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82节

  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赐恩于他,既已知恩情,应当尽力为自己效力。

  如曾经的张春,得到恩情却不能为自己效力,又不愿以死明志,最后没有功名的死去。

  那时他入朝参见,皇太极令他上殿坐,赐茶招待。

  并向他询问明廷制度,明廷宗室被俘虏,置若罔闻。

  将帅作战被擒获,竭尽全力后投降,必将诛杀他的妻子,或是被贬为奴,这是旧制度还是新立的制度。

  他答道以前没有这样的制度,最近朝中大臣各抒己见向崇祯帝报告,由此开始。

  皇太极感叹,国君昏庸,臣子蒙蔽,很多人蒙冤而死。

  将帅因奋力作战被擒,用他府中的金库钱财当做赎罪来还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惩罚他的儿女,何必残害无辜的人。

  仅此一点,他就知道皇太极比崇祯更加英明。

  “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令他隶属于镶黄旗汉军,待遇十分优厚。”

  “但由于皇太极对他尚存戒心,一直没有任命他官职。”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洪承畴才逐渐受到重用。”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突然逝世。”

  “由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叔父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摄政,改元顺治。”

  “顺治元年,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但当时的清朝尚未得到确报。”

  “在大顺军向北京迅猛进军时,范文程曾上书多尔衮,指出明亡已是大势所趋。”

  “范文程提出进取中原的大计和进取的方针策略,摄政王多尔衮察觉时间紧迫,数日之内急聚军马。”

  “随后大举南伐,清军抵达辽河,山海关总兵平西伯吴三桂派遣副将向清军乞降。”

  “多尔衮此时已知悉李自成攻占北京和崇祯帝已死的消息,他决定向洪承畴咨询军事。”

  “五月二日,清军进入北京。”

  “面对北京城内民心不安的局面,多尔衮采取了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的建议,安抚百姓。”

  “对于归降的明朝官员,官复原职,对于降清的汉族文武官员,升级任用。”

  “争取明朝降官和汉族地主的支持,且为崇祯帝发丧,利用怀旧的心理,得到百姓的赞同。”

  “为安定民心,清朝入关后,宣布取消明末的加派赋税。”

  “这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后,使得北京城逐渐安定。”

  “清军占领北京后,曾进行分功赏爵,洪承畴入内院佐理机务。”

  “多尔衮入京时,洪承畴已在内院协助多尔衮办理机务。”

  “他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看,认为应该提高内院的权力,才能协助多尔衮处理好朝政。”

  “便经常向多尔衮进言,提出恢复明朝的内阁票拟制度。”

  “也就是内外文武官员的奏章和各部院覆奏的本章,都要通过内院。”

  “由内院发到六科,由六科去抄发各部院。”

  “为安定北京的秩序,洪承畴还上本对京城的缉察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

  “顺治二年,清廷正式任命洪承畴以原官总督,招抚江南各省地方。”

  “七月初三,多尔衮又以顺治帝名义赐敕洪承畴,表示了对洪承畴的倚重。”

  “敕文全长七百多字,是临行前给洪承畴的指示,也是平定江南的具体政策。”

  “九月,原李自成的译侯田见秀、义侯张鼎等在洪承畴的招抚政策影响下,纷纷缴械投降。”

  “洪承畴由于招抚江南运筹得当,很快取得效果,江南形势基本稳定。”

  “不久,洪承畴的父亲去世,再加上他本人的眼疾,所以上书请求他回京守制。”

  多尔衮:反抗清朝统治战争给我大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本王选择了洪承畴解决此事。

  如今看来,洪承畴担此重任后,很好的给大清解决了不少麻烦。

  在清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为了解决老百姓反抗的问题,洪承畴制定了好几种措施。

  一是洪承畴对江南军民进行的招抚策略,为避免当地百姓遭受战乱之灾发挥了重大作用。

  洪承畴本身就是明朝的官员,十分了解江南人民的心理。

  此外,洪承畴在南方还有许多故人。

  为了缓解矛盾,洪承畴便积极对于过去的这些旧交进行人情关系疏通,促进他们归降。

  比如明朝兵部尚书,洪承畴便选择了顾念旧情,安抚此人。

  确保其能够原官留任政策,最终实现了顺利招抚。

  二是洪承畴大开科举考试,为众多学子找到入仕之路。

  洪承畴的这种做法使得大量知识分子,对大清采取了较为和善的拥护态度,同时也使清朝招来了许多有用人才。

  这对于降低当时尖锐的矛盾,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是洪承畴建议降低赋税,缓解人民赋税压力。

  洪承畴认为江南百姓之所以对前明统治十分不满,重要原因便是明朝的赋税太过严重。

  一定程度上降低百姓赋税,可以缓解百姓的敌视情绪,对于改善不利状况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洪承畴还有一个重要措施,那就是武力解决。

  江南形势并不是简单的用温和政策就可以一次性的解决,必要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强硬措施。

  面对前明政权的顽固抵抗势力,洪承畴绝不手软。

  比如有一位顽固抵抗的大明将领,洪承畴选派已投降清朝的官员,利用旧关系偷偷潜入军营中最终擒杀。

  “次年,洪承畴升任为太子太傅,再次入内三院佐理机要,还担任过《太宗文皇帝实录》一书编纂的总裁官和会试主考官。”

  “洪承畴曾提出由内三院大学士和九卿举荐总督、巡抚、提督、镇将等各级地方官的保举连坐法,对举荐得当者有赏,举荐失误者要连坐。”

  “此后,又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将御史甄别为六等,依其政绩优劣分别予以升迁、留任、贬罚,以整顿吏治。”

  “顺治八年,河南道御史张煊上疏参劾吏部尚书十罪两不法,其中一些条文涉及洪承畴。”

  “张煊称洪承畴曾同吏部尚书在火神庙密议逃叛,送母回闽却不请旨。”

  “洪承畴自辩称火神庙集议只为甄别诸御史定等差,而私送母回闽一事则甘愿服罪。”

  “对于洪承畴的各项罪状,顺治帝从轻发落。”

  “称洪承畴火神庙集议,不必过多揣测。”

  “送母归原籍未奏闻,为亲人服罪,情有可原。”

  “顺治十年,洪承畴调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

  “这时,南明桂王朱由榔占据着云贵两省,不断派兵进攻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洪承畴随即又被任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

  “顺治十二年,孙可望派大军攻岳州、武昌、常德等地。”

  “洪承畴指挥清军在常德设下埋伏,结果大获胜利,迫使孙可望撤回贵州。”

  “两年后,清廷决定不再设五省经略。”

  “洪承畴正打点行装,准备回京,孙可望突然率众出降。”

  “顺治十六年,清军攻占昆明后。”

  “清廷又把消灭永历及其政权的任务交给了洪承畴,洪承畴认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安定云南内部。”

  “他上疏说云南地方偏远,土司种类最多,不易治理。”

  “最好参照元明两朝的经验,留兵驻镇,使边疆永远安宁。”

  “于是清廷很快派遣平西王吴三桂,率兵留驻云南。”

  “顺治十七年,洪承畴因病请求回京。”

  “回京后因其功大、位高、权重,引起满洲贵族和一些汉族大臣的猜忌和不满,受到冷落。”

  “次年正月,顺治帝病逝,康熙帝即位。”

  “五日,洪承畴又因病请求退休,经清廷同意。”

  “清廷几经争论,赐以洪承畴三等阿达哈哈番的爵位。”

  “康熙四年,洪承畴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康熙帝追赠洪承畴为少师,赐谥号文襄,立御碑。”

  明末清初的很多读书人尽管对洪承畴的品性不耻,但也有不少读书人认为洪承畴有大贡献。

  南明隆武和鲁王政权的覆灭,以及其他抗清势力的剿平都表明洪承畴招抚政策的成功。

  洪承畴减少了武力征服,对百姓和社会来说减少了战乱和破坏,有利于百姓和社会的安定以及生产力的发展。

  对清朝来说,减轻了统一的阻力,有利于巩固清中央政权的统治。

  为了稳固大清这个新政权,洪承畴提出了不少建议被采纳。

  学习汉人语言,阅读汉家千年文化经典。

  批判性吸收明朝治国策略,尽可能做到顺利过渡。

  积极选拔人才,采用连坐制办法。

  尤其对于封疆大吏,必须对保举人一样进行记录。

  倘若推荐者表现优异,那么保举人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如果推荐人表现无法得到预期效果,那么保举人同样也应当受到惩罚。

  洪承畴提出的治国安邦策略,十分符合清朝的发展需求,因此被皇上立即进行采用。

  同时也说明洪承畴对于稳固清朝统治,确保清初相关政策制定符合民意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贡献。

第286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

首节 上一节 38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