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82节

  “1861年,恭亲王奕帮助慈禧发动政变,将咸丰皇帝去世时安排的顾命大臣一网打尽。”

  “从此,在外廷臣僚面前,奕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一枚棋子,但慈禧又时时警惕着奕势力的发展。”

  “由于成功解决了与英、法两国的谈判,以及顺利设立总理衙门。”

  “恭亲王奕集议政王大臣、首席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于一身,成为大清王朝最为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但这也引起了慈禧太后的警觉。”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恭亲王奕所指挥的军机处进退失据。”

  “慈禧太后借口萎靡因循,将恭亲王奕所有的职位一举解除。”

  “从此,清政府中枢再也没有出现过有能力的领导。”

  “恭亲王奕淡出政坛之后,接任中枢领导的是身为主管海军衙门的醇亲王以及领班军机大臣礼亲王。”

  “这两位庸碌之辈,在保守派的非议与阻挠之下,更显无能。”

  “洋务运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大员的经营,而每个决策都会面临来自所谓保守派的攻击。”

  “这些保守派大臣大多是那些饱读诗书的清流人士,他们痛恨列强的侵略,认为任何妥协、谈判的行为都是丧权辱国。”

  “而且任何学习西方的行为都会导致以夷变夏,使得华夏文明遭到玷污。”

  “这种道德上的纯净主义在价值上是可贵的,但在社会实际层面却往往无所作为,甚至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

  李鸿章:太后在用人策略上,一直是采取平衡的原则。

  洋务运动始终没有很顺利地发展,总是在妥协。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认为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故意为之的。

  太后既不能说完全不要洋务运动这批人,她知道必须得有这些人,大清才能有希望。

  但又不能让洋务派的力量过大,始终有一批反对者得到太后的支持。

  太后今天支持支持洋务派,明天支持支持反对派,总是在双方之间寻求平衡,不让一方独大。

  所以只能说朝廷的自强运动是由于大清的土壤,当下的朝廷政治体制决定的,注定了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极大。

  “在后鸦片战争时期产生的这场自强运动,或者又名洋务运动,也有人说是同光中兴。”

  “其结局并没有带来清政府所期待的振兴,反而是更彻底的溃败,随后的中华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用人体制的弊端和体系性腐败,最终断送了这场自强运动,其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吸取与借鉴。”

  “1887年的一天,天津武备学堂模仿西方的制造方法,做了一个小型氢气球。”

  “在试验放飞的时候,不料牵绳断裂,气球随风向西飘去。”

  “当局向周边官民发出通告,倘若有军民等人捡得,即日送还本堂,并记明某日某时捡到。”

  “送到后,除了酌量路途远近给予资助外,并赏银十两。”

  “同年八月,天津武备学堂又举行了一次试飞,邀请海军驻扎沈阳军队的营防统领前往观摩。”

  “这是中华第一次试制、试放自己的载人气球,这次小型氢气球的放飞活动是一次饶有兴味的暗示。”

  “尽管在旧制度的皮囊下开展的近代工业化的努力步履维艰,但华夏仍然没有停止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探索。”

  大清帝国的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各朝古人无不感慨万千。

  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的自强运动终归成为一滩泡影。

  其实大家也丝毫不意外洋务运动的失败,反而觉得清政府会失败再正常不过。

  毕竟从主播的讲述中,各朝古人只感受到了晚晴的腐败和愚昧。

  在内部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下,在外部虎视眈眈的列强打击下,再加上清政府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个占据优势,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各朝古人对清政府的溃败毫不在意,只是有些同情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晚晴老百姓。

  大家看得非常明白,清政府的自强运动失败了,老百姓的磨难只会越来越多。

第242章 中日对赌国运之战

  洋务运动的失败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就是中日甲午战争。

  苏晨每每想到在国运对赌之战中输给日本,就不免心情格外的沉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甲午战争对中日双方都影响深远,是两国历史重要的转折点。

  对于中国来说,甲午战争的惨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但也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让国人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拯救中华。

  对于日本来说,大清国的巨额赔款极大的促进了日本的崛起,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但也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为日本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种子。

  “1894年三月,一个初春的夜晚,紫禁城内上书房灯火未熄,光绪皇帝仍在批阅奏折。”

  “光绪亲政的时候,也恰逢晚清历史上难得的一段好时光。”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各地洋务蓬勃发展,连和西方列强的外交也出现了暂时和好的局面。”

  “所谓同光中兴,给这个已经开始腐烂的王朝带来了一抹生机。”

  “这个夜晚,一封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递上的奏折出现在了光绪的案头。”

  “北洋海军刚刚出巡南洋归来,李鸿章上奏朝廷,痛陈北洋海军舰船与装备已经开始落后的事实,向海军衙门申请,即使短期内不购买快船,也应为主力舰安装先进的速射炮。”

  “这样的奏折光绪并不陌生,在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李鸿章多次上书,要求更新海军装备。”

  “然而,朝廷的财政收入却捉襟见肘,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海军装备。”

  “再加上帝师翁同龢素来与李鸿章政见不和,每每为此事争论。”

  “犹豫中,光绪帝只给了一个五个字的批示,该衙门知道。”

  “奏折石沉大海,很少人注意过它曾透露出的危险信息。”

  “那就是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即便日本蕞尔小邦,也能节省经费,添置巨舰。”

  “中华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恐后难为继。”

  “1894年,农历甲午年,在大清朝和它的邻国日本之间,一场改变国运的战争即将打响。”

  翁同龢:悔不当初啊!我不该因为个人恩怨就罔顾大清国利益于不顾,要不然大清国也不会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他因为与李鸿章不和,就以节省财政支出为由,奏请皇上暂于两年内禁止南北洋购买西方的军舰和枪炮。

  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奏折,才导致北洋舰队错失更换装备的绝佳时机。

  日本在购置西方新型军舰枪炮的同时,北洋舰队却因为没有钱无法更换。

  最终甲午战争惨败的结果,让大清国所有臣民呜呼哀哉。

  此刻他唯有深深的后悔,要是当初没有那份奏折,大清国的局势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日本一方蓄势待发,大清一方却懵然不觉。”

  “1879年起,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开始向英国购买新式铁甲舰。”

  “李鸿章接受了驻德国公使李凤苞的大力推荐,选定在德国船厂订造两艘巨型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

  “排水量七千吨的定远,配有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三百零五毫米后膛炮,威力惊人。”

  “1885年十月二十九日,定远升起龙旗,正式成为北洋海军舰队旗舰。”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

  “它是中华的第一支近代海军,代表了洋务运动在军事领域的最高成就,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三十年自强成果的集中体现。”

  “此时,北洋海军的实力雄厚,号称亚洲第一,远超邻国日本,共有德国造、英国造舰船二十五艘。”

  “其中两千吨以上的主力舰,日本海军只有五艘,总吨位不足一点五万吨。

  “北洋海军有七艘,总吨位为二点七万吨。”

  “有谁能料到,这样一支在历史舞台上华丽登场的海军,连同它看似威力无比的坚船利炮,竟然在短短六年之后便灰飞烟灭。”

  “而断送他的并不是海战实力雄厚的欧洲舰队,反而是在海军实力上一直相对落后、奋力追赶于后的东亚邻邦日本。”

  “这也使得这场战争在整个清朝历史中,成为影响深远的拐点。”

  清朝晚期的老百姓听到这里,心情尤为复杂,内心很不是滋味。

  中日甲午海战,最终居然是朝廷的北洋海军一败涂地,这让他们的自尊心大受打击。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无论是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也好,虽然很多欧洲国家打败过他们。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始终认为大清国是东亚的第一,是一个有着霸主地位的国家。

  可结果呢,一直被他们看不起的小日本,居然破天荒的战胜了天朝上国。

  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全国上下每一个臣民看清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那就是大清国的纸老虎形象被戳破了,原来大清国已经弱得连昔日看不起的小日本也打不过了。

  一想到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他们每一个大清国的臣民心里极为憋屈。

  要是被其他的欧洲列强打败了,他们还不会觉得有什么,反正也已经习惯了。

  可偏偏被昔日的小弟打得溃不成军,这让他们如何能受得了。

  “直到19世纪中期,由于地缘与文化辐射的原因,东亚地区的众多政治实体都与中国保持着一种被称为宗藩体制的国家关系。”

  “包括朝鲜、琉球、安南、缅甸在内的东亚许多国家,都将中国看作自己的宗主国。”

  “在这个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政治秩序中,日本也成为中国明朝的朝贡国。”

  “并在1433年到1549年中,共派出十一个朝贡使团前往中国。”

  “直到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国家。”

  “德川幕府占据着统治地位,像清朝一样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外洋与日本展开贸易。”

  “不过,一支黑色军舰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1853年七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停泊到了日本的江户湾。”

  “一年后,在巨舰的威慑下,《日美神奈川条约》签订。”

首节 上一节 282/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