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87节

  伊藤博文是谁,他们老百姓再清楚不过。

  完全可以说,伊藤博文就是大清国最大的敌人,是造成大清国屈辱的罪魁祸首。

  伊藤博文主导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这才使得日本实力大增,发动了侵略中华的甲午战争。

  甚至于甲午战败之后,就是伊藤博文和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现在让中华遭受巨大耻辱的日本敌人堂而皇之的来到京城,还要被光绪皇帝和康有为聘请为改革顾问,一跃成为大清国的座上宾,这让他们老百姓如何能接受。

  “康有为拜见了伊藤博文,把光绪和慈禧的分歧说给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没有呼应,康有为明白,只说请伊藤博文设法劝说慈禧变法。”

  “那天夜里,本来反对信任袁世凯的谭嗣同,在康有为的坚持之下,带着必死的决心访问了袁世凯。”

  “如果杀荣禄围颐和园,你就是救皇上的第一功臣。”

  “袁世凯听完大惊失色,表面说道杀一个荣禄就像杀条狗一样。”

  “但是心里盘算自己的枪和火药都在荣禄那里,天津小战掌握的兵力只有7000人,京城数万兵。”

  “一边是年轻皇帝和没有实权、不懂政治的书生鼓吹家。”

  “另一边是久经政治场,经历权力斗争洗礼的慈禧。”

  “袁世凯已经有了答案,但袁世凯并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拒绝。”

  “这天晚上,慈禧太后和康有为同时发动。”

  “什么都不知道的光绪刚从颐和园回来,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平静的夜晚了。”

  “9月19日凌晨,谭嗣同见完袁世凯回来。”

  “康有为已经知道策反袁世凯失败,大势已去。”

  “大家纷纷劝康有为走,加上光绪已命康有为离开北京,康有为决定次日清晨坐火车去天津。”

  “9月20日,光绪在慈禧的严密监视之下,借接见了伊藤博文,问了一些变法的问题。”

  “袁世凯也正在马不停蹄的赶往荣禄那里,急急忙忙的去把政变的事情报告给荣禄。”

  谭嗣同:我就知道袁世凯不可信,不应该把希望放在袁世凯身上。

  他和袁世凯打过交道,隐约可以感受到袁世凯并不是真心推崇变法改革的,而只是客套话而已。

  袁世凯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并不是一个为了理想愿意为之奋斗的爱国人士。

  所以老师让他去策反袁世凯时,他就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毕竟守旧派有慈禧撑腰,像袁世凯这种人肯定会选择站在慈禧一边。

  可这时候已经山穷水尽了,掌握有兵权的袁世凯是政变成功的唯一希望,他这才冒着必死的决心去策反袁世凯。

  可如今看来,果然一切如他所料,袁世凯选择了告密。

  “9月21日,政变发动。”

  “慈禧说你的维新变法,我本来是答应的。”

  “但不料你昏庸糊涂,胆大妄为。”

  “你五岁入宫,我辛苦抚养成人,我没有一点对不起你。”

  “你无福承受大业,听人拨弄,像个木偶。”

  “随即光绪宣布,国事艰难,自己太劳累,太后做事一直尽善尽美,为了祖宗社稷,恳请太后训政。”

  “慈禧训政后,第一道明旨,捉拿康有为。”

  “6月11日到9月21日的103天,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结束。”

  “9月21日,梁启超和谭嗣同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

  “求助日本和英国,设法营救光绪和康有为未果,梁启超避入日本使馆。”

  “9月22日,谭嗣同到日本使馆,梁启超劝说一同逃走。”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谭嗣同开始。”

  “并说,我去赴死,而你要继续活下去,现在康有为生死未卜,继续图将来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此时袁世凯的告密到达了慈禧那里,慈禧下旨捉拿谭嗣同,光绪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

  “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英勇就义。”

  各朝的皇帝对谭嗣同英勇就义的行为无不深深的动容,内心升起万分敬佩之情。

  明明有机会逃走,可却为了变法理想心甘情愿的选择赴死,这种精神令他们内心大受触动。

  朱棣:谭嗣同这是想要用自己的热血唤醒国人对满清政府的不满啊!

  他对谭嗣同深感佩服,这种大无畏的行为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谭嗣同的英勇就义不仅让各朝的统治者为之震撼,就连晚清时期的老百姓也是大为震动。

  尤其是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对谭嗣同感到敬佩的同时,也明白了变法这条路在中国彻底走不通,唯有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才能拯救中华儿女。

  “戊戌变法失败了,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新政,除去京师大学堂之外,全部废除。”

  “整个中华帝国刚刚燃起的希望之光,随即被扑灭,中国人民又一次陷入了集体迷茫。”

  “民族危机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在加深,中国到底将要往何处去。”

  “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很多解释,因为康有为的政策太过于激进,政治经验不丰富,又太过于狂妄,到处树敌。”

  “也因为光绪皇帝太过于年轻,没有权利,当然这些都是原因之一。”

  “然而根本上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力量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救国尝试的失败。”

  “康有为主张民权,本质上主张的并非中国劳动人民的权利,仅仅是部分知识分子的参政权。”

  “康有为和广大中国人民是脱节的,羸弱的刚萌芽的资产阶级没有力量,只能到处向各种势力妥协,到处卑躬屈膝。”

  “和帝党的合作是向封建地主妥协,想引入伊藤博文是向帝国主义妥协。”

  “在封建顽固派势力的百般阻挠面前,终究不堪一击。”

  “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大大启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权观念广泛传播,封建皇帝的权威发生了动摇。”

  “这也为后来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共和革命之说开始取代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神情很复杂。

  中华民族遭逢大难,他们知识分子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戊戌变法上面。

  可如今戊戌变法以失败收场,让他们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不少有志之士开始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维新派的改革行动急躁冒进,导致大量措施缺乏人手实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戊戌变法的改革行动进行的很仓促,维新派没有考虑到一个新事物的出现,社会大众也需要有接受的过程。

  加之当时很多有实权的人还是守旧派,维新派人士有法令出来却缺乏人手去实施。

  此时此刻,很多知识分子思考着出国留学,找到拯救中华民族的办法带回来。

第245章 一场乌龙引发的政变

  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但各朝不少读书人却从中发现到了一个疑点。

  可以说戊戌变法之所以匆匆落幕,关键一点在于康有为发动的政变失败了。

  所以各朝的读书人对于戊戌政变万分疑惑,不明白光绪为什么会指使康有为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要知道在名义上,慈禧太后是光绪皇帝的母亲。

  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一个儿子想要发动政变除掉自己的母亲,这简直是丧心病狂。

  哪怕光绪发动政变成功除掉了慈禧,满朝文武大臣也不可能让一个弑母的皇帝继续坐稳皇位。

  深受儒家熏陶的文武大臣不会接受一个大不孝的皇帝,光绪最后的结局也只能被赶下台。

  各朝的读书人向主播询问关于戊戌政变的疑惑,苏晨看到之后这才发现大家误会了。

  “其实戊戌政变和光绪没什么关系,纯粹是一场乌龙事件,主播可以给大家讲讲这场乌龙的来龙去脉。”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大清看到了自己与西方的差距。”

  “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把首都都给丢了。”

  “在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后,大家都明白,要再不改革,大清就得玩完。”

  “于是在慈禧和恭亲王的主持下,大清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意思是说只学西方的技术,制度还得用老祖宗的。”

  “但是经历了甲午的惨败后,人们才发现老祖宗的制度也不管用了。”

  “英法打不过情有可原,毕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但小小的日本都打不过,这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大清搞洋务运动的时候,日本还处在德川幕府时代。”

  “那会的日本跟大清差不多,也是闭关锁国,完全没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但明治天皇上台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后,日本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

  “毫无疑问,明治维新是成功的。”

  “日本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对比中日,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只会仿造而没有创新与造血功能的国家。”

  “除了向列强买军舰,送订单外,别无其他选择。”

  光绪:朕对戊戌政变完全不知情,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感谢主播为朕正名。

  慈禧莫名其妙的把他软禁在瀛台,他是有冤无处伸。

  他都已经明确告诉了慈禧,自己对政变完全不知情。

  可无奈慈禧不相信他,非得认为政变是他指使康有为干的。

  他简直是欲哭无泪,都快恨死康有为了,害得他被软禁起来,失去了自由。

首节 上一节 287/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