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57节

  “之后,孙权为稳定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将兄长孙策的女儿嫁与陆逊,并且在公务之余多次向陆逊讨教治国之策。”

  “陆逊建议孙权集中主要兵力对付境内的山寇,消灭其精锐力量。”

  “孙权采纳陆逊的计策,并封其为禁军统帅。”

  “适逢当时丹杨郡的山贼首领费栈接受曹操的印绶册封,又煽动山越族作为内应作乱,孙权派遣陆逊率军讨伐费栈。”

  “由于费栈的支系部队较多,但陆逊自己带的兵少。”

  “于是陆逊就增设旌旗,分置战鼓号角,趁着黑夜埋伏在山谷间并鼓噪而前,一举击溃费栈的部众。”

  “后陆逊将东三郡的队伍整编,将身强力壮者留下充军,老弱伤病者充当民户。”

  “最终陆逊新获得几万精兵,荡平祸乱之后回师驻守芜湖。”

  李世民:陆逊虽然投身于军队,但他对治国安民的谋略也很有一手。

  像陆逊这种能文能武的贤才,他是敬佩的。

  陆逊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

  陆逊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灾民,一方面鼓励农桑。

  除此之外,陆逊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

  按照陆逊给孙权的建议,用仁政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要以百姓为重,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从陆逊的这一系列主张来看,这说明了陆逊作为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眼光。

  陆逊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一套,在军事打仗方面同样出色。

  当时东吴深受山贼骚扰,陆逊认为山贼勾结曹魏,时常寻机生事。

  有山贼在,东吴就难以安稳发展,实为心腹大患,这一观点与孙权不谋而合。

  陆逊又趁着讨伐费栈的功夫,向孙权提出了赢者补户的政策,把俘虏中的精兵补入军队。

  这一提议让陆逊借机得到数万精兵强将,让陆氏家族得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仅此一点,就能看得出来陆逊在军事方面的谋略同样出色。

  “公元219年七月,蜀国将军关羽率军北上围攻魏国的襄阳、樊城。”

  “吕蒙上书给孙权建议自己假装生病返回建业,以此来麻痹关羽。”

  “关羽闻讯果然中计,逐渐把守备兵力调往樊城。”

  “同年冬十月,时任禁军统帅的陆逊前往拜访吕蒙,建议趁关羽疏忽大意之际进攻关羽。”

  “之后吕蒙以陆逊深谋远虑、才干超群为由向孙权举荐陆逊。”

  “并认为陆逊年纪尚轻且名声较浅,不易引起关羽的重视,这样可以暗藏真实意图伺机进攻。”

  “孙权采纳吕蒙的建议,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

  “陆逊到任之后给关羽致信,并以谦卑的口吻表示仰慕其丰功伟绩和英雄风采,称颂关羽接连胜利的战绩。”

  “关羽获悉后果然放松警惕,见到陆逊谦逊的态度而心生喜悦。”

  “陆逊随之将关羽的反应报告给孙权,并向其陈述关羽的弱点和要害。”

  “公元219年十一月,孙权于是暗中率军北上,命令陆逊和吕蒙为先锋攻克公安、南郡,然后陆逊长驱直入攻打宜都。”

  “蜀军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各城官员和少数民族首领纷纷投降。”

  “陆逊于是兼任宜都太守,被孙权封为抚边将军和华亭侯,他还请求孙权将金银铜印赐予归降的头目。”

  “次年,陆逊派遣将军李异、谢旌等人率三千士卒攻打刘备部将詹晏和陈凤。”

  “率领水军的李异和率领步兵的谢旌截断险要之处,击败詹晏并将陈凤生擒,后又击败房陵太守邓辅和南乡太守郭睦。”

  “秭归的地方豪族文布、邓凯等纠集几千少数民族士兵联合西蜀,陆逊再次布置士卒击败文布、邓凯,二人逃至西蜀并被任命为将军。”

  “于是陆逊派遣使者引诱,文布等人率众投降东吴。”

  “陆逊前后斩获招纳共几万人,因此孙权晋升其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

  “后陆逊建议给予新归附的荆州人士以官职,使其为江东效力,孙权采纳了陆逊的建议。”

  李隆基:依朕所见,陆逊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能丝毫不弱于诸葛亮。

  他之所以如此认为,是有事实依据的,并非瞎吹捧。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善于忍辱负重,不计较当前得失。

  巧夺荆州一战,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谦卑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

  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专注于樊城之战。

  而夷陵之战中,作为东吴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

  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伺机破敌的战略。

  刘备四万之众来势凶猛的时候,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

  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不顾手下的非议,静待时机。

  经过半年相持,深入东吴腹地的蜀军由于战线过长,粮草补给困难,又值盛夏暑热,将士疲备不堪。

  陆逊趁机发动全面攻击,刘备大军顿时土崩瓦解。

  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

  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而且陆逊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

  使曹魏无机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陆逊虽说在防御战较为沉稳,但在进攻战时则表现的较为保守。

  石亭之战时,朱桓曾建议用自己的部队断路,使得曹休投降。

  吴军可以借机乘胜长驱直入,攻取寿春,割据准南。

  但陆逊认为不可,结果这个决议就没有实行。

  “公元221年秋七月,刘备自率诸军攻打孙权。”

  “孙权派遣南郡太守诸葛瑾向刘备求和,但刘备不听诸葛瑾的劝告。”

  “当时东吴人谣传诸葛瑾私下派人暗通刘备,陆逊向孙权上奏表示诸葛瑾并无此意。”

  “公元222年,蜀汉中王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军进攻吴国西部边界。”

  “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抵御刘备。”

  “刘备从巫峡、建平到夷陵地界,连续扎下几十座营寨,并用金银锦缎和官爵赏赐来诱惑各个少数民族军队。”

  “另外派遣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先锋,辅匡等各为别督,命令吴班率领几千兵马在平地扎营挑战吴军。”

  “东吴诸将都想迎战吴班,但陆逊以蜀军有诈为由阻拦,后刘备果真率领八千伏兵从山谷撤出。”

  “陆逊在刘备撤军之后,向孙权上奏表示夷陵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并陈述刘备排兵布阵的失误之处和必败的结果。”

  “后诸将都认为主动出击刘备对己方不利,但陆逊决定先出兵攻打刘备的一处营寨。”

  “虽未占到蜀军的便宜,却使其研究出对抗蜀军的计策。”

  “于是陆逊命令手下的将士每人手持一把茅柴,点上火扔向蜀军营寨。”

  “火势变大之后陆逊率全军进攻,斩杀蜀将张南和蛮王沙摩柯,攻破四十多座蜀军营寨。”

  “刘备的部将杜路、刘宁等人迫于形势,不得不投降陆逊。”

  “刘备登上马鞍山排兵布阵,陆逊则督促诸军从四面围困。”

  “蜀军顿时土崩瓦解,伤亡士卒多达万人。”

  “刘备趁着夜色逃离战场,只有驿站的士卒将士兵留下的铠甲等物烧掉以阻挡追兵,刘备这才进入白帝城修整。”

  “蜀军的战船、武器、物资等损失殆尽,军中士卒的尸体拥塞江面而随波漂流,而刘备也为自己被陆逊所击败而感到惭愧。”

  “当初,东吴安东将军孙桓率领别部在夷道攻击刘备前锋却被刘备围困。”

  “孙桓向陆逊求救,但陆逊以孙桓士气旺盛和城池坚固为由拒绝救援。”

  “后来刘备战败而孙桓果然得救,称赞陆逊带兵调度有方。”

  “后孙权因陆逊宽宏大量和忍辱负重而加拜其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苏轼:为了完成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忍辱负重这个成语的来源正是三国时期陆逊的历史典故。

  夷陵之战前夕,孙权任命当时年纪尚轻的陆逊担任大都督在夷陵抵抗刘备。

  当时诸位将领,或是孙策时期的旧将,或是宗室贵戚,自负看不起陆逊,对陆逊的号令从来是虚与委蛇。

  对此陆逊表示自己虽然是个书生,但主公孙权愿意任命自己为都督,并委屈诸将来听从指挥。

  是因为认为自己还有一些长处,能够忍受这样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

  之后陆逊责令诸将不可再轻视自己,众将虽然依旧不服,但也有所收敛。

  等到刘备被打败,计谋大多出自陆逊本人,众将这才心悦诚服。

  “刘备逃亡白帝城后,东吴将领徐盛等人纷纷上书请求乘胜追击并擒获刘备。”

  “孙权没有表明态度,于是询问陆逊的意见。”

  “陆逊与朱然、骆统三人认为曹丕现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托辞帮助吴国讨伐刘备。”

  “但实际上居心叵测,而吴军应该谨慎起见而断然撤兵。”

  “没过多久,魏军果然出击使得东吴三方面受敌。”

  “公元223年,刘备退守白帝城后不久病逝。”

  “刘禅承袭皇位,而由诸葛亮主持朝政,蜀国打算和孙权商议和谈。”

  “孙权根据具体的情况让陆逊告知诸葛亮相关事宜,并将刻好的孙权印玺放置在陆逊的居所。”

  “孙权每次与刘禅和诸葛亮往来的书信,都经常出示给陆逊查看,有不适当的地方就令其更改再以印封行。”

  “公元226年,陆逊以治所粮食较少为由,上奏孙权请求令诸将增加耕地农田。”

  “同年十月,陆逊就相关事宜上奏孙权劝谏其减轻刑罚和赋税,施以德政。”

  “孙权为此专门下诏令有关部门草拟法规条文,并派遣郎中拿给陆逊和诸葛瑾。”

首节 上一节 357/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