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94节

  “吴长纯是袁世凯老上司吴长庆的族弟,早在淮军时期就与袁世凯结识。”

  “常备军第二镇还在编练期间,日俄战争爆发。”

  “为了确保京师安全,常备军第一镇和第二镇主力开赴山海关。”

  “但两支主力北调后,后方又出现空虚。”

  “为了填补兵力真空,袁世凯从山东、河南、安徽三省征募兵丁11883人,迅速编练出常备军第三镇。”

  “该镇的首任统制是段祺瑞,绰号北洋之虎。”

  “之后,袁世凯从武卫右军先锋队和常备军第二镇中各抽掉一部分兵力。”

  “又从青州、德州、沧州、密云等地抽调驻防八旗军,合编为常备军第五镇,常备军第五镇的首任统制是张怀芝。”

  “张怀芝与王英楷一样,1895年加入新建陆军,也是袁世凯组建北洋军的早期骨干。”

  “在编练常备军第五镇的同时,袁世凯如法炮制,从常备军第一、第三镇抽调兵力,又从江南调来南洋自强军,合编为常备军第四镇。”

  “常备军第四镇的首任统制是王士珍,号称北洋之龙。”

  嬴政:也难怪袁世凯能够权倾朝野,逼迫清帝退位,编练新军的时候就疯狂安插自己的人。

  他已经见识到了清政府的愚蠢,但没想到愚蠢到连练兵权都全权交给袁世凯了。

  自古以来,兵权都是重中之重,必须牢牢掌握在统治者手里。

  把所有的新兵交给袁世凯编练,让袁世凯随意安排自己的人手,也只有愚蠢无知的清政府才能做得出来。

  这完全就是摆明给袁世凯拥兵自重的机会,最后尾大不掉推翻清政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仔细想想清政府派了皇亲国戚压制袁世凯,只是那个清朝王爷自己无能完全不管事,这才给了袁世凯掌控兵权的机会。

  这么一看的话,连皇室宗亲都这么无能,清朝灭亡也就不奇怪了。

  “随着北洋常备军一、二、三、四、五镇陆续组建,袁世凯的地位扶摇直上。”

  “由此,慈禧开始担心,北洋新军都是汉人,会动摇国本。”

  “于是慈禧便要求袁世凯与铁良共同操办,扩充先前组建的京旗常备军。”

  “1905年6月,京旗常备军经过两轮扩编,由原本的3000人扩编至12494人,达到了一镇编制。”

  “同一年,清政府调整番号,将北洋新军第一镇番号授予以旗人为主的京旗常备军,汉军旗人凤山为北洋新军第一镇首任统制。”

  “由于第一镇番号被抢走,所以原常备军第一镇便更名为北洋新军第二镇。”

  “原常备军第二镇改为北洋新军第四镇,原第四镇改为第六镇,第三镇和第五镇番号不变。”

  “就这样,北洋六镇全部编练完成。”

  刘彻:别人连五镇常备军都组建好了,这会才担心动摇国本,可惜太晚了。

  他只能说慈禧有点小聪明,但不多。

  袁世凯都已经把五镇常备军的军官都换成了自己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要是所料不错的话,袁世凯最后能够逼迫清帝退位,肯定就是靠的这五镇常备军。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非常好奇另一个时空的慈禧和袁世凯会不会打起来。

  毕竟主播已经告知了袁世凯最后灭亡了清王朝,慈禧知道消息八成不会饶了袁世凯。

  但袁世凯也不是软柿子,手上有编练新军时留下的人脉,不见得会怕了慈禧。

  要是慈禧和袁世凯打起来,那怕是热闹了,让本就动荡不安的清王朝更加混乱。

  但他猜测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两败俱伤也只能便宜了虎视眈眈的列强。

  “北洋新军成军的同时,地方各省也在陆续编练新军。”

  “截至1911年,全国新军共有军官11463人,士兵168544人。”

  “由于环境不同,地方新军和北洋新军是各有所长。”

  “地方新军,尤其是南方各省在组建新军期间,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和留学生任军官。”

  “如云南新军的蔡锷,山西新军的阎锡山,福建新军的许崇智。”

  “这些知识青年读过书,见识广,敢于持有不同政见。”

  “不同于旧军官兵,愚昧效忠皇权。”

  “由于南方新军官兵敢于持有不同政见,因此很多人秘密加入了革命党。”

  “北洋新军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但在战斗力方面要强于地方新军。”

  “而北洋新军第二镇作为袁世凯的老班底,成军时间最早。”

  “故而战斗力最强,兵员相对较多,装备也是全国最好。”

  光绪:南方新军暗中勾结革命党,北洋新军的袁世凯狼子野心,当真是天要亡我大清!

  此刻的他万念俱灰,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清朝的末日。

  之前主播言明袁世凯逼迫他退位,灭亡了大清朝,就已经够让他绝望了。

  一想到大清朝在他的手中灭亡,他就无颜面对大清的列祖列宗。

  原本他还想着事情没有到那一步,说不定还会有转机。

  毕竟虽说袁世凯手里掌握着北洋新军,但朝廷在地方各省编练的新军未必不能抗衡袁世凯。

  但现在得知连地方新军都暗中勾结了革命党,此刻他是彻底的面如死灰,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了。

  他哪怕在深宫中,也素有听闻过革命党的事情,知道革命党无时无刻不想着推翻大清王朝。

  现在属于朝廷的军事力量少之又少,想要翻盘已经不可能了。

  “不过随着另一只新军的组建,第二镇装备最好的头衔很快就旁落了。”

  “哪只新军呢?这便是禁卫军。”

  “1909年,见袁世凯拥兵自重,而北洋各镇中高层指挥官又与袁世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朝廷看似坐拥北洋六镇,实则根本无法直接指挥部队。”

  “摄政王载沣便找茬将袁世凯撤职,撤职的理由很扯,足疾。”

  “你袁世凯腿脚有毛病,已经不能胜任你所担任的职务了,所以伱老袁还是回家养病去吧。”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意思。”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如果以足疾的理由来罢免一位重臣。”

  “其真实的理由就是,我实在是找不出你的毛病了,但我就是要你退休回家,就这么着吧。”

  “随后,为了加强旗人的军事力量,摄政王载沣从健锐营、圆明园护军营、内外火器营、蒙古骑兵中选拔精锐士卒组建禁卫军。”

  “禁卫军筹办期间,由于符合新军标准的旗人兵丁不够,因此禁卫军最晚组建的部队第四标是由直隶山东的汉人壮丁组成。”

  “1911年7月,禁卫军成军,编制与北洋六镇基本一样。”

  “唯一的差异就是禁卫军没有镇级指挥机构,不设统制,负责人为三个训练大臣和六个军资官。”

  朱棣:禁卫军不过也是垂死挣扎罢了,依旧摆脱不了满清灭亡的命运。

  得知袁世凯灭亡了清王朝,他就笑得合不拢嘴,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满清灭了他的大明,他和满清有不共戴天的大仇。

  只可惜他影响不了满清,不能亲自报仇雪恨,洗刷大明朝的耻辱。

  但现在袁世凯是汉人,灭亡了满清王朝,也算是帮他一雪前耻。

  袁世凯拥兵自重的那一刻开始,清王朝的灭亡就已经无法避免。

  即便清政府忌惮袁世凯,把袁世凯罢免打发会老家,但这并不能阻止袁世凯对北洋六镇的掌控力。

  毕竟袁世凯和北洋各镇中高层指挥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使得袁世凯能够随时获得北洋六镇的指挥权。

  “禁卫军的装备有多好呢?北洋六镇都是三个炮兵营,编制54门各种火炮。”

  “比如第一镇配置18门明治31式75毫米野炮,18门格鲁森57毫米野炮,18门格鲁森57毫米山炮。”

  “第二镇配置36门明治31式75毫米野炮,18门明治31式75毫米山炮。”

  “禁卫军也是三个炮营,54门火炮,但却配置了当时全国仅有的18门克虏伯150毫米重炮,另有36门克虏伯伯75毫米野炮。”

  “此外,禁卫军还装备了一个机枪营,拥有30挺马克沁庆重机枪,这也是全国仅有的。”

  “然而禁卫军的装备虽然冠绝三军,但军官的素质却很一般。”

  “尤其是合适优秀的中层军官极度稀缺,旗人无法胜任。”

  “当时清政府也不是没想过培养旗人军官,只是这些旗人实在没用,愣是培养不出来。”

  “无奈之下,摄政王载沣只好从第一、第二、第四镇抽调军官调往禁卫军。”

  “如此一来来,原本用来防汉的禁卫军。”

  “虽然兵丁大多是旗人,但中高级军官却全是北洋系出身的汉人。”

  “所以尽管袁世凯被撤了职赋闲在家,尽管北洋军的指挥权落到了摄政王载沣的手上,尽管北洋军中大量的高层军官都换成了旗人。”

  “但由于北洋军的中坚力量仍以汉人为主,这就为后来袁世凯能重新掌控北洋军埋了个大坑。”

  晚清时期的老百姓听到袁世凯能够随时掌控北洋新军,一个个不禁松了口气。

  袁世凯最后能够推翻清政府,他们老百姓自然是要拥护袁世凯的。

  原本他们还担心慈禧太后会对袁世凯不利,但现在大家丝毫不担心了。

  毕竟袁世凯能够牢牢掌控北洋新军的话,朝廷也就不敢对袁世凯怎么样。

  哪怕慈禧再怎么想迫害袁世凯,也不得不忌惮袁世凯手中的兵权。

  袁世凯的安全得以保障,他们老百姓的希望就不会断。

  此时此刻,全天下的老百姓盼望着袁世凯推翻清王朝那一天的到来。

  他们老百姓已经受够了屈辱和凄苦的日子,唯有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清政府,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而如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此刻全天下很多有名的知识分子向着山东赶去,他们要去投奔袁世凯。

  一旦袁世凯推翻了清政府,中华大地将迎来共和的时代,他们也有舞台施展心中的抱负。

首节 上一节 294/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