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12节

  “见南方各省的直系督军都不搭理自己,吴佩孚只好去到河南发展。”

  “河南是吴佩孚的老巢,经营许久,根基还算稳固。”

  “若是给吴佩孚一年半载,兴许又能整出十万大军。”

  “可是冯玉祥也知道河南是吴佩孚的根据地,他肯定不能坐视不理吴佩孚养好了伤后找自己报仇。”

  “于是乎,吴佩孚回到河南没多久,屁股还没坐热,冯玉祥就追杀了过来。”

  “面对气势汹汹的国民军,吴佩孚刚刚编练的三万新兵抵挡不住,很快就被打的全军覆灭。”

  “吴佩孚只得再次出逃,这一次他坐火车逃往湖北。”

  “当时的湖北督军叫萧耀南,这个人是吴佩孚的绝对心腹。”

  “吴佩孚本来对萧耀南很是看重,觉得别人能辜负他的提拔之恩,萧耀南绝对不会。”

  “然而还是那个老问题,吴佩孚性格太差,在外仇敌太多。”

  “这时候就连萧耀南也害怕受到牵连,派兵封锁了平汉铁路,不让吴佩孚进湖北。”

  “结果半年前还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呼风唤雨的吴佩孚,此时竟然沦落成了一个无处可归、四处漂泊的流浪汉。”

  各朝古人对吴佩孚的遭遇唏嘘不已,世态炎凉可见一斑。

  不过大家对吴佩孚的这种境遇倒也没有多少意外,毕竟这种例子再正常不过。

  吴佩孚身居高位时,周围的人自然巴结奉承,一个个老老实实的。

  可一旦吴佩孚虎落平阳,那就只有被犬欺的下场。

  但大家也非常明白,从高处跌落也并非一定会被人欺,这和个人品性息息相关。

  要是吴佩孚身居高位时体恤下属,令众多下属心悦诚服。

  此刻吴佩孚落魄了,肯定不会落得不受大家待见的下场,定然会有受其恩惠的下属的拥戴。

  只是有些可惜,吴佩孚此人品性不行,对待下属苛责严厉,令之前的下属心生怨言,才导致如今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吴佩孚的遭遇也让各朝很多上位者警醒,不可一味地苛责下属,以免将来某一天遭受反噬。

  “吴佩孚在鄂豫边境待了一段时间后,鄂军第一师师长寇英杰看不下去了。”

  “寇英杰早年受过吴佩孚的恩惠,他的师长职务就是吴佩孚授予的。”

  “所以看到吴佩孚狼狈不堪的样子后,寇英杰就私自打开了省界关口,还为吴佩孚安排了住处。”

  “后来,早年同样受过吴佩孚恩惠的湖南督军赵恒惕和四川军阀杨森找萧耀南说情。”

  “说要是没有吴大帅,你小子能有今天的地位吗?”

  “萧耀南被说的甚是惭愧,便派人把吴佩孚迎到了武汉。”

  “但来归来,萧耀南事先和吴佩孚立了君子之约,湖北的事吴佩孚不能插手。”

  “就这样,吴佩孚在武汉做了九个月的寓公。”

  “1925年9月,奉系强势插足长江流域,眼看自己的地盘要落入奉系手中。”

  “此前投靠段祺瑞的孙传芳这才幡然醒悟,决定联合东南五省的直系督军反击奉系。”

  “但是,由于大家都是督军,各不服谁,需要找个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出来牵头。”

  “于是孙传芳等人便给萧耀南拍去电报,希望请吴佩孚出山主持大局,建立五省反奉同盟。”

  “萧耀南收到电报后,担心吴佩孚作妖,本来一口回绝了。”

  “但吴佩孚闲不住,表示自己要出山,天王老子也拦不住。”

  “萧耀南没办法,只好通电响应孙传芳。”

  “1925年10月21日,讨贼联军总司令部在武汉建立,吴佩孚任总司令。”

  萧耀南:早知道就不应该引狼入室的,直接拒之门外的。

  现在一想到当初的心软,他就后悔莫及,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

  吴佩孚虽然之前提拔过他,但他担心收留吴佩孚会引来仇敌,害得他被牵连。

  所以吴佩孚前来找他的时候,他就直接回绝了,坚决不让吴佩孚躲进湖北避难。

  可偏偏那么多人前来劝说,尤其是寇英杰等人,动辄就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迫使他一时心软收留了吴佩孚。

  为了担心吴佩孚在湖北搞事情,他还特意和吴佩孚约法三章,不让对方插手湖北的事情。

  原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可万万没想到他最终还是着了道。

  他接到孙传芳的电报,想要吴佩孚出山住持大局,担任反奉联盟的总司令。

  他担心吴佩孚趁机搞事,本想直接拒绝的。

  但实在是拗不过吴佩孚的软磨硬泡,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了。

  可就是这次心软,害得他被寇英杰架空权力,转投吴佩孚的怀抱。

  现在回想起当初引狼入室的愚蠢决定,他就不禁暗自懊恼,深深的后悔。

  “司令部成立后,浙奉战争正式开打。”

  “孙传芳完胜,张作霖大败之余,还遭到郭松龄和冯玉祥背刺折损一半家当。”

  “战后张作霖恼怒不已,便联系吴佩孚。”

  “咱们都与冯玉祥有仇,不如摒弃前嫌,报仇雪耻。”

  “收到张作霖电报,吴佩孚心里压抑了一年的怒火彻底爆发。”

  “随即便策划了一个讨冯方案,希望直系众将领能随他一起讨贼。”

  “但方案公布后,吴佩孚又尴尬了,因为没人响应。”

  “由于孙传芳和冯玉祥没矛盾,而且孙传芳刚得罪了张作霖,不想再得罪冯玉祥。”

  “因而,东南五省督军便在孙传芳的劝说下,拒绝与冯玉祥开战。”

  “见孙传芳反对出兵,萧耀南也随即附和,力主吴佩孚不要四面结仇。”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孙传芳和萧耀南的主张是正确的,可此时的吴佩孚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听不下去。”

  “而萧耀南手下的几个师长,如寇英杰因为支持吴佩孚,反倒架空了萧耀南。”

  “于是吴佩孚就接管了萧耀南的兵权,又在湖北东山再起。”

  “1926年初,吴佩孚挥师北上,接连拿下河南、直隶南部。”

  “吴佩孚为了笼络人心,任命寇英杰为河南督军,齐谢元为直隶督军。”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吴佩孚的性格不怎么样,但他在恩赏这方面也是真不含糊,从来不亏待小弟。”

  “就在吴佩孚从南面杀过来,张作霖和阎锡山也厉兵秣马的同时,日本决定插手中国内政。”

  刘彻:有什么样的主帅就有什么样的将领,不管是吴佩孚还是萧耀南,都不怎么聪明的样子。

  他是不能理解吴佩孚的大局观,刚刚和张作霖打完仗,转头就要和张作霖一起去对付冯玉祥。

  哪怕再怎么和冯玉祥有恩怨,也不能不顾及大局,四面出击消耗实力。

  刚刚经历了一番大战,最要紧的便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立马开启下一场战争,这没人能受得了。

  和不理智的吴佩孚相比,他对吴佩孚原先的部下萧耀南感到可笑。

  收留原先的主帅在他看来,实在是极其愚蠢的决定。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收留了吴佩孚,他萧耀南又该如何自处。

  令他更加无语的是,还给吴佩孚机会,让其担任联盟军的最高统帅。

  虽然是名义上的,但也是个人声望的一种象征。

  一连串愚蠢的决定,以至于最后被属下架空兵权,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

  “1926年3月,日本海军掩护奉军舰队进攻大沽口。”

  “冯玉祥一看这架势,起先还打算死磕到底。”

  “为此,冯玉祥派人在天津海域布设水雷,并一度与日本军舰炮战,这便是大沽口事件。”

  “但是很快,冯玉祥发现自己打不过中外势力联合上阵,这谁受得了。”

  “为了避敌锋芒,冯玉祥主动下野,跑去苏联求援助去了。”

  “冯玉祥走后,他的心腹大将鹿钟麟接过临时指挥权。”

  “鹿钟麟这个人很滑头,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他首先释放了软禁中的曹锟。”

  “声言愿意重新立其麾下,想通过曹锟与吴佩孚冰释前嫌。”

  “但吴佩孚与张作霖已经有密约了,所以鹿钟麟的示好吴佩孚拒不接受。”

  “1926年3月,反冯玉祥联军与国民军在直隶地区爆发多场战斗。”

  “见战争已经无法避免,鹿钟麟便将段祺瑞驱逐下台,然后收拢兵力撤至南口。”

  “1926年4月,大战爆发,奉系、直系、晋系同时出兵夹击国民军。”

  “这一战,从4月打到8月。”

  “开战之前,冯玉祥不在国内,去苏联考察了,直到9月才回国。”

  “而冯玉祥这个人,一向不扶持部下某一个人的威望。”

  “冯玉祥本人不在,国民军群龙无首,谁也不听谁的,各有各的打算。”

  “结果等到开战后,国民军兵败如山倒,陷入崩溃边缘。”

  “就在冯玉祥又又又一次陷入绝境的时候,局势又又又转变了,因为北伐战争要开始了。”

  冯玉祥:不是我临阵脱逃,而是联军锋芒太盛,只能跑去求援了。

  原本他战前还信心满满的,不觉得联盟军能把他怎么样。

  却不曾想,战争才刚刚开始,小日本就插手战场了。

  经过一番试探后,他无奈的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打不过联盟军。

  可即便是打不过,那也不能轻易认输。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选择把指挥权交给自己的心腹大将,而自己则跑去苏联求援。

首节 上一节 31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