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64节

  “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

  “三年后,齐国内乱。”

  “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

  “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三十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

  “人马过即墨三十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

  “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

  “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经被自己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

  “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

  “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

  “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

  “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孔子:不得不承认,尽管管仲的私德有亏,但他的才能确实没话说。

  管仲有三处府邸,不懂得节俭,与国君享受同等礼遇,不懂得君臣有别。

  管仲在俭与礼这两方面的表现,让他最为诟病。

  按照他们儒家的说法,管仲是一个才能超过品德的人。

  鲍叔牙跟管仲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出的本钱多。

  每次获利后管仲却要拿大头,理由是家里穷,有老母要供养。

  在齐桓公当上齐国国君后,杀死了争夺王位的公子纠。

  公子纠的两名心腹大臣,一个自杀成仁。

  另一个则是管仲,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去帮助逼死自己主公的敌人。

  这种行为,在崇尚春秋大义的时代,是被人所不齿的。

  后来位居相位,权倾齐国,生活奢侈、纳妾甚多。

  在被人指责时,还一本正经地说是在为君主承担恶名。

  如此种种,连他也不得不批评管仲的品德。

  不过尽管管仲私德有亏,但也有值得令他赞美和肯定的地方。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是披头散发,衣襟开在左边的人了。

  因为有了管仲,齐桓公才能够不使用武力就召集各诸侯国参加会盟,称霸诸侯。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

  “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认为公子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

  “六天后到齐国才得知,齐国已有国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

  “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当即派兵进攻齐国,企图武装干涉来夺取君位。”

  “双方在乾时会战,管仲建议当趁小白人心未定速攻。”

  “但鲁庄公不听管仲的话,结果遭遇伏击。”

  “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逃回鲁国。”

  “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

  “齐桓公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

  “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

  “鲁庄公得知后与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

  “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

  “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为鲁国的大患。”

  “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

  “但鲍叔牙用计称齐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杀管仲。”

  “且鲁庄公新败,听说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心颤胆寒,没有听施伯的主张。”

  “在齐国压力下,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擒住准备送还齐桓公发落,以期退兵。”

  “管仲清楚这是鲍叔牙的计谋,于是让押运工人快马加鞭赶去齐国,最后平安到了齐国。”

  “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

  “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

  “齐桓公迎接管仲后,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

  “斋戒三日之后,齐桓公拜了管仲为相,并称管仲为仲父。”

  嬴政:管鲍之交,令朕羡慕。

  可以说管仲能成为齐桓公的座上之宾,多亏了鲍叔牙这个生死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好朋友,两人友情很深。

  他们俩一起经商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

  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

  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

  管仲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

  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

  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

  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

  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

  鲍叔牙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

  事情之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

  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

  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任谁都要羡慕,令他也是如此。

  “齐桓公二年,齐桓公想加强军备,被管仲言辞拒绝了。”

  “但是桓公不听,依旧修治军备。”

  “一次,宋夫人惹怒了齐桓公,齐桓公愤怒想要讨伐宋国。”

  “管仲觉得不可以,认为内政不修,对外用兵不会成功。”

  “齐桓公不听,果然起兵伐宋。”

  “各诸侯兴兵救宋,把齐军打得大败。”

  “齐桓公三年,管仲建议出兵问罪不遵礼法的谭国。”

  “谭国本来很小,力量十分微弱,结果很快就被齐国消灭。”

  “齐国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

  “齐桓公五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聊城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

  “遂国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

  “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

  “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

  “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鲁国也屈服了齐国。”

  “不久,齐国与鲁国和好,在山东东阿会盟。”

  “就在这次会盟中,发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

  “曹沫迫使齐国归还之前鲁国所有失地,齐桓公事后想反悔,但是管仲用大国不该失信让齐桓公归还了失地。”

  “齐桓公六年,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

  “谭、遂两国早已消灭,只有郑国还在内乱。”

  “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做霸主的目的。”

  “郑国厉公回国杀了大夫,登位称君,为巩固君位,就要联合齐国。”

  “管仲抓住这一时机,建议齐桓公联合宋、卫、郑三国,又邀请周王室参加,于山东鄄城会盟。”

  “齐桓公七年,管仲又让齐桓公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城会盟。”

  “至此,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公认的霸主。”

  刘彻:要是没有管仲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齐桓公也不可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在政治方面,管仲主要的成就就是行政区域和人才选拔。

  管仲任相后,重组原有行政区域制度,将齐国划分成二十多个乡行政区域。

  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民分开定居,不得随意迁徙。

首节 上一节 364/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