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70节

  嬴政:弃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危于不顾,直接弃城而逃了,清朝的天子未免也太窝囊了吧!

  他不禁摇了摇头,不由得感慨,大清的皇帝到底是比不过大明的皇帝。

  同样是晚期时候的皇帝,崇祯面对外敌入侵能够以死殉国。

  而大清的皇帝呢,直接放弃了帝国的都城,落荒而逃了。

  这么一对比,大清的末代皇帝比大明的末代皇帝差远了。

  不过最让他诧异的是,英法联军攻占了京城,可最后为什么又主动放弃了呢?

  以清军在战场中表现出来的窝囊样子,他是不相信清军把英法联军赶出了京城。

  思索片刻,由于有用的信息太少,他也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关键。

  他目前可以看出来的是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为了贸易而战的。

  英国想把自己国内的商品卖给清朝的老百姓,进而从清朝赚取大量的财富。

  “导致问题的原因,英国人其实知道,大体也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英国向中国倾销了大量的鸦片,而中国的整体购买力又是有上限的。”

  “当中国人手中的白银大部分都用于购买鸦片后,自然就没有多少钱再购买英国的其他工业品了。”

  “第二,中国的市场需求不同于欧洲,比如在欧洲热销的刀叉等商品,在中国根本没人买。”

  “第三,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具有特别强大的抵制力。”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三点原因,除第三点外,其余两点都好解决。”

  “鸦片挤占了其他工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英国商人不卖鸦片就行了。”

  “中国人的需求不同于欧洲人,英国商人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调整商品种类就行了。”

  “然而,由于当时的英国政府和英国商人不愿意放弃鸦片贸易这块大蛋糕,也不愿意迎合中国市场而调整本国的生产。”

  “因而英国人想到的解决贸易额下滑的方式,就是试图瓦解清朝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那英国人要怎么做才能瓦解中国的小农经济呢?很显然,就是通过修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开放市场。”

  “英国的商品在清朝没人买,那就多开几个通商口岸。”

  “扩大中国市场,潜在客户就多了,贸易额自然就上去了。”

  “1854年3月,为了扩大市场,英法美三国的驻华公使拿着一份新拟定的条约组团来到广州,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在条约上签字。”

  “这份新条约的内容大体就是,要求清政府开放更多的长江沿岸城市作为通商口岸。”

  刘彻: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来说去都是为了经济利益。

  他看得很明白,英国不远万里来到清朝,就是为了从清朝赚取大量银子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扩大了通商口岸还不够,为了继续获取利益,不惜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朝之所以渐渐沦为外国的获利场,归根结底还是清朝的实力太弱,只能被外国肆意拿捏。

  这让他更加深刻明白了一个国家实力强大的重要性,清朝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他从清朝境遇中感受到的道理。

  他在心中暗自告诫自己,时刻警醒着自己,千万要引以为戒,不要将来某一天步了清王朝的后尘。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不仅仅是他,刘氏宗亲也要一代代铭记。

  不过有一点让他不理解,长江沿岸和广州隔了十万八千里。

  怎么英法美三国的公使要去广州找两广总督开放长江沿岸的城市,这是不是找错人了?

  不仅仅是嬴政有此疑问,各朝很多人也有同样的疑惑,但很快主播就为大家揭晓了答案。

  “可能大家有疑问,列强希望增开长江沿岸城市为通商口岸,为何要找两广总督,难道不是应该找两江总督谈判吗?”

  “这是因为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徐广缙对英国人的态度非常强硬。”

  “徐广缙并没有履行条约承诺,如允许英国商人进广州做生意。”

  “每当英国公使要求他允许英国商人进广州,他就以广州民众仇视英国人,出了事情自己可不负责为由予以拒绝。”

  “而当时的英国政府由于正在打仗,也就没有出兵报复清朝。”

  “这件事被道光皇帝知道后,他认为徐广缙扬我国威,大挫英夷的嚣张气焰,能力出众,因此便将天津及两江地区的外事处理权一并移交给了徐广缙。”

  “1852年9月,徐广缙被调往湖南镇压太平军,叶名琛接任两广总督。”

  “咸丰皇帝当时新君登基,延续了道光朝的很多旧例,依旧将上海、南京等地的外事处理权交给两广总督负责。”

  “所以当英法美三国公使要求修约,增开长江下游沿岸城市为通商口岸时。”

  “负责处理这件事的大臣便不是两江总督,而是两广总督叶名琛了。”

  “那么叶名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很显然有徐广缙的样本在前,他自然要照葫芦画瓢,以强硬态度拒绝英法美三国公使的修约要求。”

  “三国公使见谈判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很是愤怒,便改谈判为明强。”

  “一同坐着军舰抵达天津大沽口,直接找咸丰谈判。”

  “面对三国的武力威胁,咸丰让人回复了几句模棱两可的废话。”

  “并让三国公使返回广州找叶名琛商谈,自己已经授权给他了。”

  “正常情况下,清政府这么推来推去,三国公使肯定直接命令军舰开炮了。”

  “不过由于英法当时正在与沙俄打克里米亚战争,无兵可派。”

  “美国也因为蓄奴问题存在打内战的可能,也无力发动远征,于是修条约一事就此搁置。”

  李世民:清朝的皇帝太过目中无人,鼠目寸光,也难怪被外国欺负这么惨了。

  不管是道光皇帝,还是咸丰皇帝,这两皇帝的表现都让他万分无语。

  他就没有见过这么愚蠢的皇帝,完全就是一副昏君的做派。

  只是因为臣子对英国人态度强硬,清朝皇帝就认为扬我国威,挫败了英国的嚣张气焰。

  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愚蠢,面对敌人的强大却还一副无知自大的样子,有此劫难也属活该。

  第一次鸦片战争,敌人轻而易举的打败了清军。

  实力如此悬殊,清朝皇帝不奋发图强,努力变得强大。

  完全都没有意识到双方实力的差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愿意醒来。

  这种没脑子的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上位的。

  现在英法美三国公使因为事情耽误了,没有功夫攻打清朝,把修约的谈判就此搁置。

  他不用想也知道,清朝皇帝肯定洋洋得意,还以为是自己吓退了敌人。

  “得知洋人悻悻而归,京城朝堂上不少官员自我感觉良好。”

  “他们认为当年之所以战败,并不是英国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奸臣误国。

  “主战的林则徐惨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

  “主和的官员贪生怕死,出卖国家的利益,以至天朝大军在战场上未能发挥实力。”

  “现如今朝廷政治清明,咸丰皇帝又是明君圣主,如果再开战必定能痛揍洋鬼子。”

  “总之,之前的战败都是技术性问题,是可以调整的。”

  “如果再打一场,胜负犹未可知。”

  “1856年9月,太平天国爆发内乱,杨秀清、韦昌辉等一众太平天国高层在内乱中被杀害。”

  “受内乱影响,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大下滑。”

  “得知消息后,清政府上下拍手称快,咸丰也对未来充满憧憬。”

  “然而还没等咸丰高兴两天,英国人又找上门了。”

  “1856年10月,英国驻华公使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作出书面道歉。”

  “并保证此类事情不再发生,否则英国海军将采取军事行动。”

  咸丰被主播一顿损,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整张脸当即就垮了下来。

  他一开始还不知道外国实力的强大,现在从主播口中知道了英法联军的强大。

  也不怪他对英法联军实力判断错误,主要是他也没有想到英法联军能够攻破京城。

  毕竟英法远在欧洲,距离大清万里之遥,派遣过来的兵力也有限,只有数千人。

  想想大清地大物博,老百姓有亿万万之多。

  这种情况下,要不是现在主播告诉他未来的历史走向,他是真的不敢相信英法联军凭借这数千人攻破了京城。

  目前大清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太平天国,没有多少功夫注意英法联军,倒是让英法联军钻了空子。

  现在看他对英法联军实力的错误判断,显得他像是小丑一般,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所谓亚罗号事件,前因后果大致是这样的。”

  “1856年10月8日,悬挂英国国旗的亚罗号停泊在广州黄埔。”

  “巡河的清军水师发现亚罗号的执照已经过期11天,便登船搜索,扣留了12名涉嫌走私的中国水手。”

  “这艘亚罗号船主是中国人,但注册地在香港,受英国法律保护,船长也是英国人。”

  “船长见清军押走了自己的船员,随即联系了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

  “领事知道后赶到现场要求清军按《虎门条约》的规定,将扣押的嫌犯先送到英国领事馆受审,然后再由英国官员酌情引渡给清政府。”

  “代理领事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毕竟条约就是这么签的。”

  “但是由于清军并不知道什么是《虎门条约》,也不知道条约的内容,因而英国领事在与清军的争执中被清军扇了一巴掌。”

  “代理领事被打,英国政府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英国公使在查出亚罗号执照已经过期的情况下,认为清朝官员都很愚昧,应该不知道这一细节。”

  “便颠倒黑白说清军无端搜查英国船只,还撕毁英国国旗,以此向叶名琛抗议。”

  “要求叶名琛放还水手,向英国道歉,并处分当时登船搜查的清军水师总督。”

  “叶名琛并非什么都不懂,他在命人调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

  “认为既然亚罗号的香港执照已经过期,就不应再受英国法律的庇护,并且清军撕毁英国国旗一说也纯属捏造。”

首节 上一节 270/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