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73节

  “得知洋人悻悻而归,京城朝堂上不少官员自我感觉良好。”

  “他们认为当年之所以战败,并不是英国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奸臣误国。

  “主战的林则徐惨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

  “主和的官员贪生怕死,出卖国家的利益,以至天朝大军在战场上未能发挥实力。”

  “现如今朝廷政治清明,咸丰皇帝又是明君圣主,如果再开战必定能痛揍洋鬼子。”

  “总之,之前的战败都是技术性问题,是可以调整的。”

  “如果再打一场,胜负犹未可知。”

  “1856年9月,太平天国爆发内乱,杨秀清、韦昌辉等一众太平天国高层在内乱中被杀害。”

  “受内乱影响,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大下滑。”

  “得知消息后,清政府上下拍手称快,咸丰也对未来充满憧憬。”

  “然而还没等咸丰高兴两天,英国人又找上门了。”

  “1856年10月,英国驻华公使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作出书面道歉。”

  “并保证此类事情不再发生,否则英国海军将采取军事行动。”

  咸丰被主播一顿损,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整张脸当即就垮了下来。

  他一开始还不知道外国实力的强大,现在从主播口中知道了英法联军的强大。

  也不怪他对英法联军实力判断错误,主要是他也没有想到英法联军能够攻破京城。

  毕竟英法远在欧洲,距离大清万里之遥,派遣过来的兵力也有限,只有数千人。

  想想大清地大物博,老百姓有亿万万之多。

  这种情况下,要不是现在主播告诉他未来的历史走向,他是真的不敢相信英法联军凭借这数千人攻破了京城。

  目前大清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太平天国,没有多少功夫注意英法联军,倒是让英法联军钻了空子。

  现在看他对英法联军实力的错误判断,显得他像是小丑一般,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所谓亚罗号事件,前因后果大致是这样的。”

  “1856年10月8日,悬挂英国国旗的亚罗号停泊在广州黄埔。”

  “巡河的清军水师发现亚罗号的执照已经过期11天,便登船搜索,扣留了12名涉嫌走私的中国水手。”

  “这艘亚罗号船主是中国人,但注册地在香港,受英国法律保护,船长也是英国人。”

  “船长见清军押走了自己的船员,随即联系了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

  “领事知道后赶到现场要求清军按《虎门条约》的规定,将扣押的嫌犯先送到英国领事馆受审,然后再由英国官员酌情引渡给清政府。”

  “代理领事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毕竟条约就是这么签的。”

  “但是由于清军并不知道什么是《虎门条约》,也不知道条约的内容,因而英国领事在与清军的争执中被清军扇了一巴掌。”

  “代理领事被打,英国政府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英国公使在查出亚罗号执照已经过期的情况下,认为清朝官员都很愚昧,应该不知道这一细节。”

  “便颠倒黑白说清军无端搜查英国船只,还撕毁英国国旗,以此向叶名琛抗议。”

  “要求叶名琛放还水手,向英国道歉,并处分当时登船搜查的清军水师总督。”

  “叶名琛并非什么都不懂,他在命人调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

  “认为既然亚罗号的香港执照已经过期,就不应再受英国法律的庇护,并且清军撕毁英国国旗一说也纯属捏造。”

  “因此叶名琛给出的最终回复,便是可以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同类事件,可以放回一部分水手,但是拒绝道歉。”

  赵匡胤:虽然这件事上清朝占了理,但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敌人可不会跟你讲道理。

  他看得很清楚,亚罗号事件的过错在英方,清朝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

  毕竟船只的执照已经过期了,本就是英方有错在身,清朝扣押英方的船员也很正常。

  讲道理是这样的,但可惜的是,道理只存在实力相差无几的两个势力之间。

  此时英国的实力远超清朝,直接动用武力是最好的办法,怎么可能还跟清朝讲道理呢!

  他对此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弱肉强食再正常不过。

  他在建立宋朝的过程中,消灭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势力。

  只因他的实力要比其他势力强大,自然不需要说些没用的废话,直接真刀真枪的干就行。

  “见叶名琛不道歉,英国人索性也不装了,当即出兵攻打广州。”

  “10月23日,英国海军越过虎门进犯广州。”

  “5天后,英军攻入广州城,并在对两广总督衙门进行一番劫掠后扬长而去。”

  “总督衙门被洗劫了,叶名琛岂不是被英军俘虏了?”

  “并没有,叶名琛不是这一次被俘的,他当时不在总督衙门。”

  “英军攻城时,叶名琛无力抵抗,便只好求助于菩萨保佑。”

  “当英军洗劫两广总督衙门时,叶名琛正好跑去庙里上香,幸运逃过一劫。”

  “事后叶名琛见英军撤走,一面大呼万幸,感谢菩萨保佑。”

  “一面派人向朝廷报捷,说自己指挥得当打死打伤敌军七八百人,现已逼退英夷。”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总共打死打伤英军523人。”

  “如今这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叶名琛就敢上报歼敌七八百人。”

  “这种严重注水的战报,哪个正常人会相信?”

  “除非是傻子,而咸丰就正好是这个傻子。”

  “12月14日,咸丰皇帝收到奏折,他的第一反应是大喜。”

  “然后立马下诏,向叶名琛下达了一道在今天看来非常无语的圣旨。”

  “大致意思是说,不必追击,给英国人留点面子,咱是天朝上国,要有气度,大人不记小人过。”

  “地方官员打败仗却向上报捷,皇帝对实际情况不仅一无所知,反而还以大国之君自居,如此荒诞的朝廷怎能不被列强暴揍呢?”

  朱元璋:清朝都已经烂到骨子里了,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仅仅用了五天时间,敌人就攻下了广州城,洗劫了两广总督衙门。

  广州城也是一座大城池,保卫力量不低,可如此轻而易举的沦陷了,可见清朝军事实力那时候已经虚弱到了何种地步。

  更加离谱的是,一个封疆大吏明明打了败仗,却谎称大捷。

  由此可见,清朝晚期的官员已经烂到根里了。

  更为讽刺的是,堂堂一个皇帝被臣子蒙在鼓里,完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如此种种,无知自大的皇帝统治着大清帝国,帝国的覆灭也是早晚的事。

  清朝的遭遇不断的警醒着他,让他对欧洲诸国的防备心大增。

  在不久的将来,他的大明也会和欧洲诸国对上,切不可狂妄自大。

  “英国国会在经过一番争论后,决定向东亚增兵,扩大对清朝的战争规模。”

  “在英军的增援抵达之前,叶名琛见英军大半年没有动静,便又向皇帝邀功。”

  “说他大半年以来多次打击英夷,然后摧毁英夷多只轮船,击毙英夷无数,现在洋鬼子已经不敢来了。”

  “然而,当叶名琛还沉迷于自己构建的大捷幻境时,英军就伙同法军气势汹汹的杀到了广州。”

  “19世纪中叶的法国,如同英国的跟屁虫。”

  “之前英国要打击沙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出兵30万,屁颠屁颠的跟着英国一起出兵。”

  “损失了95000人,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

  “如今英国要打清朝,法国又跟着一起出兵。”

  “不过英法联军打清朝用不着几十万大军,这一次英法联军只出动了5700人,但是仅仅5000多人对付清朝也足够了。”

  “攻城战打响后,五千多英法联军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广州。”

  “而菩萨这一次也没有再保佑叶名琛,城破之后叶名琛被英法联军活捉,并被英军押解到了印度。”

  “事后消息传到京城,咸丰得知叶名琛被掳走,感觉莫名其妙。”

  “不是说洋鬼子被叶名琛打跑了吗?”

  “不是说英夷法夷被叶名琛打得不敢再犯我大清了吗?”

  “怎么突然之间广州就陷落了?叶名琛就被俘虏了?”

  “谁能告诉朕,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十几天后,咸丰终于了解了真实情况,顿感上当受骗,随之震怒下旨罢免叶名琛,剥夺一切荣誉。”

  “叶名琛在得知咸丰对自己的处分后羞愧难当,最终于1859年客死他乡。”

  各朝古人不禁暗自惊呼,倒吸一口冷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刚才主播说英法联军只出动了五千多人,仅仅用一天时间就攻下了广州。

  这让大家直呼不可思议,有些不敢相信敌人出动的兵力居然如此之少。

  攻下了广州,大家倒是没什么强烈的反应,真正让大家感到震惊是英法联军凭借这五千多人攻破了京城。

  大家知道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还以为英法联军有十多万人。

  即便没有十多万人,最少也要有数万人吧,万万没想到才数千人就攻破了京城。

  要知道京城可是大清帝国的都城,是清朝最重要的地方,重兵保护是一定的。

  可就是如此重要的京城,却被敌人用了五千兵力就攻破了,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直到这一刻,各朝古人才深刻感受到了英法联军实力的强大。

  “叶名琛的遭遇可谓是清王朝的缩影,若以传统士大夫的标准来看。”

  “叶名琛的素质并不算差,他善于理财,知人善任,被英军俘虏后仍不失气节,始终不投降。”

  “他如果早生几百年也算是一代名臣,但是在晚清他只能算个丑角。”

首节 上一节 273/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