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65节

  地方各级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统一执行国君政令,强化了中央集权。

  管仲重视人才选拔,上任后逐步打破旧官制,把有真才实学的人一级一级选拔上来。

  同时规定地方乡长可以举荐有才华的人,不限制于本身是否是农民、商人和工匠。

  如此一来,就扩充了人才来源,稳固齐国统治阶级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管仲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民富国强。

  管仲因地制宜,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

  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齐国经济实力。

  这种征税改革主要针对地主横征暴敛,使农民生活和生产发展得到保证,对他们大汉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管仲还实行平衡粮价的政策,一定程度保障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并保障了私田的生产利润。

  管仲为了增加国家的经济收入,提出了著名的盐铁专营,也就是国家垄断对盐和铁的经营。

  大力发展盐业和冶铁业,促进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齐国财政收入。

  同时,禁止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滥捕,以保护树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

  管仲还颁布货币统一政策,由齐国朝廷统一铸造货币。

  通过聚散货物,调节商品价格,调控市场经济。

  同时,由朝廷统一铸币,强化齐桓公对国家经济的干预,对齐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军事方面,管仲将行政区域与军事管理统一起来。

  平时是行政区域,战时便是军队,可以降低军费开支。

  另一方面,军士们世代生活在一起,已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彼此关系密不可分。

  藏兵于民,军政合一,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在外交方面,管仲主张缓和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划清疆界,归还先前侵占他国的土地。

  同时,管仲对待山戎和狄人入侵,与各诸侯国合盟,共同抵抗入侵,彰显大国责任。

  使一度衰败的齐国再次崛起,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诸侯大国。

  正因为管仲全方面的改革,使得齐桓公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为后盾,召集各诸侯国前来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二十四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

  “齐桓公认为南面楚国祸害更大,不愿出兵。”

  “但管仲认为,当时为患一方的,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诸国的祸患。”

  “国君要想征伐楚国,必须先进攻山戎。”

  “北方安定之后,才能专心去征伐南方。”

  “如今燕国被犯,又求救于我国,举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深以为然,于是举兵救燕。”

  “管仲随军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班师回朝。”

  “齐桓公二十六年,当时西北方的狄人也起兵进攻中原,先攻邢国。”

  “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管仲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于是向齐桓公提议。”

  “戎狄性情十分残暴,贪得无厌。”

  “诸夏各国都是亲戚,彼此关心,一国有难,大家都应相助,不能袖手不理。”

  “满足现状的安乐是很危险的,出兵救邢国才是上策。”

  “齐桓公很欣赏管仲的想法,就派兵救邢国,邢国很快得救。”

  “不久狄人又出兵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灭亡。”

  “狄人又追赶卫国百姓到黄河沿岸,宋国出兵救出卫国百姓七百三十人。”

  “就在曹邑立卫戴公为国君,刚刚恢复的卫国,处境十分困难。”

  “齐桓公和管仲派了公子无亏带着五百乘车马和三千名甲士来武装卫国,驻守曹邑。”

  “又给卫君带来乘马祭服,还给卫君夫人带来乘车和锦帛。”

  “此外还有牛羊猪狗鸡等三百余只,又帮助修建宫殿。”

  “邢国还未恢复,狄人又来第二次洗劫。”

  “齐桓公二十七年,狄人攻邢国,形势十分严重。”

  “在邢国的求救下,齐桓公和管仲立即联合宋、曹救邢。”

  “当齐、宋、曹军队到达时,邢国百姓如见亲人,纷纷投奔,狄人被打退。”

  “虽说胜利了,但邢国又被狄人洗劫一空。”

  “于是齐桓公和管仲同宋、曹两国,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的夷仪。”

  “邢、卫两国都遭狄人洗劫,在齐桓公、管仲的主持下,得以复国。”

  “当时人们都赞赏邢国人迁进新都城,好像回到了老家。”

  “恢复后的卫国,人们心情高兴,也忘记了亡国的悲痛。”

  李世民:管仲主张君王用心爱民的执政理念,朕深以为然。

  管仲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联合中原各诸侯国尊王攘夷。

  北伐山戎,西征夷狄,南拒楚国,使得中原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要是没有管仲,只怕他们大唐现在会是蛮人的形象,穿着蛮人的服饰,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管仲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也从中借鉴许多。

  管仲主张国家法治,全国百姓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

  他也深以为然,他认为大唐治理得好与坏,根本在于依法治国。

  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认为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管仲思想中还有不少值得他借鉴的可贵之处,就比如管仲主张尊重民意。

  管仲曾经说过,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这与他所提出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一样的,身为君王要爱护百姓。

  “齐桓公二十九年,楚国又出兵攻打郑国,齐桓公与管仲约诸侯共同救郑抗楚。”

  “由于楚国不断攻郑,齐桓公和管仲约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

  “首先一举消灭蔡国,直指楚国。”

  “楚国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派使臣屈完出来谈判。”

  “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相隔千里,任何事情都不相干涉。”

  “这次你们到我们这里来,不知是为了什么?”

  “管仲在齐桓公身旁,听了之后就替齐桓公回答。”

  “从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对我们的祖先太公说过。”

  “五等侯九级伯,如不守法你们都可以去征讨。”

  “东到海,西到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都在伱们征讨范围内。”

  “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用于祭祀的滤酒,公然违反王礼。”

  “还有昭王南征,至今未回,这事也不是与你们无关。”

  “我们兴师来到这里,正是为了问罪你们。”

  “屈完回答说,多年没有进贡滤酒,确实是我们的过错。”

  “至于昭王南征未回是发生在汉水,你们只好去汉水边打听好了。”

  “齐桓公见楚使者屈完的态度不软不硬,就命令大军在郾城驻扎下来。”

  “南北两军相峙,从春季到夏季,已经半年。”

  “双方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楚国又派屈完和齐桓公、管仲谈判。”

  “齐桓公、管仲早就无意打仗,只是想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来显示霸主的威风,吓唬楚国罢了。”

  “所以他们很快就同意与屈完谈判,并达成协议,将军队撤到召陵。”

  “齐桓公为了炫耀兵力,就请屈完来到军中与他同车观看军队。”

  “指着军队给屈完观看,齐桓公无比得意。”

  “指挥这样的军队去打仗,什么样的敌人能抵抗得了?”

  “指挥这样的军队去夹攻城寨,有什么样的城寨攻克不下呢?”

  “楚国使者屈完很沉静地回答,非常委婉有力。”

  “国君,你若用德义来安抚天下诸侯,谁敢不服从呢?”

  “如果只凭武力,那么我们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

  “城这么高,池这么深,你的兵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

  “为形势所迫,齐桓公同意与楚国结盟,这样南北军事对峙就体面的结束了。”

  诸葛亮:齐国和楚国结盟只是暂时的,管仲没过多久就对楚国发动经济战,使楚国元气大伤不得不向齐国屈服。

  齐桓公一直想要对付楚国,却苦于楚国实力强大,举兵讨伐楚国恐怕力不从心。

  最后还是管仲给齐桓公出了一个主意,让齐桓公出高价购买楚国特产的鹿。

  齐桓公于是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上设立了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

  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管仲让齐桓公派人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

  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好尽快把齐国手上的钱换过来。

  在楚王看来,金钱,是人都喜欢的,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东西。

首节 上一节 365/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