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02节

  “老百姓普遍认为,这都民国了,怎么还签不平等条约呢?看来民国与大清也没什么区别。”

  “如此舆情之下,要是再开历史倒车,明显不合时宜,必然要遭到千夫所指。”

  “当时段祺瑞为袁世凯着想,曾五次登门劝诫,要求袁世凯可千万别做傻事!”

  “为了表明态度,段祺瑞甚至还卸去职务。”

  “不过,估计是人老了容易犯糊涂的缘故,袁世凯被自己的儿子袁克定和北洋元老杨度、严复、张勋这些人一通忽悠,竟然真的以为舆情支持他称帝。”

  “结果他是一步踏入深渊,彻底玩脱,葬送了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声望。”

  “听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了全国抨击,南方军阀和国民党顿时来了精神。”

  “被北洋系压制了五年,这回总算是可以新账旧账一起算了。”

  “1915年12月,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同一个月,蔡鄂、唐继尧等人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护国战争开始。”

  朱棣:虽说皇帝的诱惑确实很大,但也要看是什么时候吧!只能说袁世凯已经被权力的欲望冲昏了头脑。

  成为皇帝执掌天下确实很诱人,袁世凯忍不住心动也能理解,但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就是袁世凯的愚蠢了。

  在全天下老百姓想要共和制的强烈期盼下,这时候再搞帝制明显就不合时宜。

  当皇帝也要看当时全天下的形势,需要有帝制的土壤才行。

  而且更加离谱的是,老年的袁世凯太过昏聩,接二连三的走错路。

  他记得很清楚,中日甲午战争过去还没有多久,中华儿女还深深记得所遭受的耻辱。

  而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二十一条,只会让老百姓对袁世凯不满。

  在天下舆论不好的情况下,不想着如何修补,反而犯下更大的错误,倒行逆施的选择称帝,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原本外部环境就不安定,现在又干蠢事,这完全就是给对手递刀子。

  “其实以北洋系与地方军阀和国民党的实力差距,哪怕称帝不得人心,袁世凯也未必会输掉战争。”

  “然而要命的是,袁世凯这时候没钱了,之前找五国银行团借的外债早就花得七七八八。”

  “而现如今欧洲又在打世界大战,地主家也缺钱。”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银子还打什么仗?”

  “一时间,北洋系内部人心涣散,除了曹锟少数几人还宣誓效忠袁世凯外,其余大佬如冯国章全部跳出来唱反调。”

  “冯国章甚至还与护国军达成私下协议,表示自己严守中立,绝不与护国军开战。”

  “见北洋系有分裂的苗头,原本支持袁世凯的日本政府开始两头下注。”

  “表面上日本依旧在支持袁世凯,但私下里却资助护国军和国民党。”

  “外面闹,家里也不太平,袁世凯的几个儿子因为谁做太子,天天在家里争风吃醋,搞宫斗那套把戏。”

  “内忧外患之下,袁世凯一病不起,只好宣布取消帝制,重新做回了大总统。”

  “然而,护国军和北洋系中的倒袁派已经与袁世凯翻脸了,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

  “他们坚持要袁世凯让位,连大总统也不要做了。”

  “最终,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

  各朝古人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唏嘘不已,一世英名落得一个晚年不保,这又是何苦来哉。

  要是袁世凯最后不称帝的话,凭借着他推翻清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共和,这一份功绩足以让他流芳百世。

  可偏偏袁世凯到了晚年昏聩愚蠢,行此倒行逆施之举,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骂名。

  要说心情最复杂的,还得是袁世凯本人。

  他之所以选择称帝,也是为了加强中央权力,好凭借皇帝的名号压制地方的军阀。

  而且他还仔细询问过身边的人,确认全国的舆论支持他,他这才选择称帝的。

  可他哪里能想到,一世英名的他也有被忽悠的时候。

  一想到自己愚蠢的决定,他就不禁万分懊恼,后悔当初鬼迷心窍做下错误的决定。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现在再抱怨这些也是无济于事。

  现在的局势越发严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可他却无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情朝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他内心深叹一口气,一步错,步步错,以至于晚年不保,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第251章 北洋时代之直皖大战

  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因病去世,多多少少让各朝古人心生感慨。

  要是没有最后称帝的话,袁世凯也不至于落下千古骂名。

  只能说袁世凯愚蠢的决定葬送了他一世英名,落得晚年不保的下场。

  不过话又说回来,袁世凯是死了,但也留下了这么大的烂摊子。

  大家可记得清清楚楚,北洋时代短短16年分成了四个阶段。

  足可见这16年有多么的乱,给全天下老百姓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尤其是晚晴时期的老百姓更为苦闷,心里异常沉重,脸色极为难堪。

  原本还以为清朝灭亡后,他们老百姓可以迎来和平安定的日子,哪里想到进入了更加混乱的动荡乱世。

  “清朝灭亡后的北洋时期虽然只有短短16年,但一共经历了袁世凯时期、皖系时期、直系时期、奉系时期四个阶段。”

  “北洋时期是1912年到1928年,北洋时期之后的1928年到1949年则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主播刚刚说完了袁世凯时期,顺便把北洋时期剩下的三个阶段说一下。”

  “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主播就不打算说了。”

  苏晨的话让各朝很多人深感遗憾,他们还想听听北洋之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毕竟他们也听得出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显然对后世的影响比较重要。

  各朝古人在见识了后世的繁华之后,就特别想了解后世是怎么一步步发展成那样的。

  清晚期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压迫,面临支离破碎的危险边缘,那时候的老百姓穷困潦倒。

  可清朝末年到后世也不过才短短百年时间,中华大地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也正是因为如此,各朝古人才特别想了解清朝灭亡后,中国都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说不定他们朝代也能从中学习一二。

  雍正:主播,北洋时期之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家也想了解清楚,能否详细说一说。

  苏晨摇了摇头,直接拒绝了。

  “倒也不是主播不想说,而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历史比较敏感,不太方便说。”

  雍正:……

  苏晨没有理会弹幕上密密麻麻的疑问,而是继续介绍北洋时期的第二个阶段。

  “袁世凯在世的时候,他是北洋当之无愧的老大。”

  “即便是后来掌控北洋的段祺瑞、冯国章、曹琨、吴佩孚、张作霖等人,在袁世凯面前也都是小弟。”

  “而袁世凯一死,由于这些小弟们的实力都差不多,谁也压不过谁。”

  “所以为了夺取大权,这些小弟们就不可避免地互掐了起来,北洋也由此进入到了真正的乱局时代。”

  “袁世凯死后不久,段祺瑞出任总理。”

  “为了平息南方护国军的反对声音,段祺瑞宣布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做完这些善后工作后,段祺瑞发现总统位置还空着,便接受徐世昌的建议,让黎元洪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总统。”

  “民国初年,黎元洪的实力在地方军阀中是独一档的存在,手底下好几万人。”

  “并且他还是南京临时参议院全票通过的副总统,既有名又有权。”

  “但由于他是被革命党强行推到前台的政治领袖,在革命军中的威望不足。”

  “为了立威,他借袁世凯之手杀了武昌革命军领袖张振武,结果搞得名声扫地。”

  “到了二次革命期间,国民党逼迫黎元洪站队,袁世凯也逼黎元洪站队。”

  “黎元洪权衡利弊,选择站队实力更强的袁世凯。”

  “可是袁世凯另有打算,他早就盯上九省通衢的湖北。”

  “趁着荡平国民党之机,袁世凯派段祺瑞率军进逼武昌。”

  “黎元洪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交出兵权,进京做了傀儡副总统。”

  嬴政:朕一猜就猜到了,袁世凯一死,定然会群龙无首,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内乱。

  袁世凯在世时,手底下的人自然没人有意见,全都安分守己,老老实实的。

  但袁世凯一死,手下的人必然就会进入权力斗争的漩涡。

  虽然外部还面临着护国军的威胁,但权力的诱惑可不是一般的大,袁世凯手底下的人不可能把权力拱手相让。

  如此一来,他也就理解了北洋时期混乱的四个阶段了。

  他要是所料不错的话,身为总统的黎元洪和身为总理的段祺瑞肯定会有一场权力争夺。

  段祺瑞见黎元洪只是一个没有兵权的副总统,特意让黎元洪当总统,如此才好操控。

  但他深深的明白,既然北洋时期有那么多阶段,那就说明最后肯定是黎元洪斗过了段祺瑞。

  “既然是无兵无权的傀儡,黎元洪继任总统后,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段祺瑞仗着手上有兵,宣称黎元洪只是代行总统职权。”

  “根据《临时约法》,自己这个内阁总理才是实际上的国家元首。”

  “黎元洪做傀儡久了,本来也不想和段祺瑞争权。”

  “但架不住段祺瑞整天对他呼来唤去,一点尊重也不给,于是黎元洪也就慢慢的与段祺瑞产生了争执。”

  “1917年2月16日,段祺瑞为了扩军,力主加入协约国,黎元洪对此表示反对。”

  “如果是小事,黎元洪的反对,段祺瑞根本不会搭理。”

首节 上一节 30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