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92节
所以传出慈禧把光绪数落一顿后,他这才觉得慈禧想要废黜光绪。
他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中华民族,积极推动光绪变法维新。
要是光绪被慈禧废黜了,那他的所有努力全部都会化为泡影,什么都完了。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这才想着发动政变围园杀后。
可如今看来,一切都是他误会了,慈禧并没有打算废黜光绪。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后悔,害了维新派人士,也害了光绪皇帝。
“1898年9月17日,光绪下了一道谕旨,大概意思就是让康有为去上海办报纸。”
“这其实是一道很普通的谕旨,光绪不想与慈禧翻脸,只好把康有为打发到外地。”
“但康有为接旨后,却认为是慈禧要动手了,光绪是在有意保护自己。”
“为了报答皇恩,康有为竟然发动维新派,联络了唐才常、袁世凯。”
“据说还有著名的江湖人士大刀王武五,制定了一个围园杀后的计划以解救光绪。”
“这个计划相当扯,且不说唐才常领导的会党才几百人,袁世凯也不可能冒着杀头的风险掺和这事。”
“就说康有为的想法也是相当可笑,直到这个时候还固执的认为只要挟持了慈禧,逮住守旧派的头头,变法就能水到渠成。”
“却殊不知,中国几千年的政治运行到了清末早已经定型了。”
“皇帝挟持太后就是不孝,作为统治集团的代表,皇帝若是离经叛道,背叛自己的阶级,下场只能是被赶下台。”
“9月19日,慈禧听说英、俄在山海关一带有不正常的军事调动,可能会引发边患。”
“加之慈禧还听说光绪第二天要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打算聘请伊藤博文为客卿,主持变法。”
“慈禧认为这很扯,便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
“当天晚上,慈禧见到光绪,要求逮捕维新派,光绪不同意。”
“两人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慈禧返回了颐和园。”
“9月20日,康有为悄悄离京。”
“同一天深夜,慈禧接到荣禄密报,说光绪打算对付自己。”
“慈禧闻言大惊,不等天亮就赶回紫禁城,直入皇帝寝宫,将光绪囚禁于瀛台。”
“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宣布临朝训政。”
“又以结党营私妖言惑众的罪名,出动三千士兵在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
“部分维新派和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被抓,这就是戊戌政变。”
刘彻:这个康有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仅害了自己的弟弟,也害了光绪被软禁。
他原以为康有为有什么大能耐,现在看来和光绪一样,都是志大才疏的庸人。
围园杀后也不知道康有为是怎么想出来的,不仅想法很可笑,就连计划也不靠谱。
而且这么重大的刺杀事件,居然也能擅自做主,不和光绪商量一下。
孝道对于皇帝而言,异常重要,光绪要是知道康有为的计划,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可就是康有为自作主张,导致光绪也被坑害了,成为了阶下之囚。
要是没有政变谋逆这件事,以慈禧对光绪的感情,还不会把光绪怎么样。
可康有为策划了政变,慈禧肯定会认为政变是光绪指使的。
两人哪怕再深厚的感情,对于想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人,慈禧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此时慈禧还没有打算杀人,但是到了9月28日,康广仁招供承认了围园杀后的惊天密谋。”
“慈禧闻言勃然大怒,随即令人宣读懿旨,大逆不道,劫持皇太后。”
“结党营私和劫持皇太后这两个罪名的区别很大,前者充其量只是内部矛盾,搞小动作免官就行了,而后者则是妥妥的谋逆大罪。”
“对此,慈禧决定杀人立威。”
“随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这六人便是戊戌六君子。”
“维新派的一番瞎折腾,不仅坑了自己,也坑了光绪。”
“对于慈禧来说,她悉心培养光绪,光绪要变法她很支持。”
“尽管光绪做了一些有违阶级利益的决策,但是没关系,有自己撑着出不了什么大事。”
“只是某些维新派不是东西,要逮起来安抚人心,就这么简单。”
“但慈禧万万没想到,自己养了二十多年的养子,居然要把自己给抓起来杀了。”
“这对慈禧的人生形成了重大转折,导致了慈禧与光绪之间的关系彻底崩裂。”
“从过程和结果来看,戊戌政变显然是个乌龙。”
“康有为以为慈禧会对光绪不利,为了变法成功,制定了一个围园杀后的计划,这个计划光绪应该是不知道的。”
“而慈禧知道了围园杀后的计划后,以为光绪要杀了她。”
“出于自身安全,便解除了光绪的一切权力,将其软禁了起来。”
“而光绪在整个事件中,很可能就是一个躺枪的角色。”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就这样以一场闹剧的形式结束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1898年的戊戌变法能够成功,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显然会完全不同。”
“但历史没法假设,只能感叹国运衰败至此,说再多也没用了。”
清朝晚期的老百姓对康有为怒骂的同时,对躺枪的光绪也格外同情。
清政府的权力一直被慈禧牢牢掌控,毫无实权的光绪原本就很可伶。
可现在光绪经过被康有为这么一坑,直接被慈禧软禁起来了,要多悲惨有多悲惨。
不过相比于光绪皇帝的悲惨,他们普通老百姓要更加悲惨。
要是变法可以成功,大清的实力也会增强,也就不用担心被列强欺负了。
可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们老百姓依旧摆脱不了被剥削压榨的命运。
不过即便没有康有为发动政变这件事,在慈禧撑腰的反对派的强烈阻拦下,维新变法依旧不可能取得成功。
此时此刻,清朝晚期的老百姓眼神非常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乱世。
第246章 敲响大清灭亡的丧钟
各朝的皇帝看得明白,即便没有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也一样会失败。
毕竟晚晴各种矛盾已经积重难返,想要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显然是不可能的。
别说是毫无实权的光绪,哪怕是独揽大权的慈禧想要变法改革,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清朝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制度早已经僵化,各种利益集团错综复杂的扎根在中华大地上。
任何人想要变法,都会遭到这些利益集团同仇敌忾的对抗,根本就没有半分成功的可能。
戊戌变法可以说是大清最后自强的机会,一旦错过这次机会,大清灭亡的丧钟也将随之敲响。
现在戊戌变法已经失败,各朝的统治者已经可以预见清政府的局势将进一步恶化。
清政府没有通过变法改革自立自强,就必然会继续遭到列强的剥削。
他们非常明白,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远远不是结束,列强必然还会再次发动瓜分中国的侵略战争。
果然不出各朝统治者所料,苏晨接下来的话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想。
“戊戌政变后,慈禧伤透了心。”
“无论光绪是否参与了围园杀后计划,反正在慈禧看来,自己养了个白眼狼。”
“我含辛茹苦把你养大,你却串通外人要杀我?”
“既然你不孝,那就别怪我不仁。”
“1898年9月,在顽固派官员刚毅等人的煽风点火下,慈禧头脑发热。”
“对外宣称光绪病重,恐怕活不了几天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己打算册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为皇帝。”
“得知慈禧欲行废立之事,不仅清朝的地方督抚,如直隶总督荣禄、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上书反对。”
“就连各国公使也是纷纷照会总理衙门,扬言如果光绪被废,必将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望好自为之。”
“各国公使出面干涉,慈禧对此很不高兴。”
“慈禧觉得废立皇帝是爱新觉罗氏的家事,我决定让谁当皇帝,与伱洋人有什么关系?”
“不过各国公使也有干涉的理由,他们认为废立皇帝是国事,怎么能是家事呢?”
“并且大清公司从道光开始就不断出让利益,到了光绪这会已经卖无可卖。”
“公司的大股东是我们列强,公司要改选董事长,当然要由我们大股东开会决定了。”
“你慈禧只是小股东,明面上的掌舵人而已,哪有擅自做主的权利。”
“见列强集体反对,慈禧压力山大,只好暂停了废立计划。”
荣禄:太后糊涂啊!大清国都已经到了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这个节骨眼怎么还能轻易废黜皇上呢?
他无奈的叹了口气,那些顽固派大臣不明事理,怎么连太后也犯糊涂了。
皇帝是大清国的象征,凝聚着天下人心。
原本大清国就动荡不安,风雨飘摇,人心惶惶,全国上下心思各异。
要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太后再把光绪皇帝废了,那只会造成大清国更加动荡。
连朝廷的高层都动荡不安,就更别说原本就人心思变的老百姓。
一个弄不好,趁着大清国改换皇帝的动荡时刻,说不定全国各地会趁机爆发更大规模的百姓造反。
“可是就在事件渐渐平息之际,北方闹起了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兴起之初,清政府的态度模棱两可。”
“有一些官员反对义和团,比如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山东的义和团就是被袁世凯率武卫右军打的销声匿迹。”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