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40节

  “而后太尉王陵与令狐于图谋废黜曹芳,立楚王曹彪为帝。”

  曹爽的愚蠢行为,令各朝古人闻之连连摇头叹息。

  司马懿都已经造反发动政变了,曹爽却还天真的以为只要投降认输,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富贵,成为无忧无虑的富家翁,这是何等的愚昧无知。

  哪怕是三岁小孩,都不会如此蠢得令人发指。

  各朝古人不得不感慨万千,司马懿背信弃义固然令人唾弃,但曹爽的愚蠢更令他们气愤。

  明明有镇压叛乱的机会,却把手中的筹码拱手相让,把自己的命运寄希望于敌人的信守承诺。

  如此幼稚愚蠢,也难怪最后落得一个悲惨下场。

  “公元251年,王陵借口吴人塞土水,请求出兵征讨。”

  “司马懿知其阴谋,不允其兴兵,于4月亲率中军讨伐王陵。”

  “王陵自知势穷,无可奈何之下,在武丘把自己捆绑起来等待司马懿。”

  “并说如果我有罪,你可用半片竹简将我召回,何苦亲自来呢?”

  “司马懿却说,因为你并不是用竹简就能召回的人,说罢将王陵押解回京。”

  “王陵在回京途中服毒而死,而后将王陵余党一网打尽,全部诛灭三族。”

  “并将楚王曹彪杀害,并趁机把曹魏王公全部拘捕,放置于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公元251年8月,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73岁。”

  “天子速服吊唁,其孙司马炎十余年后接受魏元帝禅让称帝,建立西晋。”

  “回顾司马懿的一生,他平孟达、抵御蜀汉,征辽东、阻击东吴,稳定了曹魏政权。”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掌握朝政。”

  “又在平定王陵和楚王曹彪的叛乱后,监禁曹魏宗室诸王,彻底削弱了曹魏宗族力量,为其子孙建立西晋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司马懿大奸似忠,表面恭顺,实则狡诈。”

  “两次接受君王托孤重任,但行事却非为臣指导,心怀篡逆。”

  “也被后赵皇帝石勒讥讽为乱臣贼子,因此遭到后世唾骂。”

  李世民:司马懿的用兵之道很神,这一点无可争议,但他的品德却是极其恶劣,简直令人发指。

  司马懿受到先帝之托辅佐幼主,被两代皇帝视为托孤重臣。

  曹家如此信任司马懿,但司马懿却没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反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政权,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在此之前世家大族搞阴谋诡计还知道掩人耳目,怕遭人背后唾弃失信于人。

  可司马懿一家却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背信弃义也就算了,居然还光天化日之下弑君,让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严重倒退一大截。

第269章 第一毒士贾诩

  三国的谋士,以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名声最显。

  但有一个谋士是主播比较喜欢的,那就是曹操四大谋士之一的贾诩,只因他少有可以善终的奇人。

  贾诩一生机变百出,用计无数,算无遗策,鬼神皆惊,有三国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称。

  时至今日,无论大家如何讨论三国谋士,也很少有人将贾诩作为第一谋士的竞争者。

  甚至连前三都进不去,大多都是什么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荀彧什么的。

  难道真的是因为实力不够吗?显然不是。

  而是贾诩实在是太能苟了,一直在隐藏自己,不断的降低存在感,连同样能隐忍的司马懿都比不过他。

  纵观贾诩的一生,身处乱世,审时度势,冷静地趋利避害,对人性有精准把握。

  说话把握时机,关键时刻一字千金,听者受益不听受挫,是一个纯粹的靠智谋安身立命的人。

  作为一个谋士,贾诩真正做到了以追求谋略本身的完美为己任。

  同时贾诩紧随形势发展,在乱世的夹缝中求生而游刃有余,顺从于命运的安排并巧妙地争取个人利益,直至善终,堪称由平民走向巅峰的教科书典范。

  “他本是董卓的部将,却成为曹魏的开国功臣。”

  “他为李傕出谋划策,却救天子于水火之中。”

  “他是张绣的谋士,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却劝张绣归降了曹操,并为曹操出谋划策。”

  “离间马超和韩遂,使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官渡之战前夕,他提出四胜四败论,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赤壁之战前夕,他曾力劝曹操不战。”

  “但曹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赤壁大败。”

  “他一生算无遗策,助曹丕成为曹操的接班人。”

  “虽屡立奇功,却从不解结党,闭门自守,子女嫁娶也不结高门。”

  “他在乱世中审时度势,明哲保身,在77岁时去世。

  “他,便是谋士贾诩。”

  李世民:三国谋士过百,贾诩绝对称得上顶尖。

  不出他所料,流传到后世被众人所知的谋士果然有贾诩。

  在他看来,贾诩一个人看似不起眼,却搅乱了整个三国,有点纵横家的意思。

  贾诩是个真正的谋士,懂得全身而退,不求功名,不求利禄,得以全善而终。

  他也分析过贾诩可以善终的原因,这要归功于贾诩从来没有得意忘形的忘记自己的身份。

  贾诩不是曹操的旧部,只是后面加入曹操的队伍。

  贾诩的智谋高超遭人嫉妒恨,这是一定的,尤其是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旧部。

  但好在贾诩一直牢记这一点,深居简出,小心翼翼,这才得以善终,说是三国第一谋士都不为过。

  活着才是最大的赢家,反面例子就是陈宫。

  陈宫也是个人才,却早早赴死,还以为自己很聪明。

  贾诩自保在于看透了人性,这辈子很轻松的名利双收寿终正寝,谁不羡慕这样的人生。

  贾诩的深谋远虑也让他钦佩不已,就比如晚年的时候不让儿女结亲权贵,这一点太聪明了。

  要是结亲曹家,后来必然会被司马家满门抄斩。

  要是结亲司马家,万一司马家失败了也会被牵连,看不清形式情况下,防守才是最佳策略。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

  “年少时没有人赏识他,只有汉阳名士阎忠觉得他不一般,说他是张良、陈平那样的奇才。”

  “贾诩被举为孝廉任郎官,后因病离职。”

  “在返乡途中走到开县时,遇到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抓。”

  “贾诩说自己是段公的外孙,你们不要埋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赎回我。”

  “当时太尉段颎早年长期驻守边疆,威震四方,所以贾诩借他的名气来吓唬氐人。”

  “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并把他送走,而其他一起的人全部被杀。”

  “贾诩善于随机应变,像这种事情有很多。”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辅的军中。”

  “192年,董卓被杀,牛辅又死,众人恐惧。”

  “校尉李傕、张继等人想要解散队伍,从小路返回家乡。”

  “这时贾诩对众人说,如果你们解散队伍回乡,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

  “不如率兵向西,所到之处召集兵马,从而进攻长安。”

  “如果事情成功,则可以侍奉天子来征服天下。”

  “如果事情不成,再走也不晚,众人都认为他说的对。”

  “于是进攻长安,击杀了王允等人,把持了朝政。”

  “李傕等人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推辞不受。”

  “后改任为尚书,主持官员选拔任用。”

  贾诩:虽然我因为提出反攻长安之计被天下人骂作毒士,但我仅仅只是为了自保,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就要开始清算董卓余党。

  而他在董卓女婿牛辅的军中任职,要是再不采取行动,他也必然会被清算。

  当时董卓死后,余党群龙无首,李傕等将领则打算逃亡凉州。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那么关东集团的战乱虽不会立即终止,但关中起码能得到到安宁。

  但要是如此的话,他也要踏上逃亡之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抓住清算了。

  考虑到自身安全,他也不得不给李傕等将领出主意。

  于是他造谣长安城中正在商议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要是他们将领抛弃属下独自逃亡的话,一个亭长就能把他们抓住。

  与其逃亡天涯,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

  如果侥幸成功了,就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

  如果失败了,再逃走也不迟。

  经过他的一顿忽悠和恐吓,李傕等将领听后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

  与其坐以待毙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于是李傕等人收罗旧部急速攻占长安。

  可也正因如此,李傕等人祸乱长安,让长安城像曾经的洛阳城一样变成了人间炼狱。

  更为致命的是天下彻底大乱,地方割据四起,民众死伤无数。

  这一切虽说是他的一个计谋导致的,但他仅仅是为了自保而已。

首节 上一节 340/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