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66节

  而鹿,不过是禽兽而已,楚国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无所谓。

  为了炒作这一事件,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忽悠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

  能弄来二十头活鹿,就赏赐黄金百斤。

  弄来二百头活鹿,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

  于是楚国上下都轰动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来劲了。

  老百姓都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

  而这个时候,管仲让大臣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

  楚国靠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

  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然后管仲就告诉齐桓公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并解答了齐桓公的疑惑。

  楚国拿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钱,却误了农时,粮食又不可能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割。

  楚国到时候一定会去收购粮食的,到时候齐国封锁边境就行了。。

  齐桓公恍然大悟,于是下令封闭与楚国的边境。

  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

  经此一事,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齐桓公三十五年,周惠王去世。”

  “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后,命人赏赐齐桓公,以表彰其功。”

  “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在葵丘会盟,举行受赐典礼。”

  “受赐典礼上,周天子特派大夫宰孔给齐桓公送来祭祀所用的肉品。”

  “因齐桓公年老德高,还特命齐桓公不用下拜接受赏赐。”

  “齐桓公想听从王命,管仲则劝诫齐桓公。”

  “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若是不下拜,怕是会令周天子心存忌惮。”

  “于是,齐桓公便拜谢周天子赏赐,然后再起身领受赏服。”

  “各诸侯见此情形,都称颂齐桓公有礼节。”

  “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

  “齐桓公三十九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

  “王室内乱,十分危机,齐桓公派管仲帮助周襄王平息内乱。”

  “管仲完成得很好,获得周襄王赞赏。”

  “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

  “但管仲没有接受,最后只接受了下卿礼仪的待遇。”

  “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重,齐桓公亲自到府探望,并向管仲征求由谁接替相位。”

  “管仲举荐了公孙隰朋,还提及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几人只善于阿谀奉承,没有治国才能,要求齐桓公远离这几人。”

  “不久,管仲因病逝世,继任的公孙隰朋、鲍叔牙两位相国继续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

  “管仲的后代被任命为大夫,世世代代享受福荫。”

  朱元璋:管仲给了齐桓公临终忠告,让他务必远离阿谀奉承之人,可惜齐桓公没听从管仲的忠告,重用信任这几人,以至于最终死于这几个奸人之手。

  管仲在临终之前,希望齐桓公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

  但齐桓公认为易牙不惜烹煮自己的儿子以满足他的口味,这样的人不用怀疑其忠心。

  可管仲认为人的本性是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都能忍心煮死,况且是对待其他人。

  齐桓公认为竖刁阉割了自己以便能侍奉他,这样的人不需要怀疑。

  但管仲认为人的本性都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残害,对君王也不会有什么忠心之说。

  齐桓公认为常之巫能审察死生之理,能驱除鬼降给人的疾病,这样的人不用怀疑。

  管仲却认为死和生是命中注定的,鬼降给人的疾病是由于精神失守引起的。

  君王不听任天命,守住精神,却去依靠常之巫,身为君王必然会无所不为。

  齐桓公认为卫公子启方侍奉他十五年了,自己的父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这种人不用怀疑。

  管仲却认为人的本性都是热爱自己的父亲,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对君王也不会有什么忠心。

  尽管管仲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了齐桓公这些道理,但齐桓公却置之不理。

  管仲死后没过多久,齐桓公就把管仲的临终之言抛之脑后,反而重用这些奸人。

  最后果然一语成谶,齐桓公死于这几个奸人之人。

第279章 商道祖师爷范蠡

  在中华的历史中,曾涌现过很多成功的政治家。

  然而,有一个人却被世人评为最完美、最成功的人物。

  这个人的前半生,曾挽救过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

  后半生,三次成为首富。

  在国家危难之时,散尽家财,救济百姓。

  这个人就是华夏五千年以来仅有的完人,范蠡(li)。

  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是中华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

  因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次成为首富,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

  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文财神、商道鼻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和画像。

  范蠡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商思想,和较为完整的经商理论。

  无论是对同代人,还是后代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无论是经商的,还是为官的。

  都能在范蠡的思想中汲取健康的营养,为商为政服务。

  范蠡的经商思想,不仅影响春秋列国,而且一直延续到后世及至今日。

  范蠡对物价涨跌应有一个合理幅度的主张,及由此而提出由国家规定粮食价格的政策,被汉宣帝所仿效采用。

  因为这种由国家调控粮食价格的政策,起到了稳定粮食价格、稳定人心、安定社会的作用。

  哪怕是到了如今,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潮中。

  许多经商者,不管是国营的,还是私营的,或是别的其它形式的,仍然在效仿范蠡的经商理论。

  范蠡的经济思想不仅仅影响着当时,同样深深影响着后世。

  比如为了稳定和鼓励农业生产,现在国家实行了粮棉油预定价格的政策。

  这无疑是起到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稳定民心、社会的作用。

  在有关副食品供应上,特别是肉类、蛋类等,实行了最高限价的政策。

  这样既照顾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又照顾到经营者的利益,促进了生产和经营的共同发展。

  捕捉信息,开发产品,优质服务,无不是为了在商战中取胜。

  在商品的生产和经营中,提倡名牌战略。

  目的是在吸引消费者的需求,以质取胜,达到获利的目标。

  许多商场、宾馆、酒楼,打折迎客户,除了客观因素外,也是一种薄利多销的战略。

  如此种种商业策略,全都是后世从范蠡那里学来的,可见称呼范蠡为商道祖师爷一点没毛病。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楚国宛地三户邑。”

  “年轻时的范蠡生活清贫,但行为痴狂。”

  “人们都认为范蠡是一个奇人,对事物有独特的看法。”

  “公元前516年,当时担任宛地县令的文种听说后。”

  “先派下属去调查,然后又亲自驾车前去拜访范蠡。”

  “范蠡听说县令文种要来,向哥哥嫂子借了一身体面的衣服,去接待文种。”

  “范蠡与文种相遇之后,互相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知己。”

  “于是约定一同离开楚国,去越国建功立业。”

  “公元前511年,范蠡和文种一同到达越国,辅佐越王勾践。”

  “公元前493年,勾践听说吴王不分昼夜地训练军队,准备报复越国,于是想要先发制人。”

  “范蠡向勾践谏言,试图阻止勾践起兵伐吴的决定,但没有奏效。”

  “勾践带领军队出发后,吴王得到消息,派出精兵迎战。”

  “吴国大败越国军队,然后将其围困在会稽。”

  “勾践兵败会稽山,开始意识到范蠡、文种等谋臣的重要。”

  “此时范蠡建议越王勾践及其王妃、亲近之臣数百人入吴为奴,换取喘息的机会,不至于灭国,并且自己也主动请求随勾践入吴为奴。”

  “同年,勾践、范蠡君臣均入吴为奴。”

  嬴政:越是迷茫时,越是要沉下心来等待时机,唯有如此,才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范蠡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少年时代的范蠡,命运坎坷,很早便父母双亡,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但好在范蠡聪慧过人,且勤奋好学。

  数年间,便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的文武全才。

首节 上一节 366/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