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78节

  相比于大明其他开国功臣被诛杀的下场,刘伯温的结局无疑于算是最好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任命刘伯温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爵为诚意伯,俸禄为二百四十石。”

  “次年,刘伯温被准许告老还乡。”

  “刘伯温性情刚直,嫉恶如仇,与许多人不和。”

  “刘伯温回到山林隐居,只能独自喝酒下棋,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

  “洪武八年正月下旬,刘伯温感染了风寒。”

  “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

  “御医开了药方,刘伯温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朱元璋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

  “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刘伯温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伯温相当的心寒。”

  “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

  “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伯温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刘琏和刘璟交代后事。”

  “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病逝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

  “明武宗正德八年,朝廷追赠刘伯温为太师,赐予谥号文成。”

  “明世宗嘉靖十年,通过刑部郎中建议和大臣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刘伯温所设计帷幄中策划的奇谋、夺取中原的大计,功勋之大,理应配享在高皇帝的神庙里。”

  “后来嘉靖亲自下诏书同意了这件事,并让刘伯温的九世孙刘瑜应承袭伯爵爵位。”

  朱元璋:伯温不愧是咱的子房,能够预料到咱在诛杀胡惟庸之后询问他的临终遗言。

  刘伯温病逝后,其大儿子刘琏立刻马不停蹄的将一本天文书呈上来。

  他询问后得知这是刘伯温生前的安排,并且知道了刘家子孙从此以后不会学习这门学问。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他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如今天下已经太平,他也不再希望有人学习这本天文书。

  后来胡惟庸被诛杀,他突然想起刘伯温可能会有临终遗言,询问刘琏果真如此。

  刘伯温在临终之前,留下了如何治理天下的遗言。

  想要天下安定,永保太平,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

  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

  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

  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

  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老百姓容易懂也容易遵守。

  便可以避免百姓动辄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朝廷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

  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大明朝永世太平。

  要是原先的历史轨迹,他必须确保大明江山顺利传承,肯定不会采纳刘伯温的临终遗言。

  但现在既然标儿可以顺利继承皇位,那他就可以听取刘伯温的临终遗言。

第284章 黑衣宰相姚广孝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有两个和尚特别厉害。

  一个和尚自然是大明的开创者朱元璋,从一个皇觉寺的小和尚一直做到了九五之尊。

  另一个有名的和尚便是帮助明成祖朱棣,由藩王造反夺得天下的道衍和尚,也就是姚广孝,也是著名的黑衣宰相。

  朱棣之所以能成为唯一的,以藩王身份谋反并成功的人。

  不仅在于朱棣能力强悍,时机把握得准,更关键的是身边有姚广孝这位妖僧。

  姚广孝去世后,朱棣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成为唯一一个入大明祖庙的文臣。

  “元末年间,姚广孝出生于苏州相城的一个医学世家,其祖父、父亲和长兄皆行医为生。”

  “因幼年目睹家境贫困,姚广孝不喜欢从医。”

  “曾立志读书考取功名,光耀门楣,若是落榜则出家从佛。”

  “由于家庭再难供姚广孝读书,年仅十四岁的姚广孝选择进妙智庵,成为一名僧人,法名道衍。”

  “彼时正值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但姚广孝并未受到影响,只身前往古刹北禅寺,不久便离开。”

  “随后,姚广孝前往杭州径山寺师从愚庵智及,进修禅学。”

  “智及认为姚广孝天资聪颖,对他颇为赏识,并向他传授了诸多佛学知识,姚广孝也因此深得佛法。”

  “姚广孝涉猎广泛,对儒、道乃至兵家之学都颇感兴趣。”

  “年近而立之时,姚广孝与道士席应珍结为忘年交。”

  “席应珍精通三教,这让姚广孝得以在交往的过程中吸收道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学识。”

  “两人情谊深厚,交往长达二十余年,姚广孝也将席应珍视为至交好友。”

  乾隆:姚广孝终其一生,毁誉参半,称其为妖僧倒也不算太坏。

  一个和尚,不爱青灯古佛,不穿僧袍法衣。

  却学儒参道,结交王侯,看似跳出三界,却心在红尘。

  姚广孝非但没有淡泊名利,反而野心勃勃的想要建功立业。

  一心想在名利场上获得一席之地,为此不惜鼓动朱棣起兵造反。

  最终的结果,姚广孝成功了。

  封侯拜相,太子少师,死后配享太庙。

  虽然姚广孝赢得了生前身后名,不过代价却是靖难之役里累累的白骨。

  有人说姚广孝忠心为主,也有人说姚广孝贪慕名利。

  不变的是姚广孝一直不曾被儒家主流读书人所接纳,甚至被称为妖僧。

  作为一个读书人,鼓动王爷穷兵黩武,生灵涂炭。

  姚广孝如此离经叛道,这和儒家仁爱所抵触。

  正因如此,姚广孝在同为读书人的史官或者士大夫眼中,其实是妖魔化的异类。

  不仅仅是姚广孝离经叛道地发动了叛乱,更在于动摇了士大夫们用心维护的皇权天授的正统性。

  程朱理学近两百年的鼓吹让家天下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姚广孝却疯狂地在上面砍了一刀。

  称姚广孝为妖僧,有运筹帷幄,鬼神莫测之才华的赞许。

  毕竟长驱京师,帮助朱棣问鼎天下,绝对是首功。

  而士大夫称其为妖僧,实则为贬低的意思。

  因为姚广孝离经叛道,鼓动王爷造反,不守君臣之道。

  虽然史书对姚广孝靖难功臣的形象给予了肯定,但到了如今的乾隆年间,姚广孝的功臣形象彻底颠覆。

  为了巩固统治,他必须要完全否定姚广孝,将靖难之役定义为叛乱,将姚广孝定义为乱臣贼子。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每年都诏请高僧到首都南京举办法会。”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诏命高僧赶往南京。”

  “但姚广孝因病卧床不起,只能推辞。”

  “洪武八年,朝廷下诏命通晓儒学的僧人出仕为官。”

  “姚广孝受命赴南京考试,最终不愿出仕,朱元璋只好于次年春天赐以僧服让他继续为僧。”

  “姚广孝虽未受官,但此次赴京让他得以与不少官宦和高僧结交,增添了其成就事业的雄心。”

  “洪武九年,姚广孝随智及在苏州居住,每日在一间名为莲花室的房间里修习禅学,念经修行。”

  “往后,姚广孝辗转不同佛寺,先后在杭州天龙寺、留光寺和普庆寺担任住持。”

  “洪武十年,为统一思想,明太祖朱元璋令高僧注释《心经》《金刚经》《楞伽经》并推广,姚广孝于是遵令依照《心经》指导弟子习禅。”

  “洪武十六年夏,姚广孝答应众多弟子的请求,亲自讲解《心经》中难懂的部分和不曾注解的部分,还讲述了自己以前读《心经》时的所见所学。”

  “之后姚广孝又为《心经》整理图注,并将其编成图册。”

  “经此推广,佛法经学在当时社会大受欢迎。”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逝世。”

  “当时诸王赴京奔丧,奏请明太祖朱元璋选取名僧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在高僧的推荐下,朱元璋亲选姚广孝住持北平庆寿寺,并令其跟从侍奉燕王朱棣。”

  “姚广孝受命后,除在庆寿寺诵经祈福、念佛修禅之外。”

  “还经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后世推测密谈内容或与靖难夺位相关。”

  雍正:姚广孝好好的和尚不当,却偏要造反,其目的恐怕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可以说,姚广孝是以阴谋家的的身份入明史的。

  靖难之役的成功既有建文帝君臣无能,也有朱棣的运气,更大幕后的功劳则属于姚广孝的谋划。

  朱棣夺取天下的第一功臣就是姚广孝,所以对姚广孝颇为看重。

  不仅没有对姚广孝卸磨杀驴,反而把最器重的嫡长孙朱瞻基交给他来培养。

  朱棣还让姚广孝留头发还俗,分给他房产,送给他各种美女妻妾,金银财宝。

  但姚广孝拒绝了一切的福利待遇,统统不要。

  由此可见,姚广孝对于这些功名利禄是毫无兴趣的。

  他认为姚广孝之所以要造反,其目的就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首节 上一节 37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