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77节

  嬴政:咸丰安排的顾命八大臣全部垮台了,真是不堪一击啊!

  说来说去,还是顾命八大臣出现重大失误,没有算计到两宫太后和恭亲王联合。

  看来看去,他觉得顾命八大臣太过愚蠢,尤其是八大臣为首的肃顺。

  得罪慈禧太后也就算了,应该最大程度争取拥护慈安太后才对。

  居然把慈安太后也给狠狠得罪了,把慈安彻底推向了慈禧一边,哪有不败的道理。

  而且肃顺都已经把两宫太后彻底得罪死了,居然毫无应对之策,任由两宫太后带着小皇帝逃走。

  从始至终,顾命八大臣对两宫太后私底下的动作毫无察觉。

  在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顾命八大臣被一网打尽也是再正常不过。

  不过这场政变也让他看到了清朝晚期的昏聩,也难怪大清王朝会走向灭亡。

  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朝堂还忙着内斗,这样腐朽黑暗的清政府不灭亡都天理难容。

  虽说最后大清形成了新的组织架构,载淳为皇帝,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为执政官。

  但按照他对大清晚期这群人的了解,后面肯定还会有内斗,直到最后有一人独揽大权为止。

  “11月6日,两宫太后确定了对八大臣的处分决定。”

  “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因为是亲王,可以留全尸,被判处在宗人府自尽。”

  “肃顺虽然是皇族,但因为没有王位,因此被判处斩首。”

  “剩下五人凑数的景寿由于与恭亲王的关系得以保留爵位,后来官运亨通,又做到了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结局最好。”

  “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被革职。”

  “穆荫因为是领班军机大臣,位高权重,因此被发配军台效力,后被赦免。”

  “匡源、焦佑瀛回家养老,没有受到处罚。”

  “匡源后来定居济南,成为了文化界的名人。”

  “杜翰就稍微惨了点,他老爸杜受田是恭亲王最痛恨的人。”

  “当年要不是杜受田帮助咸丰夺嫡,可能皇位就轮到恭亲王做了。”

  “所以杜翰被革职后遭到了恭亲王的报复,被流放新疆,后来也被赦免了。”

  “解决了八大臣,一个新问题随之摆到了慈禧和恭亲王面前,他们要如何向天下人宣告新君登基的正当性呢?”

  “虽然载淳是咸丰唯一的儿子,继位法理毋庸置疑。”

  “但是大行皇帝还没入土,他亲口任命的顾命八位大臣就有三个先入土了。”

  “如此有悖先帝遗诏之举,要怎么向天下人解释呢?”

  “如果这八个人是罪有应得,那就是先皇识人不明。”

  “如果这八个人忠心耿耿,那就是乱臣贼子,夺权窃柄。”

  “怎么办呢?这个问题难不倒恭亲王。”

  “周祖培等人联名上奏,建议改年号为同治,即太后、皇帝、亲贵大臣同治天下的意思。”

  “至于如何向天下人解释处理八大臣的事,在没有两全其美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那也只能把责任推给先皇了。”

  “反正咸丰的名声已经很糟糕了,也不差这一条。”

  “11月9日,载淳在太和殿正式即皇帝位,宣布次年改元同治。”

  “发生在辛酉年的这场政变就这样结束了,清朝的历史也从咸丰时代进入到了同治时代,慈禧也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各朝古人听完辛酉政变的来龙去脉,全都唏嘘不已,感情顾命八大臣弄死了三个爱新觉罗的自家人啊!

  不过大家转念一想,这事也很正常。

  毕竟这三人是牵头的,也是跟两宫太后和恭亲王斗争得最激烈的,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至于其他的五个顾命大臣都是凑数的,网开一面再正常不过。

  顾命八大臣转眼之间就倒台了,甚至还有三个直接入土了。

  这让各朝不少人感慨,咸丰为了搞垮顾命八大臣真是煞费苦心啊!

  看到弹幕上全都是调侃的话语,咸丰一脸无语,内心再次受伤。

  刚才听到主播说恭亲王把处理八大臣的责任推给他,还说什么他的名声已经很糟糕了,也不差这一条。

  他虽然知道自己没有治理好大清帝国,给天下臣民的名声也不好,但也不用如此揶揄他吧!

  他好歹也是堂堂的大清皇帝,颜面还是要顾忌的。

  看到大清乱糟糟的一切,再看看自己去世后引发的辛酉政变,他不禁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也不想事情越来越糟糕,可他也无能为力,不能阻止这一切。

第241章 注定失败的洋务运动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无动于衷,毫无改变之意。

  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才想着变革自强。

  毕竟局势已经如此糜烂,接二连三的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要是再不想办法拉开的自强运动的大幕,那大清江山的灭亡就在眼前。

  不过老实说,各朝古人对于清政府的迟钝很是无语。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清政府被外国列强的枪林弹雨打得一败涂地,那个时候清政府就应该求变。

  可结果呢,清政府无动于衷,一点应对之策都没有,白白浪费了20年的时光。

  一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英法联军按在地上摩擦,这个时候才想着变法图强。

  不过有些可惜,按照主播所说的,洋务运动最后还是失败了。

  各朝古人不禁猜想,要是清政府没有浪费这20年时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就开始变法图强,说不定结局会大不一样。

  “到清朝中期雍正、乾隆时代,圆明园已汇集了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群。”

  “悬挂着匾额的楼堂殿阁约六百多组,占地三百五十公顷,被誉为万园之园。”

  “公元1860年十月六日,这片建筑史上的杰作开始遭遇连续多日的大劫难。”

  “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有着一份傲人的履历。”

  “咸丰十年的八月,刚刚到圆明园走马上任。”

  “其个人的前途看似灿烂无比,殊不知此时此刻,整个大清的前途依然黯淡无光。”

  “当英法联军蛮横地闯入圆明园的时候,文丰身边只有二十几位手拿传统冷兵器的太监。”

  “尽管这些太监毫无畏惧、奋勇抵抗,但是一个个血肉之躯所面对的则是闪烁着火星的子弹。”

  “在这场完全不对等的对抗中,文丰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最后选择从容赴难。”

  “而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由此即将拉开的自强运动的大幕。”

  “1861年3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题目是《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炫目》。”

  “文中提到,香港天天转运着英法两国的部队、军粮和其他军用物资。”

  “从北京回来的部队,尤其是法国远征军,无不满载着抢劫到的赃物,返回欧洲。”

  “一位法国军官以两千英镑的高价卖给该文作者一串用珍珠和玉石做成的项链,一百四十颗珍珠颗颗大如樱桃,这位军官甚至还有几件明显属于清国皇帝本人所有的珍贵宝石。”

  “这些战利品大部分流向了欧洲和美国,仅香港就为购买这些罕见的奢饰品花费了至少一百万英镑。”

  “正如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北京战利品正是来自于皇家园林——圆明园。”

  “1860年十月七日随后的几天,圆明园内的皇家珍宝被洗劫一空。”

  “十月十八日,三千五百名英军再次冲入圆明园,纵火将之焚烧,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

  “对于在承德避暑山庄躲避战火的咸丰皇帝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以至于在第二年,也就是1861年,这位只有三十一岁的年轻皇帝便撒手人寰。”

  “圆明园建造于雍正、乾隆年间,可以说倾举国之力、呕两代帝王之心血而建成,是雍正这样有才华、有作为的帝王留给后世的伟大遗产。”

  “如今毁在了咸丰的手上,愧对先祖的压力可想而知。”

  雍正:朕花费大力气建造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贼寇付之一炬了。

  尽管焚毁的是另一个时空的圆明园,他这个时代的圆明园还在举全国之力建造中,但依旧让他心情郁结,极度不爽。

  要知道为了打造万园之园,他不知道在其中投入了多少心血。

  原以为圆明园能成为大清帝国强盛的象征,可不曾想最后的结局只能成为一片废墟。

  听到那些强盗洗劫圆明园,把里面的皇家珍宝洗劫一空,他就莫名的感到心痛。

  圆明园里面珍藏的皇家珍宝,连他都舍不得多看两眼。

  可最终便宜了强盗,他想想都来气。

  但他更生气的是,爱新觉罗家的不肖子孙没有守护好祖宗的江山,让外国强盗如此糟蹋。

  要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就可以进行自强运动,说不定就可以抵挡住外国强盗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也就不会遭此劫难。

  “1860年八月一日,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英国陆上部队指挥官登陆天津北塘之后,不到三个月,他就完成了攻占北京的目的。”

  “历史上对他是否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抢掠并没有特别记载,但在一张流传的照片中,他的身旁分明是一件精致昂贵的中国瓷器,而其目光中则流露出一种得意与贪婪。”

  “当千百年来在农耕文明滋养下谦逊隐忍的华夏百姓,遭遇西方列强的狼性扩张时,是继续保守自闭,还是勇敢地迈步自强,是中华民族站在历史关口前必须面临的抉择。”

  “1840年与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无疑是一记棒喝。”

  “然而,对于道光皇帝和办理交涉事务的官僚来讲,却是一种解脱。”

  “他们为终于摆脱了洋人要求直入北京谈判的麻烦,并将之限制在五个开放口岸而暗自庆幸。”

  “齐英以《南京条约》签订人的身份在战后获得空前的权力,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除了广州人坚决反对洋人进入城内,发起声势浩大的运动,几个士大夫痛心疾首地编著了几本了解外国的著作外,没有迹象表明这一事件对这个体制产生多大的震动。”

  “中英和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加英法两国的赔款到八百万两。”

首节 上一节 277/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