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68节

  “洪秀全自幼熟读经书,其中礼记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曾给他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大同世界描绘了一个人们没有私产,没有私心,社会没有犯罪,老弱病残都得到妥善抚养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将圣经和四书五经结合起来,写出了《原道醒世训》等作品,加快了传教的速度。”

  孔子:这后生可真有意思,前脚砸掉了我的牌位,后脚就用我的思想。

  对于洪秀全大不敬的行为,他很是无语。

  再怎么说他是一代圣人,是万世师表,深受读书人的敬仰。

  洪秀全身为读书人,自己科举失利,却把罪责怪在他身上,砸毁他的牌位,这哪里有一点读书人的样子,也难怪没有考中。

  还有洪秀全把圣经和四书五经结合起来的做法,不伦不类的,他已经无力吐槽。

  圣经讲究信仰真神上帝,而四书五经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

  他就很诧异了,洪秀全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就把南辕北辙的两个东西结合到了一起。

  至于大同世界也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连他都不敢保证说可以实现这一终极理想,就更不用说洪秀全在清朝内外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理想。

  “1844年的年底,洪秀全捣毁了当地供奉的因唱恋歌而去世的男女的六乌庙,而惹怒了本地人。”

  “洪秀全独自回到了广东,冯云山却留在了广西紫荆山继续传教。”

  “到公元1847年,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共发展了三千多名拜上帝教的信徒。”

  “这些信徒中也逐渐加入了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子弟,烧炭工杨秀清,贫苦农民萧朝贵,读过私塾的韦昌辉,以及家境富裕的石达开都是其中的骨干成员。”

  “这年7月,洪秀全再次来到紫荆山,受到冯云山和拜上帝会会众的欢迎。”

  “在这样众望所归的氛围中,拜上帝会的领导核心成立了。”

  “为了在宗教系统中给自己找一个神的身份,洪秀全自称耶稣的弟弟,上帝的第二子。”

  “冯云山和杨秀清等人也被安排为耶稣的弟弟,也是上帝的第三到第七子,形成了一个围绕着洪秀全为核心的神圣家庭。”

  “洪秀全模仿基督教《圣经旧约》里上帝为犹太人锁定的《摩西十诫》的内容,编写了拜上帝会的十款天条。”

  “这些天条规章与他之前编写的小册子传遍了紫荆山区,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了拜上帝会。”

  “眼见紫荆山的大好形势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洪秀全大喜过望,决定利用拜上帝教的强大力量清除异教徒。”

  “洪秀全和冯云山远赴广西的象州,捣毁了当地香火最盛的甘王庙,随后洪秀全下令永不准复立此庙。”

  “接着洪秀全又派人把紫金山地区所有的社稷和神坛全部捣毁,宣布在当地只能信奉唯一真神,那就是皇上帝。”

  嬴政:与其说是老百姓相信什么拜上帝会选择加入其中,倒不如说是走投无路的老百姓相信那渺茫的希望。

  他看得很清楚,洪秀全之所以能聚拢三千名老百姓。

  并不是说那些老百姓真诚的相信外来的上帝,而是那些穷苦的老百姓已经走投无路,看不到丝毫的希望。

  在面临绝望的时候,要是有人可以提供一丝微弱的光明,那濒临崩溃的老百姓仿佛看到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牢牢抓紧,而拜上帝会正是扮演了那一根救命稻草的角色。

  在清朝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面临巨额赔款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

  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平摊在老百姓身上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原本就生活艰苦的老百姓面对清朝廷的重税,只会彻底陷入绝望的境地。

  而这个时候,横空出世的拜上帝会对这些被逼入绝地的老百姓来说,就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1848年,武宣县团练突袭了拜上帝教总坛,抓走了冯云山。”

  “并且把他下了监狱,告他聚众谋反,拜上帝教遭遇了创立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

  “洪秀全返回广东,准备向两广总督请愿,希望遵守允许宗教的信仰自由的许诺,请求释放冯云山,这个想法在当时因过于天真而无法实现。”

  “此时的杨秀清则机灵的多,他主张以行贿为主,组织营救冯云山。”

  “杨秀清下令烧炭的教徒每卖100斤木炭,就抽一部分炭税上缴,作为行贿营救冯云山的专款。”

  “当时清朝政府已经比较腐败,桂平知县在收受杨秀清贿赂后,释放了冯云山。”

  “冯云山的成功营救,后来被视为太平天国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有人认为,如果不是杨秀清,此时的太平天国或许已经夭折。”

  “公元1849年到1850年,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百姓加入拜上帝会。”

  “人们真诚的皈依这个外来的上帝,可以为自己穷苦而绝望的人生提供光明和希望。”

  “当时教会的所有会众被要求变卖财产投入圣库,人民将从圣库领取生活用品。”

  “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的理想模式,对穷人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从理论上和制度上,拜上帝会已经做好了发动革命的准备。”

  “公元1850年4月3日,洪秀全在平在山穿起黄袍登基,正式就任太平天王。”

  “根据天父天兄的旨意,开始发动群众集结。”

  “到11月,2万多名信徒在杨秀清的统一指挥调动下,集结到广西贵平县金田地区,准备发动起义。”

  “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拜上帝教举行了恭祝洪秀全万寿的大典。”

  “在万寿庆典上,洪秀全正式宣布,拜上帝教起兵反清。”

  “洪秀全自称太平真主教徒,以太平天王的身份宣布建立太平天国,以本日为太平天国新开元年,组成的部队称为太平军。”

  “太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对安定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天国则来自于圣经。”

  “太平天国的目标是在上帝的指引下,消灭人间的阎罗妖,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富贵的理想社会。”

  “太平军宣布清朝统治者为妖魔,称之为清妖。”

  “太平军不再剃发,按照中原地区本来的习俗留起长发,因此被清政府称为长毛。”

  各朝的读书人纷纷摇了摇头,从这里就看出了洪秀全注定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一开始的目标就是错误的,怎么可能成功推翻大清帝国呢?

  大同社会是孔子理想中的世界,也是他们读书人最大的理想。

  所谓理想,就是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他们身为读书人,自然最是清楚实现大同社会的难度,比登天还要难上百倍千倍。

  甚至在他们看来,大同社会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得了的。

  他们前些天也看过了主播直播后世的社会现状,哪怕是物质条件极其丰富的后世,也没有实现大同社会。

  可见大同社会想要实现难度有多大了,更不用说洪秀全妄想实现这一目标。

  洪秀全制定太平天国不切实际的目标,妄想在天下大乱的清朝晚期实现大同社会,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一开始的大方向就错了,一艘巨轮自然也就不可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广西的永安州,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史称永安封王。”

  “封原中军主将杨秀青为东王,称九千岁。”

  “原前军主将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

  “原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

  “原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

  “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接受东王节制。”

  “太平天国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礼制、军制,并推行了自创的历法《太平历》。”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正式向全国发布檄文,号召全国人民推翻清朝。”

  “面对太平天国的革命风暴,清朝的统治者决定派兵镇压。”

  “到公元1851年底,前来剿灭太平军的官军总数超过了46000人,每隔一阵官军就会对太平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公元1852年4月3日,洪秀全发布动员令,令太平军抛弃辎重,全军突围。”

  “此后太平军可谓是势如破竹,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陷安庆、攻武昌、克长沙,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打入了南京,但起义元勋南王和西王先后在北伐中殒命。”

  “公元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乘坐有36人抗抬的大轿像皇帝那样进入南京城,将南京改名天京。”

  “并定都于此,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并对占有的地区,主要是南京城推行了一系列以军事化为主的社会组织建设措施。”

  “首先拆散家庭,将男女人口编入男行女行,严禁男女私会的家庭生活。”

  “所有个人和家庭财产都需要上缴天国圣库,生活所需实行供给制。”

  “他们下令居民每日诵经敬拜上帝,并严厉禁止吸食鸦片饮酒嫖娼。”

  “并在同年的12月,天国领导人制定出了更为系统的基本社会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此制度建立在一种社会理想之上,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

  “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用,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农民来说,最大的财富无疑是土地。”

  “所以,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为田产均耕,按人口平分土地是这个制度的精华。”

  “公元1853年春末,洪秀全宣布开科取士,以白话文取代清朝科举的八股古文,内容为拜上帝会宗教文献。”

  “考生则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者和巫师,至此洪秀全终于实现了自己要开科取士的誓言。”

  “不仅如此,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还开设女科,太平天国还禁止妇女缠足,妇女的地位被进一步的提高。”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在军事上也采取了攻势,以掌握战略主动权。”

  “北伐虽然失败,但西征取得接连的胜利。”

  “太平军在公元1855年到1856年,分别夺回了武昌,摧毁了清军江南江北两个围困太平天国的军事大本营。”

  崇祯:两万多太平军就从广西打到了南京,还把南京攻占了,看来清末比明末还不如。

  看到洪秀全仅凭两万人马从广西起义,不到两年时间就攻下了南京城,他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洪秀全如此轻而易举的占据南京城,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清朝晚期太废物了。

  他们大明晚期虽然局势也不好,国内外威胁也很大,但也没有窝囊到这种地步。

  洪秀全以汉人的身份狠狠教训了满清,他虽然高兴,但同样对洪秀全没有好感。

  满清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洪秀全同样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让老百姓把所有的财富上缴天国圣库,按照生活所需实行供给制说得好听。

  但他不用想也知道,最后这些老百姓的财富肯定被洪秀全独吞。

首节 上一节 26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