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54节

  “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

  “鲁肃让精壮的年轻人排开,张弓搭箭,对追兵义正言辞说道。”

  “诸位男儿,应该明白大势。”

  “如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

  “鲁肃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

  “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

  “于是乎,鲁肃顺利到达居巢投奔周瑜。”

  “建安三年,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

  “鲁肃与周瑜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

  “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

  “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鲁肃回东城去办理丧事。”

  杨坚:鲁肃早年的乐善好施,为他积攒了不少名望。

  鲁肃一路走来,直到被孙权重用,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鲁肃出身于汉末士族家庭,家境优渥,是当地的望族。

  幼年时,父亲早亡,鲁肃自小跟随祖母长大成人,养成了乐善好施的性格。

  黄巾起义爆发后,鲁肃的家乡沦为四战之地,官兵肆虐,盗贼横行。

  年纪轻轻的鲁肃力排众议,售卖田地,大量购买粮食,结交英雄豪杰。

  从这一点来说,鲁肃的魄力令他钦佩。

  从刘晔到周瑜,再到袁术,到处撒钱的鲁肃赢得了名声,逐渐成为各路诸侯拉拢的对象。

  不过尽管袁术对鲁肃大力拉拢,但是鲁肃对袁术的招揽却不屑一顾。

  当时鲁肃在袁术下面任职时,因为不愿同流合污,于是趁机携手族人南迁投奔周瑜。

  当袁术派人追击袭杀鲁肃时,鲁肃却一反常态,用武力予以回击。

  可以说,在鲁肃的心中,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愿将武力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的。

  鲁肃的理想虽然很远大,可他生逢乱世。

  不治军事,又曲高和寡,稍有不如意就挂印封金,远遁而去。

  鲁肃刚投奔周瑜不久,就跟随周瑜渡过长江,投奔孙策。

  只是可惜,尽管孙策非常欣赏鲁肃,却并未委以重任。

  对于志向远大的鲁肃来说,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既然不受重用,鲁肃也就有了易主的想法。

  在祖母病逝后,鲁肃借奔丧为由离开江东,返回徐州故地。

  要不是后来周瑜及时拦截,东吴就要失去鲁肃这员大将了。

  “刘晔是鲁肃的好友,写信给鲁肃,信中说道。”

  “当今天下豪杰蜂起,凭你鲁肃的资质才干,尤其适宜于当今社会形势。”

  “你还是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亲,不可滞留东城。”

  “现今郑宝这个人,在巢湖拥有一万多兵众,占据富饶的地区。”

  “庐江郡许多人都前往依附郑宝,何况我们这些人。”

  “看郑宝的趋势,还会广聚更多的人,机不可失,你应该去那儿。”

  “鲁肃同意了刘晔的意见,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

  “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郑宝。”

  “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把刘晔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周瑜说了。”

  “这时候周瑜正在搜罗人才,于是反对鲁肃的北行计划。”

  “建安五年,孙策被杀,其弟孙权控制了东吴政权。”

  “这时,在孙权的新政权中,周瑜掌管着军国大权。”

  “孙策死后,江东形势一度相当混乱,只是靠着周瑜等人的全力支撑才逐渐稳住局面。”

  “正在为孙权搜罗人材的周瑜,当然不能把鲁肃放走。”

  “周瑜引用东汉大将的话告诫鲁肃,对于不了解的人不要轻易投奔。”

  “周瑜向鲁肃介绍说,孙权是个很有作为的领袖人物,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注意吸收容纳各方面的人材。”

  “追随孙权,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鲁肃并不愿意离开江东,听到周瑜的劝告,也就放弃了北行投奔郑宝的念头。”

  孙权:多亏了周郎巧施妙计留下鲁肃,要不然也不会有我的宏图大业。

  好在周瑜提早将鲁肃家人悄悄接回柴桑,诱使鲁肃不得不返回江东。

  等鲁肃再次回到东吴时,他这才在宴会上一眼相中鲁肃。

  而鲁肃的人生,也急速转折,从兄长时期可有可无的幕僚,到被他委以重任的谋士。

  鲁肃的地位变化,一目了然。

  当然了,他之所以重用鲁肃,也是被鲁肃的战略所打动。

  天下动荡,群雄并起,混战不止。

  曹操除掉吕布、袁绍,称雄北方。

  而在淮水以南,由多个割据势力占据。

  在说到天下局势时,鲁肃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其中的关键。

  对于鲁肃当时所说的豪言壮语,他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当今天下,汉室不可兴,曹操不可除。

  唯有立足江东,攻伐黄祖、刘表,占据荆州。

  凭借长江地利,与曹操分庭抗礼。

  待天下有变时,再出兵北上,一统天下。

  对于那时刚刚掌权的他来说,鲁肃的言行俨然是极为超前的。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鲁肃二分天下的战略思想,深深打动了他,得到了他的认可。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究其一生,他都在践行着鲁肃早期的战略方针。

  “鲁肃听从周瑜的建议后,周瑜立马向孙权推荐鲁肃。”

  “并且极力向孙权夸赞鲁肃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

  “而且还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非常高兴。”

  “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

  “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叫了回来,两人饮酒交谈。”

  “孙权首先开口,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将倾倒,四方纷乱不已。”

  “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

  “既然伱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鲁肃回答道,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没有成功,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

  “如今曹操,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

  “以鲁肃之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除掉。”

  “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

  “天下局势如此,占据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

  “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你正好趁这种变局,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

  “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就如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

  “孙权谦虚道,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我没有那个能力做到你所说的。”

  “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无知,不可重用。”

  “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

  “并且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

  “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

  李世民:东吴除了周瑜和鲁肃,其他人都是江东鼠辈。

  对于东吴的众人,他看得上的极少,而鲁肃就是其中之一。

  孙权下面,懂得政治、深知必须联络刘备抵抗曹操,以保持江东的地缘安全,进一步问鼎中原的,只有鲁肃一人。

  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其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鲁肃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

  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其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

  鲁肃不仅具有一个政治家的胆略、卓越的军事的和外交才能。

  而且还具有不为一已私利,忠诚于国家大业的可贵品质。

  因此,在三国众多英雄人物中,东吴的鲁肃可说是叱咤风云的人杰了。

  在那个精英荟萃的时代,鲁肃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但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却被明朝的罗贯中肆意编排。

  之前看过的《三国演义》,鲁肃被写成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长者,成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斗智的陪衬。

首节 上一节 354/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