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20节

  “如果让孙传芳反攻得手,南京政府垮台,中国的未来还真不好说,有可能又会回到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

  “万幸的是,从上海无功而返的白崇禧这时候回来了。”

  “白崇禧这个人虽然搞政治是外行,但打仗是真的可以。”

  “得知情况后,白崇禧立即联络蒋介石。”

  “这个时候要想保住南京,只能依靠蒋介石的黄埔系。”

  “作为一个枭雄,蒋介石还是分得清轻重的。”

  “蒋介石选择支持白崇禧,让黄埔系各军在尽量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服从白崇禧指挥。”

  “接下来,白崇禧指挥何应钦、陈诚、顾祝同、胡宗南等部。”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击溃孙传芳,取得歼敌四万、俘虏两万的龙潭大捷。”

  “经此一役,纵横北洋十六年的直系军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很多人对蒋介石的表现眼前一亮,这才开始郑重的看待蒋介石这个人。

  大家之前从主播口中听到的蒋介石表现很差,动不动就打败仗。

  那个时候,蒋介石虽然组建了南京国民政府,但大家普遍认为蒋介石走不到最后,胜利的果实大概率被南京国民政府其他的将领吞食。

  但在南京国民政府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摒弃前嫌的蒋介石为了大义及时出手,这一点让大家刮目相看。

  也正是蒋介石的这一表现,使得大家对蒋介石的印象大为改观,不在只是单纯的认为蒋介石只会打败仗。

  此时此刻,很多人心中有一种感觉,认为蒋介石会走到最后,成为终结北洋时代最大的赢家。

第259章 强势归来

  白崇禧借助蒋介石的黄埔系打败孙传芳,取得了龙潭战争大捷。

  至此,纵横北洋十六年的直系军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对于北洋时代的老百姓来说,无疑于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直系军阀被消灭了,现在只剩下东北的奉系军阀。

  一旦国民革命军再接再厉,继续北伐消灭奉系军阀,那就可以彻底结束动荡的军阀混战时代。

  大家心里非常清楚,以北伐军的实力,消灭奉系军阀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现在没有了直系军阀的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就可以通力合作一起对付张作霖。

  但大家也并非没有担忧的地方,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的矛盾迟早有爆发的一天。

  一旦两个国民政府爆发内战,对他们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

  现在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两个国民政府击败奉系军阀后,尽可能把内战的影响降到最低。

  “龙潭之战虽然取得胜利,但桂系和黄埔系的损失也不小。”

  “战斗中,桂系伤亡近一万,黄埔系仅军官就阵亡了五百多人。”

  “血战龙潭后,李宗仁的腰杆也硬了不少,傲慢地对汪精卫表示。”

  “实力摆在这,低调不了,你就说吧,咱们怎么合并?”

  “见李宗仁不尊重自己,汪精卫意见很大。”

  “什么态度啊!我什么资历?你什么资历?”

  “我为先总理起草遗嘱时,你桂系都还没入伙呢,如今竟然这么跟我说话。”

  “由于谈不拢,两边也只能僵着了,可南京武汉两个政府总这么对峙也不是个事。”

  “后来在孙科的建议下,南京武汉各派代表成立特别委员会,商讨政府改组事宜,这场纷争才暂时告一段落。”

  “但南京武汉合流后,汪精卫很快遭到排挤,仅获得一个国府委员的空衔。”

  “汪精卫也渐渐回过味来,意识到自己好像被耍了。”

  “武汉政府是从广州搬来的,是秉承孙中山遗志的正统,南京那边是分裂出去的逆贼。”

  “我昏了头跟他们成立什么特别委员会,等于是否认了自身的正统性。”

  汪精卫:南京的这些逆贼就会耍心眼,故意挖坑让我跳进去,真是可恨。

  他也非常明白两个国民政府一直对峙也不是个事,也想着尽快合并。

  可合二为一不是那么容易的,谁做主是一个难题,双方相互僵持不下。

  他身为国民政府的正统,自然想在合并后保持主导权。

  他本就对南京国民政府强烈不满,再加上南京方面凭借龙潭大捷不尊重他,他就更不可能退让了。

  可他也知道对付奉系军阀才是关键,需要尽快解决两个国民政府对峙的问题,以免影响北伐大业。

  于是乎,在他人的建议下,他也就同意了两个国民政府成立特别委员会。

  他原本想着双方平分权力也不是不能接受,但他严重低估了南京方面的野心,公然把他排挤到权力边缘。

  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是万万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的。

  “很快,汪精卫找来唐生智言明,我被忽悠了,咱们还得跟南京那帮人斗。”

  “唐生智手握重兵,本来也不想屈居桂系之下。”

  “汪精卫、唐生智一拍即合,于是刚刚合流的国民政府再度与南京方面剑拔弩张。”

  “南边两拨势力斗来斗去,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也烦死了。”

  “尤其是冯玉祥,从5月开始,他的部队就与奉军交上了火。”

  “只是独木难支,没什么作为。”

  “见南边一时半会不会有大动作,冯玉祥只好催促阎锡山赶紧出兵。”

  “恰在此时,晋绥军又在阳高车站扣押了奉军检阅使于珍的专列。”

  “阎锡山闻之,心想事情闹大,张作霖肯定要揍自己。”

  “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宗旨,阎锡山索性向奉系开战了。”

  “10月1日,阎锡山下达总攻击令,10万晋绥军兵分两路。”

  “商镇率左路军出大同,沿京绥铁路东进,杀奔张家口,然后进攻北京。”

  “阎锡山亲率右路军东出太行山,沿京汉铁路进攻保定,与左路军会攻北京。”

  “除了两路主力外,阎锡山还派出傅作义和李福英各率一个师。”

  “从晋北山岭地带秘密出发,进入到奉军腹地,在北京南北两侧发动袭击,扰乱奉军部署。”

  李世民:南边斗来斗去,北边也斗来斗去,全都陷入内斗,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算算时间,军阀混战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全国就没有一刻太平过。

  不过按照原先历史的时间进度来看,距离北洋时代的终结也没有多长时间了。

  现在南北斗得如此厉害,估计也是最后的疯狂了。

  他怎么看都感觉南边、北边的势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不顾外部的威胁,只顾着陷入内斗。

  北边势力还没有彻底剿灭,南方的两个国民政府就开始内斗,多多少少都有些愚蠢。

  而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开始剑拔弩张,北方的势力不想着联合对付北伐军,反而陷入相互征伐,也同样显得很愚蠢。

  “开战之后,由于事发突然,奉军猝不及防,阎锡山取得开门红。”

  “可是由于晋绥军平时的训练以防守为主,不重视进攻。”

  “当奉军收缩战线,凭险固守后。”

  “晋绥军屡攻不下,战士顿时陷入僵持。”

  “见阎锡山的三板斧使完了,张作霖随即调集20万大军沿京绥、京汉铁路反扑。”

  “晋绥军在这两个方向的兵力只有七万左右,兵力如此悬殊,结果可想而知。”

  “至10月14日,除了傅作义还坚守在涿州外,其余晋绥军全部被赶回了山西。”

  “阎锡山并非轻举妄动之人,如果事先没有周全部署,他绝不会冒险。”

  “在阎锡山看来,只要自己这边动手,一旁的冯玉祥、南方的李宗仁、唐生智便会派出千军万马来支援。”

  “但不想,冯玉祥派出的三路大军被张宗昌缠住了,在陇海铁路沿线陷入苦战。”

  “而李宗仁、唐生智则更不靠谱,居然打起了内战。”

  “9月中旬,对桂系愤愤不平的汪精卫宣布下野,前往广州找张发奎另组中央。”

  “汪精卫离开武汉后,桂系给唐生智安排了一个高官职位。”

  “这明显是在侮辱人,唐生智表示不接受任命。”

  阎锡山:一个可靠的盟友都没有,害得我不得不龟缩回山西。

  之前得罪了张作霖,他想着先下手为强,趁着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一举消灭张作霖。

  为了对付张作霖,他部署了周密的安排,却不想出了差错,从而导致功亏一篑,还让他折损了不少兵力。

  每每想起这一点,他就气得牙痒痒,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按照他的预想,他自己一方对付张作霖是不可能的,唯有联手才能消灭张作霖。

  他的晋绥军,冯玉祥的大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李宗仁,武汉国民政府的唐生智。

  四方势力共同夹击之下,张作霖唯有一败涂地的下场。

  他想得倒是非常美好,可南方的两个国民政府居然这时候打起了内战。

  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让他所有的安排付之一炬。

  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这一点,他对此也无可奈何,只有深深的惋惜。

  “10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法办唐生智。”

  “唐生智不服,挥师东征。”

  “李宗仁早就等着唐生智动手了,遂联合黄埔系外加早先拉扰的四川贵州两省军阀,四面包夹,打得唐生智连战连败。”

  “战至11月,唐生智下令收缩战线,准备来个鱼死网破。”

首节 上一节 320/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