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62节

  商纣王听信妲己之言,要修建鹿台,询问身居下大夫一职的姜尚鹿台修建的工期。

  姜尚回答需三十五年之久,并趁机进谏。

  直言建造鹿台劳民伤财,祸乱国政,实为无益。

  商纣王听后大怒,下令就要杀死姜尚。

  危急之时,姜尚跳入水中逃遁,保全一命。

  姜尚离开朝歌,前往西岐,来到渭水北岸隐居。

  姜太公经常到周文王常去的渭水河边钓鱼,等待姬昌的到来。

  一日,姜太公闲坐垂钓,遇农夫与之攀谈。

  农夫大笑姜太公钓竿线上的钩子是直的而非弯的,不懂捕鱼之方。

  姜太公反驳,自己虽然在钓鱼,但是自己的本意不在鱼,而是在当今贤明的君主,愿意来的自然会上钩。

  农夫不以为然,还耻笑姜太公痴心妄想。

  姜太公提醒农夫的眼睛中流露死气,应小心行事。

  农夫只觉得姜太公装神弄鬼,未放在心上,结果走至城中误杀一人。

  农夫在别人帮助下回家后,立马前来拜姜太公为师,跟随其学习韬略之术。

  一天,周文王准备去打猎,负责占卜的官吏说道。

  您这次到渭河北岸去打猎,一定会得到巨大的收获。

  您收获的不是龙,不是虎,也不是熊等珍奇动物,而是要得到一位能位列公侯的人才。

  在此人的辅佐下,不仅您的事业成功,就是您的子孙后代也能受惠很多。

  于是周文王斋戒了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去打猎。

  周文王见到了正坐在河岸边钓鱼的姜太公,一番交谈后拜姜太公为老师。

  “有人说姜太公见多识广,曾经事奉过商纣王。”

  “商纣王无道,姜太公就离他而去。”

  “游说各国诸侯,没有遇到赏识的伯乐,而终于西行归附周文王。”

  “有人说姜太公是个处士,隐居于海滨。”

  “周文王被囚禁于汤阴县时,散宜生、闳夭久闻其名而招请姜太公。”

  “姜太公也认为周文王贤能,又能很好地赡养老人,何不到他那里去呢。”

  “这三个人为救周文王而寻求美女奇物,献给商纣王,以赎回周文王。”

  “周文王因而得以释放,返回周国。”

  “姜太公归附周国的说法虽然不同,但总之他是文王武王的老师。”

  “周文王姬昌从汤阴县脱身归国,与姜太公暗中策划推行德政以倾覆商纣政权,他的事迹多为用兵的权谋和奇妙的计策。”

  “姜太公辅佐姬昌积善修德,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

  “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

  “所以后世谈论军事和周朝的隐秘权术,都认为姜太公是这些谋略的本源。”

  “周文王政治清平,尤其明断虞、芮两国的争端后,诗人称颂周文王受命于天。”

  “在随后的数年间,姬昌讨伐了西部的犬戎、密须,解除后顾之忧。”

  “又讨伐东部的耆国、邘国及崇国,并大规模建设丰邑,为灭商大业做准备。”

  “当时出现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的局面,多半是姜太公谋划筹策的功劳。”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即周武王。”

  嬴政:姜太公于周文王时进入统治集团,成为主掌军政的核心人物。

  商纣王时期,周朝在商朝西方崛起,为了摆脱商朝控制,向东开拓。

  面对周朝不敌商朝的情况,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确定先改变力量对比,然后伺机进行决战的渐进灭商方略。

  为隐蔽周文王的谋略企图,实行韬光养晦之策。

  采取建商宗庙以祭祀商王先祖、率领商朝叛国之人臣服于商、向商纣王贡献宝物等手段,制造恭顺商纣王的假象,使商纣王消除了怀疑之心。

  商纣王赏赐周文王征伐西方大权,而将商朝的主要力量用于对付东方,为周文王发展实力造成良机。

  姜太公深知国家兴亡在于民心向背,针对商朝严苛刑罚,建议周文王以德行收揽人心。

  姜太公的谋略不仅仅如此,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增强周文王的实力。

  比如对内发展生产,优待年老、残疾之人。

  废除奴隶酷刑,缩小施刑范围。

  制定不准收留逃亡奴隶的法律,取得奴隶主贵族拥护。

  对外调解虞、芮两国矛盾,广泛争取其他贵族。

  到了周文王晚年,形成内部稳定,诸侯各国人心向周的局面。

  后来又趁着商纣王用兵东夷的时机,逐个剪除商朝的羽翼,扫清东进灭商障碍,对商形成进逼之势。

  “周武王在继承王位的第二年,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便东征商纣以观察诸侯是否能聚集起来。”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太公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

  “大军到达后,各国诸侯相继到来,纷纷认为商纣王可以讨伐了。”

  “姬发见目的已经达到,遂拒绝继续进兵,与诸侯约期会盟后退师回来。”

  “过了两年,商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囚禁箕子。”

  “此时商纣内部已经分崩离析,纣王已陷于众叛亲离的地步。”

  “姬发认为伐商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派遣大军出兵东征灭商。”

  “发兵时,姬发占卜得到的龟兆不吉,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雨。”

  “众人决心一度动摇,只有姜太公力劝姬发进兵,于是姬发正式出师。”

  “周军渡过盟津,并在该地会合各路诸侯,举行盛大的誓师仪式。”

  “经过急行军,各路联军抵达牧野前线,纣王也集结大量兵马前来迎战。”

  “当天清晨,战幕一揭开,姜太公亲率少部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随后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攻击商纣王的军队。”

  “商军人多势众,但士卒与商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

  “周军趁势进攻,大量商军被杀。”

  “到黄昏时刻,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在鹿台上自焚而死。”

  “自此,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第二天,周武王姬发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

  “姜太公牵来祭祀的牲畜,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

  “姬发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

  “之后又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

  “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李世民:姜太公的军事思想,特别是谋略思想深受后世兵家追捧。

  姜太公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他也同样如此。

  他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也有借用姜太公的军事思想。

  周武王伐纣之战,出兵前占卜吉凶,结果显示大凶之兆。

  其他人动摇之际,唯有姜太公极力劝诫武王伐纣。

  反对以占卜等迷信方式决定战争行动,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姜太公强调得民心、修德政对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他是非常认同的。

  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之时,主张争取本国、盟国乃至敌国的民心,在修德行的同时也要对商朝盟友进行军事征伐行动。

  牧野之战前,姜太公又为武王出谋划策,打出讨伐商纣王的正义之师旗帜。

  攻克商都朝歌之后,为安定民心,建议发放粮食赈济贫民,以瓦解殷商残余势力的反抗。

  还有他对姜太公军事谋略最认同的一点,就是认识到了谋略诡道在战争中的价值。

  姜太公在武王伐纣中的种种举措,都对他有借鉴意义,值得他重视。

  “武王灭商后,同姜太公、周公旦等人商议,把全国分成若干个诸侯国。”

  “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国,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

  “由于姜太公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而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建立齐国,以稳定东方。”

  “姜太公带领大队人马长途跋涉前往齐国,由于太过疲惫而行军速度缓慢。”

  “一天傍晚姜太公大军来到离营丘不远宿营,准备第二天赶到营丘。”

  “有人说难得大好机会,这些人睡起觉来香甜安稳,根本不像赴国建都的样子。”

  “姜太公听后睡意全无,急忙整顿人马披星戴月赶赴营丘。”

  “至黎明时到达营丘附近河流西岸,只见莱国军队正在涉水奔营丘而来,剑拔弩张,形势危急。”

  “原来莱国与营丘离得很近,是商纣王的属国,想趁姜太公立足未稳之际抢占营丘。”

  “两军在河流西岸展开对垒,姜太公指挥镇定自若,士兵作战英勇顽强。”

  “敌人被杀得丢盔弃甲,悻悻而回,于是齐国就这样正式建立起来。”

  “姜太公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

  “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宣称要以所谓的仁义治齐。”

  “姜太公便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

  “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

首节 上一节 36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