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41节

  王允连与董卓沾边的名士都杀了,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重点余孽呢。

  但他还是忽略了李傕等将领,尽管在长安想方设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并利用手中职权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但时局的发展早已经超过了他所能驾驭的能力。

  “贾诩做了许多扶持救助朝廷的事情,于是李傕等人对他又亲近又害怕。”

  “而李傕与郭斯在长安城中明争暗斗,相互猜忌,后又请贾诩为宣义将军。”

  “经贾诩的周旋后,两人和解,放出天子,而贾诩也做了许多保护朝中大臣的事情。”

  “天子被救出后,贾诩交还官印辞职。”

  “当时将军段威屯住在华阴县,段威与贾诩是同郡人,贾诩便离开李傕依附了段威。”

  “贾诩素来有名气,受到段威军中将士的敬服。”

  “段威害怕贾诩取代自己的位置,但表面上对贾诩还是礼遇有加,贾诩看出后更加感到不安。”

  “当时张绣在南阳,贾诩暗中交接了张绣,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

  “贾诩准备走的时候,有人对贾诩说,段威待伱不薄,你怎么就离开他了呢?”

  “贾诩对他说,段威生性多疑,虽然礼节周到,但是却靠不住,时间长了定被他所害。”

  “而我离开,他也一定很高兴,又希望我在外面为他结交强大的外援,所以也一定会善待我的家人。”

  “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

  “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礼遇有加,而段威也果然善待贾诩的家人。”

  苏轼:贾诩的聪明才智不在诸葛亮、司马懿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三国的谋士众多,其中他最欣赏的,就是号称第一毒士的贾诩。

  贾诩此人计谋的确极高,不献计则已,一献计必然是一击即中。

  绝不会给敌人机会,就算不死也是重创。

  甚至就连曹操在宛城之战中,都差点被贾诩的计谋干掉。

  他最佩服的一点,就是贾诩有才,但不露锋芒,韬光养晦低调才是王道。

  三国谋士聪明且比贾诩强的人有不少,但却一个个不是早逝便是累死。

  而贾诩不想活的那么累,你有难问我,我答,你不问我,我就不开口。

  你赢不会少我好处,你输对我也没损失,活着才是王道,贾诩太过精明也太惜命。

  “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张绣。”

  “突然有一天领军撤退,张绣亲自率兵去追。”

  “贾诩劝阻不能追,追则必败。”

  “张绣不听,进军与曹军交战,结果大败而回。”

  “而此时贾诩又对张绣说,快去追,现在追,再战必胜。”

  “张绣谢绝说,刚才没有听你的话,结果大败,现在再追有什么用?”

  “贾诩只说现在军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立刻追击必然获胜。”

  “张绣还是相信了他,于是收集散兵追击曹军与之大战,果然得胜而归。”

  “张绣回来之后,不解的问贾诩,这是怎么回事?”

  “贾诩解释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

  “曹军刚开始撤退时,曹操必定亲自断后,所以知道将军必败。”

  “曹操攻打将军的时候,既没有失策,力量也没有用尽,那一定就是后方出了问题。”

  “他既然已经打败了一次将军的追兵,必然轻装速进,留下其他将领断后。”

  “其他将领虽然勇猛,但不是将军的对手。”

  “所以将军虽然率领败兵去追,也必能取胜。”

  赵匡胤:贾诩头脑一流,但人品毫无底线,把张绣坑的极惨。

  贾诩辗转投靠到了张绣的账下,没过多久,张绣就投降了曹操。

  曹操素爱人妻,霸占了张绣的婶婶邹氏,因此和张绣结了仇。

  甚至于曹操还要准备杀掉张绣,投降没多久的张绣得知消息后,在贾诩的谋划下叛乱偷袭宛城。

  也因为宛城之战,在贾诩的计谋下,曹操大败,差一点就一命呜呼了。

  尽管曹操捡回一条命,但曹操手下的猛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

  曹操二次征讨张绣,没有攻下就要返回。

  张绣想要追击曹操,贾诩不让。

  张绣执意要去,结果大败而归。

  等到张绣败回,贾诩建议抓紧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获全胜。

  曹操的两次大败,全都因为贾诩,足可见贾诩的厉害之处。

  从这一点上来说,贾诩的聪明才智是没得说的,绝对是一流水平。

  但他不喜欢贾诩的一点,就是此人自私自利,只为了自己着想,丝毫不顾及其他人的死活。

  张绣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硬生生被贾诩坑惨了。

  张绣第一次投降曹操,最后反叛把曹操打得丢盔卸甲。

  在这种情况下,贾诩还蛊惑张绣再一次投降曹操。

  要他说,贾诩最大的污点并不是献计李傕等将领反攻长安,造成天下生灵涂炭,最大的污点反而是劝张秀投降曹操。

  最后的结果贾诩在曹操手下如鱼得水,可张绣却在刚刚进入人生中年就莫名其妙的因病去世。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人招降张绣。”

  “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众人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

  “而后对张绣说,与其投靠袁绍,不如归附曹操。”

  “张绣认为,袁绍强曹操弱,且又与曹操有仇,为什么还投靠他?”

  “贾诩说,曹操尊奉天子,号令天下,这是其一。”

  “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此为其二。”

  “但凡有大志向的人,一定会放弃私人恩怨,向天下显示他的恩德,所以一定会不计前嫌,此为其三。”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

  “曹操见到他们很高兴,任贾诩为执金吾,升迁为冀州牧。”

  “公元200年,袁绍在官渡包围曹操。”

  “曹军军粮用尽,问计于贾诩。”

  “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都胜过袁绍。”

  “但是半年多了还没有平定袁绍,是因为顾虑太多,想顾万全。”

  “必须要看准时机,果断出击,马上就能将其平定。”

  “于是曹操袭击了袁绍三十多里外的营地,打败了他,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王安石:张绣也是愚蠢,什么都要听贾诩的,怎么可能落得了好。

  贾诩才华横溢不假,但他照样看不上,主要是此人德行不好。

  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袁绍开始积极拉拢张绣。

  当时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裕、实力最强,张绣的本意是投向袁绍。

  但贾诩横加阻拦不同意,直接指出袁绍心胸狭隘,连其兄弟袁术都容不下,何况一个外姓人。

  贾诩想要投靠曹操,但张绣顾虑重重,并不想投靠曹操。

  毕竟张绣之前投降过一次,已经失去了信誉。

  况且曹操与张绣还有杀子之仇,夺嫂之恨。

  在这种情况下,张绣是不愿意投降曹操的,但贾诩用三点理由打消了张绣的疑虑。

  第一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道义的制高点。

  跟着曹操干,就相当于跟着皇帝干,名正言顺。

  第二是袁绍现在实力十分强盛,带这么点人入伙,袁绍肯定瞧不上眼。

  但曹操实力弱,主动去投靠,肯定会另眼高看。

  第三是曹操志向远大,不管是出于收买人心还是巩固实力的需求,都会不计前嫌。

  张绣最后也确实听了贾诩的鬼话,再一次投降了曹操。

  虽说曹操没有追究张绣的杀子之仇,并且予以重用,留下一段佳话。

  但最后张绣莫名其妙的因病去世,这一点却是怎么都和曹操脱不了干系的。

  投降曹操之后,贾诩倒是混得风生水起的,可张绣却被坑惨了。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荆州,准备顺江东下。”

  “贾诩劝谏说,您已经击败了袁绍,现在收复了汉水以南的地区,威名远扬,军事实力已经很强大。”

  “如果利用荆州的富饶来安抚百姓,赏赐官兵,使他们安居乐业。”

  “这样不用劳师动众,便可使江东叩头降服。”

  “曹操没有听从贾诩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建议,执意出兵,于是赤壁大败。”

  “公元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

  “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

  “于是请求割地讲和,并以儿子作为人质。”

  “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答应他,麻痹对方。”

  “然后离间他们,使他们内乱。”

首节 上一节 34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