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81节

  “对此,清朝应对无力,只能听任日本吞并琉球国的野心得逞。”

  “1875年,日本派出舰队侵略朝鲜,同时派遣使者森有礼前往中国试探总理衙门的反应。”

  “时任直隶总督大臣的李鸿章代表中方声称,朝鲜虽为中国藩属,但内政外交悉听自为,中国概不干预。”

  “清政府这一软弱无知的态度,无异于同意日本的侵略。”

  “1884年,朝鲜发生亲日派策划的甲申政变。”

  “朝鲜国王在清军帮助下平定了政变,日本政府为此派出伊藤文前往中国,要求赔偿日方损失。”

  “正忙于中法战争的李鸿章迅速妥协,于1885年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规定朝鲜日后如果发生重大事变,中日两国如需出兵,必须通知对方。”

  “这个协议,实际上为日本在1894年出兵朝鲜提供了依据。”

  朱棣: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在与小日本的交锋中一再退让,真是窝囊,气死朕了。

  虽然这些窝囊的行为都是清朝干的,和大明朝没有一点关系。

  但不管他承不承认,清朝继承的是大明朝的江山。

  既然清朝已经入主中原,坐拥天下,就有责任守护好中华儿女,有义务保护好藩属国。

  可现在看看清朝是怎么做的,一系列的妥协行为及其憋屈,他想不生气都难。

  要知道,清朝的老百姓和藩属国都是继承大明的。

  现在藩属国被清朝一个个丢弃,他身为大明的皇帝,怎么能不心疼呢,那些可同样都是他大明朝的藩属国。

  他早已经知道清朝晚期懦弱不堪,可也没想到软弱到了如此地步。

  日本入侵台湾,最后在和清军的战斗中处于不利不得不接受谈判。

  对于清朝来说,如此好的形势,完全可以在和日本的谈判中占据上风。

  可结果呢,反倒是清朝为日本的侵略赔偿了五十万两白银,就为了换取双方的和平。

  如此软弱的清政府,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怒骂了。

  对于清政府一系列的不作为,任由日本侵占藩属国。

  他细想了一会儿,大致也能猜到其中的原因。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就开展了洋务运动。

  从那个时候开始,清政府就对外部事物不愿意管了,因为清政府面临着非常迫切的自我发展任务。

  也正因如此,清政府慢慢采取了孤立主义的政策,不再愿意维护庞大的藩属国制度。

  “在各海洋列强从东南沿海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俄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亦不甘落后,虎视眈眈地从西北、东北两个方向,无时不刻地觊觎着中国的领土。”

  “恭亲王奕曾在1860年《统筹夷务全局折》中,将俄国列为外部侵略的第一大威胁。”

  “恭亲王称俄国为肘腋之患,而英、法等国为肢体之患。”

  “通过彼得大帝时代的征战,俄罗斯获得了波罗的海的一个出海口,也取得了一个了解欧洲的窗口。”

  “在东方,俄罗斯则一直致力于从中国夺取更多的土地,并在远东地区获取一个不冻港。”

  “1871年,新疆伊犁被俄国总督考夫曼占领,清政府不得不急调正在福州忙于筹建海防事务和福建船政事务的左宗棠赴西北征战。”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清朝的心腹之患暂时消失,来自俄国的危险上升到首要的地位。”

  “然而与此同时,在中国的近邻中,东亚第一个开始近代化的日本,正在日益成为新的心腹之患。”

  “但是,在财政上,清朝无法支持既在西北展开一场收复疆土的战争,又在东南沿海发展海军的计划,这形成了朝廷中央关于海防与塞防的争议。”

  “就在清政府还在内耗之时,一条由日本谍报系统组成的暗流也开始蔓延到大清帝国的各个角落。”

  “宗方小太郎,清末民初最著名的日本间谍。”

  “因其在甲午战争中潜入威海卫军港侦查,立下功劳,甚至获得天皇破格接见。”

  “由此可见,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人已经有意识地在情报上做着充分的开战准备。”

  “而此时的大清朝,却对日本政府的步步为营一无所知,更不关心日本人如何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海军。”

  “日本政府不仅发行了用于海军建设的专门国债,烟草税、药物税也都投到了海军这个无底洞之中,最高时,甚至达到税收的八分之一。”

  此刻清末一些致力于革新的有识之士无比羡慕日本的崛起,再回看大清国洋务运动的失败深深的叹了口气。

  中日两国都是在1860年之后转身向西方学习的,可最后呈现的结果却是南辕北辙。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他们这些有识之士也分析过其中的根本原因。

  日本是全心全意地学西方,脱亚入欧转型向西,彻底地学。

  而大清国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击之后,开放一点国门,象征性地学。

  之所以大清国会这样,是因为大清朝被打败之后学,就带有一种我学是要复仇的,我师夷之长技是要制夷的。

  这个是中日之间在接纳西方当中一个最大的差别,而这个差别就使中日之间的矛盾在1860年之后慢慢突显。

  大清国是一个我是守住的状态,一个通商原则。

  而日本在这个方面就是我一定要走出去的一个状态。

  也正因如此,大清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

  “再来看看当时的清政府,虽然比起日本,中国地大物博,但其实国库也并不充盈。”

  “1889年,光绪皇帝举行了大婚典礼,共计耗资白银五百五十万两,相当于购买三艘北洋海军定远级铁甲舰的经费。”

  “因为光绪皇帝大婚亲政,慈禧太后理应从清政府中枢的政治舞台上隐退。”

  “为了预备养老之所,决定重修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外的颐和园,这又是一笔巨款。”

  “而这笔资金竟然是以训练海军在颐和园开办昆明湖水师学堂为名,堂而皇之地从海军衙门挪用出来的原本应用于海军建设的经费。”

  “为了给颐和园筹款,海军衙门还以海防名义向官员和社会吸纳捐款。”

  “国防成了敛财的招牌,然而,钱还是不够。”

  “1891年六月一日,户部尚书翁同龢突然上奏,以节省财政支出为由,奏请暂于两年内禁止南北洋购买西方的军舰、枪炮。”

  “这对于已在勉力支撑的海军来说,无异釜底抽薪。”

  “甲午战前几年,日本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一。”

  “海军新增军舰十一艘,总排水量和主力战舰均超过北洋海军,老旧舰船也装配了速射炮。”

  “而北洋舰队1891年限购军火后,未添一炮,甚至连炮弹都吃紧。”

  “清政府建立了一支海军,却并不明白如何建设它、维护它,更不懂得如何使用它。”

  李鸿章:暂停购买军舰枪炮的时间节点太巧了,这是老天要亡我大清啊!

  他的心情很复杂,要是这个时间节点推迟一两年,甲午战争绝不会是那个下场。

  从1874年,小日本侵略了台湾。

  1882年,小日本居然在朝鲜找事情,要找大清国的麻烦。

  1884年,法国人又来找大清国麻烦,日本趁机又在朝鲜找大清国麻烦。

  接连不断的出现问题,再往前更多,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但是从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定远号、镇远号回来之后,一直到1890年。

  这整整五年时间,大清国的东亚海疆真的做到了海不扬波,风平浪静。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满朝文武都觉得,这支力量已经足够让大清国安稳睡觉了,满朝文武都认为应该暂停购买外洋枪炮。

  可关键这个暂停的时间节点,实在是太巧了。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间节点暂停。

  1890年的时候,西方海军正在经历大变革。

  可无奈就在那一年,他们大清国这时候停掉了军舰枪炮的购买。

  甲午战败之后,他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可以说是欲哭无泪。

  而日本海军正是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完成了对大清国的赶超。

  可大清国的海军偏偏在这个时候停下来了,正中日本的下怀,被日本迎头赶上。

  “1894年五月下旬,大连湾,北洋海军正在进行三年一度的大校阅。”

  “在震耳的炮声中,一封电报被交到了北洋大臣李鸿章手中。”

  “朝鲜东学党起事,倭人已派舰来此保护其商家与居民。”

  “望着眼前的大舰队,李鸿章心里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忧虑。”

  “自己两个月前上奏朝廷,申请购买快船快炮,尝试向户部军火禁令发起挑战,然而在清流派的一致反对声中再次被搁置。”

  “如果此时和日本开战,北洋海军等于是丧失了战前最后一次更新装备的机会。”

  “1894年,朝鲜秘密社团东学党发动起义。”

  “朝鲜国王请求中国平息事态,清朝海陆两军进驻朝鲜。”

  “得知此事,日本欣喜若狂,认为这是挑起战争的绝好机会。”

  “日本内阁会议迅速通过决议,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派兵前往朝鲜,进驻汉城。”

  “在起义平息后,日本不仅不退兵,反而向朝鲜半岛持续增兵。”

  “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示驻朝大使大鸟圭介,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六月五日,日本成立了一个以天皇为名义首脑,由日本军人精英组成的战时大本营,并制定了完整的作战方案。”

  “日军总目标是将陆军主力从海上输送入渤海湾,择地登陆,在直隶平原与中国军队进行决战。”

  “然后进攻北京,迫成城下之盟。”

  “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海军作战的胜负。”

  “所以,日军部署第一阶段,派遣一部分兵力进入朝鲜牵制清军,在海上与北洋海军进行决战,争夺制海权。”

  李鸿章:大清国的一个地区和日本的一个国家打仗,先天就处于弱势,甲午战争的战败也情有可原。

  他并不是想为北洋海军的战败找借口,而是事实确实如此。

  他们大清国建立的海军是孤零零的,并没有与之配套的近代军事机构。

首节 上一节 28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