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03节

  “但宣战这种大事需要盖总统大印,黎元洪不盖印,段祺瑞就没法达成目的。”

  “见黎元洪诚心跟自己对着干,段祺瑞宣布辞职,跑去了天津。”

  “当然,段祺瑞并非缺心眼,他辞职只是以退为进罢了。”

  “不久后,段祺瑞鼓动十几个督军组成督军团到北京对黎元洪施压。”

  “黎元洪顶不住地方大佬的威逼,只好捏着鼻子表示今后内阁拟定的决议,自己不反对、不拒绝盖印,把段祺瑞给请了回来。”

  “这一回合较量,黎元洪完败。”

  黎元洪:要不是段祺瑞欺人太甚,我也不会和他对着干。

  他之前虽然是中华民国的副总统,手上无兵无权,但至少袁世凯也没有折辱他。

  况且袁世凯实力强大,根基深厚,他即便是做傀儡副总统也没什么意见。

  段祺瑞让他做总统,他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不过是想架空他罢了。

  对此他到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他也没有和段祺瑞争权夺利的想法。

  所以在和段祺瑞共事时,他从来不与段祺瑞起争执,总是选择忍让。

  但他的妥协没有换来段祺瑞的尊重,反而对他吆五喝六的。

  他再怎么说也是总统,面子还是要的。

  可偏偏段祺瑞不给他面子,当着众人的面对他呼来唤去的,这让他面子往哪里放。

  既然段祺瑞对他不尊重,那他也就没必要继续妥协了。

  只是最终有些可惜,手中没有兵力,不得不选择对段祺瑞妥协。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但没过多久,段祺瑞偷偷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

  “黎元洪出于报复,瞅准时机合理合法的将段祺瑞免职。”

  “被黎元洪摆了一道,段祺瑞再次以退为进,跑去天津召集心腹开会。”

  “然后宣称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元洪的免职令。”

  “如此一来,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和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便正式开战,这一事件史称府院之争。”

  “1917年6月,段祺瑞再次通知督军团开整。”

  “顿时,督军们纷纷宣布独立。”

  “黎元洪一看地方全独立了,只好把名义上的督军团团长张勋当救命稻草,请他进京调停。”

  “但不料张勋这家伙另有打算,进京之后强迫解散国会,拥护溥仪复辟,赶跑了黎元洪。”

  “黎元洪开溜之前下了两道命令,一是任命在南京的冯国章以副总统名义代理总统职务,二是再次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段祺瑞见自己官复原职,随即高举护国大旗出兵赶走了张勋。”

  “待事变平息后,黎元洪宣布辞职。”

  “这一来一回,黎元洪和张勋这两个工具人出局,段祺瑞取得府院之争的完胜。”

  “冯国章跟着沾光,从南京跑到北京做了代总统。”

  刘彻:手上没有兵权,再怎么整也是徒劳的。

  权力斗争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兵权,要不然很容易就被人推翻出局。

  就好比段祺瑞和黎元洪两人之间的斗争,黎元洪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兵权,这才轻而易举的被人赶下了台。

  或许黎元洪一开始就不应该和段祺瑞争权夺利,毕竟没有兵权在手,结局早已经注定。

  黎元洪临走之前把总统的位置给了冯国章,他猜测可能是想让冯国章替他对付段祺瑞。

  毕竟黎元洪被段祺瑞整下去了,肯定不想让段祺瑞好过。

  现在既然黎元洪指名道姓让冯国章接任总统职务,那就已经说明了冯国章是有筹码替黎元洪出一口恶气的。

  “张勋复辟前后,已经是半隐退状态的孙中山,对北洋系彻底失望。”

  “决定出山,在南方重新开展革命斗争,保护《临时约法》的神圣性。”

  “斗争的第一步当然是挑选根据地,孙中山选定了广东,第二步是成立新政府。”

  “但成立政府需要合法性,于是孙中山就动员150余名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召开国民非常会议。”

  “宣布以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广西督军陆荣廷和云南督军唐继尧为元帅。”

  “成立了政府,接下来就是斗争了。”

  “1917年10月3日,孙中山下令讨伐段祺瑞。”

  “随后,护法军和北洋军在湖南大战,结果北洋军败退,丢掉了湖南。”

  “以北洋军的实力打护法军本来不成问题,但由于段祺瑞派去的王汝贤是冯国璋的手下。”

  “而冯国璋与南方军阀的关系一向又还不错,加之冯国璋做了代总统后,北洋政府内部关于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分割问题始终理不清。”

  “冯国璋和段祺瑞一个主张大权在总统,一个主张大权在总理。”

  “所以这场败局实际是冯国璋有意为之,意在南北停战,拆段祺瑞的台。”

  “见冯国璋故意使坏,又要搞府院之争。”

  “段祺瑞第三次以退为进,主动辞职。”

  “听说段祺瑞又辞职了,冯国璋当即批准。”

  “因为这事,以冯国璋为代表的直系和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渐渐产生了嫌隙。”

  段祺瑞:冯国璋这个老匹夫,为了权力斗争,置北洋政府安危于不顾,真是可恨。

  在护法军外敌面前,还要大搞内斗,故意拆台输了战争。

  他想想就一肚子怒火,可却无处发泄,只能郁闷的淤积在心中。

  不管再怎么斗,也要分清时机场合,不能让敌人看笑话才对。

  可冯国璋这个老东西为了拆他的台,故意让北洋军败退,丢掉了湖南,让他声誉受损。

  说来说去,这一切要怪黎元洪,给他找来这么大的麻烦。

  要是没有黎元洪的举荐,冯国璋怎么可能上台呢,他怎么可能受制于冯国璋呢?

  不同于光杆司令黎元洪,冯国璋可是实打实有兵力在手的。

  虽说冯国璋的那些兵力还不足以给他造成威胁,但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权力斗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他唯有动用武力才能彻底打败对手,夺得最后的大权。

  “就在北洋系统发生内讧时,属于北洋系旁支的奉系悄然崛起于白山黑水,也就是东北地区。”

  “奉系领袖张作霖早年在宋庆的毅军服役,后来感觉没前途就落草为寇。”

  “1902年,张作霖接受招安,担任管带,也就是营长。”

  “数年后,因带兵名声甚佳,加之剿匪有功。”

  “张作霖得到徐世昌提拔,做到了巡防营统领,也就是旅长。”

  “巡防营的性质大致介于清朝新军和旧军队之间,清政府没那么多钱建设标准新军。”

  “但又不能将大量兵丁弃之不用,便将勇营、防军、绿营、团练等旧军队经过挑选后编为巡防营,主要职责是保卫地方,牵制新军。”

  “原本东北的巡防营不属于北洋系,之前袁世凯在理清自己的基本盘时,将一些地方部队改编为陆军师,这其中就有张作霖的部队。”

  “于是张作霖便出任陆军第27师师长,成了北洋系的旁支。”

  “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张作霖借护国之名趁机挤走了拥护袁世凯的奉天巡案使段芝贵。”

  “1917年,张作霖又借府院之争,挤走了他的把兄弟冯德麟。”

  “到了1917年年底,冯国章与段祺瑞的矛盾达到顶点时,张作霖的实力已经能使他介入直皖两大派系斗争。”

  “面对急于出圈的张作霖,直皖两系都表达了拉拢之意。”

  “最终段祺瑞给的筹码许给张作霖一个副总统,张作霖便倒向了皖系。”

  李世民:这个张作霖不显山不露水的,最后倒成了得利的渔翁。

  北洋时期的四个阶段,袁世凯时期之后就是皖系、直系、奉系。

  听到了现在,他也大概听明白各个派系了。

  皖系就是段祺瑞,而直系则是冯国璋,最后的张作霖就是奉系了。

  按照北洋时期的发展阶段,不用猜也知道。

  段祺瑞和冯国璋双方斗争之后,最后的胜利者是直系的冯国璋。

  只可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还是奉系的张作霖棋高一筹。

  “有了张作霖支持,段祺瑞决定反击冯国璋。”

  “动手之前,段祺瑞又派了徐树铮拉拢曹锟。”

  “论派系,曹锟是直系,但他跟段祺瑞的关系也还可以,属于北洋系内部两边都吃得开的角色。”

  “徐树铮跟曹锟说,你在直系属于边缘人物,冯国璋平时不带你玩,你不如跟我们玩算了,到时候副总统的位置是伱的。”

  “曹锟被徐树铮一通忽悠,当即反水,领着18位北洋系督军通电,要求段祺瑞重新出山,带领北洋系统一全国。”

  “冯国璋一看,奉系支持段祺瑞,直系又出了墙头草,自己草率了,只带了两个师进京,这把肯定钢不过,就决定撒丫子跑路。”

  “冯国璋原本的打算先到南京找李纯等人商量,然后集结直系的力量反扑。”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冯国璋的专列路过安徽时,被安徽督军倪嗣冲强行拦了下来。”

  “倪嗣冲威胁冯国章要么回北京,要么被他就地扣押。”

  “冯国璋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只得又灰溜溜的回到了北京,并重新任命段祺瑞为总理。”

  “段祺瑞回来后,立即制定了一个三路南下方案,打算平推过去。”

  “重压之下,陆廷荣和唐继尧反水挤走了孙中山,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护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战争并没有结束,曹锟的部队始终在湖南与护法军作战。”

  袁世凯听来听去有些头疼,他最担心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

首节 上一节 303/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