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37节

  无论皇帝是英主还是庸主,是明君还是昏君,臣子们都要像诸葛亮那样无条件的忠君。

  “诸葛亮平定蜀地南部后,对该地实行温和的安抚政策,使其深受当地少数民族喜爱。”

  “东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开始神化诸葛亮,并在唐朝达到了顶峰,此时许多少数地方武侯祠陆续建立起来。”

  “明清时间,中国西南各县、乡镇几乎都各有一座武侯祠,西南各地方志皆有诸葛亮相关事迹的记载。”

  “西南少数民族也流传着各种关于诸葛亮的传说,比如佤族流传着诸葛亮教他们筑房、种植水稻的故事。”

  “可见,诸葛亮已经深入西南历史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1934年,英国侵入云南昭通、临沧时,班洪老佤王组织武装力量抵抗,并共同盟誓说坚决抵抗侵略,效忠阿祖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影响下,中国西南与中国内地逐渐形成了互相依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诸葛亮治理蜀国的能力固然让人敬佩,但苏晨认为,诸葛亮的品格更为宝贵。

  诸葛亮的品格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

  一是忠贞,这个忠是忠于理想、忠于事业。

  加以升华,就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

  二是智慧,这种智慧是大智慧。

  这种智慧还包括军事智慧、科技智慧以及更深刻的人生智慧。

  忠诚、敬业、自强、公正、廉明、勤政、淡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贤臣的所有美德集于诸葛亮一身。

  成就了诸葛亮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魅力,成为所有时代衡量为官者贤愚忠奸的标尺。

  虽然诸葛亮的肉体生命早已不在,但他的精神生命光耀千秋。

  诸葛亮的名字,已经变成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深深地影响着今天、乃至明天的中国社会。

第268章 超长待机司马懿

  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忠臣,各朝各代的帝王就没有不喜欢的。

  除了各朝的统治者,各朝古人也同样被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贞所折服。

  只是有些惋惜,诸葛亮还没有完成遗愿就撒手人寰了。

  说完诸葛亮的功绩后,苏晨再对诸葛亮的提问给予解答。

  “相信三国时期的你们对有哪些谋士非常感兴趣,主播现在说一下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十大谋士。”

  “诸葛亮是十大谋士之一,现在主播给大家介绍另一个非常著名的谋士。”

  此话一出,三国时期的众人纷纷竖起耳朵,尤其是各自阵营的文臣武将。

  毕竟能够名列十大谋士,那就说明被后世人认可,足以说明此人的厉害之处。

  况且这也是一个扬名天下的机会,被天下人所熟知。

  而苏晨接下来要说的是司马懿,其聪明才智不在诸葛亮之下,只是名声却与诸葛亮天差地别。

  司马懿辅佐了曹魏四代君主,见证了曹氏家族从兴盛走向衰亡。

  司马懿退蜀征吴,平定辽东,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也为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一统中国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世人称司马懿的军事智慧在曹操与诸葛亮之上,也是曹魏政权最显赫的权臣。

  然而早在曹操在位时,便发现其有狼骨之相,必会干预政事,但最后还是让司马懿夺权成功了。

  但也正是因为司马懿不讲武德的兵变夺权,让他的名声得以遗臭万年,甚至于连司马这一姓氏也遭到连累。

  “司马懿自仲达,河南省温县人。”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俊为颖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聪明博学,胸怀谋略。”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识人著称,在司马懿还未到20岁的时候。”

  “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常人。”

  “公元201年,郡中推荐司马懿为上计掾。”

  “曹操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而此时的东汉政权已被曹操所控制。”

  “司马懿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于是称自己有风痹症,从而推辞。”

  “但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打探虚实。”

  “司马懿躺着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公元208年,曹操又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并对使者说。”

  “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就把他抓起来。”

  “司马懿听说后非常害怕,只得就职。”

  “之后,曹操逐渐发现司马懿有雄心壮志,且有狼虎之相,于是心里很担心。”

  “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这才得以平安无事。”

  “于是司马懿开始废寝忘食,勤于职守,才使曹操安心。”

  “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

  “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

  “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宜州就会震动不安。”

  “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机会一定能大功告成。”

  “但曹操认为已经得到了陇右,还想得到蜀地,这是人心不足,所以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

  曹操:司马懿狼子野心,孤果然没有看错他。

  他第一次招募司马懿任职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此人心眼多,不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早不风痹,晚不风痹,偏偏他派人去请的时候风痹了,天底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后来他强制把司马懿招募到府上任职,发现此人有雄心壮志,不像是要屈居人下的样子。

  那个时候,他就对司马懿严加提防,绝不给其掌权的机会。

  可司马懿最终成功篡夺了曹魏政权,这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自从得知这一点后,他就已经派人去捉拿司马懿了,只可惜被这个老贼跑了。

  “公元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

  “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后任军司马。”

  “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得到曹操的采纳。”

  “并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

  “这样的人都不应该驻守边防,但曹操却并没有重视。”

  “同年8月,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水灾。”

  “关羽围曹仁于樊城,趁机进攻擒拿于禁、斩庞德。”

  “胡修、傅方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曹仁更加危急。”

  “因樊城距离许昌很近,曹操感到威胁,准备迁往黄河以北。”

  “司马懿劝阻说,于禁被大水所淹,不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

  “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又会使淮河、汉水一带人心不稳。”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如今关羽做大,孙权必定不安。”

  “把这件事告知孙权,使他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可解。”

  “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公安,关羽被其伏杀。”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

  “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朝臣们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抵御不住吴军,所以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

  “司马懿则表示,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正是他想和魏国结好的时候,一定不敢为患。”

  “襄阳水路交通发达,是抵御敌人的要地,不能放弃。”

  “但曹丕没有听从其建议,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

  “后来孙权果然没来入侵,曹丕追悔莫及。”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

  “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曹丕:司马懿这个奸贼,辜负了朕对他的信任。

  他之所以重用司马懿,是因为这个奸贼的才华深深的打动了他,令他不得不心动。

  他的父皇也不是没有提醒老贼的狼子野心,但他并没有为此怀疑老贼什么,依旧对老贼信任有加。

  可他哪里能想到,一向为了他们曹魏忠心耿耿的老贼,最终居然反噬曹魏。

  现在回想起老贼平时的尽心尽力,只怪他没有看透老贼的谋逆之心。

  要不是老贼跑得快,他早就下令诛灭司马懿三族了。

  不过他也不担心,司马懿噬主的名声已经臭了,天下已经没有这个老贼的容身之地。

  “公元224年,曹丕伐吴,司马懿奉命镇守许昌。”

  “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此年曹丕再次大兴舟师攻打孙吴,命司马懿留守。”

  “对内镇抚百姓,对外为大军提供军资,并把司马懿比作萧何。”

  “之后曹丕回师京都洛阳,下诏对司马懿说。”

首节 上一节 337/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