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36节

  “同时,要求将帅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的才能。”

  “诸葛亮治军以明也表现在规定严格的法令,对不听从教令的轻、慢、盗、欺、背、乱、误七种情形的严肃处理。”

  “其次,以信为本,诸葛亮治军重信。”

  “诸葛亮认为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不诚者失信,如果不知道守信用,那么作战一定会失败。”

  “如果有法令而不能够执行,那么即使有百万之众,也是毫无用处。”

  “反之,如果用信义来鼓励将士,将士没有不拼命效力的。”

  “因此,诸葛亮强调治军要以信为本。”

  “诸葛亮认为要赏罚有信,因为用赏罚来判定功过,士卒就会知道守信用。”

  李世民:诸葛亮的才华和品行令朕佩服,诸葛亮完全可以作为臣子的标杆,让大唐的官员效仿。

  要说他对三国时期哪个人物最喜欢,毫不疑问就是诸葛亮,是他心目中臣子的天花板。

  他在军事方面之所以战功赫赫,在于他吸收了很多先人的智慧,其中就属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对他影响颇深。

  诸葛亮认为作战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察情,即要观察气象、地形条件和参战人员条件。

  做好察情就可以知己知彼,能及时根据战争的变化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同时,诸葛亮认为一军主帅应该善于总结军事教训,才能为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

  如几次北伐都受到粮食供应不足的困扰,为此诸葛亮想出了制作木牛流马运输粮食的办法。

  存国家安社稷是诸葛亮很重要的军事理论思想,他也非常认同这一点。

  在诸葛亮看来,军人的价值与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有着密切联系。

  军人必须忠于国家、对人民有利、以兴复汉室作为目标,这也是军人、战争是否具有正义的根本标准。

  并主张通过正义的战争压制残暴,护国爱民。

  同时注重军队,尤其是将领的思想教育。

  诸葛亮认为将领主管着人命,是国家的大利器,所以他们必须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和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用人能力,还要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并要求将领体贴士兵、以身作则。

  对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思想策略,他可谓是如数家珍。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备受推崇。”

  “八阵图是诸葛亮从古人战争军法八阵中推演出的,运用步兵、弩兵、战车和骑兵变成军事作战方阵。”

  “若干个作战小团队围绕着阵法中间的指挥中枢形成一个大的军阵,并能依据作战场景灵活调整作战规模。”

  “由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唐太宗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

  “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改良发明军事武器,如改良连弩。”

  “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其中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但木牛流马的制造之法并未流传下来,据传南北朝祖冲之复制出了木牛流马,但其制作方法依旧没有流传下来。”

  “所以,至今人们仍不知其具体制作方法。”

  诸葛亮:没想到后世人对我的木牛流马这么感兴趣,既然如此,那我把制作方法记载下来。

  说起来,他在军事武器方面的发明,倒是一直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记得他在北伐的过程中,遇到了粮食供应不足的困扰。

  为了解决粮食运输的办法,他这才制作出木牛流马。

  对于后世惦记他的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他还是比较骄傲自豪的。

  毕竟以后世的繁荣昌盛程度来看,拥有很多比木牛流马厉害百倍的东西。

  可如今后世并没有还原出木牛流马,这让他不得不感到自豪。

  “诸葛亮随刘备到益州之后,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稳固政权、改善民生。”

  “首先是开源,壮大财源基础。”

  “生产上,诸葛亮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保重农业生产,又大力发展桑蚕放牧养鱼等副业。”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重视工业发展,提倡百姓织锦致富。”

  “诸葛亮积极开拓蜀吴之间的蜀锦贸易,使经济成为蜀吴同盟的重要支柱。”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规范户籍,组织移民垦荒,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诸葛亮还实行盐铁国家专营,确保财政收入。”

  “除了开源,诸葛亮也重视节流。”

  “蜀汉政权建立伊始,便遭遇了大旱。”

  “诸葛亮颁布禁酒令,好节约粮食供民众所需。”

  “诸葛亮还压缩军队和政府编制,减少财政开支。”

  “另外,诸葛亮还让部分军队去屯田开荒,令军队粮食自给,以便减轻财政开支。”

  “另外,诸葛亮以身作则,强调官员将士应节俭生活,水平与普通百姓相同即可。”

  “同时,诸葛亮还改革奢靡的丧葬风俗,强调薄葬,减轻民众经济负担。”

  “诸葛亮协助刘备在全蜀范围推行直百五铢钱,用面额较大的新钱直百五铢钱替换旧钱汉五铢钱。”

  “即差不多大重量购买力却高出了很多倍,因而实际上是一种对于民众的财富掠夺。”

  “在平定蜀地南部少数民族叛乱之后,诸葛亮采用不留兵、不运粮这一政策,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三国时期之后各个朝代的成都老百姓听到这里,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无以言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力,以诚待人,做事公道。

  凡是精忠报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便是诸葛亮的仇人,也会加以赏赐。

  触犯国法、玩忽职守的人,即便是诸葛亮的亲信,也会给予处罚。

  诸葛亮精通各项事务,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

  而且,诸葛亮讲究名副其实,言行一致,对于那些虚伪狡诈的人绝不录用。

  施行的刑法政令虽然很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解告诫明确的缘故。

  也正因如此,诸葛亮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敬畏,更是赢得了他们成都老百姓的爱戴。

  “在三百多字的《隆中对》中,诸葛亮精辟地分析出了三分天下的发展趋势。”

  “并具体提出了自己的战略主张,兴复汉室、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了后来蜀汉政权的立国之纲。”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散文佳作,情真意切地劝说后主刘禅继承先祖刘备中兴汉室的宏图大志。”

  “希望后主刘禅励精图治选用贤能,让蜀汉政权北定中原,一统天下。”

  “《为后帝伐魏诏》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皇帝刘禅名义书写的诏书。”

  “表明北伐之战是正义之战,希望曹魏君臣顺应天道,弃暗投明,投降正义之军。”

  “目的就是鼓舞蜀汉军民北伐士气,让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共击外敌。”

  “《诫子书》是劝说儿子立志学习、淡泊明志,切勿怠慢浮躁。”

  “《诫子书》还被纳入中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是广大中小学生必学古文。”

  “除此之外,还有《临终遗表》《南征表》《弹李严表》《街亭自贬疏》《与孙权书》《称董厥》《司马季主墓碑铭》等百来篇作品。”

  “文风自然、娓娓道来,感情真挚,语言精简明净。”

  “诸葛亮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书作品,显示出三国时期蜀汉独有的文学成就。”

  诸葛亮:《诫子书》成了后世学子的必学文章,没想到我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能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是他准备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却不想流芳百世,多少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了。

  他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深切的表达其中。

  “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在执政初期与樊建商讨讨伐孙吴政权时,曾表达出自己对于诸葛亮赏罚之信的欣赏。”

  “并说如果能得到诸葛亮的辅助,自己治国也不会这么劳累了。”

  “同时,司马炎还命人编纂《诸葛亮集》并将其作为国家政典之书。”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受诸葛亮的影响,将诸葛亮当作为臣的标杆,让群臣效仿。”

  “从中可以看到,后世一些帝王治国多少都受到诸葛亮的影响。”

  “后世大臣在协助帝王治理国家的时候,也常效仿诸葛亮。”

  “例如十六国中前秦苻坚重用的大臣王猛为宰相时,当时的人都说王猛是诸葛亮那样的人物。”

  “北宋大臣庞籍也推崇诸葛亮,并向宋仁宗谏言,治国应采用诸葛亮威之以法的治国理念。”

  “另外,在治国实践中,诸葛亮所创建或改造的官职中,有一些成为了后世的定制。”

  “比如,其创建的灵活性较强的军师将军等官职被晋朝所沿用。”

  “另外,丞相府长史职权在诸葛亮时期开始扩大,并开始兼职其它职位。”

  “魏晋南北朝长史沿袭蜀汉时期职权,并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了长史兼职地方太守的现象。”

  “诸葛亮推行廉政,对中国后世政治影响深远,勉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贤臣廉臣。”

  朱棣:诸葛亮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才,堪和管仲、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家相匹敌。

  其实不仅是他,其他历代帝王也同样推崇诸葛亮。

  之所以如此,除了诸葛亮善于治国、善于治兵、勤勉理政、为官清廉。

  诸葛亮最让他们这些帝王看重的一点,就是诸葛亮的忠君思想。

  他推崇诸葛亮,是为了把诸葛亮树立为天下人学习的楷模,意在告诉天下读书人。

首节 上一节 336/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