们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可这样一个人什么时候出现,这样动荡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一个头,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唯一让他们充满希望的是,动荡的局势终有结束的一天,最终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过上后世的幸福生活。

第237章 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各朝的老百姓对于清朝晚期的老百姓更能感同身受,已经可以预料到清末老百姓过的是怎样的苦日子。

  毕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作为战败国要赔偿英国两千一百万两白银。

  原本清朝晚期就已经国库见底,现在又要赔偿巨额钱财,可想而知清朝廷对老百姓的剥削将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别看清朝战败好像和老百姓没关系似的,可最后战败的恶果全要由老百姓来承担。

  甚至各朝一些聪明的读书人已经可以预料到清朝晚期的大致形势,老百姓的起义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看得很清楚,原本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

  现在大清朝廷为了赔付巨额金银,肯定会对老百姓收取重税,必然会引得老百姓的反抗。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老百姓一旦被逼得活不下去了,造反是唯一的选择。

  果不其然,主播接下来的话很快就证实了大家的猜测。

  “提到清朝晚期的历史,就不得不说号称中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19世纪中叶,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清王朝已经衰相尽显。”

  “此时的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凭借着坚船利炮不断向外扩张。”

  “英国正在竭力扩张世界市场,掠夺殖民地。”

  “在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英军远涉重洋,以区区数千兵力,沿中国海岸线一路北上,打败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

  “清朝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赔偿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等内容。”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百姓。”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同时自然灾害严重。”

  “1846年至1850年,河南、湖北、广西等地水灾、旱灾、虫灾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同时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雍正:英军数千兵力就能打得大清丢盔卸甲,大清的实力何至于此。

  尽管他已经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可再次听到英军仅仅凭借数千兵力就打赢了大清朝,他的脸色依旧有些难看。

  在他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对大清朝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耻辱。

  要知道英国距离大清万里之遥,可就是这么遥远的距离。

  英国派遣过来数千兵力还能轻而易举的打败大清帝国,这不得不说是对大清帝国的讽刺。

  他们大清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看不起海外的这些蛮夷番邦。

  可这些海外番邦却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世道变了。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知道大清朝要是再不改变的话,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耻辱迟早会重新上演。

  想到这里,他的脑海中渐渐有了富强大清朝的构思。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曾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可惜都没有考中。”

  “在洪秀全第三次没考上秀才之后,大病了一场。”

  “生病期间,洪秀全一直处于一种癫狂的状态。”

  “折腾了20多天后,洪秀全清醒了过来。”

  “他说他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到天上去了,一个老先生给他一把剑,说天下妖怪太多,你把它们杀掉,然后你去做天王。”

  “根据后来太平天国的史书记载,当时洪秀全梦到的老先生就是上帝耶和华。”

  “公元1843年,29岁的洪秀全完成了他人生中第4次科举考试,这一次他仍然没能考中。”

  “相比之前,洪秀全显得略为平静,他只是把家里的经书都丢在了地上。”

  “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参加清朝的科举,等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

  “同年的夏天,洪秀全的远房表哥李敬芳来到家中。”

  “在洪秀全的书堆中,他找到了一本叫做《劝世良言》的小册子。”

  “这本书让李敬芳非常着迷,他劝洪秀全一定要看一看。”

  “这本《劝世良言》,以神道、人道、国俗、天文、地理为主要内容,旨在宣讲基督教教义。”

  “书中关于反对偶像崇拜、强调信徒通过个人修行和日常的修行,而获得皈依上帝等论述,给洪秀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这本小册子之后,洪秀全终于为自己多年不能得志的人生理想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并结合之前的梦境,洪秀全从此不再承认是他父亲的儿子。”

  “而是上帝的儿子,是太平天子。”

  “于是洪秀全开始把自己要当天王的这套理论向村里的人讲述,村里的人们都以为他又疯了。”

  “但他却说服了他的堂弟,名叫洪仁驮斗角灼莘朐粕健!�

  “冯云山是一名天才的组织家和宣传家,于是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

  “洪秀全自称上帝的次子,正式开始秘密的传教活动。”

  李隆基:朕要是没记错的话,就是这个洪秀全上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他对这个洪秀全的印象很深刻,之前天幕有播放过关于落榜生的视频。

  这个洪秀全参加科举考试落榜,最终选择造反,在中华大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他之所以对洪秀全的事迹这么印象深刻,主要是洪秀全和黄巢的经历一样。

  大唐末年的黄巢参加科举考试,最后也是落榜,回家之后就造反了。

  他算是发现了,这些读书人一旦没有考中就会怨恨世道不公,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报复。

  他对洪秀全造反倒是不感兴趣,现在考虑的是怎么避免黄巢的出现。

  可他思索片刻,无奈的发现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他不管怎么做也影响不了子孙后代。

  除非大唐一直处于盛世,老百姓安居乐业,才不会出现农民造反。

  可好像这一点极难做到,月有阴晴圆缺是世间真理,想要大唐盛世万古长存也不可能。

  “为了彻底向曾经的科举考试决裂,洪秀全宣称天下独一真神是皇上帝,其他都是邪神,必须全部捣毁。”

  “两人首先决定,拿私塾里的孔子牌位开刀。”

  “一次上课时,洪秀全在众目睽睽之下,砸掉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行为激起了强烈的反应,学生们纷纷从私塾退学。”

  “洪秀全也因此丢掉了私塾老师这一工作,而且在家里也没有招到什么信徒。”

  “1844年春天,洪秀全和冯云山被迫前往广西谋生和传教。”

  “在中华历史上,北方中原地区的人民,因为战争和政治原因,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南迁运动,大量中原地区的人南迁到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这些客居异乡的人群,保持着原来的方言、生活习惯和习俗,还保留着中原地区的生活传统,因此被称为客家人。”

  “作为当地的外来人口的客家人,不可避免的在选择居住地和占有耕地的问题上和原住民发生矛盾和冲突。”

  “随着鸦片战争带来的经济萧条,本地人和客家人的矛盾愈加尖锐。”

  “洪秀全和冯云山都为客家人来到广西后,洪秀全很快在这个远离官府的山区发展了一百多名客家人信徒。”

  “为了加快传教速度,洪秀全开始自己编写传教的小册子。”

首节 上一节 267/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