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75节

  “肃顺此举意在挑起两宫太后的矛盾,只要她们有了矛盾,自己就有机会趁机扩张权利。”

  “修理完慈禧后,肃顺随即又联合其他七个大臣,向慈安提出了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

  “这个要求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顾命八大臣拟好的谕旨,您只管盖章就行,不需要改也不能改。”

  “另外,朝臣和地方上的奏章您也不用看,全部交给我们八个人处理就行了。”

  “在肃顺看来,慈安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女人,吓唬吓唬她肯定能有收获。”

  “不过,肃顺明显低估了慈禧和慈安的智商。”

  “被修理一通后,慈禧的头脑相当冷静,她并没有把封号被贬低归咎于慈安,相反她很清楚自己当下必须要与慈安结盟。”

  “而一向好脾气的慈安此时也明显感受到了顾命八大臣的意图,这是赤裸裸的在挑衅自己。”

  “如果她同意了,失去了对决策过程的话语权,就算日后回到京城,自己也只能听命于人,一切都玩完了。”

  “慈禧被八大臣排挤了,慈安也被八大臣威胁了,两个人对肃顺等人产生了怨念。”

  “由此,原本被咸丰安排用来牵制慈禧的慈安,就这样与慈禧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决定共同对付顾命八大臣。”

  李世民:两宫皇太后大战顾命八大臣,这场戏精彩。

  慈禧和慈安结盟对抗顾命大臣,咸丰临终前的安排最后还是失策了,他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

  之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的表现就很愚蠢,一点也没有明君的样子。

  现在咸丰看不清形势,临终前的安排全部作废了,他反而觉得这就是咸丰正常的水准。

  要怪就只能怪咸丰识人不明吧,没有看清肃顺的野心勃勃。

  咸丰想得还挺好的,让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一道辅佐小皇帝。

  结果没想到,咸丰刚一死,顾命大臣就想着大权独揽了。

  他很好奇,要是咸丰知道自己死后就有人跳出来,不知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不过他也不禁感叹,有愚蠢的君主,就会有愚蠢的臣子。

  在他看来,肃顺明显就是脑子缺根弦,居然一下子把两宫太后都给得罪了。

  论实权,两宫太后的权力比顾命八大臣要大得多。

  即便想要大权独揽,也应该逐一消灭也是最佳方案。

  先把慈禧干掉了,再来干掉慈安。

  而不是一下子得罪两人,让两宫太后联合起来。

  “八大臣是咸丰生前指定的执政官,那么两宫太后能不能推翻咸丰遗诏,另寻听话的执政官呢?事实上还真的可以。”

  “咸丰生前担心皇权被篡夺而设计出的权力制衡方案,看似巧妙均衡毫无披露,实则漏洞百出。”

  “八大臣的执政根基其实很弱,了解一下咸丰留下的这些托孤大臣就知道了。”

  “头一个是铁帽子王怡亲王载垣,他是三朝老臣,道光驾崩时他就是顾命大臣。”

  “现在咸丰驾崩,他还是顾命大臣,因资历老又深受咸丰信任,故而是名义上的八大臣之首。”

  “第二个是铁帽子王郑亲王端华,他也是三朝元老,两届顾命大臣。”

  “因受宠不及载垣,因此排在第二位。”

  “第三个是景寿,满洲镶黄旗人,世袭封一等公家。”

  “他是咸丰姐姐的额驸,既是满洲勋贵,又是外戚,位列顾命八大臣的第三位。”

  “排第四的是明星人物肃顺,他是端华的亲弟弟。”

  “但同人不同命,端华是铁帽子亲王,肃顺只是三等辅国将军。”

  “当然,肃顺的职务并不低。”

  “咸丰一朝,肃顺累任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

  “掌握大清的财、政、军三大权,实力不可小觑,是实际上的八大臣之首。”

  “第五位是穆荫,满洲正白旗人。”

  “咸丰驾崩前,穆荫任兵部尚书,领班军机大臣。”

  “与前四位拼爹和拼老婆的大臣不一样,穆荫出身一般是通过考试上位的。”

  “他因为能力出众,一直深得咸丰器重,是当时资格最老的军机大臣。”

  “第六位是匡源,汉臣,时任礼部侍郎、军机大臣。”

  “匡源这个人自幼被称为神童,出仕为官后以清廉勤勉自律而享誉官场,但是他的节操一般。”

  “英法联军攻陷天津时,众大臣主张咸丰离京到承德躲避。”

  “只有匡源据理力争,主张坚守北京,誓与联军死战到底。”

  “然而在见识了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后,匡源被吓破了胆,哭着求着让咸丰帝带他去承德,一时之间沦为笑柄。”

  “第七位是杜翰,汉臣,时任工部侍郎、军机大臣。”

  “杜翰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为咸丰夺嫡立下汗马功劳的帝师杜受田。”

  “仗着自己爹与咸丰的关系,他也深受咸丰信任。”

  “最后是焦佑瀛,汉臣,时任太朴寺卿、军机大臣。”

  “相比于前几位大臣,焦佑瀛有练兵方面的经验,他曾主持天津一带的团练武装。”

  “八里桥之战后,因清朝的北方正规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朝廷急需善于练兵的大臣,于是焦佑瀛也得到了咸丰的格外器重。”

  雍正:糊涂,到底是怎么安排顾命八大臣的人选的,简直是漏洞百出。

  他本就对咸丰不抱有任何期待,可如今看到咸丰临终前安排的八大臣人选,他还是被咸丰的愚蠢给气笑了。

  安排顾命大臣最重要的,就是这些顾命大臣要能代表各方的利益诉求。

  唯有如此,才能让其他臣子心服口服,使得朝堂的政局稳定,不至于出现什么动荡。

  而咸丰是怎么做的,连平衡各方利益代表的人选都做不到。

  顾命八大臣全都是文官,居然没有一个能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这是咸丰安排顾命大臣最愚蠢的地方。

  尤其是在大清晚期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获得军队的支持就更显得重要了。

  可偏偏咸丰安排的顾命八大臣排除了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这让那些手握兵权的大臣如何肯善摆甘休?

  尤其是主播刚刚提到辛酉政变,既然要发动政变,军队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

  不用想也知道,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肯定有参与到辛酉政变中。

  “看完八大臣的履历,估计有一些人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问题一,咸丰任命的八大臣虽然有宗室,但没有近支宗室。”

  “载垣是十三阿哥胤祥的五世孙,与道光系宗室的共祖是康熙,关系非常疏远。”

  “端华和肃顺是舒尔哈齐的后代,他们连太祖系都不是。”

  “咸丰疏远近支宗室,堪称是迷之操作。”

  “因为清朝是恩封爵位递降制度,越是靠近现任皇帝血脉的,掌握的爵位就越多,在宗室中的话语权就越大。”

  “咸丰忌惮恭亲王奕,不希望他掌握实权,这可以理解。”

  “但是咸丰把道光五弟惠亲王、咸丰五弟敦亲王、咸丰七弟醇郡王也一并排挤在外,这导致最后几乎所有的道光系宗室都倒向了两宫太后。”

  “问题二,八大臣中没有内阁大学士。”

  “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因为有军机处的存在,沦为了没有实权的荣誉头衔。”

  “这但是尽管权力被削弱了,清朝的三殿三阁大学士头街也依旧只有元老级朝臣才能获得。”

  “而咸丰挑的八个人,只有肃顺是协办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官阶比之内阁大学士要低半级。”

  “咸丰让一个从一品的协办大学士主持朝政,京城里的那些元老能服气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不服气,那很自然朝中的元老也不会支持八大臣。”

  “问题三,作为满洲贵族和外戚代表的景寿并不是可靠之人。”

  “景寿虽然是咸丰的姐夫,但他同时也是恭亲王的姐夫,并且还是亲姐夫。”

  “景寿和恭亲王的关系如此之紧密,他在关键时刻不跳反就是见了鬼了。”

  “问题四,代表朝臣利益的三个军机大臣资历不足。”

  “匡源和杜翰虽然深受咸丰的信任,但他们的工作更像是领导的秘书,资历不足以让同僚心服口服。”

  “焦佑瀛的资历就更差了,出任军机大臣之前,他只是太仆寺卿,这样的资历远不能服众。”

  “想象一下,老领导退休前安排三个秘书主持工作,这让单位的老员工怎么看,能服气吗?”

  “问题五,八个顾命大臣全部是文官。”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道光驾崩前,原本指定载垣、端华等九人为托孤大臣。”

  “但后来发现缺少能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便又临时加上了僧格林沁。”

  “道光能想到的,咸丰却鬼迷心窍,关键时刻疏忽了。”

  “八大臣中一个武将都没有,这就让当时手握兵权的兵部侍郎和僧格林沁很有意见。”

  “问题六,八大臣全部在承德避暑山庄,而朝廷班子却在北京。”

  “朝中有那么多人不服八大臣,而八大臣却没有一个人在京城拉拢各方势力的支持。”

  “如此一来,这就给了反对者们在京城拉帮结派的机会。”

  咸丰:顾命八大臣的人选是朕思考了好久才定下的,谁能想到事与愿违,以至于最后翻车了。

  八大臣之所以没有近支宗室,是他担心重新上演先祖的困境。

  他的载淳只有六岁,年纪太小,他不能让近支宗室篡夺了皇位。

  他没有让亲兄弟恭亲王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也是怕出现顺治帝和康熙帝的情况。

  想当初,年幼的顺治帝被多尔衮把持朝政,年幼的康熙帝被鳌拜把持朝政。

首节 上一节 275/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