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93节

  “于是还没等战争结束,聘请洋人教习,完全使用西式军制训练以及装备,进行全方位军事改革的计划,便被清政府提上了日程,确定了军改的目标。”

  “那么具体怎么改?参照哪国军队改革呢?”

  “由于日本陆军师承德国,而淮军中又有许多德国军事顾问。”

  “因而清政府便接受了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参照德国陆军编练新军。”

  “1894年年底,长芦盐运使在天津马场用西法编练新军,称定武军。”

  “定武军诞生之初,训练采用西法,装备也进行了革新。”

  “但编制仍然是旧式的,也就是仍然以营为平时最高编制单位。”

  “这种半拉子练兵成果,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所以没过多久,不大熟谙军事的长芦盐运使便被调离岗位,定武军改由袁世凯接管。”

  慈禧:一步错,步步错,到底还是让袁世凯拥兵自重了。

  听到主播说袁世凯后来权倾朝野,甚至逼迫清帝退位,使得大清国灭亡,她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

  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后,她就时刻担心袁世凯拥兵自重,正想办法削弱袁世凯的军权。

  可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袁世凯,让这个逆臣钻了空子。

  不过最糟糕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一切都来得及阻止。

  只要及时除掉袁世凯这个祸害,大清帝国就还可以延续,不至于断送在她的手里。

  想到这里,她当机立断给李鸿章下达旨意。

  慈禧:李中堂,哀家要你即刻赶赴山东捉拿袁世凯。

  李鸿章面色犹豫,但面对暴怒的太后,他尽管不愿意,还是硬着头皮接旨了。

  他倒不是想要为袁世凯求情,而是此时此刻想要捉拿袁世凯怕是不太可能。

  经过八国联军侵华一战,大清现在能用的兵力不多。

  而此刻在山东担任督抚的袁世凯手上可是握着重兵的,他现在去山东恐怕也无济于事,一个弄不好怕是要逼反袁世凯。

  可太后的懿旨又不能不执行,他此刻是左右为难。

  “袁世凯到任后,首先扩编了规模,增募士兵2250名,将定武军扩充至7000人,并将番号更名为新建陆军。”

  “随后,袁世凯又完全依照德国营制,大刀阔斧的变革军制。”

  “在营之上设立左右两翼,每翼1554人,并将马兵、炮兵、工兵等兵种单位混合编入。”

  “经过改编,新建陆军相当于一个混成旅,下设两个步兵翼,相当于团,另辖炮营、马队营、工程营各一个。”

  “这种新编制已经具备了合成军队的雏形,较之从前的绿营和湘军、淮军有了明显进步。”

  “就这样,中国的第一支近代陆军便诞生了。”

  “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的同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在江南编练了一支2000人的新军,名为自强军。”

  “自强军的军制、训练和装备与新建陆军差不多,也是近代新式合成陆军。”

  “另外,当时的直隶提督聂世成聘请德国顾问对其麾下的武翼军也进行了改编。”

  “改编后的武翼军官兵合计15000人,分为总部机关和五个战斗单位。”

  “总部机关下设总理营务处、教习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等后勤单位。”

  “另有马队五营、工程队两营,由总部直辖。”

  “五个战斗单位,其中前、后、左、右四军,每军下辖炮队一营、部队四营。”

  “中军规模稍大一些,下辖炮队一营、部队六营。”

  “相比于新建陆军和自强军,武毅军的横向组织结构采用西法,形成了多兵种和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完整作战体系。”

  “但纵向组织结构还是淮军旧制,改革不够彻底。”

  “从确定改革到多支新军编练完成,清政府的效率并不低。”

  袁世凯:谁能想到,朝廷当初让我编练新军,却是给了我崛起的机会。

  回想起编练新军的时期,他不禁感慨万千,没想到能一步步走到如今大权在握的地步。

  在主播说他袁世凯是清朝灭亡的关键性人物时,他不禁愕然,显然还没有想到自己后面能走到这一步。

  在此之前,他并没有二心,依旧忠于慈禧太后,忠于大清王朝,更没有想过推翻清政府什么的。

  他猜测很有可能是后面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才让他权倾朝野逼迫大清皇帝退位。

  至于此时此刻,慈禧太后肯定不会放过他的,说不定这会已经派人捉拿他了。

  但他丝毫不惧,既然到了如今地步,那他就反了吧!

  原本他从没有想过造反的,但现在却是不得不反,彻底和清政府划清界线。

  太后手中的兵力已经全部折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而他手上握着北洋新军这张王牌,倒是完全不用惧怕太后的报复。

  现如今,他要考虑的是接下来该怎么走。

  “然而,受到戊戌变法和己亥建储事件的影响,新军建设在1898到1900年期间陷入停滞状态。”

  “当然,清政府高层间的内斗并没有影响袁世凯扩军的步伐。”

  “1899年,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

  “在主政山东期间,袁世凯把山东的20营旧式练军约14000人改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右军先锋队成立之初,袁世凯对这支部队的影响力不大。”

  “但随着不断掺沙子,先锋队渐渐变成了袁世凯的嫡系。”

  “1900年5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大战期间,承担拱卫京师任务的武卫军、甘军、毅军和武卫中军均损失惨重,唯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保存了实力。”

  “因而到了战后,清廷手上唯一有战斗力的部队就只剩下袁世凯的武卫右军了。”

  “当编练新军的计划又一次被提上日程时,袁世凯便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这个任务。”

  “1901年,袁世凯接替死去的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

  “上任伊始,袁世凯拟定了新军的番号和营制,并获得朝廷批准。”

  李鸿章:老夫的死期快到了吗?想来应该是病逝的吧!

  算算时间,他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也就只有几个月而已。

  骤然得知自己的死讯,他心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

  自己的身体状况怎么样,他再清楚不过,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这才能平淡的面对。

  如今大清王朝是多难之秋,他还有太多的放不下。

  就比如袁世凯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加速清王朝的灭亡,让原先历史上清王朝灭亡的时间提前到来。

  李鸿章:太后,依老臣之见,最好是下道懿旨安抚袁世凯,千万不能把袁世凯逼反了。

  他这也是无奈之举,对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这件事只能冷处理。

  毕竟现在清政府唯一有战斗力的部队就只剩下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了,唯有安抚袁世凯才是上上之策。

  逼反袁世凯的后果,清政府难以承受。

  慈禧此刻也冷静下来了,知道李鸿章说的没错,现在朝廷的实力不足以和袁世凯翻脸。

  想到此处,她当即让人给袁世凯发送电报进行安。

  “根据章程,新建陆军兵力增加,更名为常备军左镇,后又更名为常备军第一镇,常备军第一镇的首任统制为王英楷。”

  “王英楷是袁世凯组建北洋军的早期骨干,早在1895年就加入了新建陆军。”

  “由于兵力增加,新建陆军原有的五级指挥体系随之增加至七级。”

  “即14人为一班,三班为一排,三排为一队,四队为一营,三营为一标,两标为一旅,两旅为一镇,一镇下辖步兵两旅。”

  “另有直属炮队一标,马队一标,一个锱重营、一个工程营。”

  “全镇官长及司书人等748名,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计12512人。”

  “常备军左镇编练期间,清政府从京营八旗中选出三千人交给袁世凯训练,袁世凯以此创练京旗常备军。”

  “1903年10月,日本和沙俄在东北发生严重冲突,战争一触即发。”

  “为了确保京师安全,清政府在京师设练兵处,统筹新军编练。”

  “并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负责训练新军,打算一共在全国编练36镇新军。”

  “京师练兵处的总理是庆亲王,袁世凯为会办,也就是部门二把手。”

  “不过庆亲王不懂练兵,也懒得管事,因此北洋的实际练兵大权仍然掌握在袁世凯的手中。”

  袁世凯:我的崛起之路如今听起来,依旧让人振奋。

  听到主播讲述他当初编练新军的崛起之路,他的脸上露出无比欣慰的笑容。

  他如今能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在军营的那段时光功不可没。

  要不是他在编练新军的过程中,不断的安插自己的人手,哪里能牢牢的掌握北洋新军。

  就在他感慨自己的崛起之路时,手下给他带来了太后的懿旨。

  看完太后发来的电报,他微微一笑的同时,也不禁松了一口气。

  电报的内容说的是朝廷不会追究还没有发生的事,让他不要多想,好好效忠朝廷。

  对于这个结果,他也是乐见其成。

  虽说凭借手中的北洋新军,他即便和朝廷闹翻也不会惧怕。

  但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愿意和朝廷翻脸。

  既然朝廷愿意息事宁人,当做没有发生这事,他自然也很乐意。

  思考一番后,他也让人给朝廷回了电报,表示依旧会效忠朝廷。

  “这个时候,朝廷的政策是允许从原有的旧军,也就是防军、练军、绿营中挑选精兵编入新军。”

  “于是袁世凯便对保阳马队各营,元字马步等营、淮军、肃毅亲军等部进行裁改归并,编成一协、二标、六营,开赴马场训练。”

  “待训练结业后,这支新军被冠以常备军右镇之名,后更名为常备军第二镇,常备军第二镇的首任统制是吴长纯。”

首节 上一节 293/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