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85节

  “利用先后攻占的南北海岸炮台,与联合舰队相互配合。”

  “对困守在港内的北洋海军进行攻击,北洋海军则以刘公岛炮台及舰上的火炮还击。”

  “炮战进行了将近十天,日本舰队仍未能突入刘公岛防线。”

  “然而,因为腹背受到炮击和鱼雷偷袭,包括定远在内的主力舰均有损伤,甚至搁浅、沉没。”

  “威海卫之战,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结局落幕。”

  “二月十一日当晚,北洋舰队副将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水师官兵为免资敌,亲手引燃了旗舰上的炸药。”

  “轰然巨响中,定远巨舰终于沉没,中国近代化的最高成就北洋舰队就此覆灭。”

  “陆地方面,日军将李鸿章的淮军赶出朝鲜后,成立了以朝鲜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权,宣布朝鲜独立,进而全面占领中国辽东地区。”

  “自此,经过三十年自强运动的中国,在陆上、海上遭到最惨重的失败。”

  曾国藩:甲午战争的战败,李鸿章要背一半的锅。

  在打攻防战的过程当中,李鸿章不主动去打,一直保存实力,想要找准机会和日本达成妥协谈判。

  甚至于北洋舰队被李鸿章下令退到港湾里去了,导致最后被不依不饶的日本堵在里面出不来。

  要是李鸿章没有那些小动作,甲午海战也不会输得这么惨。

  “1895年三月十四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四月十七日,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不再向中国朝贡。”

  “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给日本。”

  “《马关条约》签订六天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三国向日本发出联合照会。”

  “声称日本占据辽东半岛将威胁北京的安全,并且使朝鲜独立成为空谈,进而威胁整个远东的和平。”

  “日本迫于国际形势的不利,不得不交还辽东。”

  “但条件是另赠五千万两白银的赎回费用,最后在三国协议下减为三千万两。”

  “清政府为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用,开始向俄、法、英、德等各国银行借款。”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并取得山东境内建筑两条铁路的特权。”

  “英国则租借了威海卫,并拓展了九龙新界,同时要求清朝的长江流域不得出让他国。”

  “法国租借广州湾,并将云南、两广作为势力范围。”

  “甲午战败两年后,严复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在《国闻汇编》中刊出,引起思想界的巨大震动。”

  “中国人通过战败的屈辱,终于明白优胜劣汰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

  “自那以后,通过努力革新,改变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就成为中国人奋斗的目标,一个变革的时代到来了。”

  梁启超:虽说甲午战争惨败,但中国人醒了。

  他深深的明白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前浑浑噩噩的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海权,反思海洋,反思海防战略。

  甲午战争当然给中国造成惨重的灾难,但也恰恰通过这场战争,中华民族真正达到了三千年来的真正觉醒。

  不管大清朝有没有醒,至少中国人醒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面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到西方列强去求学。

  他们都是在想一个目的,就是怎么才能救中国。

第243章 艰难启程的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的战败,不仅让清晚期全国上下震动,就连其他朝代的古人也是为之愕然,不敢相信。

  日本不过一个小小的岛国,各朝古人再清楚不过。

  不管是哪个朝代的老百姓,都从来没有把日本国放在眼里。

  毕竟在各朝古人的眼里,日本是一片蛮夷之地,只不过是中华的藩属国而已。

  甚至日本经常派人到中原王朝学习先进的知识,再把这些知识带回弹丸之地。

  所以,面对日本国,各朝古人心里是有一种优越感的。

  可现在看到日本把清政府按在地上摩擦,不仅割裂中原大面积的领土,还索赔了两亿两白银。

  尽管日本欺负的是清朝,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中原王朝,这让他们如何能接受得了。

  各朝古人大骂清政府懦弱无能的同时,也怒骂倭寇贼心不死,包藏祸心,胆敢一直觊觎中原大地。

  “1894年甲戊年,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被小国日本打的全军覆没。”

  “次年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辽东半岛,赔偿两亿两白银。”

  “中国人民群情激奋,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如果甲午之前中国还有点尊严,想着要自强的话。”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就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主流话语从自强变成了救亡,清政府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割地显示清政府已无能力保护本国人民的安全,巨额赔款和各种不平等条约显示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搜刮中国人民的帮凶,而清政府也依旧是那个腐朽的封建国家。”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勾结,极力打压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竟然造成收洋货的税比国货低的魔幻现象。”

  “几千年来,打压商人的封建制度构造让资本主义无法发展。”

  “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清朝,变则存、不变则亡越来越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在这种背景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顺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李世民: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不能再像之前的洋务运动那样小打小闹,想要解救中华民族,不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不行了。

  要是之前的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还想着自强以摆脱列强的操控。

  现在甲午战败之后,清政府就真的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刻有着被小日本灭亡的风险。

  毕竟西方列强山高皇帝远,没有侵占中华大地的可能。

  而野心勃勃的小日本则大不相同,就在中华大地旁边,时刻都想着侵吞中原大陆的领土。

  一想到小日本狼子野心,妄想侵吞中原大地,他就莫名的有一股火气。

  想到这里,他当即就下令把长安城的日本人驱逐出去,永远不许踏足神州大地。

  之前日本使者团大规模来到大唐长安城想要学习大唐的文化,他还没当回事,怀着宽阔的心胸让日本人顺便学习。

  但现在看来,日本人心怀歹意,随时都想着反咬中原王朝。

  如此白眼狼,他自然是不允许日本人再留在大唐地界的。

  “甲午战争四年前,1890年,梁启超17岁,广东人。”

  “梁启超8岁写文章,后又以16岁的年纪考上举人。”

  “当时主考官内阁学士李端芬见梁启超年纪轻轻,才华横溢,见识过人,当即决定把堂妹许配给梁启超。”

  “少年中举的梁启超前途无量,自命不凡。”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康有为。”

  “康有为此时32岁了,屡试举人不中。”

  “两年前,刚满30岁的康有为进京参加举人考试时,刚遇光绪大婚亲政。”

  “感受到政治变化的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以布衣身份大声疾呼变法革新。”

  “结果上书没被送上,还被考官以如此狂生不可中为由落马。”

  “康有为失意的回到广州,觉得仕途再无望,准备回家照顾老母,教书终老。”

  “但他回到广东后,发现自己已经悄然出名。”

  “1890年,17岁的举人梁启超也听说了康有为的名声,拜访了32岁的秀才康有为。”

  “那时梁启超少年英才,以自负对圣人之学领悟到一定程度,沾沾自喜。”

  “但一见到康有为,则瞬间瓦解。”

  “康有为慷慨陈词,把梁启超推崇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驳斥的一无是处。”

  “他给梁启超介绍民权、平等、议会等思想。”

  “梁启超自数当头一棒,冷水浇背,夜不能寐,自此拜康有为为师,康有为的命运也开始逆转。”

  “梁启超少年英才,享誉广州城,又靠着内阁大学士李端芬的关系结识了一批京城高官,这样的梁启超成为了康有为最忠实得力的宣传者。”

  “康有为开始在两广讲学收徒,开办万木草堂,酝酿维新变法理论,刻印大量变法书籍。”

  梁启超:老师对当下时局的理解,我自愧不如。

  每每回想当初前去拜访老师,他就被老师的思想所震撼。

  老实说,他当初是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前去拜访老师的。

  毕竟他年少成名,是一个举人,而老师那时不过是秀才而已。

  要不是听说老师在京城搞出了一些动静,年少轻狂的他是不会特意去拜访一个秀才的。

  当时西方的思想冲击着中华大地,各种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是日渐高涨。

  而他一直在读圣人书,自负对圣人之学有一定的见解,便想着看看老师口中高呼的变法革新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抱着了解西方思想的心态前去拜访老师,想要看看圣人之学和西方思想有何不同。

  可当他从老师那里听到民权、平等、议会等思想时,他内心掀起惊涛骇浪,被这些西方思想所震撼。

  也正是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震撼之处,他才决定以举人的身份拜师一个秀才。

  “很多人评价康有为喜欢自吹自擂,说话夸张,心高气傲。”

  “他在保皇运动时期,也曾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篡改事实,伪造光绪密诏。”

首节 上一节 285/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