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83节

  修撰《永乐大典》的时候,他就请姚广孝出山相助。

  表面是修撰《永乐大典》,真正的用意是查访朱允炆的下落。

  《永乐大典》中有一部分涉及佛家的著述,如果要写,必然请天下的有道高僧。

  朱允炆是皇帝,藏身之处必然受到至少一个得道高僧的庇护。

  如果能请那位得道高僧前来,他一定可以查到朱允炆的下落。

  可是,《永乐大典》修好了,他仍然没有见到庇护朱允炆的得道高僧。

  朱允炆的下落,至今还是一个谜。

  所以在姚广孝临终之际,他跑去探望姚广孝,也是为了问清楚朱允炆的下落。

  最后,姚广孝郑重其事地向他提出一个请求,放了溥洽。

  他当时看着姚广孝,脑中思潮起伏,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传言溥洽知道朱允炆的下落,可是却什么都不说,他也不知道溥洽是否知道。

  他那时看了姚广孝一眼,姚广孝的眼神仿佛是说放心没事的。

  确实如此,姚广孝单独见过溥洽。

  但关于他们见面后的谈话,姚广孝也是什么都没告诉他。

  他觉得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溥洽对姚广孝说了朱允炆的下落。

  否则,姚广孝不会在临死的时候,请求他放了溥洽。

  由此而论,溥洽出去后,可能不会为他的统治带来麻烦,否则姚广孝就不会劝他放了溥洽。

  既然姚广孝都相信溥洽,他也只好选择相信。

  再说了,这是姚广孝的临终之求,他也不忍心回绝。

第285章 开清第一功洪承畴

  中华十大谋士其中一个是洪承畴,他是明清之际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

  有观点认为,洪承畴为清朝统一中国出谋划策。

  参与清朝中央政务治理,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有观点认为,洪承畴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经不起考验,挺不起脊梁,是一个可悲可叹的人物。

  洪承畴的一生,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

  前半生在明朝,镇压农民起义,后与清军作战失败被俘,皆不应肯定。

  后半生投降清朝,为清朝征服东南和西南出谋划策。

  其中镇压老百姓抗清和农民军余部,确实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的破坏。

  但从清朝势力日趋强盛,实际成为全中华新的统治者,并迅速完成对全国的统一来看。

  洪承畴审时度势,发挥自己的才能,所做出的努力,于社会进步有利。

  所以总的来说,对洪承畴的评价正面多于负面。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洪承畴出生于锦田外祖父家。”

  “洪承畴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攻读诗书。”

  “他七岁受启蒙教育,因家境不好,之后便辍学回家帮母亲做豆腐干。”

  “洪承畴在水沟学馆附近卖豆腐干,为了能够多卖豆腐干,他还帮学馆里的学生作对子。”

  “水沟学馆是洪启胤开的,洪启胤发现洪承畴帮他人作对子一事,于是不收学费将其招入学馆学习。”

  “洪承畴学习刻苦,经常向洪启胤家中借书。”

  “从《史记》《资治通鉴》到《三国志》《孙子兵法》无所不读,尤其喜爱政治、军事方面的书籍。”

  “洪启胤认为洪承畴将来定有所作为,还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的评语。”

  “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万历四十三年,洪承畴中本省乡试。”

  “次年,洪承畴又中会试二甲第十七名,赐进士出身。”

  “洪承畴中了二甲进士后,在京城为官,前后在刑部做了六年小官。”

  “六年,洪承畴在刑部换了三個位置,先后任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刑部贵州清吏司主事,改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天启二年,洪承畴离开刑部,外调到浙江。”

  “两年后,洪承畴升任两浙承宣布政使左参议。”

  “天启七年,洪承畴离开浙江,转到陕西升任陕西督粮道参议。”

  “洪承畴进入官场后,辗转刑部、浙江、陕西等地方为官,前后十一年,职务多有变动。”

  “虽略有升迁和政绩,但仍属于中下级官员。”

  洪启胤:洪承畴小小年纪就聪明伶俐,我一早就看出他将来一定有所作为。

  他发现洪承畴为了让学馆里的学子多买一块豆腐干,就帮助这些学子对对子。

  他试了试洪承畴的才学,愈加欣赏。

  在了解到洪承畴因家境贫寒而无法上学,就免费让他上学。

  洪承畴凭借聪明才智深受他的器重,成为了他的得意门生。

  在收下洪承畴入学后,他了解到关于洪承畴更多的事迹。

  洪承畴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攻读诗书,聪明好学。

  据说八岁那年,洪承畴的外公傅员外去世,母亲带他去送殡。

  主持丧事的人问他们有无祭文,母亲摇头,洪承畴却张口说有。

  进入灵堂,洪承畴向外公的灵位恭敬地跪拜行礼后,就振振有词地念道祭文。

  神风呼请上大人,子孙跪拜孔乙己,金银纸钱化三千,猪头礼品乃小生。

  这个祭词是套用《三字经》的句子,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但作为当时八岁的洪承畴能出口成章,足见其思维敏捷。

  还有洪承畴受到他的推荐,到泉州城北学馆继续深造。

  泉州乃是府城,学馆里读书的人大多数家境不错,衣食无忧。

  一些富家子弟,见洪承畴穿着寒酸,甚是瞧不起这位乡下同学。

  据说,有个同学也算有点文墨,还会吟几句诗。

  曾在洪承畴面前,吟了首打油诗,讥讽他是山里鹧鸪。

  山里鹧鸪咕咕叫,撒泡尿儿自己瞧,粗布衣衫番薯腔,一块朽木岂能雕?

  洪承畴听罢,不气也不恼,只用自己的才气,随口回击。

  谁说府城才子能?不信鲤敢跃龙门,眼睛长在屁股上,只看衣衫不看人。

  这位同窗受到这样的回敬,方晓得这个山里鹧鸪非同凡响,可不是那么好惹的,从此便收敛多了。

  从洪承畴小时候种种事迹来看,将来的洪承畴前途无量也是不奇怪了。

  “洪承畴初到陕西,农民起义兴起,官军四处围剿。”

  “崇桢二年,陕西农民王左挂率起义军进攻耀州。”

  “洪承畴率领一部分官员联合本地乡勇一万余人,将起义军围于云阳,迫使这支农民起义军乘雷雨之夜突围出去。”

  “洪承畴实行了以剿为主,剿抚兼施,各个击破的方针。”

  “王左挂此后又在怀宁河再败,于是在崇祯三年向明朝请降。”

  “李自成是王左挂部下,他和一些头目对王左挂受降不满,自谋出路。”

  “王左挂受降后,还不死心,暗中谋划再起。”

  “同年八月,洪承畴与陕西巡抚设计将王左挂等人全部杀害。”

  “崇桢三年,洪承畴被任命为延绥巡抚,次年再升为陕西三边总督。”

  “崇祯七年,洪承畴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保定,真定等处军务。”

  “同时仍兼总督三边之职,成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军事统帅。”

  “洪承畴所率领的明兵,被人称为洪兵。”

  “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逐渐壮大,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民起义军进入陕西后,洪承畴召集大将展开军事会议,部署剿杀农民起义军,但几次均失败。”

  “洪承畴的悍将曹文治主动请缨,率众三千人,进击农民军。”

  “农民军采取诱敌深入、分而治之的战略,使曹文治四面被围,被迫拔刀自杀。”

  “曹文治死后,崇祯帝便决定以潼关为界,关外军务由湖广总督卢象升总理,洪承畴专督关内兵,对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实行重点围攻。”

  “洪承畴受命后,亲自率领大军击败李自成于陕西渭南。”

  “次年,洪承畴率部两万余人出击李自成等部。”

  “随后又调集总兵左光先和柳绍宗合击农民军,在干盐池大败起义军。”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起义军北行入陕后又进入甘肃。”

  “同年九月,多尔衮、豪格、阿巴泰清军由青山关入明境。”

  “十月,清军大举入侵大明,分路蹂躏京畿至山西界,复至山东,攻破济南。”

  “同时,清太极率多铎兵指山海关,以策应关内清军。”

  “清军横行京畿一带,崇祯帝征洪承畴入卫。”

  洪承畴:我牺牲名节,为清廷效力二十年,却落得一个尴尬的境地,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首节 上一节 383/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