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99节

  一想到养了一头白眼狼,她内心无比凄凉。

  她并非不知道袁世凯狼子野心,可依旧为了那万分之一的几率选择相信袁世凯。

  可结果到头来,袁世凯依旧辜负了她的信任。

  要不是迫不得已,她真不愿意选择相信袁世凯,把兵权交到袁世凯手上。

  在交接兵权的那一刻,她就知道把大清的命运也交到袁世凯手上了。

  可到了那个地步,除了袁世凯有能力镇压革命党,就没有其他人了。

  大清走到这一步,她内心无比伤痛,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大清的列祖列宗。

  虽说慈禧太后把大清交到她手上的时候,大清国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大清国最后的灭亡也不关她的责任。

  但不管怎么说,大清国是在她的手上灭亡的,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南方各省代表在争执一番后达成共识,只要袁世凯支持共和,迫使清帝退位,就推举他为总统。”

  “当民国大总统这个条件,对于袁世凯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站在袁世凯个人的角度来说,即便他死命效忠清廷,即便他真的把这次革命给镇压下。”

  “他最好的结果也就跟曾国藩一样,封个一等候的爵位,然后交出所有的权力回家养老。”

  “但朝廷会不会跟他秋后算账呢?他袁世凯能不能善终呢?”

  “自古以来,功高镇主的没几个有好下场的,这点袁世凯不可能不知道。”

  “相反,如果袁世凯能顺应革命,推翻清政府。”

  “他就可以当大总统,获得最高权力。”

  “有了最高的权力,自身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也就没人能动他了。”

  “效忠清政府最大的收益是善终加侯爵,且风险很大。”

  “而推翻清政府的收益是当大总统,且风险很小。”

  “该怎么选,傻子都知道。”

  “于是袁世凯就反水了,开始营造清帝退位的氛围。”

  “他先是买通宫里的大太监小德张,吓唬隆裕说你们要是被革命军给推翻了,到时候就会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一样,免不了上断头台的命运了。”

  “随后他又扔出优待条件,对隆裕是软硬兼施。”

  孙中山:我还是太低估了袁世凯的野心,没想到大总统的位子还满足不了袁世凯的胃口。

  他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革命党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在得知袁世凯不想再保清王朝的时候,他别提有多高兴了。

  毕竟他们革命党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清政府,而最大的阻碍就是袁世凯。

  他们革命党虽然实力还不错,但要和袁世凯手中的北洋军相比就差多了。

  如果袁世凯选择效忠清政府,那他们革命党就要面对袁世凯的打击,最终说不定会让大好形势付之一炬。

  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愿意把大总统的位子给袁世凯。

  而唯一的要求就是袁世凯支持共和,逼迫大清皇帝退位。

  毕竟他的心愿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解放中华儿女,而不是为了手中的权力。

  只要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哪怕把权力让出来都没有关系。

  可他哪里能想到,大总统的位子袁世凯还不满足,还想着恢复帝制自己做皇帝。

  他带领革命党就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结束不合时宜的帝制,可不是为了让袁世凯当皇帝的。

  “载沣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辞去摄政王,退隐王府。”

  “自此开始,载沣再也不过问政事。”

  “其实相比于八旗少壮派中的顽固派,载沣其实是开明派。”

  “载沣留过洋,见过世面,知道专制统治无法长久,唯有立宪才有一丝前途。”

  “可是在大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载沣怂了。”

  “为了巴结顽固派,他大开历史倒车,结果是一步错,步步错。”

  “载沣从风口浪尖脱身后,禁卫军训练大臣良弼又站了出来。”

  “他反对议和,反对清帝退位,甚至一度要与袁世凯兵戎相见。”

  “袁世凯不方便动手,就找到革命党人彭家珍,借用彭家珍的一腔热血炸死了良弼。”

  “良弼之死,对时局影响很大。”

  “满清亲贵被吓得不轻,或请假或出走,当天去上朝者寥寥无几。”

  “禁卫军听说良弼死了,顿感失去主心骨,也是人心惶惶。”

  “为了安抚禁卫军,袁世凯让冯国章担任禁卫军统领。”

  “冯国章到任后,善待军官,关爱士卒,让禁卫军重新找到了主心骨。”

  “就这样,清政府重金打造的御林军间接被袁世凯收编了。”

  “搞定了禁卫军,袁世凯见时机成熟,便发动北洋军将领对隆裕太后实行兵谏。”

  载沣:君主立宪制说的容易,可真到了自己头上,却是万般不愿意的。

  他心中清楚专制统治无法长久,只会导致大清帝国走向灭亡。

  他年轻的时候出洋留学,见识过西方的世界,知道西方是什么样子。

  欧洲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度。

  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才让欧洲的实力远超大清帝国。

  在欧洲仔细了解过君主立宪制后,他也有想过在大清国实行这种制度。

  因为他知道,唯有大清国改换制度,才有可能让大清国强大起来,不再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

  但当他留学完回到大清国,重新成为大清王爷的时候。

  看到大清的政局,他又退缩了,绝口不提君主立宪的想法。

  因为他非常清楚,想要在大清国施行君主立宪制,必然会遭受到极大的阻拦,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这一制度。

  他哪怕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也无法改变政体,这一点他是知道的。

  一旦他提出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原本支持他的顽固派大臣肯定会纷纷倒戈,不再支持他。

  到了那个时候,他连自己的权力都保不住,更不用说改变制度了。

  “1912年2月4日,段祺瑞率第一军全体将领致电清政府。”

  “共和是顺应潮流的好事,北洋军上下都支持共和,谁要是反对共和,北洋军就对他宣战。”

  “如果朝廷不同意顺应共和的潮流,那北洋军就要进京以武力相威胁了。”

  “此时的大清王朝已基本失去了整个中原汉地,名义上归属大清的也只有东北、西北、西南等少数省份。”

  “而绝大多数军队也随着各省的独立脱离了清政府的掌控,地盘可以说是基本没了。”

  “算上名义上还效忠清政府的军队也寥寥无几,不要说对付南方的革命党,就是面对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也根本不够。”

  “死撑下去被人推翻是必然的,如此的话也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

  “倒不如趁着自己手上还有点筹码的时候主动认输,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得到优厚的退位待遇,这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就是唯一且理智的选择。”

  “于是到了1912年2月12日,重压之下的隆裕携六岁的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大清的最后一次朝会。”

  “朝会期间,隆裕宣布清帝退位,并在逊位诏书上最后一次盖上了皇帝大印,清朝就此灭亡。”

  听到清朝灭亡,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晚清时期的老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激动得跳脚。

  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但清朝灭亡的消息还是激励了他们。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清王朝的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他们承受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即将结束,马上就要迎来共和。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是苦苦等待,时刻盼望着中华民国取代满清王朝的统治。

  得知清政府要灭亡的那一刻,他们老百姓就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

  他们如今遭受的一切苦难都是清政府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唯一推翻清政府才能让他们摆脱这一切。

  清朝灭亡的消息不仅振奋着晚清时期的老百姓,那些为之努力奋斗的革命党人也是欣喜若狂。

  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推翻清政府,让中华民族走向共和。

  现在得知他们的理想最后实现了,此刻他们的革命斗志十分昂扬,让他们信心百倍。

  清朝各时期的皇帝无不脸色复杂,要说不悲痛是不可能的。

  他们为了让大清传万世之业,不知道做了多少努力,可如今最后的结果却也没有逃过王朝灭亡的诅咒。

  尽管他们很早就知道了清王朝的灭亡无法避免,可如今听到清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依旧让他们心里不好受。

  至于其他朝代的皇帝,看到皇权专制达到鼎盛的清王朝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无不唏嘘不已。

  不过他们也从清王朝的灭亡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时刻铭记着闭关锁国的危害。

  他们深深的明白,一个王朝要是故步自封,迟早被强大的外敌覆灭。

第250章 帝王梦的破碎

  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族正式进入共和政体。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无数晚清老百姓感到欢呼雀跃,很多人喜极而泣,激动得不能自己。

  腐朽的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让他们老百姓深受其害。

  在他们眼中,自己之所以生活悲惨,就是因为列强的霸凌,就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

  现在清政府被彻底推翻,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中华民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老百姓彻底解放了,不用再承受那些不平等条约带给他们的沉重负担。

  尽管中华民国还没有成立,但他们老百姓眼睛中充满了期待,时刻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首节 上一节 299/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