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45节

  “之后袁谭多次索要兵马军械,袁尚也都不批准。”

  “加上之前立嗣产生的积怨,袁谭终于忍受不住,他谋划鸿门宴诛杀袁尚。”

  “不料事情败露,袁谭被迫逃回平原,接着就遭到袁尚五万大军攻打。”

  “这时郭图献计,让袁谭先投降曹操,联手灭掉袁尚后在徐州复国。”

  “但郭图这种天真的小伎俩,怎么瞒得过郭嘉。”

  “建议曹操将计就计,再次利用袁氏兄弟矛盾将其一举击溃,就这样袁尚先后丢失冀州和幽州逃亡乌桓。”

  “建安十一年秋,北方游牧民族乌桓勾结袁尚袁熙兄弟,多次袭扰幽州边境。”

  “曹操忍无可忍,想要出兵剿灭这股势力。”

  “几乎所有谋臣都反对这场远征,举了粮草和局势等一系列问题来说明难以取胜。”

  “唯独郭嘉全力支持,说袁氏余孽现在还没有与乌桓完全融合。”

  “如果放任不打,过几年他们各种阶层通婚后,就会铁板一块。”

  “届时一旦成势,我军极难攻取,日后一统天下可能会成为泡影。”

  “如今发起战争虽然不利我军,可对于乌桓却是更加不利。”

  “毕竟敌人的物资远不如我军,以四州财力半年内是可以打通水运航道的。”

  “这项利民利军的工程,不仅可以解决粮草的问题,还能获得百姓们的支持。”

  “况且乌桓也绝不会想到,我军竟敢跨越沙漠远征,这千里奇袭正是兵家制胜之道。”

  “曹操又担忧北征时刘表会偷袭许都,郭嘉又表示刘表不过说大话罢了,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家伙。”

  “这家伙之前有两次绝好的机会攻打许都,但都由于出兵保守而失败,他早就丧失了北伐信心。”

  “况且刘备在他身边搞各种挖墙脚的小动作,孙权又对他虎视眈眈,他这次绝不会再出一兵一卒了。”

  “曹操听完郭嘉这些分析后,果断采用这些建议。”

  曹操:郭嘉所言,确实在理,让孤北征少了后顾之忧。

  他击杀了袁绍长子袁谭,其次子和三子逃到北方乌桓人的领地。

  他虽然想斩草除根,追击两个儿子,却又怕荆州的刘表趁机袭击自己的大本营。

  而且手下大部分将士也反对北征,但好在郭嘉的一番分析过后,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北征,取得最后的胜利。

  正如郭嘉所言,荆州刘表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会坐而论道。

  刘表既害怕自己的才干无法驾驭刘备,又害怕刘备不为自己所用。

  为了提防刘备,刘表也不会轻易出兵中原攻打自己的大本营。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他,立刻率军北征。

  行军到半路,也是郭嘉给出了宝贵的意见。

  千里奔袭,重在出其不意,如果辎重太多,行动就会缓慢,迟早会被对方发觉,不如丢掉辎重,轻车简从,攻敌不备。

  他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布置一队士兵带着辎重迷惑敌人。

  而他则亲率一队轻兵,昼夜不停,突然杀到乌桓城外。

  敌人看到神兵天降般的大军,惊慌失措之下一击即溃。

  最后的战果也非常丰盛,乌桓首领被杀,袁绍的两个儿子则逃向辽东投靠了公孙康。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胜利,还要多亏了郭嘉提出的计谋。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于建安十二年夏发动了对乌桓的远征。”

  “可就在行军途中,郭嘉却病倒了。”

  “郭嘉谢绝了曹操班师的好意,表示大军绝不能为了他一个人而放弃远征。”

  “现在正处于关键时刻,全军应该放弃不必要的辎重,花重金寻找向导带路。”

  “精锐先锋,轻装简从,直奔乌桓巢穴,不给敌人防守准备的时间。”

  “曹操同意了这个策略,于是让郭嘉随辎重部队一起回益州养病。”

  “曹操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与郭嘉的最后诀别。”

  “四个月后,曹操远征乌桓胜利归来。”

  “却收到心爱军师以亡数日的噩耗,不禁发出悲伤的哀鸣。”

  “郭嘉死,乃天要亡我也。”

  “可即便死了的郭嘉依然很厉害,在去世之前他给曹操留下遗计。”

  “说袁尚袁熙投奔辽东公孙康,如果我军立即进。”

  “公孙康必会与袁氏兄弟共同死守,我军要拿下城池必定会十分困难。”

  “不如暂缓攻打,如此公孙康就会认为,袁氏兄弟实际上是借机侵夺他的地盘。”

  “不用多久,他们就会内讧,自相残杀。”

  “而事情的发展果然和郭嘉预言的那样,三个月后袁氏兄弟被杀。”

  “公孙康投降,曹操平定辽东。”

  “回顾郭嘉一生,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

  “可以说郭嘉从征十一年间,就是天下第一谋士。”

  “曹操也本想托付其于后事,让他做日后的宰辅,也就是把他当做了自己的诸葛亮。”

  “这位天才的半路夭亡,不仅让曹操悲痛失去一人才,更让他觉得失去一知己。”

  “于是作观沧海怀念郭嘉,希望再遇到此类贤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朱棣:如果郭嘉在世,曹操很有可能一统北方后统一全国,可惜天妒英才。

  提到三国时期,世人会想到义薄云天的关羽、狡猾多变的曹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英年早逝的周公瑾。

  实际上三国时期不仅仅只涌现出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郭嘉也同样做出过卓越贡献,甚至可以说其功劳一点不弱于诸葛亮。

  只是奈何郭嘉英年早逝,这才使得郭嘉的存在感不强,其名声相比于其他顶级谋士有些鲜为人知。

  但是他认为,如果不是郭嘉才长气短,或许三国根本就不会登上历史舞台。

  从后来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就可以验证这一点。

  郭嘉死后不久,曹操就因在赤壁之战上大败而归,损失积累多年的百万雄师,从此三分天下之势逐渐形成。

第271章 首席谋臣荀彧

  在后汉三国时期的士大夫中,有一位格外耀眼的谋士荀彧(XunYu)。

  荀彧富有韬略,深谋远虑,曾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不朽贡献,被曹操比作子房。

  但最后却引火烧身,忧愤而死,上演了一桩历史悲剧。

  荀彧之死,从根本上来讲,是其内心的矛盾所致。

  荀彧既希望曹操实现霸业,同时又对汉室具有难以割舍的情感,从而成了汉王朝的殉葬品。

  历史上的荀彧,是一个内心十分矛盾的士人,以汉臣自居,又是曹操谋士。

  按照荀彧的设想,当是尽心尽力辅佐曹操,借以匡扶汉室。

  也正因如此,荀彧此前才弃袁绍而去,改投更具希望的曹操。

  不过,随着曹操羽翼的丰满,汉献帝势必会越来越被架空,彻底沦为傀儡。

  而这一的局面,却又是荀彧最不想看到的。

  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势力不断膨胀后,也做出了不少僭越之事。

  荀彧的遭遇,令苏晨为之痛惜,如此才华横溢之人最终却不能善终。

  此刻,三国时期的众人心中好奇,纷纷猜测接下来是哪一位名士得以青史留名。

  “他是曹操摩下的首席谋臣,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他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战略方针,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是出自他的计策。”

  “官渡之战中,他出谋划策,使曹操获得了此战的胜利,奠定了其统一我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也是中华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他处理朝政事务十数年,先后为曹操举荐了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他便是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

  刘备:我就知道会有荀彧,要是当初荀彧能够前来投奔我,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发生了。

  他对于荀彧没能来投奔自己,一直心有遗憾,错失了一个栋梁之材。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不管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还是迎奉天子,都足以说明荀彧的战略之强。

  在战术方面,荀彧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在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的智谋可谓算无遗策,其深知曹操的本性。

  反对曹操加九锡,必然被曹操所不容,以至于招致祸患。

  但凡一个聪明的人都不会这么干,但荀彧偏偏这么干了。

首节 上一节 345/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