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11节

  他之前听完之后,并没有多大的震动,只是拒绝说不行,认为郭松龄不过是又一次对父亲的抱怨。

  他对自己和郭松龄之间的情谊非常自信,也不相信郭松龄会干出背叛张家的事来。

  郭松龄发布通告,要求他父亲下台,让他张学良上台主政。

  并且郭松龄还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极力劝说他一起谋划大业,并感激他对的知遇之恩。

  不过他言辞拒绝了,对待朋友,他尚且不能背信弃义,如今对父亲又怎么敢担上不孝的罪名。

  虽然他理解郭松龄的理想和主张,但实在是无法同行。

  他是认同郭松龄发展东北,休养生息,不要一味内战的主张,只是他实在是两难。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决定站在父亲张作霖这一边。

  “11月22日,郭松龄通电反奉,号称东北国民军。”

  “以七万精锐杀向山海关,以冯玉祥、郭松龄、李景林三部的实力联起手来围殴张作霖,胜算很大。”

  “然而,当郭松龄打出长城,开始跟张作霖刺刀见红时,意外发生了。”

  “原来国民军第二军、第三军不顾冯玉祥与李景林的密约,擅自攻打保定。”

  “冯玉祥虽然是国民军总司令,但他对胡景翼的第二军、孙岳的第三军没什么控制力。”

  “胡景翼、孙岳铁了心的要吃下直隶,冯玉祥为了团结内部,也只好默许他们攻击李景林。”

  “如此一来,李景林只好把心一横,又跳了回去支持张作霖。”

  “后来在张作霖的授意下,李景林退至山东,与张宗昌合流,组成直鲁联军。”

  “张宗昌任联军总司令,李景林任副司令。”

  “没有了李景林的后勤支援,已经打过山海关的郭松龄,一下子就变成了断了线的风筝。”

  “而看到冯玉祥、郭松龄、李景林三家起了内讧,原本已经打算卷铺盖跑路的张作霖顿时又燃起了希望。”

  “这个时候,日本关东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亲自下场。”

  “一面出兵封锁南满铁路,一面派出军事顾问指导奉军作战。”

  “由于日军干涉,打乱了郭松龄的战前计划。”

  “张作霖获得喘息之机,奉军得以在巨流河东岸从容布设防线。”

  嬴政:一群乌合之众罢了,都上了战场还能起内讧,也难怪反奉失败了。

  战场上起内讧在他看来,实在是无法理解有如此愚蠢之人。

  明明形势一片大好,眼看着就可以消灭对手了。

  却不知道哪一根筋不对劲,居然还能起内讧,简直是离谱。

  即便是要瓜分利益,要么在战前约定好,要么打了胜仗再瓜分,哪有在战争中途抢地盘的。

  他不禁有些感慨,眼看着就可以消灭张作霖了,却不想起了内讧。

  张作霖和郭松龄双方,他自然是站在郭松龄这一边的。

  一个和日本勾结出卖国家利益,一个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爱国青年,站在哪一边自然不言而喻。

  “1925年12月23日,陷入进退无据的郭松龄决定孤注一掷,下达攻击命令,巨流河之战打响。”

  “这场战斗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奉军和郭军一通打。”

  “战斗期间,张学良发动了强大的策反攻势。”

  “张学良亲自给郭部军官打电话,讲明形势,表示既往不咎。”

  “致使郭军全线震动,士气低落。”

  “23日夜,郭松龄召开军事会议,商议策略,希望大家团结一致。”

  “但将领们的态度很不统一,很多人主张停战议和,只有少部分人支持郭松龄主战。”

  “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最好的选择是撤退。”

  “即便撤退可能会引起溃败,那也比全军覆灭要强。”

  “但郭松龄不甘心,所以决定在24日再对奉军发动最后一击。”

  “可是就在备战的当晚,日军从侧翼偷袭了郭军。”

  “再加上当天晚上张学良用飞机撒下‘老张家人不打老张家’的传单,进一步影响了郭军的士气。”

  “以至于战斗还没有打响,士兵便开始纷纷投城。”

  “24日中午,见大势已去,郭松龄率卫队突围。”

  “但没有跑多远,郭松龄就与夫人韩淑秀一起被奉军骑兵俘虏。”

  “随着郭松龄的被俘,这场历时32天的反奉战争就此结束。”

  “经此一役,奉军元气大伤,由盛转衰,局势由此转变。”

  张学良:我对不起郭松龄,当年没有把他救下来。

  即便是到了晚年,他依旧对当年没有救下郭松龄一事耿耿于怀。

  当年郭松龄夫妇两人被俘后,他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让人去联络。

  希望将郭松龄转送到他身边,然后想办法将人送去国外,好歹还能留住性命。

  但可惜的是,他还没来得及行动,郭松龄的死讯就传了过来。

  甚至父亲还让人把郭松龄夫妇两人处决后的照片大量打印,散发到各部门以示警戒。

  他当时看到后顿时遍体生凉,心灰意冷,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郭松龄虽然站到了敌对立场,但他内心深处对郭松龄的敬佩和赞颂从未变过。

第255章 被苏联寄予厚望的蒋介石

  郭松龄反奉战争虽然最终失败,但张作霖的损失不可谓不大,直接导致奉系由盛转衰。

  这一点让张作霖极为难受,莫名其妙的元气大伤,还差点就此倒台。

  原本他和冯玉祥争夺天下,结果内部突然出现叛徒,让他大好形势彻底瓦解。

  虽然最后化险为夷,反败为胜,但他精心打造的精锐所剩无几,这才是让他最心疼的地方。

  除了内部的叛徒,他最痛恨的就是冯玉祥了。

  要不是冯玉祥这个死对头接二连三的和他作对,他今天何至于落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而且自始至终都是冯玉祥策划的这场反叛阴谋,他才遭受如此大的损失。

  不管是为了统一大业,还是为了报仇雪恨,他都不会放过冯玉祥。

  只是有些可惜,要是在全盛时期,他单枪匹马就可以剿灭冯玉祥。

  现在元气大伤,实力大降,想要对付冯玉祥,怕是要寻找可靠的盟友才行。

  “郭松龄反奉,导致奉系元气大伤。”

  “在这个过程中,张作霖与冯玉祥也自然结下了深仇大恨。”

  “1926年初,结束了内战的奉军再度入关。”

  “不久后,张作霖令人缴了李景林和张宗昌的械。”

  “张宗昌表示自己对老张家绝无二心,张作霖遂又恢复了他的指挥权。”

  “李景林也表示自己绝无二心,但张作霖不信,李景林就此退出军界。”

  “搞定直鲁联军后,张作霖发现自己被冯玉祥莫名其妙摆了一道。”

  “损失巨大,精心打造的七万精锐所剩无几,三十万杂牌也折损十多万。”

  “见仅靠自身实力报不了仇,张作霖开始四处拉拢盟友,联合吴佩孚和阎锡山,约定三家共同出兵对付冯玉祥。”

  “张作霖被冯玉祥摆了一道,他急着找国民军报仇可以理解,但阎锡山为什么要凑热闹呢?”

  “再就是,吴佩孚不是沦为光杆司令了吗?怎么这会儿手头上又有兵了呢?”

  “阎锡山凑热闹的原因很简单,国民军占据着河南,直隶、绥远,陕西,将山西团团包围,随时都可能吃掉阎锡山。”

  “为了自保,阎锡山不得不出兵协助张作霖。”

  嬴政:哪怕成为了光杆司令,想要东山再起并不困难,毕竟人脉资源都在这里。

  他记得很清楚,在直奉战争中,吴佩孚由于冯玉祥的临阵倒戈而功败垂成。

  而现在张作霖又因为冯玉祥的原因惨胜,导致实力大损。

  所以说起来,吴佩孚和张作霖有共同的敌人冯玉祥,也难怪张作霖会寻找吴佩孚联盟了。

  尽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和吴佩孚是敌人,但此时此刻为了消灭共同的敌人冯玉祥,两人进行合作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原本大败的吴佩孚为什么手上又有了兵马,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再怎么说吴佩孚之前也是直系的老大,人脉范围之广可想而知。

  哪怕战败了,他的人脉部下依旧在,总能找到愿意为之效忠的人。

  不出意外的话,张作霖想要报仇雪恨的愿望怕是要落空。

  毕竟北洋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奉系时期,这也就注定了张作霖最后的命运不会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历史轨迹已经改变,他觉得张作霖未必不能改变原先的命运。

  “至于吴佩孚是怎么东山再起的,过程稍微有点曲折。”

  “1924年底,吴佩孚从天津逃至江苏。”

  “自打二次革命后,长江中下游便由直系军阀控制。”

  “所以吴佩孚到了江苏后,便联系各省督军,准备纠集军队报复冯玉祥。”

  “但吴佩孚这个人的性格实在不讨人喜欢,对各省督军经常是一副上级训斥下级的做派。”

  “以前他兵强马壮,大家不得不臣服于他。”

  “现在他败光了资本,大家索性也就翻脸不认人了。”

  “比如齐燮元就公开唱反调,并私下里派人与冯玉祥和张作霖搞小动作。”

首节 上一节 31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