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10节

  在东三省讲武堂教学期间,他结识了郭松龄,也认识到了郭松龄的才华。

  他的第三旅和郭松龄的第八旅,能成为奉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这与郭松龄的训练和用人是分不开的。

  他和郭松龄共事七年,奉军人人都说郭松龄是他张学良的灵魂。

  他是如此信任郭松龄,可现在郭松龄背叛了奉军,背叛了他,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老派还不想退,新派又想掌权。”

  “但是蛋糕就那么大,哪有那么多的实权职务给新派将领呢?”

  “这样一来,新派内部之间就势必要争权夺利。”

  “见郭松龄对张作霖不满,冯玉祥迅速与之搭上了联系。”

  “不过,虽说郭松龄对张作霖不满,但他还有张学良可以依靠。”

  “只要能熬死张作霖,他一样可以施展抱负,所以这时候的郭松龄也不是非要急着与冯玉祥合作。”

  “但事情就是这么巧,由于一连串的事,坚定了郭松龄反张作霖的念头。”

  “1925年9月,杨宇霆跑到南京视察,还派奉军第20师以戒严名义驻防上海,暗暗将矛头对准浙江。”

  “孙传芳见奉系气焰嚣张,有吞并自己之意,便暗中拉拢江苏军务帮办陈调元,决定反击。”

  “10月,孙传芳自称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通电讨伐奉系,浙奉战争爆发。”

  “开打之后,孙传芳调集浙军4个师,另6个旅向上海发动突袭。”

  “当时奉军在关内一共有11个师,这其中还不包括张宗昌和李景林的部队。”

  “数量上,奉军兵力并不少。”

  “但由于地盘太大,10多个师分散驻守,这就导致每一个省的兵力不足。”

  “为了收缩兵力,杨宇霆命令驻沪奉军撤退,结果这一撤立即引发溃败。”

  冯玉祥:只要郭松龄和杨宇霆有矛盾,郭松龄迟早要和我合作反奉。

  在直奉大战后,张作霖就要调转枪头对付他。

  他自知实力不如张作霖,就只能到处拉拢盟友。

  当他得知郭松龄对张作霖不满的时候,就立马意识到机会来了。

  只要和郭松龄里应外合,一定可以一举消灭张作霖。

  虽说第一次联系郭松龄策反的时候被婉拒了,但他深知只要杨宇霆不停找郭松龄麻烦,郭松龄迟早有一天会站在他一边对付张作霖。

  “杨宇霆这个人属于典型的狗头军师,让他做参谋,搞建设,搞外交一点问题没有。”

  “但让他主政一方,执掌军队,简直就是灾难。”

  “面对危局,杨宇霆居然抛下部队跑了。”

  “他这一跑,群龙无首,奉军2个主力师被全歼。”

  “而更糟糕的是,苏南丢了,临近的安徽顿时门户洞开。”

  “安徽的本土军阀认为奉系大势已去,随即纷纷倒戈。”

  “姜登选见事不妙,只身溜走。”

  “如此一来,驻守安徽的一个奉军主力师也惨遭缴械。”

  “苏南、安徽两战,孙传芳摧枯拉朽,轻轻松松歼灭奉军3个主力师。”

  “得知前线溃败,张作霖暴怒。”

  “虽然张作霖没有当面对杨宇霆、姜登选表示不满,但私底下还是大骂。”

  “江南只有刘毅飞跟孙传芳打了八个钟头的仗,别人他爹妈少给他装个胆,一枪没放,全投降了。”

  “为了扭转战局,张作霖电召在日本观摩军事的郭松龄立即回国。”

  “郭松龄接到电报,认为张作霖只是把他当做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有好处的时候,总是想着杨宇霆那帮士官派。”

  “出了事就总让自己擦屁股,实在没劲,把他当什么了。”

  “于是郭松龄回国后,便以生病为由住进了天津的法国医院。”

  “见郭松龄故意装病,张作霖也不便打破砂锅问到底,只好另谋人选。”

  郭松龄:张作霖为了个人权力,出卖国家的利益,怪不得我背叛张作霖。

  他作为奉军的代表跑去日本观摩军事,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他还以为张作霖派他前往日本,仅仅只是为了观操,可结果并不是。

  他当初在日本观摩期间,日本参谋本部的一位重要官员来拜访他,询问他到日本是否还有代表张作霖与日本签订密约的任务。

  直到那时,他才知道原来张作霖想要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商定由日本给奉军提供军火,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此等卖国行为,激起了他强烈的义愤,自己是不能接受的。

  国家破败到如今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为了个人利益出卖国家,选择和日本苟且。

  张作霖的这种做法,他是如论如何都不能苟同。

  他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

  从那时起,他心中就有一个想法,张作霖要是利用卖国的这批军火攻打国民军,他就攻打张作霖。

  “张作霖环顾一圈,姜登选、杨宇霆、韩麟春这些人,要么是光杆司令,要么是老弱残兵。”

  “无奈之下,张作霖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张宗昌身上,委任其为直鲁苏皖防御总司令。”

  “收到任命,张宗昌倒是很积极,他将麾下12万大军分别部署在邳县、荡山、宿州,试图依托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抵抗孙传芳。”

  “但孙传芳毕竟是正经科班出身,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孙传芳发现了张宗昌的正面防线虽然稳固,但侧翼不防空虚。”

  “于是孙军便从侧翼绕到了防线背后,打了张宗昌一个措手不及。”

  “后路被抄,这不是闹着玩的。”

  “情急之下,张宗昌下令撤退,指挥人马转进如风,逃往山东。”

  “论跑路,张宗昌一直是专业的。”

  “获悉张宗昌溃败,张作霖心急如焚,但奈何实在抽不出兵力增援。”

  “浙奉战争的时候,奉军嫡系在提防冯玉祥。”

  “浙奉战争之前,冯玉祥就派人与孙传芳私下里达成了合作协议。”

  “只待孙传芳在南方动手,国民军就杀入华北。”

  “战争进行期间,冯玉祥指挥国民军悄悄摸到京畿,威胁张作霖的侧翼。”

  “为了解决肘脑之患,张作霖以保定、廊坊为筹码,表示这些地方都可以让出来,只要国民军别趁人之危即可。”

  “不过冯玉祥胃口很大,压根看不上张作霖的筹码,他想要的是整个华北。”

  “冯玉祥笃定了要趁火打劫,张作霖忍无可忍,就要对冯玉祥动手。”

  李世民:从战术层面来说,只要孙传芳和冯玉祥两面夹击,就可以彻底打败张作霖。

  他从主播提供的信息来看,奉军将领的军事才能一般,没有特别突出的。

  一个孙传芳就接连打得奉军大将丢盔卸甲,逃之夭夭,可见奉军那些将军的实力有多弱了。

  孙传芳和冯玉祥约定好,一旦孙传芳在南京动手,冯玉祥也要立马包围张作霖。

  孙传芳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压制张作霖的奉军嫡系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张作霖担心冯玉祥趁火打劫,想要把保定和廊坊当做筹码送给冯玉祥。

  仅此一条,就可以看出张作霖是惧怕和冯玉祥对战的。

  在孙传芳和冯玉祥如此优势下,只要双方夹击张作霖,肯定可以把张作霖消灭。

  但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却是张作霖在绝境中反败为胜,这就让他有些不能理解了。

  这其中肯定有他不知道的原因,使得孙传芳和冯玉祥在大好优势下战败了。

  “而就在这时,孙传芳打下徐州后,宣布休兵,打算消化占领区,无意进一步北上。”

  “张作霖抓住机会,命令张学良、张宗昌、李景林夹击国民军。”

  “形势变化的如此之快,让冯玉祥措手不及。”

  “自己本来是来趁火打劫的,结果却成了靶子。”

  “30万不到的国民军哪里打得过40多万奉军?”

  “但关键时刻,愣头青郭松龄和老油条李景林把冯玉祥给救了。”

  “1925年11月12日,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暗中达成密约。”

  “奉军进攻国民军时,郭松龄部立即倒戈相向回攻奉军,李景林提供粮草。”

  “击败奉系后,郭部即退到关外,专意开发东北,不再过问关内之事,直隶、热河划归李景林。”

  “李景林之所以背刺张作霖,主要是军阀心理作祟,想要自立门户。”

  “郭松龄背刺张作霖原因就复杂了,理念不合加上备受排挤是郭松龄决心反奉的主要原因。”

  “不过郭松龄产生反叛念头时,张学良其实已经发现了不对劲。”

  “张学良向郭松龄传达张作霖进攻国民军的命令,但郭松龄含糊其辞,就是不想开打。”

  “按理说郭松龄如此反常,张学良应该第一时间就控制他。”

  “可张少帅当时的脑回路貌似不正常,在已经觉察到异常的情况下,居然坐着火车回到了东北。”

  “张学良这一走,驻留天津的七万奉军便归由郭松龄指挥。”

  “这七万人是奉军精锐中的精锐,不夸张的说,郭松龄指挥这七万劲旅足可以对付关外的十几万留守奉军。”

  张学良:郭松龄虽然反了我张家,但我知道郭松龄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限于两义难全,双方才站到了敌对立场。

  在郭松龄反叛之前,他其实就已经发现了苗头。

  郭松龄在他面前或多或少的表露过要让父亲下野,推他上台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310/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